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31章 一代女王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代女王

关芝曌当上帝王后,帝国的一些女人认为关芝曌成为帝王后,女人在帝国的地位将会得到提高。她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她们把政治想得太简单了。关芝曌在当上帝王后,自然会倾向于提高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只是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提高女性的地位。关芝曌管理帝国时,帝国仍旧保持和平和稳定,但是,在帝国东边的海域却并不安定。帝曌二年,多洛亚德人与迦太洛基人为争夺库彻里斯岛爆发了海战。迦太洛基人出动了三百五十多艘舰船,多洛亚德人则派出一支八百多艘舰船组成的联合舰队,与迦太洛基人的舰队展开了厮杀。迦太洛基也是一个岛国,只不过迦太洛基是由一个个大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迦太洛基群岛。迦太洛基的造船工业比较发达,他们制造出了能搭载上千人,装配有二百三十五门火炮的超级战舰。不过,这种超级大战舰数量不多,迦太洛基人制造了五艘。超级大战舰在海上航行,让迦太洛基人颇为自豪,使他们有了在海上无敌的感觉,开始向外扩张,与多洛亚德人争夺海上霸权。

多洛亚德人怎么能容忍迦太洛基人侵蚀他海外的利益。多洛亚德人对迦太洛基人作过一番调查,发现迦太洛基人虽然能制造出超大型的军舰,但整体的造船工业却不如多洛亚德人,除了那几艘吓唬吓唬人的超大型军舰,迦太洛基人其他的军舰远不如多洛亚德人的军舰。总体比较,多洛亚德人认为迦太洛基人的海军舰队比帝国强了一些,但跟多洛亚德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于是,多洛亚德人倾注全力跟迦太洛基人的舰队展开了一场海战。迦太洛基人也毫无惧色,率领着三艘超级大战舰为首的三百五十艘舰船迎战多洛亚德人的海军舰队。

对付迦太洛基人的超级大战舰,多洛亚德人采取的是群攻,用六艘配置一百多门火炮的大军舰分散在敌超级大战舰的四面八方,相隔一定距离,先用“神火飞鸦”火箭发起攻击,然后炮击。迦太洛基人的超级大战舰在多洛亚德人的大军舰的围攻下,虽然集中火力炮击两侧的多洛亚德人的大军舰,可无奈多洛亚德人的军舰数量上占优,加上多洛亚德人发出的众多的“神火飞鸦”火箭让迦太洛基人蒙受了不小的伤亡。迦太洛基人的超级大战舰与多洛亚德人的大军舰发炮对攻,迦太洛基人的超级大战舰在击沉多洛亚德人两舰大军舰后,也在多洛亚德大军舰的群攻下,被击沉。只用了三天时间,迦太洛基人的三艘超级大战舰被全部击沉,多洛亚德人虽然也有七艘大军艘沉没,五艘重伤,但是多洛亚德人有八十多艘这样的大军舰,损失不大,而迦太洛基人最引以为豪的超级大战舰却已全军覆没。

多洛亚德人和迦太洛基人的海战持续了十多天,迦太洛基人的三百五十艘舰船有一百五十多艘被击沉,包括那三艘超级大战舰,而多洛亚德人的八百多艘舰船组成的联合舰队有八十多艘沉入海底,其中大军舰有十五艘沉没,十艘重伤(重伤的有七艘彻底失去了战斗力)。迦太洛基人不得不率其余舰船败退。迦太洛基人在海战中吃了败仗,把气撒在了那些住在迦太洛基的多洛亚德身上,对在迦太洛基的多洛亚德人大肆杀戮,并宣布与多洛亚德人断交。

多洛亚德国王决定率舰队讨伐迦太洛基人,多洛亚德派出五百多艘舰船攻打迦太洛基,迦太洛基则出动二百多艘舰船迎战,双方这次都卯足了劲要消灭对方,海战持续了二十多天,迦太洛基人仅存的两艘超级大战舰,一艘被击沉,一艘被击成重伤逃了出去。迦太洛基人有一百三十多艘舰船被击沉,五十多艘舰船重伤;而多洛亚德人有六十多艘舰船沉入海底,其中有十二艘大军舰,四十多艘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其中有二十多艘受损严重)。迦太洛基人的海军舰队主力受到重创,迦太洛基国王下令舰队返航,回到迦太洛基。多洛亚德人却不就此半途而废,多洛亚德国王要求舰队指军官布洛多尼率舰船追击,消灭迦太洛基的海军舰队,直捣黄龙。

