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24章 和平艳光照

第二百二十四章 和平艳光照

蒙古汗王米斯第派出的代表在赵迪昊人马的护卫下来到帝都曼蒂兰斯特,向帝王明尚丰求和。明尚丰在明确了蒙古汗国代表乞和的意愿后,他对蒙古汗国的代表说,此事要经与众文武大臣商议后才能对你们作进一步的答复。帝王明尚丰召集帝国中央文武大臣开会,商讨是否同意与蒙古汗国和谈。会上,主张和谈的官员和不主张和谈的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不主张和谈的官员认为蒙古汗国的国王在此时跟帝国谈和,是居心叵测,是想通过和谈推迟我帝国大军发起总攻的时间,是缓兵之计,所以帝国在此时不应接受蒙古汗王的和谈。主张和谈的官员认为,蒙古汗王此时派出代表到帝都向帝王乞和,是帝国与蒙古汗国化干戈为玉帛的绝好机会,不应轻率舍弃。学相刘温韬主张先跟蒙古汗国和谈,刘温韬说:蒙古汗国派出代表向我们求和,我们应当接受。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和谈的条件,如果蒙古汗王接受了我们所提的和谈条件,那么我们认为蒙古汗王是有和谈诚意,我们便愿意与蒙古汗国和解;如果蒙古汗王不愿接受我们的和谈条件,那么我们认为蒙古汗王没有和谈的诚意,战争仍将继续。

刘温韬的话引发了在会的众多官员的共鸣,帝王明尚丰赞同刘温韬所言,统尉裘廷炜和副统尉朗特克也表态认同刘温韬的说法。明尚丰在会上说:“在座的一些文武大臣之所以不同意与蒙古汗国和谈,是怕蒙古汗王想以和谈为借口,暂缓我帝国大军的进攻。你们有此想法并无不对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担心蒙古汗国的和谈是假模假样而拒绝与蒙古汗国和谈。如刘学相所说,既然蒙古汗国派出代表千里迢迢赶到这里,向我们求和,那我们就应该先向他们提出和谈的条件,如若蒙古汗王不肯接受我们和谈条件,那么再发动战争也不迟。如果蒙古汗王同意了我们的和谈条件,我们可以用和谈的方式来解决两国的争端和冲突,岂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和谈比不和谈要好,我们应该先与蒙古汗国和谈。”

既然帝王明尚丰明确了与蒙古汗国和谈的想法,与会的文武大臣也就不好再多说了。帝王明尚丰召统尉裘廷炜、副统尉朗特克、学相刘温韬等人开圆桌会议,商讨向蒙古汗国提出哪几项和谈的条件。经过商议,帝国高层开出的帝国与蒙古汗国和解的前提条件是:

一、蒙古汗国停止对帝国发动进攻,并遣送蒙古汗军俘虏的所有帝国的人马。

二、蒙古汗国必须把河南地区归还给帝国。

附录:如果蒙古汗国履行此二项条件,那么帝国就愿与蒙古汗国和解,停止对蒙古汗国发动进攻,并送还我帝国军士俘获的蒙古汗国的军民。在两国和解的基础上,再订立其他有关事宜。

蒙古汗国的代表在看过了帝国和谈的条件后,向帝国的官员表示他们要把这份和谈文件交给蒙古汗王,请汗王定夺。帝王明尚丰也派出自己的代表与蒙古汗国的代表一起去见他们的国王,以了解蒙古汗国高层对帝国开出的和谈条件的反应,以便作及时的反馈。

蒙古汗国的代表把帝国和谈的文书交给米斯第。米斯第和谋士童存安等人看了帝国提出的和谈条件后,认为可以接受。童存安对米斯第说:“帝国开出的和谈条件其实并不苛刻,帝国要让我们把河南地区归还给他们,河南地区本来也是帝国的领土。况且,即便我们不同意把河南地区归还给帝国,帝国的军队实际上也占领了这片土地,我们无力把它夺回,还不如作个顺水人情,把这片地区还给帝国,对我们也并没有什么坏处。”米斯第点头赞同童存安的说法,他对童存安说:“现在蒙古汗国在帝国大军的威胁下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如果不跟帝国和解,通过开战与帝国的军队拼个你死我活,那么很有可能我们将会丢失大片的我们曾赖以生存的土地。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能割让河南这一片土地换取蒙古汗国的和平,对我们来讲,有什么不好的呢。我们接受和谈所付出的代价比不接受和谈所付出的代价要轻得多,我们应当接受帝国的和谈条件,坚定地与帝国和解。”

蒙古汗王米斯第召集文臣武将在自己的王庭开会,向与会者说了蒙古汗国与帝国和谈的条件。为了向参会的将领说明和谈有利于蒙古汗国,谋士童存安特地画了一张帝国与蒙古汗国和谈与不和谈的博弈图。

