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19章 美梦成真

第二百十九章 美梦成真

饼德在得到帝王派兵协助赵迪昊部攻打左贤王部的示令后,他令多里亚率三万五千的帝国一师部队集结在金国上区西部,待侦察人员探知赵迪昊部攻打左贤王,即刻出捷洛邦利道口(联通金国与蒙古汗国的通道),进入蒙古汗国,协助赵迪昊部一起攻打河东地区的左贤王部。赵迪昊、周敏华、陈同国等率十万帝国中央军出危都城,进入蒙古汗国。赵迪昊率五万精兵越过源河攻打左贤王的部众,周敏华和陈同国则率部负责阻止来援的蒙古汗军。在得到赵迪昊率部对左贤王部发动进攻后,多里亚所率的帝国一师的部队出捷洛邦利道口,进入蒙古汗国,与赵迪昊一道攻打左贤王部。

在得到左贤王部遭到帝国军队的攻击后,蒙古汗王莫克洛询问身边的将领,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帝国军队此次大规模的入侵?亚克力瑟进言道:“此次帝国军队兴师动众,其目的是冲着左贤王的部众来的,对此我们不应把这场作战看作是关乎蒙古汗国生死存亡的一战,而是应该抓住战机,派出一部分人马趁机寻找战机,寻求歼灭帝军一部,以达到我们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亚克力瑟向蒙古汗王莫克洛请战,让他率领一部分蒙汗骑军从敌人的侧后引诱歼灭敌之一部。蒙古汗王莫克洛同意了亚克力瑟的这一请求,令亚克力瑟率五万蒙汗骑军对前来之敌发动进攻,寻歼敌之一部。

亚克力瑟率部出发了,进入河南地区,绕到周敏华和陈同国部众的侧后,想引诱帝国部队前来对付他。周敏华和陈同国等人在得到有一支蒙古汗军的骑兵部队正朝他们的侧后袭来时,周敏华率三万帝国部队前去应战。亚克力瑟派出一部与周敏华部接战,并令该部且战且退,逐渐引诱敌部深入。亚克力瑟的作战设想是引诱敌人深入,寻机围歼深入之敌,歼敌一部或引诱敌人步骑兵脱离,然后对其分割包围,逐一歼灭。亚克力瑟正在对周敏华部实施他的诱敌深入之计,可是周敏华却显得比较的小心谨慎,在与亚克力瑟的一部接触作战后,周敏华并没有率部追击敌人,在击退敌人后,周敏华命令所部原地待命,不得深入追击逃敌。亚克力瑟见周敏华部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行事,便又多次派部攻击周敏华部,试图引诱其部前来。周敏华不为所动,在周敏华看来,他的任务是率部阻击来援的蒙汗骑兵,只要完成了阻击任务,那么这次出征作战,他就大功告成,所以他也没有多大意愿去追击消灭敌人。况且,率部过于深入,周敏华担心恐中了敌人的诡计,怕后面有诈,周敏华不敢深入追击敌军。

因此,周敏华令所部将士在与敌人的作战中只要击退来敌即可,不准深入追击。周敏华的不配合,使亚克力瑟非常苦恼,而令亚克力瑟更为苦恼的是,周敏华的部队非旦没有继续深入追击,反而还往后退了。帝王四世明威俊对周敏华有这么一个评价,说周敏华这个人“不会立大功,也不会犯大错,是一个沉稳并带点保守倾向的将领”。帝国史中对周敏华也有类似的评价。也许是因为周敏华的这一作战特质,所以帝王五世明尚丰每次决定出兵蒙古汗国总会想到他,让他跟赵迪昊一块出征,执行作战任务。在帝王明尚丰看来,周敏华沉稳的气质与赵迪昊的锐意进取相得益彰,互为融合,是很好的一对组合。帝王明尚丰这次让周敏华担任掩护和阻击的任务,而周敏华也很快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在蒙汗骑兵的引诱下,周敏华始终不为所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令亚克力瑟无计可施。

亚克力瑟见自己无法引诱周敏华部深入,他也不愿作更进一步的行动。对亚克力瑟来讲,保存实力是他发动这次进攻的一个行为准则。在亚克力瑟看来,蒙古汗国与帝国更大规模的战斗还在后头,所以此次作战蒙古汗王莫克洛和他的将领们没有意愿为了左贤王而与帝国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决战。亚克力瑟早前就预测到了左贤王部会成为帝国军队攻击的目标。蒙古汗王莫克洛也多次发文让左贤王率部迁徙到蒙古汗国的纵深地区,可左贤王总是不愿。在莫克洛和亚克力瑟看来,现在左贤王部众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他自找的。