多洛亚德的舰队开始追击迦太洛基人的舰船,面对着多洛亚德舰队的汹涌来袭,迦太洛基国王向多洛亚德的指挥官布洛多尼求和,表示赔偿之前在多洛亚德身上所做的一切,并继续与其进行商贸交往。迦太洛基国王给了布洛多尼几千两黄金和一堆珠宝,布洛多尼带着这些回去了。迦太洛基国王见打发走了布洛多尼和他的舰队,对多洛亚德国王要求他履行之前的承诺的话却阳奉阴违,根本没把多洛亚德国王要求他做的当回事。于是,多洛亚德国王再率六百多艘舰船出征迦太洛基,这次多洛亚德国王决定要从迦太洛基人手上拿到他想要的一切。

多洛亚德的舰队又一次朝着迦太洛基袭来,迦太洛基国王见势不妙,又一次向舰队指挥官布洛多尼求和。布洛多尼对此不予理睬,继续领着舰队向迦太洛基进发。迦太洛基国王集结起剩余的一百多艘舰船迎战多洛亚德人的舰队,双方激战数日,迦太洛基的舰队损失大半,无力抵抗多洛亚德人的攻击。多洛亚德人开始登上迦太洛基,朝着迦太洛基的王城黎伦彻特进发,一路上二万多人的多洛亚德军队所向披靡,迦太洛基的陆军部队被多洛亚德军队打得节节败退。迦太洛基国王连忙派代表向多洛亚德军队指挥官卢伦萨尼乞和。最后,迦太洛基国王答应赔偿多洛亚德一千万两白银或五百万两黄金,向多洛亚德开放沿岸各通商口岸,并划给多洛亚德人几个岛屿,多洛亚德人的舰船及军队有权在这几个岛屿停靠及驻扎,多洛亚德人的舰船可以在迦太洛基各江河自由航行,等等。

迦太洛基国王全盘答应了多洛亚德人开出的条件,事实上,迦太洛基国王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多洛亚德人的舰船控制住了迦太洛基海岸的海权,即便不同意多洛亚德人的条件,已经没有多少抵抗力量的迦太洛基舰队也阻止不了多洛亚德人的内侵。而多洛亚德人的陆军部队在迦太洛基的国土上横行无忌,迦太洛基的部队根本不是多洛亚德人的对手,被打得连连败退。迦太洛基的国王只能通过赔偿失地的方式来保全自己。

多洛亚德通过对迦太洛基的三次战役,降服了迦太洛基人,不过多洛亚德人损失也不小,舰船战损二百八十多艘,其中沉入海底的就有一百八十多艘,包括三十多艘大军舰,严重受损五十多艘(其中三十多艘直接报废)。但是,通过这一连串的战役,多洛亚德人从迦太洛基人手中拿到了一千万两白银,并把迦太洛基变成他的产品倾销地,还把迦太洛基的几个岛屿纳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说,收获颇丰。但是,多洛亚德人把这些获利用于发展工商业和充实统治层的腰包,逐渐拉大了多洛亚德各阶层的收入差距。在与迦太洛基结束战事的一年后,在帝曌四年,在多洛亚德的国内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内乱。

多洛亚德的经济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多洛亚德的北边以工商业为主,经济发达;南边以种植业为主,为北边的工商业提供原材料。多洛亚德的统治者鼓励发展工商业,他们从南边的种植园区低价收购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把日用品及手工制品等工业品高价出售给南部的人们,这一低一高形成的剪刀差为北边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也养肥了多洛亚德的达官显贵和资产阶级。因此,南边的种植园主和农民及雇佣工对这一不公平的剥夺手段极为不满。一些种植园主暗地里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并从海外购买马匹武器等装备,酝酿发动一场武装斗争。南边的几个种植园主通过卜赛亚托控制区的港口从穆斯兰基国中购得不少马匹、火炮、刀枪箭矛等武器装备,建立一支支私人的武装力量,而从穆斯兰基国的一些传教士从这条航线来到多洛亚德传教,使南边的一部分农民信奉上了达穆斯教和基耶教。

