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21章 大战再起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战再起

在解决了北面的金军达勒善部之后,饼德和他的将领们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金区的西北方向上,时刻应对费朗金军的到来。同时,中西亚的贝当富沫也在不断得到帝国军事上的援助。为了应对金军的来犯,国王诺罗比特希望建立一支以骑兵为主的机动部队,为此,诺罗比特需要帝国的帮助。在罗夫康任北方统帅时,诺罗比特就去文给罗夫康,说出了贝当富沫要建立一支骑兵部队的想法,他希望罗将军能提供给他所需的马匹物资以及训练人员等。罗夫康把诺罗比特的求文上呈给了帝王明尚丰,明尚丰同意帮助贝当富沫建立一支骑兵部队。在骑兵部队的人数上,诺罗比特计划是在三万五千到四万之间,帝王明尚丰答应每年给贝当富沫三千到五千匹战马,因此,诺罗比特要建一支三四万人的骑兵部队需要七到十五年的时间。在提供给贝当富沫战马时,帝国还要给贝当富沫的骑兵部队相配套的武器装备和相关的训练人员及技术人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罗夫康的话说是“没有十年的时间,三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就建不起来”。

帝国对贝当富沫的援助义务集中在贝当富沫的都城亚历默斯上,罗夫康应女王艾丽亚妮和国王诺罗比特的要求,帮助他们加固亚历默斯的城防,在亚历默斯的城墙上配置火炮。罗夫康卸职后,饼德进一步深化与贝当富沫的军事合作,给贝当富沫提供了更多的人员物资武器装备。诺罗比特知道都城亚历默斯四面无险可守,易攻难守,而分布在各地的城堡更是给了金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诺罗比特开始筹划在贝当富沫的一处地方建立一个避难之地,这个地方就是川隶建丹。诺罗比特去文给饼德,他告诉饼德,川隶建丹是贝当富沫的一块宝地:

饼德将军,我们在加固厚实亚历默斯的同时,也在营建我们的后备基地——川隶建丹。川隶建丹被大山环抱,在山群里有一块盆地,面积有一万多平方公里。由于四周被高山包围,盆地里冬暖夏热,春早,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盆地里提供的粮食等作物足能养活几十万人。现该地域已有二三十万人居住,且深居山中,只有一小道通行,此隘口已被我们建成要塞堡垒般的防御工事,现有数万人驻防。而我也把骑兵部队的基地建在此地附近,预计在此地屯驻七八万兵力,其中一半为骑兵部队。川隶建丹是一宝地,大队人马建立在此,有充足的供应,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关于建立骑兵一事,诺罗比特也把自己具体的设想告诉给了饼德:

我们打算在贝当富沫建立骑兵之事,原因在于我贝当富沫虽有些许骑兵,只是一来骑兵人数不多,现贝当富沫骑兵人数加在一起,就三万多人,且又各自分散于各堡主间,只有亚历默斯有一万多人的骑兵部队。对付敌人,相形见绌。所以,请求帝国帮助我们建立一支颇有数量的骑兵部队,用于机动,这样若敌来犯不多,便可自己应付,不须处处麻烦帝国来援。此机动骑兵部队屯驻在川隶建丹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对增强我贝当富沫的防御力量大有裨益。倘若帝国大军来援,我一机动骑兵队也可协助帝大军作战,一起对付来敌。

诺罗比特在建立骑兵一事上,除向帝国购买战马外,还请求帝王和饼德能提供给骑兵部队一些战车火炮:“骑兵所建之铁器,我可供之,只是除马匹和相应的训练人员及技术人员外,能提供一些可在骑兵作战中与之协同的战车火炮,增加我骑兵部队抵御来敌的力量”。

实际上,诺罗比特请求帝国帮助其建立骑兵也符合帝国的利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帝国的负担。所以,帝王明尚丰基本上同意了对贝当富沫给予军事援助的各项要求。

在国王诺罗比特的眼中,川隶建丹是贝当富沫必须坚守的地方,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易守难攻,而且在群山包裹中有一个小盆地,盆地四季无低温,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在盆地中,还有一块种植面积达几百公里的黑土地。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负责管辖此地的执政官莫洛斯基对诺罗比特说道,川隶建丹的农作物产量足以养活上百万人口。诺罗比特在川隶建丹营建了门类齐全的工坊(房),把川隶建丹打造成一个综合的堡垒式的集生产生活的地区。

