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20章 道德的束缚

第二百二十章 道德的束缚

在斡朵儿瀚的国土上,费朗和他的将领们建立起了卡布诺尼人的金国。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费朗和他的将士及百姓们开始了他们的生活。人们往往喜欢把费朗的金国称之为后金,但在费朗等将领眼中,金国只有一个,尤其君王迈立阳的金国被帝国北方军灭掉之后,费朗的金国就成了卡布诺尼人的政权存在的唯一的象征。只是,这个金国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在费朗的金国没有君王,代表这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大将军,当然这个大将军自然非费朗莫属了。也有的卡布诺尼人称费朗为大将军王。费朗这个大将军成了金国的主宰者,但是费朗这么做也有其难言之隐。

费朗当年率领部队和一部分百姓从金国跑了出来,是为了更好地挽救大厦将倾的金国,这是费朗当年对君王迈立阳的一个承诺。可如今,君王迈立阳死了,那个金国也不在了,费朗却不能忘了自己当年的承诺。如果他不能履行自己当年的那个承诺,在跑出去后不再杀回来,会有人骂他欺骗君王,想一跑了之,自己另立为王。而倘若费朗自己称王,那不就正好印证了费朗当年带队跑出金国是别有所图,心怀不轨之举,想另立为王吗。因此,受制于当年的所作所为,费朗无论如何也不敢往当君王这条路上走。所以,费朗的金国便以一种无君王的政治形态存在着。

在南边与苏拉丁的中土军的作战受挫后,费朗和他的将士们停止了扩张,日子安稳了下来。但是,费朗时刻记着自己当年给君王迈立阳的许诺,他会率部杀回来,解救金国。如今,迈立阳的金国已被帝国北方军占领了,但费朗仍然要兑现自己的承诺,他要率金军收复被帝国北方军占领的故土。费朗的金国跟他们的故地相隔的是那片狭长的中西亚地区。中西亚,在费朗等将领眼中,是应该被金军侵占的土地。对中西亚,许多金军将士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当年曾跟随拓善跋和多玄里参与了中西亚之战。

帝王四世十二年的时候,当时刚当上金国君王的迈立阳令贝勒王拓善跋率三万六千金军征伐中西亚诸国。拓善跋先率部攻兴剌里,征服兴剌里后,拓善跋被迈立阳召回,西征的金军交由多玄里指挥。攻打兴剌里的胜利让多玄里和他的那帮将领以为中西亚的国家都很弱。但是,接下来在攻打四卫特拉的时候,多玄里的金军却感受到了作战的艰苦。四卫特拉,指的是四国同盟,这四国同盟的贸易交流中心城市在帕番。多玄里的金军攻打了帕番,引起了四卫特拉其他三国派兵救援,多玄里率金军对三国援军施以各个击破,逐退了三国援军的救援。但是,这并没有停止三国集结军队对多玄里的金军发动进攻。三卫特拉集结八万大军与多玄里的金军展开了对攻战,此战打得极为激烈。多玄里投入了自己所率的所有金军,采取了正面顶,两翼迅速插入的战术打法,两军在旷野地上杀得人仰马翻,皮肉飞卷,鲜血喷溅。战斗持续了十几天,多玄里的金军最终顶住了三国援军的猛攻,击退了三国援军。不过,这一战多玄里的金军损失严重,伤亡达到二万人,战死者亦超过七千五百人。但是,三卫特拉的援军伤亡更大,光是阵亡的将士就不下三万人。

接二连三的战斗,使多玄里的金军减员严重,总计有一万多人战死,另有差不多一万多人负伤,多玄里不得不向君王迈立阳求援,请求增加援兵,扩大战果。多玄里在给君王迈立阳的上文中说道,我们已经击溃了四卫特拉的主力军团,只要君王在给我们一些兵马,我们就能横扫四卫特拉,攫取更大的战果。君王迈立阳给多玄里增派了一万五千人马,多玄里在得到援兵后,休整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帝王四世十四年四月,对四卫特拉的三国发起进攻,历时数月,多玄里率金军逐一征服了这三国,四卫特拉被金军彻底侵占。多玄里的金军大肆杀戮,就像他们对兴剌里一样,杀光了四卫特拉的国王及其所有王族宗亲,凡是作战的将士也一律被金军屠戮,未留一个活口,当地百姓住民也惨遭金军杀害。在金军的滥杀乱杀下,数以百万计的人倒在了金军的屠刀下。