多洛亚德的统治层不会想到南边的种植园主通过卜赛亚托控制区的港口私自在海外购买武器装备,并运到种植园主们的手上。几个种植园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来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利益。多洛亚德与迦太洛基的海战使得多洛亚德的南北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多洛亚德的统治层向南边的种植园主低价强征硬派,使种植园主的收益及农民和雇佣工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缩水,几个种植园主趁机煽动农民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北方人对他们的盘剥和压榨。

在帝曌四年的时候,多洛亚德南边的农民起义渐成燎原之势,其中以肯格布迪的农民军规模最大,有五万人之多,其中有一万五千人的重装甲骑兵。肯格布迪的农民军攻打多洛亚德中部的东中城,该城是多洛亚德中部的一座大城,城防坚固,以塔楼城堡为中心,守城的指挥官义田东一率部下在城内死守待援。肯格布迪率农民军攻打义田东一固守的塔楼城堡时,遭到义田东一的顽强抵抗,肯格布迪见义田东一死守的塔楼城堡用大石块泥土夯实,又高又厚实,且“在高厚坚硬的石基上有五个逐层拔高的楼阁式的防御层,每个防御层都配备着火炮、火箭等火器及弓具,火力凶猛,非轻易可以破之”。这种用于军事防御的塔楼城堡在多洛亚德的中部地区颇为常见,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农民军的北上,即便农民军绕过这些坚固的军事防御工事,也会让农民军有后顾之忧,不敢大胆地深入前进。

正当肯格布迪在攻打东中城时,多洛亚德的国王派出十二万政府军前去围剿南边作乱的农民军。政府军趁肯格布迪的农民军在攻打东中城时,在其两翼迂回,企图切断肯格布迪农民军的退路,围歼肯格布迪的农民军。肯格布迪决定率农民军往西北方向进发,打破政府军对其的包围。在进发的途中,肯格布迪遭到三万政府军的阻击。肯格布迪决定对这三万政府军发动进攻,企图从正面击破政府军对他的包围。肯格布迪认为自己有五万人马,对付这些政府军没有问题,而一旦击溃了当面之敌,便能粉碎政府军对他的合围,为自己的部队争得一个有利的局势。可仗打起来,肯格布迪才发现政府军的实力之强超出他的想像,“多洛亚德的府军兵虽不多但装备精良,他们的步兵有火炮、火箭、火枪等武器,我们的重装甲骑兵部队在向他们发起进攻时遭到府军铺天盖地的火力打击,一开始就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然后他们的骑兵部队出动了。多洛亚德府军的骑兵全副武装,兵甲坚厚,也属于重装甲骑兵。我们的骑兵与他们相抗,虽然给予他们一定的杀伤,便终究无力挽回劣势,不得已只好收兵撤退”。

此战,肯格布迪的农民军战死二万多人,伤亡三万多人,其中重装甲骑兵伤亡一万多人,八千多人阵亡,可谓是损失惨重。而多洛亚德的政府军伤亡八千多人,阵亡五千余人。

肯格布迪的剩余农民军战士无力北进,不得不往西南方向转进,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多洛亚德的政府军随即追击前进。肯格布迪在得到几支农民军部队的支援后,又跟政府军打了一仗,肯格布迪集结四万兵力,又有上千头牛猪助战,对多洛亚德的政府军发动进攻,结果面对政府军猛烈的火力打击和政府军骑兵部队的冲杀,肯格布迪的四万兵力伤亡三万多人,上千头牛猪则成了多洛亚德政府军口中的美食,而政府军伤亡五千多人,阵亡三千多人。

几仗打下来,肯格布迪这才知道多洛亚德政府军的强大,而另外二支北进的农民军在政府军的打击下也全部覆灭,其中贞田格东在攻打岛原城时遭到五万政府军的围攻,贞田格东及以下一万多人惨遭杀害;另一支农民军在福崇德川的指挥下在北进时遭到三万政府军的攻击,福崇德川及以下数千人被杀。于是,鼎盛时期最多有十几万的农民军在政府军的打击下只剩下肯格布迪的万余人和几支规模不大的起义部队。而政府军集中兵力步步为营,肯格布迪的农民军的失败已不可避免。肯格布迪决定率部跟政府军兜圈子,想拖垮政府军,结果在政府军的稳扎稳打下,这兜圈子却越兜越小。肯格布迪想冲出政府军的围困,却在冲出政府军包围的时候又遭受了一次打击,且被政府军逼到了海边。肯格布迪等人最后乘船逃了出去,留在多洛亚德的起义的农民军遭到政府军的彻底镇压。

