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22章 最后一战

第二百二十二章 最后一战

帝王五世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拉赫耶母的皮特洛没城,饼德得到了费朗率大队金军出动的情报,整个帝国北方迅速进入战备的状态。饼德等着费朗的来攻,以此作出相对应的部置。在亚历默斯,国王诺罗比特在得到金军向他这边进发后,便向各城堡主下达应战固守的命令,同时诺罗比特下令亚历默斯城门紧闭,全城戒严,守城部队做好战斗的准备。诺罗比特知道,金军将会攻打自己的都城亚历默斯。可是出乎诺罗比特的预料,费朗的金军只派出了一部分人马攻打亚历默斯,主力部队向东去了。这一情况很快上报到了饼德那里。饼德意识到费朗的金军主力很有可能会来攻击葛达巴力。在葛达巴力的守将副联队长任加宁先于饼德得到金军主力绕过亚历默斯,向他这边前来的情报。饼德在中西亚布置的情报网获取情况既准确又快。饼德对情报工作相当重视,他曾在会上向与会的将领提到了金西之战:“我们当年金西之战没有打好,主要原因是情报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准确地了解敌人的动向,对敌人的行动茫然无知,故而未能围歼敌军”。

鉴于金西之战的教训,饼德对中西亚的情报工作就相当重视,以便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来敌的动向,作出快速地行动。饼德知道,情报工作的到位与否是影响战争走向的一个重要的要素。

任加宁在得到金军向他这边赶来时,他迅速令部下做好守城工作。饼德下示任加宁“率部坚守葛达巴力,若敌来攻,坚守之,引敌于城下,待大军到来,歼敌于城下”。任加宁向饼德表示道,“坚守城池,以待大军到来”。任加宁对守卫葛达巴力是相当有信心,帝国一师在这十年里已把葛达巴力修筑成了一座防御坚城,粮弹箭等后勤物资储备充足,城内有二万余名将士,在大军到来前,抗住敌军的攻势,自是没有问题。

随着金军大部队逐渐逼近金区,帝国北方的战争氛围是愈发浓重。饼德向北方下达决战的通令,整个北方的部队又开始调集起来。在帝都的帝王五世明尚丰也下文给饼德,授予饼德全权调动在北方的所有帝国军队,迎战来敌。饼德把北方各将领召集到皮特洛没城,告诉将领们目前的敌情。大队金军的杀来使金区盛传前来的金军有二十万人马,这使得许多北方军民都感到担心,敌人来势汹汹,帝国北方军队能否击退来敌?“据报,这次金军来势甚众,所部官兵不下十万之计。”饼德认为,这次金军的前来是蓄谋已久,是在积蓄了一定力量后的一次大规模的攻击,有十万多人马是可信的。但是对盛传前来的金军有二十万,饼德并不相信。饼德对在一旁的将领说:“凡是来攻之敌,必会扩大自己人马的数目,有谣言说金军人马所来者有二十多万,这绝对是夸大。就像当年的第二次凌河之战一样,我看所来金军兵马至多十多万,有二十万人马是绝对不可能的。”

也许是看到金军这次是来势凶猛,帝王明尚丰下文给饼德,问饼德是否需要更多援兵相助?饼德复文给帝王明尚丰,说金军来者兵马至多十多万,另有消息金军对亚历默斯亦投入了一部分兵马,这使得敌攻我城兵马不会太多,就十来万了,帝国北方大军完全可应付之。

随着费朗的金军离葛达巴力越来越近,饼德已能预判金军主力就是来攻打葛达巴力的。饼德随即下令帝国北方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对金区实行严密管控,“在金区的各驻军,严密管控所辖地区,并在金区西北边境上设置关卡,不准一个卡布诺尼人进出,各巡逻队严密监视金区各地,整肃治安,肃清通敌的奸细”。帝国北方军队也迅速调动起来,三旗军各派出二万人马,纽爱尔军一万,加上饼德在噶巴布斯河的十八万帝国一师部队,帝国北方的参战部队达到二十多万。饼德对此信心十足,帝国北方大军完全能够击败来敌。

