极品酒仙
字体: 16 + -

第三章 葫芦现世

    我的祖上是山东籍贯。



    我家也和很多东北人的起源一样,是闯关东过来的。在闯关东之前,我家的祖辈儿,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而我要给大家叙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祖太爷的身上。



    我祖太爷算是个传奇人物。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习武,拳脚不错,为人仗义,嫉恶如仇,常常打抱不平,而且特别公正磊落。



    在家乡一带还颇有些侠客之意味的好名声,经常是一呼百应。一般家家户户产生了些口角争执,都要找我祖太爷来调和,谁家丢鸡丢鸭,这也都是我祖太爷的任务。



    他酷爱饮酒,酒量也是大的出奇。经常跟些好友通宵达旦的就酒吟诗,经常是清早开始喝酒,到第二日大家起床,他们还没有散桌。厉害的是,人还丝毫没有醉意,接着喝一天依旧没事儿。后来逐渐的,如果大家清早起来,没看到我祖太爷喝酒,那才觉得有点不习惯呢。



    祖太爷有些文化,上过私塾,但是考秀才没考上,考了好几年,年年落榜,后来索性就不考了,毕竟他家里家境还算殷实,随随便便种点什么,也过得挺舒坦。



    他虽然这辈子没有机会入朝为官,但是确实时时刻刻心系着中华的安危,那个年代,中国内忧外患,西方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满清政府的贪图安逸以及不作为,官宦世爵还对穷苦人民剥削不停,百姓怨声载道。



    那个时候,好多青年人都像我祖太爷一样,都抱有着一腔热血,却无从施展。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捶胸顿足,积极寻求变法兴国之路。



    光绪年间,戊戌变法失败,紧接着日本人掀起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大清朝最后的希望破灭了。甲午一败,又引起了列强开始了瓜分中国的侵略野心。



    当时英法德在山东修铁路,修教堂,大兴土木,掠夺中国的资源,还强迫中国劳工给他们做工,不给钱,也不给饭吃,你干的不好,就往死里打你。群众怨声载道,最可恨的是,官府对此竟然充耳不闻,不闻不问。



    于是逐渐的,百姓也慢慢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最保护自己,去反抗压迫。



    据说当时是有两个当地村民,冲进了一座正在修建的教堂,和德国人发生了冲突,然后打死了两个德国的传教士。



    此事一出,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以此为借口,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青岛。



    从这以后,有了军队的支持撑腰,这些洋鬼子在中国更加的横行霸道,奸,淫掳掠,大肆破坏,使得民不聊生。



    德国鬼子最毒的是什么?就是他不光欺负你的人民,他还想在精神上控制你,奴役你,所以他们到处修教堂,妄想让中国人都成为他们的教徒。可是信仰这种东西,又岂能是强迫来的?



    因此当地人特别痛恨洋人,经常跟他们发生冲突,有的时候,就会闹出人命。



    据说有一次,我祖太爷的村上有人又跟那些传教士发生了争执,因为那些洋人要强占村民的耕地,用来修教堂,村民抵死不从,跟洋人就要拼命了。也找来我祖太爷帮忙。



    但是洋鬼子有枪,村民赤手空拳哪是对手,我祖太爷虽然武艺高强,但是也不敢跟洋枪硬碰硬。



    祖太爷见状不行,自己一个人难敌四手,他需要人帮忙。于是就借了一匹马,跑到威县,去寻他的师傅。



    他师傅是一个教梅花拳的拳师,名震八方,武艺绝伦,名为赵三多。



    我祖太爷自幼跟他习武,不光学到了一身好武艺,也学到了一身正义的侠气。对他的影响颇深。所以祖太爷对这个赵三多是恭敬有加,待他如父。



    这赵三多同样是个有着名族情怀的好汉,一听徒弟告知此事,心中怒火中烧,立即就跟着祖太爷就赶到了那教堂处。



    洋人本来觉得凭着自己有枪,抢块地应该不是难事。可是谁知道半路又杀出两人,洋人一看这两人气宇轩昂,威武不凡,瞬间就觉得这事不好处理了,于是警告这赵三多赶紧滚,否则就开枪了。他们知道,中国人不怕洋人,但是怕枪。



    但是赵三多根本没有走的意思,反而怒目而视,步步紧逼。洋人见状,端起枪就要打死赵三多。



    只听“嘭”的一声,那些村民都傻眼了,我祖太爷也是一惊,约摸着赵三多肯定是死了,都紧闭了眼睛不敢看。



    可过了一会睁开眼睛,发现那洋人的铅弹,让赵三多用两根手指头给夹住了!



    这是何等的功夫!惊为天人!



    不光是村民吓坏了,那洋人也都吓得直喊圣母玛利亚耶稣救我,抱头鼠窜,跑的没影了。



    这一下,赵三多可就出了名了。周围县镇的热血青年全都推崇赵三多为英雄豪杰,是仙人下凡。争相模仿赵三多的英勇表现,民意所趋,赵三多一不做二不休,带领着人们冲进各地教堂,打杀洋人传教士,让洋人闻风丧胆,而这队伍其中,就有我祖太爷一个。



    我祖太爷聪明伶俐,拳脚功夫到家,很快就成了这赵三多的左膀右臂,在他的帮助之下,赵三多如虎添翼,接连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



    不出几日,赵三多在山东打出了名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赵三多的队伍。赵三多随即将他的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教授给众人,意思就是道义和拳头,他们想凭着这两样东西,把这即将倾覆的江山给托举回来。