左贤王的部众在赵迪昊部和多里亚的帝国一师部队的联合攻击下,被杀得七零八落。左贤王对帝国军队的来袭没有思想准备,因此他的人马没有集结在一起,分散在河东各地。在赵迪昊部队迅猛快杀的攻击下,左贤王的各部被赵迪昊逐一歼灭。在帝国部队到来后,左贤王感到一切都大势已去,他连忙率残部放弃抵抗,一路向西狂逃。河东之战,赵迪昊部与多里亚的帝国一师共歼灭左贤王部七万多人。

在扫清了河东的左贤王的部众后,赵迪昊率部凯旋而回,受到帝王明尚丰的热情款待。明尚丰对河东之战的战果表示满意,对参战的将士也一一给予了赏赐。河东之战在明尚丰看来比他想象中的要顺利得多。明尚丰对参战的将领们说:“此次的河东作战,比我想象的要顺利,我们在攻打左贤王的部众时,敌人并没有率大部队增援,也没有试图切断我们南下的退路。”

周敏华说:“此次我们进军蒙古汗国,敌人并没有尽全力来援,而只是派些人马前来袭扰我们,干扰我们一下。”

赵迪昊说:“这是因为敌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有各自的地盘和人马,组织分散。所以我们在进攻左贤王部的时候,蒙古汗王和他的部队人马更多的是在坐山观虎斗,不愿过多插手左贤王的事。而左贤王的部众在我们进攻他们的时候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我们得以一一击破左贤王各部,把左贤王的部众能扫涤干净。”

“对,敌人内部的互不配合成全了我们这次河东地区作战的顺利进行。”帝王明尚丰表态同意道。接着,明尚丰说:“河东之战已顺利结束,现在蒙古汗国的南面和东面的军事力量已基本被我们肃清了,这就为接下来我们发动对蒙古汗国更深一步的作战提供了实施的条件,接下来我们要把作战目标定在蒙古汗国的纵深地区,寻求与蒙古汗军主力的决战,以期解决蒙古汗国的问题。”

河东之战结束后,赵迪昊成了最大赢家,帝王明尚丰晋升赵迪昊为都尉,这样,赵迪昊就成为帝国名副其实的高级将领。在得到自己被晋升为都尉时,赵迪昊的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在明尚丰看来,这是赵迪昊应该得的。自帝王四世十二年,赵迪昊被破格提拔升为中尉后,快二十年了,赵迪昊依然还是一名中尉。这次,河东之战胜利结束后,明尚丰就想到要晋升赵迪昊为都尉。赵迪昊升任都尉,在许多人看来,也意味着赵迪昊拥有统率更多兵马的权力,也为接下来对蒙古汗国发动更大规模的作战做准备。

左贤王的部众被帝国军队击溃后,他的残部跑到了莫克洛的王庭地区。在亚克力瑟看来,这下蒙古汗军的主力都集中到了纵深地区,以应对接下来帝国军队对蒙古汗国发动的更大规模的进攻。莫克洛和亚克力瑟等将领心里清楚,帝国军队是不会停止进犯蒙古汗国的。而蒙古汗国的高层也在积极备战,他们在蒙古汗国的纵深地区建造了许多城镇,把很多蒙汗子民移居城内,它们就像一个个堡垒一样,成为敌人来犯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以此用来消耗敌人的力量。其中,有一座城被蒙古汗人称为中心城市,它的名字叫通衢城。

就在河东之战进行的时候,帝王明尚丰得到岭南都尉乾秉章的一份密报,密报中,乾秉章向明尚丰说到了淮王之子明瑞挺去世的消息。乾秉章把明瑞挺称之为“淮王之子”,可实际上,明瑞挺其实就是淮王,只是帝国不承认而已。在帝国高层看来,明瑞挺和他的父亲明德丰乃是叛国贼子。帝王四世明威俊称自己的王叔明德丰为贼首,而帝王五世明尚丰则称明德丰为逆首。现在,逆首明瑞挺去世了,淮王之位由明瑞挺的儿子明仑宗接任。明仑宗是明瑞挺的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一个儿子,明瑞挺之前三个生下的都是女儿。明仑宗成为淮王后,似乎并不满意于当地的天气,这是因为他的国家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是格外的炎热。明仑宗对他的侍卫官抱怨道:“唉,这鬼天气,夏天这么热,冬天也不冷,怪叫人不舒服的。”