费朗令特尼库柏率一万五千金军攻击亚历默斯,牵制贝当富沫的军队,自己率十万余主力部队杀向葛达巴力。金军的一些将领对这个时候率部攻打葛达巴力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应该在七八月份攻打葛达巴力最好,因为那时离葛达巴力不远的桑切曼达河的水势最涨。费朗却不为所动,他不认为一条大河能帮金军多少忙,“帝国有强大的海军和众多的舰船,河水上涨反而有利于帝国战船的航运,对我金军构成威胁”。费朗的金军来到了葛达巴力城,他们已行至金区西北的边境上。看到葛达巴力城的那一刻,费朗对身边的将领说:“我们又回来了”。费朗令金军围住葛达巴力城,“待围拢葛达巴力后,从正面对葛达巴力发动猛攻,攻破此城,消灭城内守军”。

金区的卡布诺尼人对费朗的大军到来心绪复杂,对于许多卡布诺尼人来讲,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家园又一次遭致战火的侵袭。彼得康垛,这座曾经的金国之都,无言诉说着战争对金国造成的伤害。进入彼得康垛,卡布诺尼人依然还能看到不少当年金都的身影,那宏伟的展览博物馆、大剧院、竞技场、石桥、高大的石牌门拱等,无一不向人展现卡布诺尼人的艺术文化。如今的彼得康垛已成为一个旅游景区,条条马路通往景点,路边种着草木。三四月的日子,正是万物复苏之时,彼得康垛是群花绽放,黄的、红的、粉红、洁白,花儿在微风的轻抚下迎风招展,片片花朵在风中翻飞,落入清澈的溪流,青翠的高山,湛蓝的天空紧贴着朵朵白云,金色的龙骑士下是闪着亮光的绿琉璃瓦,彼得康垛的美是那么的令观赏者心情舒畅。即便是处在战争的状态,彼得康垛依然对外开放,这说明了什么?

一个卡布诺尼的小男孩对一株白玉兰着了迷,那白玉兰的花朵洁白洁白的,含苞怒放着,小男孩对他的妈妈说:“妈妈,这花朵开得真漂亮”。小男孩的妈妈说:“是呀,孩子,你看这花朵如玉一样的洁白,所以这花叫白玉兰。”

“妈妈,这些花开得真漂亮。”小男孩说道。

小男孩的妈妈对着儿子微笑地说:“那是它们耐过了严寒,感受到了和煦的春光,所以你看它们个个都春枝招展。”

小男孩对他的妈妈说:“妈妈,我不希望这些花儿遭到破坏。”

小男孩的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当然不会,你看这些花儿长得多么茁壮,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它们呀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由于看到金军会来攻打葛达巴力,帝国一师的部队拆毁掉了所有在桑切曼达河上的桥。在从葛达巴力通往金区的道路上,饼德部署了二万部队,为了防止金军的深入,帝国一师的一部分机动人马渡过了噶巴布斯河,在噶巴布斯河以北百公里处集结应战。不过,饼德和董向焘等将领认为,费朗的金军主力攻打葛达巴力时不会过于深入金区,“金军攻打葛达巴力很有可能是想封堵我帝国北方军西出中西亚的通道”。

在葛达巴力的守将任加宁做好了应战的准备,任加宁各派出二千五百名士兵守四面城墙,其余部队在城内“待敌对葛达巴力发动进攻后,城墙守军逐次后退,与城内守军据防御工事固守,抵抗敌人的攻势”。任加宁对守城充满信心,但金军对葛达巴力的攻击力度让他感受到了“敌人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在费朗看来,金军对葛达巴力的攻击必须速战速决。因此,金军对葛达巴力的攻击一开始就火力全开,炮石像雨点一样密集地轰砸过来,数万金军像黑色的恶浪猛扑过来,很快就涌上了城墙,任加宁见敌来势凶猛,忙令城墙的守军回缩,决心在城内与敌人展开攻防战。天快黑的时候,任加宁和他的将士看到天上有一块移动的黑云,黑云迅速散开,原来那是一群蝙蝠,在任加宁的将士头上投掷燃火瓶。——这是费朗的金军的一支蝙蝠部队。