    而他们的组织,也就起名叫义和团。挥舞起‘扶清灭洋’的大旗,到处打杀在中国做恶的洋人。



    而清朝政府最初,对此也是抱着支持的态度的。



    很快,义和团运动席卷中国,各地的侠人壮士纷纷揭竿而起,华北,山西,东北,纷纷出现了一群领军人物,针对各省的洋人教派进行反抗和斗争,各自都取得了优异的战果,隐约之间,有一种不可抵挡之势,让中华儿女心中燃起了站起来的希望。



    我的祖太爷因为作战勇猛,很快就被赵三多提拔,做到了团首领的位置,可即便身为统帅,他也常常身先士卒,冲锋最前。那个时候义和团的将士们没有洋人的洋枪火炮,有的只是一对拳头,一口大刀,他们用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在跟敌人拼杀。



    他们的战争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与钢铁搏斗,所以特别容易受伤,殒命。我祖太爷在战斗中,就经常身受重伤,奄奄一息。



    有一次,他火炮打烂了半边身子。随队的大夫一看,都忍不住哭了,扯过义和团的大旗,盖在了他的身上。因为伤势太重,大夫也是束手无策,就把他抬到营账里等死了。



    他的师傅赵三多在前线正在拼杀,一听到自己徒弟要死了,骇然失色,赶紧策马去看我的祖太爷。走进营帐后,他赶走围观的众人,然后握着祖太爷的手,跟他说,你别怕,放心,师傅能救你。



    祖太爷低头看了看自己肚子上的红黄之物。觉得师傅只是在安慰自己,自己肯定是命不久矣。



    但紧接着发生的事,让我祖太爷惊诧万分。



    只见那赵三多确定四外无人,从怀里掏出个金色酒葫芦,拔开瓶塞,喝了一口酒,含在了嘴里。



    然后把这口酒猛地冲着这破烂的肚子喷了出来。



    我祖太爷只觉得眼前一阵红光,就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再醒过来的时候,一看肚子,咦!屎和肠子都装回肚子里了,肚皮滑溜溜的,一点疤痕都没看到。



    我祖太爷震惊万分,想到了赵三多那口酒,还有那个金色酒葫芦,心里纳罕,师傅竟有这种神仙之物!定是神仙下凡救世!看来我华夏有救!



    那以后赵三多对我祖太爷千叮万嘱,这酒葫芦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万不可让他人知道。



    我祖太爷连连称是。



    随后的几个月里,赵三多带着我祖太爷已经将山东境内的洋人灭的七七八八,义和团的势力已然攀到峰顶,此时此刻,正应该是向全国拓展运动的时候,但赵三多没有急于求进,而是开团练兵,训练拳员的拳法,以备来时。



    一晚,赵三多把我祖太爷叫了出来,站在山坡上,看着天上的明月,霎时间赵三多眼泪直流。我祖太爷看到师傅哭了,自己也跟着哭了,哐就跪下了:师傅,你咋的了,你怎么哭了!



    赵三多说自己要死了。



    我祖太爷问:师傅,你活的好好的,怎么能死呢?你别吓唬徒弟。



    赵三多仰天长叹:“我本凡人之体,却逆天行事,得此神物,理应酬于天道,但我用之过尽,阳寿不多矣!”



    “师傅定能长命百岁,救我华夏,证得大道!”我祖太爷磕头道。



    赵三多叹口气,抓起腰间的金葫芦,对我祖太爷道:“你我师徒一场,又如此志趣相投,我将此物赠与你,愿你能借它之助,还我华夏平安!为师此生足矣!”



    我祖太爷眼泪汪汪,哐哐哐连磕三个响头道:“徒弟谨记!”



    果然,没出几日,赵三多便溘然长逝了。



    后来祖太爷领着师傅遗命,与各地首领遥相呼应,带着义和团将士保护百姓,驱逐洋人,但却没有了以往的势如破竹之势,兵团经常溃败,死伤无数。我祖太爷自己也多次身临险境,幸亏有这酒葫芦,每次命将不久之时,喝一口这葫芦里的酒,伤势就会痊愈,容光焕发。因此,拳员们纷纷推崇我祖太爷是赵三多真传,是神仙徒弟,转而开始拥护起我祖太爷,慢慢的,拳员数量渐渐开始增多,又恢复到了以往之势。



    可谁知,这清政府名为支持,实为避战!在与洋人对战到关键时刻,清庭听信洋人挑拨离间,官府恐慌义和团会推翻自己的统治,便与洋人暗地勾结,最后竟然开始了与洋人合伙围剿义和团将士。



    义和团将士威武不屈,可无奈犹如兔子搏鹰,在顽强的抵抗之后,最终抵不过清庭和洋人的夹击,死伤无数,溃散开来。



    最终,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



    祖太爷靠着葫芦保命,活着回到了家乡,心灰意冷,终日饮酒,借酒浇愁。那个酒葫芦,也被他丢到了角落里,不闻不问了。因为他心里只是觉得,这个世道,怕是神仙也难救了。



    再后来,祖太爷有了媳妇,生了娃,心中的壮志,体内的热血,还有对赵三多的歉疚感,也就慢慢沉淀下来,消逝掉了,毕竟,什么事儿用时间都可以冲淡。



    祖太爷也没活太大岁数,五十几岁便撒手人寰了,结束了他这传奇的一生。



    他的后代们并没有留在故乡。而是追随着人流,奔着那虚掩着的山海关而去了,与之同行的,还有那个酒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