多玄里把从这些国家劫掠的珍珠、宝石、金银、首饰、象牙等珍贵财物一箱一箱地运往金国,给君王及其他亲王贝勒。多玄里和他的金军将士也肆意**妇女。据后来统计,那些曾遭金军**的中西亚国家里有百分之二十的女子与金军的将士有染。从中西亚国家劫掠来的大量珍宝异石、金银财富刺激了金国高层的侵略胃口,金国君王迈立阳又增派一万人马给多玄里,多玄里也投桃报李,继续西进,扩大金军在中西亚的占领范围。

帝王四世十五年九月,多玄里率金军将士进攻贝当富沫,在连占贝当富沫三个城堡后,多玄里率金军攻打贝当富沫的都城亚历默斯,但是在攻打亚历默斯的过程中,多玄里感到守军的顽强。多玄里不得不集结兵力,做好攻城的充分准备。同时,多玄里上文给君王迈立阳,向迈立阳要求增补所需的后勤物资以及再增援一些人马。但是,由于特勒拉斯之战的爆发以及金军在这场决战中的失利,使得迈立阳最终停止了这场西征作战,把多玄里的金军召回了国。

这场西征中西亚的战争,共持续了近四年的时间,金国总共投入兵力六万多人,伤亡三万八千人,阵亡将士超过一万六千人。实际上,金军在这场战争中的绝对损失人数(包括死亡、重伤致残、病亡等)达到二万人,总的伤亡人数(包括因病减员)超过了四万人。

在许多金军将领看来,如果不是因为金军在特勒拉斯之战中损失惨重,金军的中西亚之战不会停止。虽然多玄里的金军在中西亚之战中损失也不小,但与金军从中西亚所攫取的土地与财富比,这等程度的损失那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金军从中西亚之地获利丰厚,多玄里的金军返回金国后,在中西亚被金军占领的土地上留下了数千金军官兵,他们驻守在那里,因为那里已是金国的领地。可是,这些被金军新占的土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丢掉了。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不断对金国发起进攻,导致金国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最终费朗的金军和一部分百姓向外逃,在饼德部的穷追猛打下,在中西亚的金军要么被消灭,要么被迫向外逃,最终中西亚被金军占领的地方被帝国一师控制住了。

每当回想起过去的伤痛事,费朗的愤懑之情就溢于言表。在一次酒席上,遏隆尔说:“如果不是因为罗夫康的缘故,我们当年西征中西亚的战果肯定会更加丰厚,不断扩大我们的领地,充实我们自己,使我们的力量一天天增长变得更为强大且难以撼动”。

费朗说:“是呀,当时金国就有一个计划,扩张我们在西北方向的领地,不断开疆拓地。只可惜,这一切都被罗夫康那个混蛋搅黄了。想当年,我们金军是何等强大,有三十万雄兵,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曾是我们的对手。”

克苏哈颇为感慨地说:“是呀,那时的金军真的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除了面对罗夫康的北方军,金军可谓是屡战屡胜,难尝败绩,西征南讨,收获颇丰。”

特尼库柏说:“其实,除了罗夫康也有强的。那四卫特拉的骑兵部队颇为凶悍,他们的骑兵体格强壮,身披重甲,也不好对付。只是因为四卫特拉的骑兵人数不多,且马种也不优良,才让我们的金军能够顶得住敌军的优势。当时我们与他们这场大仗打得很苦,打完以后足足休整了一年多。”——对于当年与四卫特拉大军的对攻战,作为亲身经历者的特尼库柏记忆犹新。

遏隆尔也发话了,因为他也是当年的亲历者:“这主要是中西亚的国家都不大,所以兵力有限。要是像帝国那样大,那我们对付起来也够呛。不过话说回来,当年我们出征中西亚的时候那可是咱们金国的黄金期,从那些中西亚的国家里劫掠了很多很多东西。如果不是罗夫康挑事,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索克麻不耐烦地说:“好啊,提以前的那些事有什么意思,我看以前的那些事更多的是勾起了我们不愉快的回忆,别老提那些事。”