与伊曼鲁努人一样,卡布诺尼人善于研制开发生物武器。当年的特勒拉斯大决战中,金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先后投入了野犸象战队和金雕部队,给罗夫康的援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次,金军的军研人员又开发出了把蝙蝠当作生物武器的应用,叫作“蝙蝠炸弹”。

大家知道,蝙蝠长着一对“与众不同”的翅膀,它是由联系前肢、后肢和尾巴之间的皮膜组成的。蝙蝠的前肢和后肢都长着趾,趾端有钩爪。蝙蝠常常昼伏夜出,白天它们倒挂在洞穴里或屋檐下,每当黄昏和夜晚它们就飞出来捕捉蚊、蝇、蛾等昆虫。蝙蝠一年可以捕食大量的害虫,是一种对人类十分有益的动物。

“蝙蝠炸弹”这项武器的开发,有四大生物学依据作为可行性的支撑:第一,蝙蝠是大规模集群生活的动物(一个大型洞穴里可以生活上百万只蝙蝠);第二,蝙蝠飞行时可以携带比自身还重的物体;第三,蝙蝠会冬眠,冬眠时完全不需要任何食物和保养;第四,蝙蝠可以在夜间顺利找到白天被隐蔽的地点。

金军的研发人员在一些蝙蝠的腿和翅膀都绑着燃火瓶,这些蝙蝠就会从烟囱直接进入居民家中。据研究人员的试验报告,“用于试验的蝙蝠平均重九克,携带十一克重物没有任何问题,十八克满意,但二十二克,就力不能及了。”费朗对把蝙蝠用作武器持保留意见,虽然生研人员认为利用蝙蝠把“炸弹”扔到敌人头顶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攻击效果,只是这么做有多少把握呢?金军的一些生物研究人员认为,要把蝙蝠当作一项武器使用首先要把挂载着“炸弹”的蝙蝠放在高处,让它们飞起来,然后要让它们飞到指定的攻击目标,再把所谓的“炸弹”投下去或飞进烟囱引爆燃点。即便成功了,“蝙蝠炸弹”能给敌方带来多大的杀伤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用“蝙蝠炸弹”对木制房屋破坏效果最好,可制造出令敌人恐怖的火灾。如果是土石混合的敌方防御工事,那么它就爱莫能助了。

不过,金军对“蝙蝠炸弹”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费朗对“蝙蝠炸弹”作了数目上的限制。因为有一次对“蝙蝠炸弹”的试验中,那些挂着燃火瓶的蝙蝠把燃火瓶扔到金军自家的辎重物资上,导致一些辎重物资毁于一旦。费朗知道以后,极为生气,斥责这群蝙蝠“乃是一群傻蝙蝠”。

这次,费朗率金军攻打葛达巴力,金军生研人员开发出的“蝙蝠炸弹”被用于实战,虽然有一部分蝙蝠飞到葛达巴力的上空并完成了“投弹”任务。但是,“由于葛达巴力城房屋全是土石结构,且配有许多坚固的防御工事,故‘蝙蝠炸弹’并没有给敌人带来多少杀伤,收效甚微”。