蒙古汗王米斯第指着博弈图,说:“对于帝国来讲,和谈或是不和谈都是有利于他们的,但对蒙古汗国来言,只有和谈才有利于我们。这次帝国军队进犯我们,来势汹汹,出动兵马之多,亘古罕有,据情报可得,帝国这次出兵有三四十万之众,且做了充分细致的准备。如果我们与帝国大军硬碰硬,那么我们几乎绝无胜算。到时,我们的主力部队在与几十万帝国大军的对决中元气大伤,不仅蒙古汗国的大片国土会沦陷敌手,由于主力部队的损耗殆尽,我们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因此,我们与帝国大军展开决战,是最不利于我们的。大家也知道,我们的西边是中土之地的穆斯兰基国,如果我们丢城失地,损兵折将,那么中土的穆斯兰基国很有可能会趁此东犯,把我们还未被帝国侵占的土地变为他们的领地,奴役我们,使我们成为他们任意驱使的牛羊。而如果我们答应帝国的和谈条件,我们只不过失去了河南地区,蒙古汗国的大片土地仍是我们的,且我们还保存了自己的主力,我们依然还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和谈对我们是最有利的,对帝国也是一样;不和谈,对帝国有利,对穆斯兰基国有利,而我们则成了被两个大国强国瓜分的对象,蒙古汗国将遭到灭顶之灾”。

蒙古汗王米斯第的讲话,令在会的将领们无言以对。米斯第不希望这些将领发表什么意见,他只要求这些将领同意自己与帝国和谈的条件,“即使不同意,也得同意”。

已下定决心与帝国和解的米斯第令廓尔喀兵团返回原地,“巩固蒙古汗国西边的防线”。其余部署在通衢城侧后的两支机动兵团也被米斯第调到西边,这样在通衢城一带的蒙古汗军一下子减少了近八万。米斯第叫来帝国的代表,告诉他蒙古汗国同意帝国开出的和谈条件,停止作战,归还河南地区以及遣送蒙古汗国俘虏的所有帝国人马。

在蒙古汗王米斯第与帝国和谈期间,赵迪昊的中央军、饼德的帝国一师以及谷正刚的西北军一直在做着两手准备,派出侦察兵侦探蒙古汗军的动向及各部人马的部署情况。帝国一师的侦察人员在通衢城西北的山群中发现蒙古汗军的辎重物资的囤集地。饼德获此情报后,拟订了在与蒙古汗军的作战中派一部焚烧敌军后勤物资的计划。决战的氛围被和谈的气氛冲淡了些,但在前线的帝国各队人马依然保持着进攻的态势。由于收到帝王明尚丰发来的在和谈期间“所有帝国之进攻部队不准向前进攻,停留原地”的命令。赵迪昊在营中等着蒙古汗国和帝国最后的和谈结果。一日,赵迪昊在军营里与陈同国边喝酒边聊天。陈同国说:“不知这次蒙古汗国与帝国之间的和谈会怎样,两国会不会真的就罢手言和,真正实现和平?”

赵迪昊说:“谁知道呢,这要看蒙古汗王的诚意了。反正,我认为,这次我们出兵蒙古汗国一定要有所收获,否则劳师远征,为了什么。”

陈同国同意道:“将军所言不虚,这次我们出动了那么多人马,把蒙古汗王吓得要与我们和谈,这说明我们出兵作战是起了作用。即使不和谈,我们也能逼使蒙古汗国俯首称臣,夺走他们的大片国土。到时,将军您肯定会受到帝王的重赏。”

赵迪昊毫不讳言地说:“我希望这次我们打败蒙古汗国,帝王能给我一枚帝国勋章。”

陈同国一听,吓了一跳,问:“将军,你想拿到帝国勋章?”

赵迪昊反问道:“难道不可以吗?”

陈同国面带犹豫,为难地说:“我能理解将军你的这种心情,只不过,要想拿到帝国勋章太难了。将军也知道,帝国建立一百多年,大小战无数,涌现出的将领也如天空的繁星不计其数。直至今日,能获得帝国勋章殊荣的唯有您的祖先铁木哥和罗夫康两人”。

赵迪昊接话道:“祖上荣光非长久,建功立业不是梦。我心中一直有这个渴望,想要获得与祖上一样的荣光。同国,你知道,帝国勋章不同于一般勋章。在帝国的勋章里头,不同的勋章有其不同的地位,正所谓,帝国的勋章乃是:

帝国勋章为特制,

红黑勋章是一等,

金质勋章是二等,

银制勋章是三等,

铜质勋章为末等。

不同绸带再细分,

红黑、金银加一级。”

陈同国说:“将军有此想法是好事,不过将军要想拿到帝国勋章难度是有点大。即便将军真的率兵灭掉了蒙古汗国,我看帝王也不见得会把帝国勋章授给将军。”

赵迪昊问:“此话怎讲?”

