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向心海全是泪
字体: 16 + -

生动的一课

生动的一课

这次篮球赛干仗,让班与班之间严重不和,班长相互也是横眉冷对,经常到连长哪儿揭对方的短,而且鼓动班与班战士之间闹不团结,以前班与班之间老乡关系还是很好,都是一个地方来的,属于一伙儿的。现在在班长之间挑拨下,不是同一班的老乡之间也出现了不和。连长骂了、说了还是不管用,连长很头痛于是找到老政委,让老政委想招,因为老政委和连长是老乡,连长是政委一手提拔起来的。老政委笑了笑说,哪天我去给你们的战士上一课吧。

因为团里知道了群殴的事,也知道最近连部之间不和,所以连长必须重视这件事,于是在一天阳光明媚的下午,连长特意请了已经退休的老政委给大家上政治课。

老政委姓施,精神烁烁,眼光有神,就那么几步走,可以看出年轻时是一个帅气而有气质的人。老政委挺直的腰板坐在台上看着台下的战士,战士们坐在小马扎上,个个精神抖擞,腰板挺直,统一的姿态、统一的服装,让老政委看的心情激荡,似乎又回到了当年,老政委清了清嗓子开始讲他的故事。

那是解放初期的故事,那年我18岁。在某部队参军,由于我是高中毕业生文笔还不错,被分到在连队当文秘兼战地记者。在部队,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连队战士的班务会,这是我一生中最受感动并为之悄悄流泪的会。它开始让我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爱,这也是我入伍后第一次受到的震撼。

当时某军负责上海某警备区的警卫工作,负责守卫北站、虹口、闸北、杨树浦、江湾、大场、真如等地段。军司令部设在江湾镇。从江湾镇往北,有个“马桥仓库”,原是日军侵占上海时的军用仓库,解放大军进入上海后,为尽可能不扰民,少扰民,就改成了军队营房,一排排矮小的破木屋,有序地排列在四周荒凉凋零的空地上,军工兵连、警卫营、侦察营等都驻防在这些旧营房中。解放大军进入上海时秋毫无犯,露宿街头,穿城而过,奔赴海防一线。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我被这种磅礴的气势深深感染。我一到“战旗报”,就要求下部队学习采访,但报社领导考虑到我初来乍到,不熟悉部队,先让我就近去马桥仓库的军工兵连采访实习。一大早,我高高兴兴地背起背包直奔马桥仓库。

十数里地的路,我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工兵连营房的操场上,战士正闹哄哄地在搬运整理各类架桥器材,连长告诉我,下午就要进行架桥演练,我想我来得正是时候。连长说:“演练的目的,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营房外一条30米左右宽的小河上架一座便桥,便于攻击部队顺利通过。”

下午二时,全连集合在河边,一排实行演练,其他排观战。运输、植桩、铺板,部队分组紧张地动作着,运输班的战士将门板、木桩、铁钉、铅丝等一应器材从一里外跑步搬向河边,植桩班战士和衣跳进已有些凉意的小河中抡大锤打桩,场面虽然火热,但野地里人声寂然。我蹲在河边,目睹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突然一个高个儿战士扛着根大木桩跳下河中,溅起一阵水花,他刚把木桩传给河中的植桩手,手一松,自己却突然沉没下去,小河虽小,水深处也有二三米,看来大个子战士不会水,一连向上窜了几下,身子又沉下去了。没有呼喊,也没有惊慌,一个五短身材的战士跳下了河,一个猛子扎过去,拉起了下沉的战士,两三下就泅-回了岸边,两三个岸上的战士连忙帮着拉上了岸。我赶快前去-探-视,躺-在-岸-边草地上的大个子战士是个十七八岁的大孩子,矮-战士倒有三十开外的年纪,他一手扶着一时昏迷的小战士,一手使劲敲拍着他的后背,轻声地喊:“虎-子,虎-子,醒醒!醒醒!”小战士慢慢睁开眼,哇地吐了一大口水,挣扎着爬起来,对注视着他的老战士说:“班长,我没事,我不会水,给大家添麻烦了。”说着,一扭头又朝打桩正紧张的河上走去。

河上操作正忙,大家都在分秒必争,我不便去打扰班长和战士们,正好连指导员闻讯过来,向我介绍了这一高一矮的两个战士。他们都是一班的。班长是山东参军的老战士,打过济南战役,打过淮海大战,一路打到上海。那个还像孩子的战士是淮海大战中被解放的新战士,安徽人,生长在淮河边上,可不会水,才17岁就被国民党军拉了夫,现在还不满19呢!

河面上热火朝天,各班、组互相挑战,大个子、小战士运送器材来回飞奔,湿透的衣服,不知是因为河水还是汗水。

不多时,一座木质便桥在30米宽的小河上架设完毕,战士们在哨音下,集合列队过桥,连长用一只装在木匣里的小闹钟计算时间,共用了三个多小时。

第二天上午,全连各班分班小结架桥体会,并过民主生活会,其中有一个重要内容是讨论今暑全国各地遭灾后困难战士家庭的“救灾补助”。指导员让我去一班,这次架桥演练,他们得了优秀。我很乐意到一班去,正好采访班长和大个子孩子。班务会由一排长主持。排长说了说今年全国的灾情和救灾的意义,以及评议中的要求。他说:“淮河泛滥,不少家庭离散,上级关心受灾战士家庭的困苦,拨下一笔救灾款,但数量不多,照顾不到所有困难战士的家庭,现在让大家来自报公议,原则是,‘救急不救穷’。”