诺罗比特要把川隶建丹营建成为贝当富沫的一个“小王国”,这是缘于诺罗比特应对贝当富沫其他地区无法固守的忧患。在诺罗比特的全盘考虑中,把川隶建丹建成一个独立的军事政治的区域是b方案,固守住亚历默斯是a方案。诺罗比特看到了散布在贝当富沫的各处城堡及他们所管辖的村庄在敌人来犯的时候是无法长久固守的。所以,保住都城亚历默斯是头等要事,而握有川隶建丹是能否让贝当富沫在战乱后复兴的关键。诺罗比特去文给饼德,把自己对贝当富沫的防御之策告诉给了饼德将军,同时,诺罗比特把盆地黑土地种植的小麦做成的黑面包和所酿的美酒送给饼德等将领。饼德对诺罗比特筹计的对贝当富沫的防御之策给予了赞同,他去文给诺罗比特,说道:

国王精心筹计的御敌之策,我等认为完全可行。亚历默斯虽然四周无险,但城高墙坚,况城内有数万守兵,敌要想在短时攻取之,谈何容易!而若敌兴师动众,犯国王之都城,帝国亦不会袖手旁观,定会率大部来援,力保都城不失。川隶建丹为国王的一处宝地,须力图坚守,不陷于敌手,此亦是振兴贝当富沫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要亚历默斯和川隶建丹仍在贝当富沫的手中,贝当富沫便永不会亡。现国王的机动骑兵队正在扩建中,在骑兵队未达成规模前,须力主坚守,不宜出击。凡面对敌任何行动,望国王及所部将士能不为敌动,一意坚守,万勿派出骑兵在旷外与敌作战,实自毁城关矣。希国王及所部将士与我帝国人员之间,建立密切配合协作关系,以让我们共同抵御来敌,挫败敌之攻势,捍卫我们之间共同的和平。

在中西亚的国家中,唯一可以帮助帝国抵抗金军的便是贝当富沫了。贝当富沫在中西亚国家里是军事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国家”,尤其是在得到帝国军援之后。在诺罗比特的强军计划中,他的目标是让贝当富沫军队的人数达到二十万以上,并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强悍善战的骑兵部队,保卫贝当富沫。

在贝当富沫与帝国金区相隔的那片中西亚地区,由于在此前惨遭金军的**,各国仍旧处在松散无序的状态。这几个国家中,只有行政官员和保安部队,当然还有帝国一师部队的驻防。在这几个国家驻防的帝国一师的官兵都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款待,“中西亚的民众会用一种尊崇的眼神望着我们,并竭尽所能提供给我们想要的一切”,一个曾在中西亚驻守过的帝国一师的战士回忆道。

事实上,那几个被金军占领过的国家被金军杀怕了。国王诺罗比特就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告诉给罗夫康:

金军攻打中西亚的时候,凡是被他们占领的地方,没有几个不被他们屠戮的。他们攻到那里,就杀到那里。一路攻,一路杀。每攻占一城,便大肆抢夺城内财宝,屠杀城内的民众,只留漂亮的女子和小男子。凡是不能过他们目的,便挥刀砍杀,一边杀,一边**美貌年轻的女人,或把那些女子用车装走,供他们享受。所以,金军所到之处,是一片血雨腥风,残垣断壁,叠尸重重,血流成河,恍如人间地狱。中西亚的那些国家粗略估算,惨遭金军杀戮的有数百万之多,人口锐减一半以上。

罗夫康后来派人去调查中西亚曾被金军占领过的那几个国家的情况,回来以后,调查人员向罗夫康汇报道:

据在中西亚那几个曾被金军占领过的国家的几个月的调查,发现那里的人普遍害怕卡布诺尼人的军队。好多城镇的人口比以前减少了一半,有些城镇已被荒弃。听那里的人说,在金军攻打他们的时候死了很多人,有的城镇甚至被赶尽杀绝。许多美貌的女子和小男儿则被送到远方,这远方应该是被送到金国去了。据统计调查,在中西亚,有百分之二十的女子跟卡布诺尼人有过关系。卡布诺尼人在这些人的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恐怕很难抹去。