陈同国回答说:“当年铁木哥将军能获得帝国勋章,是因为铁木哥将军所率的帝国军团灭掉了伊曼鲁努帝国。铁木哥将军是因自己旷世的功绩荣获帝国勋章的。可罗夫康将军获得帝国勋章则不然,罗夫康将军在荣获帝国勋章之前并未建立多少殊功,因而当帝王把帝国勋章授给罗夫康时,是争议一片。为何?盖因众人认为帝国勋章的获得应与该将领所获功劳相一致。罗夫康将军当时并不匹配帝国勋章的殊荣。按我们的理解,罗夫康将军获得帝国勋章应是在他灭掉金国之后,可实际上早在二十几年前,罗夫康将军便已把帝国勋章戴在自己身上。这说明帝王授给哪个将领帝国勋章,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既然帝国勋章是特制,那么帝王是不是会颁帝国勋章,更多的是感性所为,即帝王认为此战的意义是不是足够重大,是不是值得用帝国勋章表彰。这里面有太多无法捉摸的因素,所以也请将军不要过于执着,随遇而安。”

听了陈同国的话后,赵迪昊不无感慨道:“是呀,这帝国勋章岂非是这么容易获得的。当年罗夫康拿到帝国勋章的时候,是争议声一片,都认为罗夫康不配拿到帝国勋章,包括我们一家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当年有幸见到罗夫康的时候,我眼中更多的是羡慕”。

陈同国笑着说:“毕竟罗夫康将军去世也好几年了,别人对他的议论,他老人家也听不到了。将军,你的作战才能在帝国也是出类拔萃的,想必,此战大功告成后,将军您在帝国的地位能更上一层楼。”

赵迪昊摆摆手,说:“现在不想,等打完了这场仗,消灭了蒙古汗军再说。不过,如若和谈成功,我们的作战任务也就随之告一段落了。兵器藏于库,甲胄陈列室,安安稳稳过我们的小日子”。

陈同国回话说:“这有什么不好的,我们可以过上舒服的日子,拥抱妻儿,享受快乐生活。”

听到此话,赵迪昊的心中有种莫名的失落,他隐隐感到辉煌犹如落入山中的夕阳,渐渐黯淡,一去不复返。

在帝都曼蒂兰斯特的帝王明尚丰等着蒙古汗王和谈的回音。学相刘温韬认为,蒙古汗国是否愿与帝国和解的诚意在于蒙古汗王是否同意把河南地区归还给帝国。如果蒙古汗王同意把河南地区归还给帝国,那么就证明蒙古汗王是真心要跟帝国和解,否则,就说明蒙古汗王并不是真心实意要跟帝国和解。学相刘温韬对帝王明尚丰说:“蒙古汗国是否愿把河南地区还给我们,是我们跟蒙古汗国和谈的一大关键。否则,我们很难向文武大臣说明和解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也很难向帝国的子民光荣地宣告,与蒙古汗国的和解我们得到了什么。毕竟,这次帝王举全国之力,派出几十万精兵出击蒙古汗国,如此劳师动众,没有一点实质性的收获,实难服众。”

帝王明尚丰深以为然,统尉裘廷炜和副统尉朗特克也认为只有把河南地区纳入帝国版图才能与蒙古汗国达成真正的和解。明尚丰派出的代表回来了,他向帝王传达了蒙古汗王同意帝王提出的所有的和谈条件。蒙古汗国的代表向帝王明尚丰呈上了蒙古汗王米斯第同意所有和谈条件的正式文件(盖上了蒙古汗王的大印)以及米斯第写给明尚丰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

尊敬的帝王,我同意帝王开出的所有和谈条件,为了我们两国永久的和平。和谈的成功,不仅有利于蒙古汗国,还有利于帝国。兵戎相见,非长久之计。对帝国来讲,无论是否和谈,皆有利于帝国。但是,这样的有利于只是因为帝国达到了自己作战的目的,即消灭了蒙古汗国。但是,即便帝国消灭了蒙古汗国,也绝不会一劳永逸解决帝国西北部的问题。因为这场帝蒙两国你死我活的决战的最大受益者是在我们西边的另一个大国强国的中土之地的穆斯兰基国。穆斯兰基国肯定会趁势向东渗透扩张,到时帝国灭掉了蒙古汗国,很有可能会与穆斯兰基国接壤。穆斯兰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度,宗教的狂热混杂着侵略的扩张,想必帝国的西北部不见得会有多少安宁。因此,蒙古汗国与帝国的和好是有利于帝国的,蒙古汗国和他的士兵会帮帝国守住西北的屏障,而我们也愿意作帝国的藩篱,与帝国一道维护西北边的和平。我也衷心地希望,在蒙古汗国满足帝王您提出的所有和谈条件下,与帝国休战,一起拥抱和平。