费东廷说:“那还不是因为罗夫康这家伙,我听说那家伙为了笼络卡布诺尼人的人心,在攻打我们都城的时候一次次地向城内的军民保证,只要向他投降,他会善待他们。”

一听这话,费朗气就上来了,他愤怒地咆哮道:“他罗夫康保证,他保证什么?他保证个屁!一天到晚保证这,保证那,他能保证什么?他什么都保证不了。”“总有一天,我会杀回去,解救我们的同胞于水火。”费朗愤愤地说。

在费朗等将领看来,鼎盛时期的金国有三十万金军,可以分成好几个集团军,多玄里的西征军团(c集团军)、费朗的下区驻屯军(b集团军)和阿勒儿的中央集团军群(a集团军)。只是,辉煌如同过眼云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金军的主力军团在帝国北方军的攻击下,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马,最后只好由费朗率部出逃远方,一走了之。最终,迈立阳的金国亡于帝国。此深仇大恨,费朗等将领怎么忘却。费朗对众将说道:“金军之所以会失败,主要败在没有认清罗夫康的诡计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罗夫康的圈套,所以败下阵来。论野外骑兵群的战斗力,单对单,谁也不是我们的对手。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在将来的作战中才能屡战屡胜,做到战无不胜,再现我们金军的辉煌。”

费朗的金军已经为他们以及跟随的百姓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卡布诺尼人在新占领的地区耕作劳动,放养牲畜,收获丰收的果实。他们欢快地歌唱道:

绿草如茵白棉地,

好山好水好风光。

菜绿瓜肥产量多,

牛羊成群满山坡。

金色麦浪随风飘,

夕阳红霞笑颜开。

看到卡布诺尼人的安居乐业,费朗感到自己当年率部出逃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现在费朗要为自己的第二个目标做准备,这第二个目标便是率部杀回故地,收复故土。只是,费朗能感觉到这第二个目标很难达到。帝国北方军很强大,金军很难在与帝国军队的对攻战中赢得胜利,只是,费朗不会因为金军取胜无望而放弃执行自己心中的第二个目标,这是因为费朗必须得履行自己当年给君王的承诺,这已不再是属于军事的范畴了,而是道德的评价。

费朗积极整军备战,以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向东发起进攻。帝王五世五年五月,罗夫康卸去了帝国北方统帅之职,饼德接任北方统帅。帝国北方的这一高层变动,传到了费朗等人那边,不得不引起他们的关注。费朗等将领聚在一起,说起了这件事。费朗问底下的将官:“近日,听说罗夫康辞去了北方统帅一职,你们都听说过了吗?”

遏隆尔说:“罗夫康一走,听说是由饼德接任。虽然罗夫康走了,但我们不能小看饼德等将领。”

“饼德”,费朗念念有词道。

一个将官对费朗说:“饼德,就是当年在凌河与弗玻里圣之战中攻击我们的”,没等将官把话说完,费朗的眼睛狠狠地瞥了他一眼,使将官停止了发言。凌河—弗玻里圣之战,是费朗心中的痛,当时指挥跟他作战的人正是饼德。一想到这件不快的事,费朗的鼻孔里就喷出了一个“哼”字。费朗说:“罗夫康始终是要离开北方的,这并没什么好奇怪的。既然罗夫康一走,肯定要选一个人来接任他的位置。不管怎样,我们的备战工作不会受任何影响,不管帝国北方的局势如何变动。”

费朗,在罗夫康看来也是一个“狡如狐,猛如虎”的金军将领,他似乎继承了金军将领的优良传统,喜欢招募雇佣军,而他招募的雇佣军除了斡朵儿瀚人外,还有苏拉丁的中土军民。对费朗要招募中土军民为金军所用,一些将领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怀疑中土之王苏拉丁会不会同意金军雇佣他们军民的要求。费朗认为此事可行,他说:“我们向他们招募雇佣军,对他们来讲也有好处,一是可以消除他们对我们的怀疑和猜忌。苏拉丁和他的那帮将领一直警惕着我们会威胁他们,现在我们跟他们表示友好,把他们的人招募到我们的队中,那么他们就会放松对我们的警惕,知道我们要对付的不是他们。而我们招募中土人士跟着我们一块打仗,可以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增强我们的战斗力,同时也可以减少我们自己出征的人数。我想,多多地招募一些雇佣军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索克麻说:“你的想法也许是好的,但是你想招募中土的人为我们所用,这事必须得征得苏拉丁等人的同意,我担心这事没有这么好办。”