多洛亚德的国王平定了南部的作乱,这场多洛亚德国内的内战,政府军伤亡二万多人,其中阵亡一万余人,农民军被杀害的,战死的加起来有二十多万人。不过,农民军的反抗让多洛亚德的国王感到有必要缩小剪刀差,减少对南部地区的盘剥,给南部地区释放更多的红利。与此同时,多洛亚德政府禁止南部的种植园主培植自己私人武装,派官员监视种植园主是否有此违法行为,并严格检查多洛亚德各港口进口的商品货物。

多洛亚德政府在平定了内乱之后,对内部的分配作了些调整,有利于其权力层的统治,也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肯格布迪等人乘船逃到卜赛亚托人的控制区域,然后,肯格布迪等人来到中西亚的四卫特拉区定居。肯格布迪后来出了一本书,书中他写道农民军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军的力量太过强大。肯格布迪写道“政府军兵精将悍,步兵普遍已使用火枪、火箭等火器,骑兵装备精良,且有多兵种配合,更是锐不可挡,我们的重装甲骑兵往往三打一也不能胜之。敌我力量相差实在过于悬殊,根本没有战胜对方的可能”。

肯格布迪不知道的是,多洛亚德北部的工商业发展已经开始用机器逐步取代手工劳动,机器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常常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利用水力带动机器,有的用骡马等畜力带动机器,被称为骡机,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用蒸汽机设备进行生产。多洛亚德的陆军已经普遍用火枪火炮代替冷兵器,战斗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机器生产在纺织、冶金、采矿等领域推广开来,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并进而又带动了军工产业的发展,推动多洛亚德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肯格布迪等人的外逃,多洛亚德的内阁向帝国高层询问,是否有一个叫肯格布迪的多洛亚德人乘船来到帝国?帝王关芝曌等一批高级官员不知情。关芝曌回话给多洛亚德的国王派来的代表,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人。不过,后来关芝曌从马斯洛加人口中得知多洛亚德发生内乱,南部地区的农民起义作乱,虽然农民起义被平定,但也有一些人逃了出去。由于多洛亚德与帝国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所以帝国高层对多洛亚德发生的内乱反应平平。但也有一些人比较关注这一事件。在一次早议上,一个官员向关芝曌说道,多洛亚德的内乱说到底是多洛亚德国内利益分配不平等,北部发达,而南部落后。且北部以工商业为主,南部以种植业为主。听说逃到多洛亚德的那些卡布诺尼人就是被分配到南边务农。因为南北经济差异的不平等并且逐步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激化了种植园主、农民及雇农与统治层的矛盾,并进而发展成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因此多洛亚德国内的内乱实质上是内部各利益集团为改变利益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南边的种植园主与统治层互为博弈的一种方式。而那些起义的农民只是南边的种植园主为了争取更多利益推上前台的马前卒,因为他们“是可以被消耗掉的,好比是走象棋一样,只要保住帅或将,其它的马、车、象、炮都是可以牺牲掉的”。

关芝曌听到这位官员的真知灼见后,点点头,深表赞同。

帝曌八年,多洛亚德把侵略的魔爪又一次伸向了马斯洛加。但马斯洛加并不是一个好啃的骨头。马斯洛加在得到帝国援助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马斯洛加军队有了大量的火枪、火箭和火炮等火器,其军队步兵拥有火器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骑兵中也有战车。马斯洛加有二百多艘战船,每艘战船有五十多门火炮,马斯洛加人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一支小、快、灵的海军舰队,同时马斯洛加人还有几百头象的象队和可利用的生物武器。多洛亚德人要想征服马斯洛加人绝非易事。