在任加宁和他的将士们眼中,这些飞过来的黑色的蝙蝠掉下了一些燃着火的东西外,更多的给他们带来的是好奇:蝙蝠怎么还会掉火弹,这是什么情况。——任加宁和他的将士肯定不知道这是金军研发出来的“蝙蝠炸弹”。一些金军的生研人员吹嘘道,“‘蝙蝠炸弹’虽然没有给敌人造成多少伤害,但它们给敌人营造了恐怖的战争气氛,也算是达到了我们利用它们的目的”。不过,在金军的将士们看来,这些“蝙蝠炸弹”给葛达巴力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城内燃起了点点火光,这是“那群蝙蝠留下的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足迹’”。

金军的将士很快就突破了帝国一师官兵的城墙防守,双方的战斗转到了城内,“帝国一师守城部队的工事构筑得结构坚固,交通通畅,伪装良好,我方一骑兵在前行之中一不小心就坠入帝军设置的陷阱之中,眨眼间,数枚箭支射向落入陷阱的人马,要了他们的命”。在城内,金军的将士与任加宁的官兵开始逐屋逐街的争夺,尤其是围绕帝国一师官兵构筑得坚固工事,金军发起猛烈的攻击,“为了能夺占我们把守的据点,金军先是用炮火压制我方火力,然后其士卒便逐步移动抵近我方据守的防御工事,展开激烈的搏斗,直到一方取得胜利为止”。任加宁的官兵虽然抵抗甚坚,但在金军“潮水般的攻势下”,任加宁部固守的阵地不断被压缩,金军一步一步逼近帝国一师守城部队的“核心阵地”。

当费朗的金军在攻葛达巴力城的时候,特尼库柏所率领的金军也在攻打诺罗比特坚守的亚历默斯。在亚历默斯守军的抵抗下,特尼库柏的金军的攻城被一次次击退。特尼库柏知道就自己手中掌握的这点兵力要想攻占亚历默斯只是痴人做梦。特尼库柏对亚历默斯的攻击只是为了完成费朗交给他的牵制贝当富沫军队的任务,好让费朗能集中精力攻打葛达巴力。

在得到费朗的金军围住了葛达巴力后,饼德确定了费朗要攻击的目标,就是葛达巴力,随后费朗所率金军的人数也被确知,“攻打葛达巴力的金军人数约在十万左右”。费朗攻打葛达巴力在饼德看来是最对他的胃口的。就在费朗率部攻打葛达巴力的时候,一个“大迂回,大包围”的歼敌方案在饼德的脑中形成。饼德令多里亚率五万帝国一师的部队翻过贡雅拉玛山脉,进入蒙古汗国,沿着山脉的外沿,行进至喀什米克山脉,翻越喀什米克山脉,进入中西亚,行至费朗金军的后面,断敌退路。同时,由五千名帝国一师官兵和四万五千人的三旗军组成的五万部队从金国东边一路向北,过玛莱多波河,再往北经卜赛亚托人的地区,与卜赛亚托人的野犸象队一起再向西折,绕一个大圈子,与多里亚的部队一起封堵费朗部的退路。待两路部队封堵了费朗部的退路,把费朗的金军拖在战场上时,饼德便会率其余部队渡过桑切曼达河,攻击费朗的金军,围歼敌军。

饼德的这一作战方案,重点在于绕到费朗金军后面的部队能否“断敌退路,把费朗的金军拖在战场上”。饼德认为帝国北方军击退金军的进攻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能否围歼金军。而要想围歼金军就必须出敌不意,在敌人被拖在葛达巴力时,率部绕到敌军背后,封住敌人的退路。饼德的这一作战方案以命令的形式传达给了参战的将领,多里亚的部队和三旗军的部队行动了起来。在传达命令的会上,饼德当着诸将领说:“现在金军大部队前来攻打葛达巴力,这是我们消灭金军的天赐良机。我们只有重创金军或消灭金军,才能让北方过上一段长时间的和平,才能威慑金军,让金军不敢再来侵犯我们。绕敌背后的两路部队路途是比较远,比较苦,但我们若能达成此一作战方案,我们所受的苦难是值得的。我希望这是我们同金军的最后一战,因此,在这场大战中,北方各将士要用英勇艰苦的斗志给予来敌以大的打击,要让金军心胆寒”。