蒙古汗王答应了帝王明尚丰开出的所有的和谈条件,于是,两国的和谈正式进入到了和解的谈判阶段。学相刘温韬认为在蒙古汗国同意了帝国提出的和谈条件达到了帝国出兵蒙古汗国的目的,而且是最有利于帝国的;“用最小的代价攫取了最大的利益”。

在蒙古汗王愿跟帝国和解的真情诚意下,蒙帝两国的冰冻关系逐渐融化,两国之间的和平指日可待。在和解的文书盖上两国国君的大印后,标志着帝国与蒙古汗国的和谈宣告成功。帝王明尚丰下文给在前线的赵迪昊、饼德、谷正刚等将领,写道:

在前线奋战的诸位将领,我们与蒙古汗国的和谈的成功渐入尾声。蒙古汗王已同意我们提出的所有和谈条件。河南地区已成为我们帝国的领地。这是全体参战将士的功劳。正是因为你们在蒙古汗国与敌人的奋勇作战,换来这一重大胜利。现在,我们与蒙古汗国达成了和解之意,望各将领传告所部将士,你们可以昂着头,安心返回原地。在这里,我代表帝国向你们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为帝国所作的一切。

接着,帝王明尚丰下达了蒙古汗国的所有帝国军队,除周敏华一部留驻河南地区外,其余回到帝国境内。

通衢决战遂被宣告取消。

征伐蒙古汗国也到此为止。

这场围绕着以通衢城展开的决战,历时大半年之久。在通衢城之战中,蒙古汗国伤亡八万多人,其中阵亡五万多人。帝国军队伤亡四万多人,其中阵亡一万八千多人。赵迪昊领着帝国中央军回到了曼蒂兰斯特,帝王明尚丰授予赵迪昊一枚红黑勋章,所部将士金银铜勋章。帝王授予谷正刚金质勋章,饼德则被授予一条红黑绸带,其所部将士各授予银铜勋章。周敏华则率部留驻已纳入帝国版图的河南地区。帝王明尚丰决定在河南地区驻城,并把一部分人口迁移到河南地区,使河南地区真正成为帝国领土的一部分。

在帝国大军全部撤出蒙古汗国后,蒙古汗国境内也恢复了正常,蒙古汗王米斯第把自己的王庭迁到通衢城内,通衢城遂成了蒙古汗国的王城。在与帝国达成和解后,蒙古汗王米斯第与帝王明尚丰达成了《两国互不侵犯》、《两国之间开展经济贸易交往》等条约,两国之间开始了正常的经贸交流。在源河一带,两国间开辟了一个经贸带,方便两国人民采购物资,帝国的商人只要有政府的签证便能到蒙古汗国做生意,再也不用像当年的朱久一样,冒着生命危险,跑到蒙古汗国贩卖自己的商品。

不过,在帝国与蒙古汗国和平共处时,帝国军部并不认为帝国可以彻底地对蒙古汗国放心了。统尉裘廷炜上文建言,对蒙古汗国仍应抱以警惕,居安当思危。帝王明尚丰知道,帝国强大的军力才是和平的保证。所以,帝王明尚丰仍保留谷正刚的西北军,并示令谷正刚训练军士,以备不时之虞,“威慑西北之敌”。同时,在河南地区,明尚丰进驻数万人马,修筑城池,把河南地区变成帝国“反击蒙汗军或其他敌军进犯我们的前沿基地,缩短我们进攻敌人的补给线,使我帝国军队能随时打击来犯之敌,减轻帝国西北部的压力,方便我们向敌人纵深处推进”。

河南地区成为帝国的领地后,帝国西北部多了一道屏障。蒙古汗国在与帝国的经贸交往中得到很多他们所需的物资,使蒙古汗王及他的文臣武将更加坚定维护与帝国之间的和平。在蒙古汗王米斯第看来,蒙古汗国的主要威胁在西面,大量的蒙汗骑兵部署在西边,有十多万人马。

蒙古汗国与帝国的和平共处,使帝国迎来了真正的和平,长久困扰帝国的两大边患得以消除。整个帝国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景象。当征战的将士得胜返回,百姓不仅看到将士们欢悦的笑容,令百姓更为高兴的是,在长长的骑兵人马中,他们看见了和平的光芒。

蓝蓝白云天,

青青绿草地。

牛羊满山跑,

旅客自由浪。

人马踏蹄响,

和平艳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