马斯洛加人一直关注着多洛亚德人的动向,对多洛亚德人也比较了解。马斯洛加人也会把自己了解的多洛亚德人的行情告诉给帝国高层。在多洛亚德推动工业发展,逐步走上时代领先的时候,帝国也在不断发展。帝国军部在帝王六世元年的时候,给各地区的部队下发“逐步推广火枪、火箭、火炮等火器的运用,替代冷兵器”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各部队以后的攻击要以各式火器为主,冷兵器为辅。事实上,火器在帝国部队运用的比例一直在缓步上升。在帝王一世的时候,火器在部队运用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到帝王三世的时候,这一比例上升到了百分之二十,到帝王四世的时候,这一比例上升到了三分之一,到帝王五世的时候,一些部队的火器的运用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到了关芝曌的帝曌时代,帝国大多数部队的火器运用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六十,有许多接近三分之二的比值,有些部队则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可以说,帝国部队的武器在不停地更新换代,虽然跟多洛亚德人比还有些差距(多洛亚德军队里步兵火器运用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个别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但这差距并不大。

多洛亚德国王派出一百多艘舰船入侵马斯洛加,当多洛亚德人的舰队与马斯洛加的舰船爆发海战时,帝国政府派出的一支船队正在驶往马斯洛加。多洛亚德舰队的指挥官孟德顿尔认为这是援助马斯洛加的船队,于是率战舰将其包围,围攻帝国的船队。在多洛亚德战舰的攻击下,只有三艘船侥幸地逃了出来。消息传到帝国,帝国中央的群官们一片哗然,群情激昂,很多官员要求派兵讨伐多洛亚德人。帝王关芝曌决定派三百多艘舰船讨伐在马斯洛加的多洛亚德人的舰队。虽然有一些官员上文给关芝曌,表示与多洛亚德人爆发海战要慎重。这是因为海战不同于陆战,海战与陆战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海一望无际,平坦开阔,除了岛屿外,平坦的海面不像陆地,有山地、丘陵、丛林、树林、森林等自然条件可供利用;二、在海上作战,必须得有船只等工具才行,在陆地,人可以通过双脚行走,而到了海上如果人不会游泳,那么掉入海中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就会溺死,而船只被击沉,落水的船员即使会游泳也无法轻易逃脱,毕竟,在陆地上人可以凭自身的力量行走很长一段距离,可落入海中,会游泳的人跑不了多远,也跑不快;三、大海阴晴不定,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暴雨,出海作战必须要了解海洋气候,尤其要格外注意台风季节,在海上遇到台风,纵令现在的钢铁战舰,二十万吨以上的船舰,得到台风消息都要躲避,何况是那些木船结构的舰船。[注]

本来,多洛亚德人入侵马斯洛加,跟帝国没什么关系。不过,帝国的高层对多洛亚德人的入侵行动是持反感的态度。现在,多洛亚德的舰船袭击了帝国的船队,这在许多人看来是**裸的挑衅,而让关芝曌下定决心与多洛亚德人作战的一个原因是她听到一些官员在说,多洛亚德人之所以敢攻击帝国的船队是因为帝王是个女的,好欺负。听到这样的话,关芝曌怎能咽下这口气,派舰船跟多洛亚德人打上一仗,便能让关芝曌扬眉吐气。

帝国的三百多艘舰船在郑应星的率领下朝着马斯洛加进发,孟德顿尔见帝国舰船增援马斯洛加,率六十多艘战舰迎战郑应星的舰队。郑应星的先头舰船与孟德顿尔的战舰遭遇,双方即刻投入战斗,摆好阵形,发炮轰击对方。孟德顿尔的战舰且战且退,郑应星则率舰船步步逼近,双方的战舰在摆开阵势后展开激烈的战斗。孟德顿尔的大军舰向郑应星的舰队发射了上千只“神火飞鸦”火箭,给郑应星的舰队带来了不小的伤亡,也让郑应星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多洛亚德人会使出这一招。多洛亚德的大军舰与帝国的主战舰开始对攻,结果二艘多洛亚德的大军舰与帝国三艘主战舰的对攻中,帝国的三艘主战舰被击沉,多洛亚德的大军舰被击沉一艘,另一艘在帝国数艘战舰的围攻轰击下,挨了不少炮弹,逃了出去。几天海战下来,郑应星的舰队损失了五十多艘舰船,而多洛亚德人则损失了二十多艘舰船。