多里亚的五万部队出动了,他们翻过了贡雅拉玛山脉,进入蒙古汗国后,沿着贡雅拉玛山脉的外沿,一路北上,开始朝喀什米克山脉进发。三旗军和帝国一师的五千人马开始北上,为了迷惑攻城的金军,北方统帅部放出风声,说这部人马是为了对付北面的达勒善部——想必费朗的金军肯定不知道达勒善部已被饼德的帝国北方军铲除了。

此时,在葛达巴力,金军的攻城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金军的攻击下,任加宁守军的阵地在不断地缩小。任加宁用军用鸽传信给饼德,请求饼德将军派兵增援,“在敌军的猛攻下,葛达巴力二分之一的阵地已失守”。饼德回信给任加宁,令任加宁与所部“固守待援,只要城内还有一寸土地在我手中,你们就不应放弃。希任加宁和官兵们能坚守到底,援军会很快到达。望任加宁将军能晓谕将士,成功在此一举”。

为了能减轻任加宁守城官兵的压力,饼德派出一支支小股部队乘船渡过桑切曼达河,骚扰攻城的金军。同时,在河对岸发炮轰击金军,金军亦发炮还击。饼德希望任加宁的守城部队及一支支渡河的小股部队能像一块块磁铁石,把金军的主力部队吸引在葛达巴力,好让迂回的部队能绕到攻城金军的背后,封堵金军大部队的退路。

城内的金军已攻至城内的中心地区,任加宁把守城兵力集中起来力图固守葛达巴力的东北面一隅,因为在那里任加宁囤集了足够多的后勤物资,防御工事齐整完备,是任加宁和他的官兵最后据守的地方。任加宁下令给守城官兵,抵抗到最后一刻。金军在攻进了葛达巴力的中心地带,已占据了城内四分之三的区域,负责攻城的费东廷连忙把这一捷报告诉给了费朗,费朗等将领们非常高兴,令费东廷在城中升起金军旗帜,象征着金军已攻占了葛达巴力城。

在葛达巴力的东北面负隅顽抗的任加宁传信给饼德,向饼德报告战况“敌已占据城内四分之三的地盘”,请求饼德将军率部增援,同时任加宁也向饼德表达自己及所部官兵的守城决心:“余决与一万多官兵坚守城东北最后之阵地,战斗至最后一人,与城共存亡”。

就在任加宁传信给饼德的时候,在葛达巴力的城中心,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金军的士兵升起了一面金国的旗帜,金军的将士欢呼雀跃,他们取得了这场攻城战的胜利。

在饼德的眼中,这面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升起的金国旗帜是“金军落日的余晖”。

费朗身边的将领索克麻、克苏哈等人认为金军主力部队可以撤出葛达巴力了,因为金军在葛达巴力呆的时间越长,就越危险,“帝国北方军会集结兵力来援”。费朗表示现在还未到撤退的时候,这是因为葛达巴力还未被金军全部占领。费东廷传话给费朗,帝国一师的守城官兵集中到了东北一角,顽抗据守,金军要想肃清城内全部守军,“仍须一段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费朗得到情报,说饼德的北方军仍在噶巴布斯河以南地域,“仍在集结中”。根据以上情况,费朗认为现在金军还安全,还能继续在葛达巴力作战,肃清残敌。

《孙子兵法》言:“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以守为攻,以攻为守,防守转为进攻,进攻又可转为防守。饼德的守,是为了发动对敌人的攻,而“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费朗不知道的是,多里亚的五万部队翻过了喀什米克山脉,进入到了中西亚,其先头部队已来到费朗金军的背后。