听了调查人员的报告后,罗夫康说:“怪不得当年我们在攻打金都的时候发现那些府宅及宫殿里头有那么多的异域女子,原来这些人都是金军攻打中西亚期间从这些国家劫掠来的。而且,这些女子都不敢走,有的竟然还为卡布诺尼人殉葬,真是中毒太深。”后来,罗夫康就此事问过有关的人员那些中西亚女子的去处,得到的回答也并不明确,“听说大多数的中西亚女子留了下来,有一小部分返回自己的国家”。不过,那些驻防在中西亚的帝国一师官兵倒是对那里的人的友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感到那里的人们对帝国的军事人员非常友好。其实,中西亚的民众怕帝国一师的官兵,称他们是“更为恐怖的人”。大概是,一些中西亚的百姓看到帝国一师部队击溃了金军,所以他们认为帝国一师的官兵是比金军“更为恐怖的人”。不过,在跟帝国一师的官兵相处一段时间后,中西亚的百姓发现帝国的军队又完全不同于金军,“他们与百姓的关系很融洽,不扰民伤民,纪律严明”,使中西亚那些曾被金军摧残过的百姓对帝国的军人是肃然起敬。

在对帝国一师整肃期间,罗夫康决定对驻在金区和中西亚的帝国部队实行换班制,每半年换一次班。罗夫康离职后,饼德加大了帝国对中西亚的控制力度,派遣数千官兵进驻中西亚那几个地区,以此增加帝国在中西亚的势力,抵制金军在这一地区的渗透。饼德认为,金军在中西亚那几个地区肯定安插了不少密探,所以,饼德也向中西亚派出了许多密探,他们化装成商人、货郎、铁匠、马倌等潜伏在中西亚地区,跟帝国一师的驻军部队一起,分别在明面和暗面组成一道保卫中西亚的防线。

饼德派人去中西亚搜集当年金军**中西亚诸国的罪行,编成一份份资料,下发给帝国一师的将领和北方各地将领,并不时召开会议,讲了金军当年对帝国和中西亚犯下的种种罪恶,统一将领们保卫中西亚就是保卫帝国的思想。为了向北方全体将士表达保卫中西亚对帝国的重要性,帝国一师的文宣人员特地编了一首“诗”:

金军好比一把火

灭了中西亚灭帝国

帝国邻居快救火

救中西亚就是救帝国

在讨论应对金军来犯的对策上,帝国一师的参谋人员多倾向于金军最大的可能会先进犯贝当富沫,“在攻打贝当富沫的时候,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攻打贝当富沫的都城亚历默斯;一种是先拔掉在亚历默斯前面的几个城堡据点,再攻亚历默斯;或先攻打除亚历默斯以外的城堡乡村,孤立亚历默斯,切断亚历默斯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采取孤立围困的方式坐等亚历默斯自行崩溃,然后再攻城,以图轻易拿下亚历默斯”。“而我们的应对之策是,当金军攻打或围困亚历默斯的时候,率大军出动,一部绕到金军背后切断金军的退路,待断敌退路后,其余各部围攻金军,一举歼灭金军主力,重创来犯之敌”。

参谋人员的阐述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但在饼德看来,却有不少缺陷。即使真按参谋人员所想的,金军会来进犯贝当富沫,那么当金军在攻打或围困亚历默斯时,出征中西亚的帝国大军真的能像参谋人员所讲的那样围住敌军吗?饼德认为未必。显然,参谋人员的击敌之策是借鉴于当年罗夫康将军发动的特勒拉斯之战,确实,特勒拉斯之战是已被实战检验过的战胜金军的一个成功的作战样式。但是,是否有人考虑过当年在特勒拉斯之战的金军与现在的金军已有了些许变化。饼德认为,特勒拉斯之战中金军之所以敢跟帝援军硬碰硬,原因是在此之前,金军在与帝国军队的作战中从没有失败过,他们有足够的勇气与帝国的援军打一场对攻战。而如今,在金军之前与帝国军队的作战中屡次受挫后,现在的金军是否还有当年敢与帝国军队硬碰硬的勇气?倘若金军惧怕与帝国大军交战,一旦在亚历默斯的金军闻知帝国大军前来,他们就会在帝国军队展开行动前,提前撤退,让帝国军队扑空,或帝国军队跟金军打成了击溃战或追击战,未能达到围歼敌军的目的。这种情况都是可能出现的,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岂能机械地想当然地认为帝国军队就一定能切断敌之退路,围歼金军。