郑应星派人向帝国高层求援,并向帝王及军部汇报了几日来海战的战况:

我战舰船队在与多洛亚德的军舰连日海战,击沉敌舰二十余艘,敌大军舰有三艘被我方战舰击沉,而我战舰船队被击沉四五十艘,其中主力战舰有十艘沉入海底。敌舰火力凶猛,但舰数不多,现已向北撤退,恐在增补舰船,积蓄力量,对我发动下一轮的攻势。因而,希求得到增援,予敌以打击,挫败敌人的攻势。

关芝曌在看过郑应星的求援文书后,决定再增派三百多艘舰船援助郑应星的舰队,击败多洛亚德人的舰队。顾奇钦统尉和马克副统尉在获知战况后,他们看到了多洛亚德人舰队的凶悍,对帝国的舰队能否击败多洛亚德人的舰队忧心忡忡。关芝曌则不以为然,多洛亚德人的海军要强于帝国,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自当年帝王五世明尚丰看到多洛亚德的大军舰的模型后,明尚丰就令帝国的造船厂制造新型主力战舰。帝国新型主力战舰的特点是甲板下有二层配置火炮的船舱,即第一层和第二层,船身比以前的主力战舰缩短了不少,变得更为灵活,用料也节省了许多,成本也大为降低。帝国的新型主力战舰配置八十多门火炮,比以前多了,以前的战舰的火炮门数至多不超过七十门,而现在新型的主力战舰能配置多达八十八门火炮。

明尚丰认为帝国的主力战舰不应该跟多洛亚德的大军舰靠齐,事实上以帝国现有的造船水平也达不到多洛亚德的造船业水平,只能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发展,在增加战舰火炮的数量的同时,使战舰变得轻巧灵活。到关芝曌统治帝国时期,帝国新式的主力战舰已有一百五十多艘。关芝曌认为,多洛亚德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怎么能够与帝国比。虽然帝国舰船在质量上比多洛亚德的战舰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数量上,帝国庞大的舰船数量岂是多洛亚德能比的。关芝曌深信,只要帝国开足马力,生产出几千艘舰船不成问题。关芝曌对与多洛亚德人的海战已心中有数,战胜多洛亚德人的海军舰队就是要跟他比消耗。

当孟德顿尔向多洛亚德国王与内阁请求增援,击退帝国舰队的来援时,遭到内阁高层的断然拒绝。多洛亚德的国王和他的内阁官员不愿与帝国开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多洛亚德不想破坏与帝国的关系,与帝国开展的通商贸易让多洛亚德获利不少,多洛亚德的国王和内阁官员不想因为战争而失去帝国这个大市场。自从帝王五世明尚丰与多洛亚德开展通商贸易后,两国向对方输出的货物商品给双方带来了数量颇多的白银等贵金属货币,列图如下:

帝→茶、丝、土布、瓷器、纺织品等→多洛

帝←棉花、香料、摆钟、望远镜、玻璃等←多洛

还有一个原因也令多洛亚德的国王及内阁官员不愿与帝国作战,那就是帝国海军舰船虽然在质量上不如多洛亚德人的军舰,但帝国海军舰船在数量上要远多于多洛亚德人的军舰,况且帝国的战舰颇具实力,不可小觑,在造船水平上,帝国与多洛亚德的差距不是很大。多洛亚德本来是入侵马斯洛加,可没把马斯洛加的海军舰队消灭掉,又把帝国海军引了过来,这对多洛亚德来讲,是一门赔本的买卖。所以,多洛亚德的统治层令孟德顿尔率舰队离开马斯洛加,全体返回。

多洛亚德的内阁对孟德顿尔的舰队下达了撤退令,帝国高层则仍在策划对多洛亚德人的海战事宜,军部已拟订好了多批增援计划,誓与多洛亚德的舰队作战到底。有的官员向关芝曌提出派二千五百多艘舰船,带十五万将士,攻打多洛亚德的作战计划。当然,这一计划是不会被帝国军部采纳的,因为它过于脱离实际了。不过,关芝曌很快就打消了与多洛亚德人海战的计划,因为多洛亚德国王主动派代表向关芝曌赔礼道歉。多洛亚德国王向关芝曌献上了五百两黄金和一千两白银,以表歉意,而给关芝曌的文书中,多洛亚德国王更是言词恳切地写道,多洛亚德的军舰攻击帝国船队一事完全是误会,对这一事件,已惩办肇事的指挥官,并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上演,对这场误会“予以致歉,并希望国王陛下能宽宥此事,希望两国能永保和平,共同互利互惠,和平共处发展”。