当费朗察觉到自己的背后出现了帝国大部队时,他这才感到事态的严重。费朗忙令金军各部撤出葛达巴力,开始向西撤离。多里亚的部队挡住了费朗金军的去路,双方厮杀起来,与此同时,在得到多里亚的部队已成功绕到敌背后的时候,饼德率十几万北方军迅速出动,开始朝着桑切曼达河进发。费朗率部朝西北方向突围,没想到另一支帝国大部队朝着他们杀了过来,他们就是从金国东边绕了一个大圈的三旗军和五千帝国一师部队。另外,卜赛亚托人的野犸象战队也跟着帝国部队参与作战。

看着卜赛亚托人野犸象倒向了帝国一方,不知那些曾参与过特勒拉斯之战的金军将士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

费朗知道,自己已被帝国的部队包围了,而随着帝国北方军主力开始渡过桑切曼达河,费朗深刻意识到,如果此时没有突围,被缠在此地,等帝国大军一到,对他和他的金军来讲就是灭顶之灾。费朗想方设法突出重围,他使出了最后的秘密武器——从铁笼中放出了一只只剑齿虎——这是费朗培训出来的又一项生物武器。而这些长着两根长长的尖牙的酷似虎的动物凶猛地扑向了帝国部队的骑兵和野犸象,一首童谣唱道:

似豹不像豹,

似虎不像虎,

两根尖齿牙,

敏捷如猎豹,

凶猛如老虎。

剑齿虎的猛扑令帝国部队的骑兵们有点猝不及防,被剑齿虎扑倒在地。不过,剑齿虎比较钟情于野犸象,大概是野犸象长得高大且毛茸茸的,剑齿虎一一扑向了野犸象,它们用长牙嵌入野犸象的皮肉,把自己的身躯“钉挂”在了野犸象上,直到野犸象不堪剑齿虎的群攻,哀嚎着颓然倒地。不过,这也算帮助了帝国的部队,那些攻击野犸象的剑齿虎成了帝国骑兵们攻击的靶子,一支支箭支像一只只蝗虫射向它们,把剑齿虎射成了筛子状,变成了一只只“豪猪”,把它们射死在了战场上。

随着饼德的十几万帝国北方军陆续进入战场,帝国北方军对费朗金军的总攻开始了。饼德指示北方军主力围攻卡布诺尼人的金军。帝国北方军的战士呐喊着杀向了金军,北方军密集的炮火打了过来,费朗的金军瞬间就倒了一大片,投石器在炮火的炸裂中倒落在地。费朗的金军被帝国北方军分割包围,没有逃出重围的要么力战而死,要么生擒被俘。费朗率二万七千名将士从西北方向逃了出去,跟特尼库柏的金军会合。帝国北方军紧追不舍,特尼库柏的金军想阻击追击的帝国部队,掩护费朗撤退,可帝国部队的多路来攻让特尼库柏无力抵御帝国部队的攻势,特尼库柏在抵抗了一下后,即率部西撤,而帝国部队越过亚历默斯追击了一段路后,停止了追击,返回帝国。

此战,被称为葛达巴力之战。葛达巴力之战,帝国北方军共歼灭金军七万二千余人,其中生俘金军及金军雇佣军三万余人,帝国北方军伤亡六万九千多人,其中阵亡将士三万三千余人。硝烟散尽的战场上,“到处可见人马的尸体,有的交叠在一起,高大的野犸象也躺在地上,在它的旁边躺着一只只已无气息的身上插着一支支利箭的长齿虎,卜赛亚托人在此战中也牺牲了三头野犸象,另外还有几头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遍见战场,其状令人触目惊心”。一个帝国的诗人作诗道:

山青青,水长长;

大战开,烽火起。

一面攻,二路闭;

敌我战,虎象斗;

炮火裂,火石溅;

万马奔腾斩敌绝;

将士立功斗志坚。

喊声震天传四方,

一战功成万骨枯。

硝烟散尽曙光现,

从此北方无战事。

葛达巴力之战,是帝国北方军与金军的最后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