——在这里,必须得注意,军事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往往有固定的规律可循,而军事科学则不然,同一的刺激,因人、因时代和因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在作战中要赢得胜利,战前就必须对自己的对手要有充分的了解,既了解对手的作战风格,也要准确把握对手的心理状况。要考虑到自己的对手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候(情景)、不同的性格对同一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战前备战的时候,不可机械照搬照套兵法中的一些格言,必须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宜。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军事科学其实就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

在饼德的对敌之策中,如果金军进犯帝国,那么他的帝国北方军必须对来犯的金军一个重重的打击,而要想对金军施以重击,就必须对金军打一场围歼战,击溃战或追击战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可是,饼德知道金军的将领向来是比较的狡猾,他们会让帝国的军队轻易围捕他们吗?所以,饼德认为金军若攻打亚历默斯,出征的帝国大军想对金军施以围攻,恐没有那么容易。饼德对众将官说道:“罗将军曾说过,若金军来犯,很有可能会先攻打贝当富沫。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大,但也不能排除金军可能会直接攻打葛达巴力。我们在金军进犯帝国的道路上设置了两条防线,第一条是亚历默斯防线,第二条是葛达巴力防线。我认为在金军还没有正式攻打我们之前,金军会侵犯哪条防线还不能作肯定。所以,我们必须作两手准备,应对金军有可能的来袭。”

饼德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帝王明尚丰上文,陈述自己应对金军的策略:在金军进犯帝国的路上,设置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以亚历默斯为中心,第二道防线以葛达巴力为中心,“使金军屯兵于坚城之下,然后先率一部迂回敌后,切断敌之退路,或缠住敌人主力,使其不得脱离战场,然后再率大军迅速出击,对敌实行合围,围攻敌军,歼灭敌军主力或大部,至少要给予敌人以一定的打击,使金军往后不敢再犯,以此战来给帝国创造一段长时间的和平。如出于歼敌的需要,在金敌攻打金区时,让金军深入到彼得康垛[注]一带,然后对敌施以反击,斩敌退路,对敌军围而歼之”。

帝王明尚丰在看过饼德的对金之策后,批示道,“务必阻金军于金区外,不要把金军放进来,免得造成什么意外。希望饼德将军能够坚决执行之,不可怠办”。看到帝王五世的批文后,饼德知道了帝王不希望把金军放进来,而是要在金区外挫败来敌。明晓了帝王的示意后,饼德制定出了阻金军于境外,挫败金军之攻势,力争歼灭金军主力的对金战略方针。

在饼德当上北方统帅后,致力于稳定金区是他工作的一个重点,毕竟金区的稳定有利于帝国北方军抵御外敌的侵略。除了不允许金区有自己的军队外,帝国给予了金区更多的自治权,减轻了卡布诺尼人上缴的赋税,加上在金区的帝国一师部队军纪严明,甚少扰民,这使得在很多卡布诺尼人眼中,帝国的部队要比金军好。在金区的东西两区执政的易城松和傅贺波都上文给饼德,提到“许多卡布诺尼人在跟帝国军队相处一段时间后,都说帝国的官兵要比金军的好”。饼德看过后,感到颇为高兴,他对身边的将领说:“金军的人马在侵略的时候对所犯地区是滥杀乱杀,手段极为残忍。据我们所了解到的,死于金军侵略的平民百姓,不下千万人。而我们却没有这么做,金军对帝国可谓是烧杀抢掠,而我们在金国并没有以牙还牙,对金区卡布诺尼人的侵犯是相当节制。这是因为我们知道屠杀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产生更多新的问题。所以,现在有些金人说我们好于金军,那是事实”。

萨富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金区的卡布诺尼人,我认为应宽严相济,该宽则宽,该严则严,视不同情况而定,采取宽严政策。”

饼德点点头,表示同意。

为了防止金区的卡布诺尼人通敌,饼德严格限制金区与中西亚的来往,“金区的卡布诺尼人如没有帝国北方统帅部颁发的通行证,就不能前往中西亚,中西亚的人到金区也是如此”。在金区帝国一师驻有九万部队,其中葛达巴力城驻兵二万,在金区北面的防线上驻有一万五千人,彼得康垛驻兵一万五千人,布塞里敦驻兵一万五千人,瓦姆赫城驻兵一万五千人,金区东边沿岸各港口有数千人马,还有在金区巡逻的数百支几十人至一百人不等的巡逻部队。帝国北方军对金区的控制完全没有问题。在饼德看来,只要帝国北方军能击败来犯的费朗的金军,北方局势大体可定了。