接着由一班长掌握会议。这个一脸敦厚,平时说话不多的老班长,一开口就有些木讷。会场先是一段沉默,半晌有个战士开口说:“我家里今年也遭了灾,但哥哥来信说还过得去,不急,救助款考虑给困难的同志吧!”下面战士们陆续发言,基本都是表达相同的意思。有几个战士在发言中提出:前不久虎子家里托人写信来说,“虎子家遭了水灾,母亲又有病,一个兄弟又小,家乡又是新区,家里早揭-不-开-锅了。”虎子坐在房间的一角,涨红了脸,奶声奶气地分辩道:“俺家还有两个姐姐呢,她们会照顾俺娘的,班长家可遭-难了,家里没有劳动力,房-子也垮-了,就一个妇-女拖-着个小孩子,家里早断-炊了,要出去-逃-荒了。”说着,竟呜呜地哭开了。

讷的班长急着分辩:“不,不,同志们,大家都有困难,俺家那口还身强力壮着呢!带着孩子到邻乡亲戚家,避一阵子,也就过去了,虎子家可困难呀……”听着听着,我记不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战士呀?我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下午各排干部在连部向连长、指导员汇报有关救灾的“自报与公议”情况,各班几乎都与一班一样,战士们都隐瞒自家困难,互相推脱谦让。

指导员似乎胸有成竹,一一择定了受助对象,他对我说:“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冲锋在先,受奖谦让,他们是战友情深啦!”我问起一班长和小战士的事,他认真地说:“这是连里两个比较困难的同志,他们一长一幼,一新一老,虽不是同乡子弟,却是连里一对好对子!”那个年代实行找对子,也就先进能干的人要带一个各方面差的人,当然眼前这一对子,不是先进帮落后的对子,而是老的有经验的帮助少的没经验的。

这是我入伍后第一次参与战士们的民主生活会,它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居然可以这样相处和相待。

在我入伍没多久,也就是部队入朝作战前,我调离开工兵连。不久,我奔走在前方各战斗连队采访、拍摄,也没再去过工兵连。1951年的冬天,军部驻扎在朝鲜东海岸边的县里和洗浦里一带时,有个夜晚,因白天大雪纷飞,自县里到洗浦里一线的山间公路遭敌机严重轰炸,被毁的路面遭大雪覆盖,坎坷不辨,汽车难行,军机关动员所有能走开的干部战士全去打扫道路积雪,保证运输车辆畅通,我也去了。在一路打扫中,巧的是我竟然发觉有一队工兵连的战士在挖掘冻土修补路面,在敌机投下照明弹的光亮中,我找到两个战士问:“你们的连长在吗?”一个战士有些惊奇地抬头回答:“早牺牲啦,入朝时叫飞机炸的。”“指导员呢?”“不知道,”另一个干部模样的战士说,“入朝时就调走了。”“一班长和虎子呢?”“不知道,俺说不清。”照明弹熄灭了,田野白雪皑皑,天空却一片漆黑,朔风凛冽,寒冷彻骨。我冒着一身热汗,随大队打扫积雪,匆匆和工兵连交臂而过。

我曾多方打听过他们的消息,很想知道他们是否还活在人世,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但没有结果。时光流转了近四十年,我也满头花发了,然深夜静思,非常挂念这些过去的同志。一班长和虎子还在吗? 现在他们在哪里?也许早已子孙满堂,过着其乐融融的快乐生活。也许,也许,他们早就离开了人世,根本就没有后代,永远地埋葬在异国的朝鲜,孤独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不,他们并不孤独有那么我战友陪伴着他们,这些可爱的战友就是他们的亲人。老政委的声音低了下去。

老政委擦了一下眼睛接着说道:我的心一直在悲戚啊,我怀念这对“好对子”。我要告诉世人,他们是伟大的战士!同志们啊,你们现在是和平年代,多么幸福,想一想我们的前辈,想一想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想一想战场上奋勇杀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战士,我们要珍惜我们的连队生活,珍惜我们的战士情,珍惜我们的某某部队光荣称号。我想通过刚才我讲的故事,你们会对战友这个词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我不用在多说什么了。你们现在闹意见,因为打球还打架,想一想过去的战友情,比一比过去同志谊,想一想战场上战友们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感人场景,你们还会闹意见、想不通,去打架吗?我想不会了,这是你们的战友,不是你们的敌人。我想你们都是好战士、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你们不会愧对这个光荣称号,这些足够了。

台下战士报以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政委最后清了清嗓子说道:我愧对这些伟大的战友,当了‘逃兵’,本来我也可以上战场的,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在部队开拔朝鲜前,我调离了那个部队,没有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役,是我一辈子心疼和后悔的事,没有和他们一起去战斗,没有永远陪伴在他们身旁,我遗憾啊。说完老政委泪流满面,台下又是一片掌声,老政委站起来给大家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深深向台下战士三鞠躬,最后长长地舒了口气。是啊,压在他心头一块巨石,今天终于当着这么多战士面把它撬起来了,可以见到一缕阳光了。

连长上台讲话了,声如洪钟:刚才老政委给我们讲了一段生动故事,故事感动大家也感动了我,我看到台下战士都很激动,很多战士都听的泪流满脸,这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更是一堂生动的友情课,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我们眼前的一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堂生动而又难忘的教育课吧,将来无论我们在座的各位到了哪个岗位都不要忘记我们的战友情,无论远在天边还是近在咫尺都要珍惜我们的战友情。

台下爆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政委的故事感染着大家,让他们化干戈为碧玉。

老政委的故事让战士们非常感动,以前有些隔阂的战士,主动帮助对方洗衣服,还主动和对方打招呼,连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没想到一堂生动政治课起到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太出乎他的预料了。连长就是连长,很能想出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