特尼库柏也附和道:“我也觉得这事不容易办,恐多有阻碍,有风险。”

费朗自信地说:“那你们就看着吧。看看这事能不能被我办妥。”

费朗派人与苏拉丁的人会谈,表示金国与中土之地建立互助友好的军事关系的要求,其核心的内容是允许金军在中土之地招募一批人加入金军的部队,金军可以购买中土之地的一些武器和招用与之相关的技术人员。苏拉丁对费朗的这一“友好”要求感到有些诧异,不过老谋深算的苏拉丁也看出了费朗要利用中土人力物力的用意。苏拉丁写文回复费朗,表态他的执政府对费朗向中土之地招募的人员作一个限制,可以向费朗的金军提供一些武器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费朗给苏拉丁的答复是一切与中土之地的合作与交流都会充分尊重苏拉丁政府的要求,并在执政府所要求的框架内行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洽谈,费朗和苏拉丁达成了两国友好互助的条约。有了这么一个条约,费朗便能从中土雇佣一批作战人员为金军的征战出力,同时,也能减少金军自身的伤亡。

帝王五世八年,苏拉丁逝世,继任的亚罕默德作出扩大费朗的金国人员招募中土之人的人数限制。亚罕默德这一举措,着实使他的文武大臣感到不解和担忧。面对大臣们的诘问,亚罕默德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譬如说养鹰,饥则停留,饱则扬去”。

帝王五世十年年中,费朗和他的金军将领们得到了罗夫康去世的消息,在确认了消息的真实后,费朗和他的将领出了一口气。费朗说道:“罗夫康终于死了,这对我们来讲可是一件好事。”克苏哈说:“反正他总有一天要死,这没什么好高兴的。”遏隆尔高兴地说:“总之,他死在了我们的前头,这就是令我们感到高兴的事,我们耗过了他。”费东廷咬牙切齿地说:“我最恨没有在战场上结果了他,不过他现在死了,也算是了却了我的心愿。”索克麻开玩笑道:“是呀,你应该庆幸你没有死在罗夫康的前面,能有幸听到他死亡的消息,这确实是你之前一直未了的心愿。”费朗一本正经地说:“是呀,我们是应当庆幸我们能活到现在,好端端地活着。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完成这个使命是我们当下应努力完成的事。我们也不小了,都快年近六旬,说不定再过几年,我们也会像罗夫康一样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在场的各位必须打起精神,准备即将到来的复仇之战。”

费朗下令明年执行自己蓄谋已久的复仇之战,进行东征。不过,多数将官认可的东征计划是先扩大金国在东边的领地,即先攻打贝当富沫等中西亚国家,在征服中西亚的国家后,再攻打帝国一师重兵把守的葛达巴力。费朗不认同这个作战方案。这是因为费朗等人已经得知在贝当富沫有帝国一师人马的进驻。显然,贝当富沫与帝国已建立起了军事同盟关系。金军攻打贝当富沫,会引来帝国军队的援助,因此,金军攻打贝当富沫并不容易。有些将官认为,攻打贝当富沫先攻打他们的城堡,城堡好打,先拔掉贝当富沫的一个个城堡,再围困贝当富沫的都城亚历默斯。一些将官觉得金军在攻打贝当富沫的城堡时,帝国军队不太可能会前来增援,因为这样对帝国北方军来讲,实在是太得不偿失了。

金军的一个参谋官对此分析道:“若我们只攻打贝当富沫的那些城堡,我认为帝国北方军不会来救援他们。从情报中可看出,帝国一师的人马集中在都城亚历默斯,这说明帝国北方军要坚守亚历默斯。只有在亚历默斯遭到我金军的攻打下,帝国北方军才会派出大队人马前来援救。因此,我们对贝当富沫的攻打可先攻其城堡,占其村庄,一步一步,一点一点蚕食贝当富沫,对亚历默斯采取围困战术,使亚历默斯得以孤立,慢慢消耗他们的力量,待时机成熟后,再一举将其攻下。”