到了帝王五世九年,在噶巴布斯河南岸训练的帝国一师部队达到十八万之众,加上后备的三旗军和纽爱尔军,饼德自信帝国北方军一定能击败来犯的金军,“因为来犯的金军兵力不可能很多,他们必须要有一部分看家,所以他们只能派遣主力的一部分参战,预计来犯之金军兵力顶多也就十几万,大概就十三四万人吧”。

正当饼德的帝国北方军在为金军的到来做准备时,却发生了一件令饼德等将领颇为不悦的事。帝王五世十年的十月,德里埃去世后,他的那几个儿子开始觊觎争夺老爹去世后的脱布涅顿的军政首长之位。最后,德里埃的长子德桑亮夺位成功,当上了脱布涅顿的军政首长。那些与德桑亮争夺权位的几个兄弟和他们的家人都遭到了德桑亮的无情迫害,其中就有昂利图和他的妹妹昂丽娜以及昂丽娜的儿子等人。他们为了免遭德桑亮的迫害,跑到饼德那里寻求庇护。饼德感到为难,因为这是脱布涅顿的内部的事务,他本不该干涉,但如果把这些人放回去,则有违情理。德桑亮派人到饼德那里索要这些人。德桑亮的代表对饼德说道,这是脱布涅顿的家事,请饼德将军不要干涉。饼德传话给德桑亮,这些人既然跑到我这里,那我就不能不管,但考虑到你的难处,我让他们离开北方,并永不踏入北方,请德桑亮将军给他们一条活路。德桑亮回话给饼德,就按饼德将军说的办吧。

德桑亮虽然这么说,却暗地里派人在这些人南下的路上把他们都杀了。镶白旗的骑兵发现了这些躺在地上的尸体,连忙把这事上报给饼德将军。饼德闻知后,十分诧异,他派人实地调查,调查人员的汇报是“一个都没活下,全都死在刀箭之下”。饼德下令把他们都择地埋了,并把此事上报给了帝王明尚丰。帝王明尚丰复文饼德,此事他已阅过。接着,明尚丰又去文给饼德,让饼德“不要大动干戈,以息事宁人为主,处理好与北方各地区的关系”。

德桑亮派人截杀政敌的事在北方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此事被称为“十月血案”。

饼德召帝国一师联队长以上将领开会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事,他直言“德桑亮实在是太狠了”。董向焘则说“德桑亮没有把北方统帅部放在眼里”。朗鹏用不屑的口气说:“这简直是小人得志,没有王法了”。沈澄说道:“脱布涅顿现在就是一个独立王国,谁管得着他呀”。在座的将领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说着。饼德对与会者说:“帝王下文示意我们以息事宁人为主,要维持好北方现在的和平,脱布涅顿的事我们也就说一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毕竟在当下的这个时候我们首要做的是应对金军可能的来犯。”

“十月血案”像一阵风一样在帝国北方的地区刮了过去,帝国北方的军民除了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别的行动了。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饼德从贝当富沫的帝国一师人员中得到情报,说“金军有异动的迹象”,这使饼德感到金军已经开始为东征做起了准备。“费朗的金军很有可能在明年率部打过来”,饼德召集北方各将领开会时说道。饼德的这一预测,令帝国北方的将领们开始紧张起来。饼德对与会的将官们说道:“金军是迟早要过来的,我希望在座的将官从今天开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练兵备战,迎击金军的到来。”

自米里斯提之战后,帝国的北方就再也没有爆发过一场大战。“如若这次金军来袭,必然是来势汹汹,帝国北方军迎战来犯的金军肯定是一场大战。”饼德和他的将领们应该都能看到外逃的那支金军在落脚于新占领区后也肯定在整军备战,厉兵秣马,为杀回他们的故地积蓄反攻的军事力量。

当金军的大队人马开始发动他们东征的军事行动时,一场帝金两国的大战又将在某个地区再起。

注:彼得康垛:在金都米里斯提被帝国军队攻占后,米里斯提先被改名为图加柏流,后又改名为彼得康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