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市井人
字体: 16 + -

第四章:琉璃是何物

    喜缩了缩脖子,蹑手蹑脚地顺着回廊又走回了前院。

    也得亏了舂米的声音大,他那阿母还真没有发现喜曾去过。

    走到前院。

    喜又傻了。

    鸟娘娘啊!吾都见了甚?

    不可置信揉了揉眼睛,定睛再一看。

    眼前的景象没有改变,并不是眼睛出了错

    前院,那终日未曾熄灭的土窑居然灭了,冒出了袅袅青烟。

    而白鸿手里正持着一个器具,比碗细高,倒像是缩小的卮。

    一个酒卮到不至于让他如此反应,金做的酒卮他家没有,但是以漆木做成的酒卮还是有两尊的。

    但白鸿手里持着那酒卮,居然是晶莹剔透,光可鉴人。在阳下,映照出了道道光芒。

    这般材质,喜可是头次见。

    喜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到白鸿身边的,看着白鸿手中的酒卮,喜又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咽了口唾沫。

    “鸿,此物……此物可借我一观否?”

    “喏,拿去!”白鸿满脸不在乎,两只手指头捏着卮壁就放到了喜那颤抖着的手上。

    “天,小心点……”喜的小心肝似乎被白鸿这两只手指头给捏住了。这种好玩意儿,怎么就能表现地这么淡定?

    倒不是说这东西有多有用,说实话,还真没用。

    要这玩意儿做什么?说到底不过就是个长得好看点的酒卮罢了。

    卖可能都没法子卖。

    坊市里倒是有耒、耜等各色器具卖,但通通都是日常使用的器具,从未有人卖过此等做工精良、材料上乘的物什。

    二来,商君有言,酿酒太过浪费粮食。整个秦国,根本不需寻常黔首卖酒,甚至买酒多多少少都受限制。酒都喝不上几次,要这酒器有何用?

    这三来,卖物,至少也得系籖。上标此物的价格……但此物从未见过,就算有,估计也只有在那咸阳城中能鲜而得见。这没法标价啊!

    退一步,不卖,而是以物易物。

    同样,仍换不出去。

    易物,同样得依大秦《金布律》。现下通行的一般就是布、粮食,这二者可以当钱来使,甚至官员的俸禄都是以米发放。

    而其余东西,一概不行。

    甚至这布和米,都有讲究。

    布,必须长八寸,宽二尺五寸。称为一布,一布可折十二钱。若是长度、宽幅不够,质量不行的,都不能流通。

    米也必须筛干净,里头不能搀有杂物。更不得好次参半,把新米和陈米放在一起。

    这样一来,这酒卮除了摆在家中用、上交给国家之外,别无它法。头些年楚国不就有个汉子,献宝没献成,活生生受了两次刖刑。要是能换来金,换来粮食,这汉子还会不会选择冒着丧命的危险,连着献两次宝呢?

    酒卮和黍米,让二选一。

    百分之百的都会选择黍米。

    要是块玉石,喜远不至于如此惊讶。这般失态,其实大多数都是对这未知物的的好奇。虽然这酒卮的做工不算上乘,甚至还没有家里的那几尊漆木酒卮做得精致。

    但是这等材料,喜的确是第一次见到。

    喜摸着那薄如蝉翼的壁,手都有几分颤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这物什给跌地稀碎,都别说跌了,喜甚至觉得自己劲儿稍微使大点,这卮都能被捏碎。

    毕竟是跃的种,跃是知道战场凶险的。这些年,喜可没少被操练。别看长得瘦瘦小小的,劲儿可不小。

    “行了,瞧你那没见识的样子。这东西没这么宝贵。要是坏了,再烧便是!”

    白鸿看着喜这样子,嗤笑道。

    “再烧?”

    喜有些吃惊,将那酒卮放在眼前。虽说有些雾蒙蒙的,但是隔着这卮,也能依稀可见白鸿的人影。如此晶莹剔透,就算是上好的玉怕是也做不到。

    这难不成是传说中的那出自日堂庭之山,由千年之冰化作的水玉?

    “鸿,汝言,是指这水玉难不成是你从石头中烧出来的?”

    喜吞了口口水,触手之处,这酒卮上头仍有余温,的确像是刚从窑中取出。

    但是,石头里怎么会烧出这东西?这不合理啊!

    喜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整个崩塌了。

    “水玉……你是说水晶吧!这个叫做玻……琉璃,跟水晶可不一样!水晶是天然的,这个琉璃的确是烧制的。”

    白鸿轻笑道。

    她也知道,这玩意儿对他们来说,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她有些受够了那些用木头、竹子做的杯子了。上面还刷漆?

    自打上次她喝水的时候,被掉漆的竹杯上头那裂开的毛刺扎破了嘴,就想着做点玻璃器皿出来。倒也没想过卖钱,起码自己用起来舒坦!

    得到了白鸿的回复,喜放心多了。但仍有些畏手畏脚,毕竟这物什太过于精巧,要是碎在了自己手中,岂不是暴殄天物?

    鸟娘娘是会用雷劈人的!

    但这琉璃是何物?为什么从没听说过?

    喜小心翼翼地把这酒卮放在了土窑上,再三打量,确定自己已经放稳了,心才算是落了下来。

    扭头看向白鸿,喜又不可置信地问了一句:“这什么琉璃……真的是用石头烧的?”

    “石头,也算吧!其实跟烧陶器差不多,陶土,搀上石灰,还有白湖中的咸。”

    白鸿笑道。

    陶土中有丰富的石英砂和长石,掺上石灰;再加上碱,以降低玻璃的熔点。

    而那白湖就是徐州县边上的一处盐碱湖,因为冬天水温下降,白色的碱析出,故此得名。

    白湖之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虽然因为盐铁专卖,不能制造私盐,但这碱倒是不难弄到。不少妇女在染布时,也会在其中掺入碱。

    《周礼.疡医》上有言:以咸(jian)养脉。

    这咸指的就是碱,二者读音相同。

    说起来简单,把这三样东西掺起来就行。但这三者的配比,白鸿足足研究了两个月,才成功烧出了玻璃液。

    而如何将玻璃液制作成型,白鸿也想了很久。最后想到可以用铁制作模子,倒模制作。

    这两个还好,但在最后的退火阶段。白鸿都不知道自己琢磨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