侍卫官说:“大王,这夏天热是不好,可这冬天不冷难道不好吗?难道大王你向往寒冷的天气。”

明仑宗说:“人要感受一下不同的气候嘛。天天呆在热的地方,有什么意思。”

侍卫官笑着说:“那倒也是呀。可我们这里就这样的天气,你要到北方去,那里可是帝国的疆土,不属于咱们管。所以呀,也去不了。所以你也就迁就一下,呆在这里过日子也挺好的。”

明仑宗说:“哎呀,我是很向往到北方去一下。当然,如你所说,那是去不了。哎,你说那里以前也是我们的地方,你说是不是?我爷爷就是从那里出来的,好歹也是王呀。”

侍卫官说:“那是以前的事,很早很早了,现在可去不得,可去不得。”

明仑宗略带惋惜地说:“哎,要是能去就好了。”

就在淮王明仑宗在为不能去帝国北方而惋惜的时候,一个奇异的星象家为他卜了一卦:“二二六年,青盖入北都。”青盖,是明仑宗用的太阳伞。北都,指的是帝国的都城。明仑宗听到这卦后,高兴极了,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他就能到北方去看看了。明仑宗兴高采烈地说:“这真是太好了,等不了多久,我就能美梦成真了。”

淮国的政权又出现了更迭,明仑宗成了逆首。统尉裘廷炜上文明尚丰,表示应抓住机会,一举扫荡淮逆。明尚丰也有这个意向,他也想尽快解决南边的“淮国”问题。明尚丰下文给岭南都尉乾秉章,问道:“是否可策动一场作战,解决南边淮逆问题?请予以答复。”都尉乾秉章回复明尚丰道:“待职探明敌之方位及内部情况,才能给予帝王以明确答复。”乾秉章开始派人深入密林查探淮国的方位。这一点,令裘廷炜颇为不满,他说道:“淮王南逃已有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来,岭南的军政要员一味固守,根本没有进取的打算,导致到现在,我们连敌人在哪里,都不得而知。这实在是说不过去的。”裘廷炜上文给帝王明尚丰,表示要向岭南军政人员施加压力,早日制定出解决南边隐患的作战方案。裘廷炜对帝王明尚丰说:“要是这么一直耗下去,对我们是不利的。”明尚丰对此也有同感,他下示乾秉章,必须尽快查明敌之方位,制定出消灭淮逆的作战计划。

乾秉章派出去的探兵进入密林后,遭到林中蛮人的袭击,还遭到战象的攻击,举步维艰。不过,乾秉章不敢违忤帝王的示意,进入密林的探兵还是找到了淮国的位置。其实,在南边有一条直通淮国的小道,但乾秉章不敢用,他害怕这样就会惊动淮军,打草惊蛇,所以他另辟蹊径,另谋它路。根据探兵所提供的信息,乾秉章上文给帝王,说道:

淮逆在密林的南边,那里有块平原,逆军和逆首都在那里,四周河网纵横,土壤肥沃。逆地的周围并没有逆军把守,逆军想必都在里面,那座高高的城堡塔楼想必就是逆地的都城,一眼望过去在平坦的大地上很显眼。至于逆贼内部的动情,目前无法侦知,现正在侦探中,待查明情况,再作汇报。

看到乾秉章这份报文,帝王明尚丰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上去说了些东西,仔细一看却感到什么也没说。帝王明尚丰下文给乾秉章,问他“什么时候查明逆贼内情?什么时候能制定出详细的作战计划并付诸实施?”乾秉章的答复是:“在查清逆贼具体情况后再制定出相应的进攻计划”。帝王明尚丰见此,也不说什么了,只好等岭南都尉乾秉章查清敌人情况了。

曾有一位帝国的高级将领讲,岭南南边的事向来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岭南都尉从第一任的滕冲再到乾秉章,已换了两任,对南边淮逆之事就没上过心,往往抱着只要守住岭南就万事大吉的心态。于是乎,他们就被动等待敌人的来攻,奉行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行事准则,与南边的淮国“和平相处”。当然,这种和平会因淮军的主动进攻而化为泡影,但淮军攻势有限,不久,岭南就又恢复了和平。

都尉乾秉章不时地把侦知的淮逆情况上报给帝王,统尉裘廷炜看过后,认为乾秉章完全是在敷衍了事,对帝王说:“乾都尉,不时上传这些不痛不痒的情报,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这是在敷衍帝王嘛。我看他是在拖延时间,得过且过,反正把他自己的任期干完就算了事了”。