金军参谋官的话得到大多数金军将领的赞同,在他们看来这是最稳妥的东征扩大金国领地的作战方案。但是,他们的这个想法与费朗的却是大相径庭。在费朗看来,先攻打贝当富沫的最稳妥的地方是尽量减少金军的伤亡,既然贝当富沫与帝国建立起了军事同盟关系,那么金军想要完全占领贝当富沫岂非是件容易的事。一旦帝国北方军派兵援助,那么金军在攻打贝当富沫上必然是反反复复,得而又失,失而又得。这么耗下去,金军什么时候能杀到自己的故地。因而,费朗认为自己策动的这场复仇之战要毕其功于一役,直接杀到葛达巴力:“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先攻打贝当富沫,而是应当集中主力去攻打葛达巴力,封堵住帝国北方军增援中西亚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攻打中西亚的国家,便能达到我们吞占中西亚的目的”。

接着,费朗又说:“只有攻占了葛达巴力,我们才能阻止帝国北方军西援,切断帝国与中西亚的联系,把它们分割开来,以便我们攻打中西亚。如果我们不那么做,先攻打贝当富沫,那么我们必须得时时刻刻防备帝国北方军的来援,并且还很可能要在贝当富沫与帝国军队一战。因此,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攻打葛达巴力,毕其功于一役,效果要比先打贝当富沫好得多。”

费东廷说:“可是,我们直接攻打葛达巴力,就等于与帝国北方军交战,如果饼德率军赶来,我们的胜算可不大呀。”

费朗说道:“我们可以在饼德率大军到来之前攻占葛达巴力,便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惧怕与帝国军队作战,我们也就不要去东征了。如果我们下决心东征,就必须做好与帝国军队作战的准备,跟他们一较高下。”

费朗决定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其他将领也不好说什么。虽然一些将领认为直接率部攻打葛达巴力,是在帝国北方军的家门口作战,风险较大。可是,费朗不为所动。难道费朗就没看出来金军攻打葛达巴力是会冒很大的风险吗?费朗当然看出来了直攻葛达巴力的风险系数。只是,费朗已等不及了,如果按稳妥的方式步步蚕食中西亚之地,那么费朗的金军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打到自己的故地。费朗知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必须兑现当年他率部离开金国时给君王迈立阳的承诺——他会率部杀回来,挽救金国。现在,费朗的金军在新占的国土上厉兵秣马,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也许,费朗的金军此生无力收复被帝国军队占领的故土,但是,费朗必须做出自己承诺的行动,率金军的将士杀到金国故地。而直攻葛达巴力,在费朗眼中,就是展现他率部杀回故地的最明确的行动方式。

费朗策动的这场东征之战,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过程,是他做过了这件事,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至于金军是否能够作战成功,费朗无力决定。万一作战失败,那么费朗他也向金人证明他已经尽力了,也能让那些对他当年率部出逃颇为微词和指责他的人改变对他的看法。因此,费朗认为这场仗值得开打。

至于一些将领说道攻打葛达巴力显得过于冒失,费朗向将领们阐述道只要指挥妥当,金军攻打葛达巴力是利大于弊:“一些将领担心我们率主力部队攻打葛达巴力,会使帝国北方军找到歼灭我们的机会。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密切掌握帝国军队的动向,饼德若率大军来攻打我们,我们可以迅速撤离,使帝国北方军徒唤奈何。所以,攻打葛达巴力不会让我们损失太多,因为这场战役的主动权是在我们手里,我们想攻就攻,想撤就撤,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在战场上的自由度和机动性,利于我们作战。”

金军东征的作战方案业已确定,到了帝王五世十一年的三月,费朗即率十二万金军部队陆续向东进发,发动了对帝国的作战。

中土之王亚罕默德看到金军开始东征,高兴地对他的文武大臣说,“你们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喂饱’他们了吧,‘喂饱’他们就是为了让祸水东移”。金军与中西亚及帝国的作战定会削弱金军的力量,这对亚罕默德的穆斯兰基国来讲,当然是有利于他们的。

人类史上发动战争的缘由是多种多样,而这次费朗发动东征的缘由却显得有些另类。费朗之所以要率十多万金军攻打葛达巴力的原因是“受到了道德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