多洛亚德国王主动派代表登门致歉,这让关芝曌的脸面大大有了光,教训多洛亚德人的目的已然达到,懂海事的官员提醒关芝曌道,七八九这几个月为台风频发的季节,不利于海战。于是,关芝曌下令帝国舰队返回。帝国与多洛亚德的海战就这么结束了。

中西亚的金军在占领普多鲁士国后,就没有大的军事举动。金国不愿与帝国北方军爆发大规模的战事,避免与帝国大战是金国采取军事行动的一个准则。所以,金军在吞并了普多鲁士国后,就暂停了在中西亚的侵略行动,因为金军如若再这么进行下去,就将大大增加与帝国军队爆发冲突的可能。这是金国高层不愿看到的。贝当富沫及以东的中西亚地区的人虽担忧金军下一步对他们的侵犯,然而在关芝曌执政的这几年,中西亚维持着平衡格局,没有成规模的战事发生,处于相对和平安宁的状态。

关芝曌执掌帝国十年,从公元二五二年到公元二六二年,这十年帝国的经济发展平稳,老百姓安居乐业,妇女在社会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高。关芝曌管理帝国是有成绩的,“如果不带有色眼镜,她的治国才能不逊色于帝国前任的那些帝王”。许多官员都认可关芝曌的能力,认为她在帝王任上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赢得了众多官员的认可。有一次早议上,一个官员在向关芝曌进言时,看到关芝曌时大概是第一次见到女王,羞羞答答的,关芝曌微笑地对那个官员说:“怎么,老生身上有什么让你不舒服的吗?还是老生长得丑,让你有种不忍直视的感觉”。关芝曌的这句玩笑话令会上的诸文武官员笑声一片。

关芝曌在代理执政帝国时说,自己之所以坐上帝王之位,是吾儿明凌晨略显稚嫩,待他成熟后,自会退下来把帝王之位让给他。关芝曌说这话的时候也许当时只是权宜之计,在她内心深处,她肯定会让自己在帝王之位上做得久些,最好像历代帝王一样,坐到死为止。可中央许多文武官员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关芝曌既然说了,就要说到做到。迫于众官的压力,关芝曌最后把帝王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明凌晨,帝曌时代也随之结束。

不管关芝曌有多少才华,有多么强的治国才能,把帝国治理得多么好,由一个女人来当帝王,总会让这个习惯了男人当帝王的国度的臣民感到有些不自然。但是,关芝曌却硬是开辟了一个先例,让一个女人登上了帝国权力的顶峰,这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帝国的一个诗人作诗赞颂道:

粉抹浅妆讨帝欢,

端庄妩媚镇后宫。

精明强干巧于心,

权倾朝野变换天。

凤凰环绕宫中殿,

一代女王关芝曌。

注:对台风所带给航行在海上舰船的破坏力,现举两个史例为证。这第一例是公元一二八一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部征伐日本,元军计战士十万人,战舰四千四百艘,因台风适时而至,登陆日本的元军的战舰几乎全部沉没,最后元朝远征军全军覆没。这一阵台风拯救了日本,日本感谢它,称它为“神风”。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组织自杀飞机,即称“神风特攻队”,希望神风第二次降临。结果虽然失望,但可看出这次台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第二例是一九四五年十月二日,即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正好一个月,气象人员在中太平洋发现了一股时速高达一百八十五公里的巨大台风。这股被称为“露易丝”(louise)的风暴一路北移,于十月九日抵达冲绳海面,对集结在那里、等待返航的美军舰船造成巨大的破坏。包括六艘坦克登陆舰在内的十二艘舰船当场沉没,三艘驱逐舰、十五艘货轮等二百二十二艘舰船搁浅,其中一百三十三艘就此报废,还有六十架飞机严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