帝王明尚丰笑了笑,说:“是呀,看来他这是在混日子,混到十年就算了事,那就让他混吧。反正他也没几年混了。不管他有没有真心在查,我们不必过于探究。只是下一任的岭南都尉,我们必须要选好了,必须找一个干事利索的人,尽快解决南边的事。这事,裘统尉就交给你办了。”

裘统尉在得到帝王的委托后,开始物色接任乾秉章的人选。帝王五世十年五月,明尚丰把乾秉章叫到帝都述职,并解除了他岭南都尉的职务,让恩伯尔接任岭南都尉,与此同时,帝王解除了江都市守曹参的职务,改由恩伯尔的亲信将领贝弗焘接任。恩伯尔和贝弗焘一上任,便开始策动对明仑宗的淮国发动一场进攻,达到肃清南边淮逆的目的。恩伯尔认为对南边的淮国不需作什么过多的情报工作,应迅速派出部队,深入敌境,一举铲除敌人,擒拿敌首。岭南都尉恩伯尔的作战想法得到了帝王明尚丰和统尉裘廷炜的赞同。恩伯尔拟定作战计划,把作战日期定在今年十月,用夜袭的方式迅速攻入敌城,擒获敌首,剿灭敌军。

为了能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帝王明尚丰委派副统尉朗特克率一万五千帝国中央军南下岭南助战。一万五千人的帝国中央军是增加攻打南边淮军的力量,副统尉朗特克的到来是督战,明尚丰要用这一方式表明帝国中央对这场作战的重视,以此激励岭南的将士们能在攻打淮国时能奋勇作战,一举荡平淮国。副统尉朗特克率一万五千帝国中央军到来后,恩伯尔开始启动制订好的作战方案,此方案采取五路并举,一路直捣:即各派五千人分成五路,从淮国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对淮国实施偷袭,偷袭成功后,五路部队对敌实施合围,然后增援的一万五千人的帝国中央军从直通淮国的小道杀入淮国,与其它部队一起剿灭淮军,一举荡平淮国。

帝王五世十年的十月中旬,恩伯尔的五路部队深入密林,从五个方向对淮国进行合围。在出征的时候,恩伯尔对将士说:“只要我们作战的意志坚定,就一定能剿灭淮逆,平定逆军”。夜深了,一轮圆月高挂在夜空上,帝国的部队接近了淮国,淮国的城防空虚,没有多少淮军士兵把守。帝国的部队很快就进入城,从四面八方涌进了淮国。此时,淮王明仑宗在自己的宫殿里把酒言欢,他望着夜空上的圆月,那月亮好圆好大,散发着皎白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为黑漆漆的夜带来了一缕缕亮光。宫殿里的歌伎趁兴为明仑宗唱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歌伎的唱声令在宫殿外赏月的明仑宗颇为陶醉,当明仑宗低下头,他看到城墙上有一个个“黑色的大虫子正在往上爬”,他感到好奇,可当这些“大虫子”离他越来越近时,定睛一看的他才发现那些“大虫子”竟然是人!明仑宗慌张地叫喊道:“快抓刺客!”明仑宗的一声叫喊令在宫殿的人惊慌了起来,帝国的战士很快进入了宫殿,而此时的淮国锣鼓声响,火光冲天,人声嘈杂,恩伯尔的部队“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便控制了淮国的一切”。淮军的大部队没有作任何抵抗就被缴了械,其余的人马在抵抗了一阵后,也乖乖投降了。

恩伯尔在给帝王明尚丰的报文中,写道,“淮军的士兵不愿打仗,他们也没有要打仗的意愿。在我们的突然的到来下,他们毫无反应,纷纷向我们投降。逆首的宫殿也差不多是这样,我们没有费多大的劲,就把他们制服了,生擒逆首及各逆军逆官”。帝王明尚丰看到岭南都尉恩伯尔的捷报后,下示恩伯尔把明仑宗等人押解到帝都。

帝王五世十一年,即公元二二六年,明仑宗被押送到了帝都曼蒂兰斯特,连同他的青盖,也被送入了帝国的都城。——这使人不得不回想起在帝王五世七年一个奇异的星象家为明仑宗算的那一卦:“二二六年,青盖入北都。”——果然,在这一刻,明仑宗终于“美梦成真”,入了北(帝)都。

不知,当明仑宗的美梦以这样一种方式“成真”后,他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