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14章 复杂的形势

第二百十四章 复杂的形势

罗夫康和饼德等人在亚历默斯呆了三天后,便率部返回帝国。罗夫康把他们与女王艾丽亚妮和国王诺罗比特的会谈内容下发给帝国一师的联队长、巴达武、哈毕发、卡英超及驻亚历默斯的中央官员和跟随大军的中央特派员。在回到拉赫耶母的皮特洛没城后,罗夫康又把该内容告诉给了郑维浩等将领。然后,罗夫康据此写了一份他率帝国北方军队出征中西亚的情况汇报上呈给帝王明尚丰。从郑维浩的口中,罗夫康感受到了帝国高层对他的这次出征并不赞同,说他的这次出征显得有点冒失。罗夫康知道这次他率大军出征中西亚事先没有得到帝王的批准,是先斩后奏,因此,罗夫康觉得有必要去帝都曼蒂兰斯特一趟,向帝王及中央高官说明出征的原因及相关的事况,消除帝王及帝国中央对他的疑虑和不满。于是,罗夫康带着饼德等人去了曼蒂兰斯特。

在罗夫康去曼蒂兰斯特之前,帝王明尚丰已经从中央特派员和驻亚历默斯的官员口头和书面文件中得到了罗夫康率北方军队出征贝当富沫的情况,再加上罗夫康呈上来的报告,使明尚丰对此事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其中的细节及罗夫康与女王艾丽亚妮和国王诺罗比特的会谈内容。而罗夫康此次前往曼蒂兰斯特,是向帝王明尚丰作更详细的汇报,并说服帝王同意他确立保卫中西亚的战略。罗夫康知道,无论是帝国北方的将领还是帝王及帝国中央官员对是否派兵保卫中西亚持有不同意见,争论纷纷。一些人认为,中西亚的事与帝国无关,帝国不应派兵援救中西亚的国家。一些人认为,对派兵救援中西亚国家一事应慎重,要谨慎待之。也有一些人认为,在中西亚的国家向帝国求救时,帝国应该派兵相助,因为中西亚跟金区接壤,中西亚一旦被敌对势力所侵占,那么金区就会受到敌人的直接威胁。

不可否认的是,帝国一师在中西亚驻有部队,这是饼德当年发动中西亚之战所遗留下的成果,也是罗夫康为了防止金军对这些地区进行渗透的防范手段。毫无疑问,中西亚的得失跟帝国息息相关。一旦金军占领中西亚,那么金区就会受到敌人的严重威胁,所以要保卫金区的安全就要先保卫中西亚的安全,而要保卫中西亚的安全,就要保卫贝当富沫的安全。罗夫康就保卫贝当富沫一事,召联队长以上将领开会,谈论此事。罗夫康就贝当富沫与帝国建立军事同盟发表了看法,他说道:“贝当富沫主动派人愿与我们建立军事同盟关系,而此次不久前我们率大军前往贝当富沫,跟他们的女王和国王会谈,他们也向我和饼德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这说明他们是真心诚意要跟我们结盟,在他们遭到强敌的攻击下,寻求我们对他们的保护,以此来保存他们自己。”

郑维浩说:“贝当富沫想要跟我们建立军事同盟关系,我认为有好的一面,也有对我们不利的一面。这好的一面呢,是贝当富沫相信我们,愿跟我们结盟,他们认为我们是他们的好朋友,主动跟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我们在中西亚有这么一个友好的朋友,对我们来讲,那是好事。当然,这不利的是,贝当富沫很容易遭到强敌的攻击,中土大军的来袭就是刚刚发生过的事。贝当富沫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军事力量不强,面对着中土大军和金军的进攻,他们无法独自应对,因此只能求助于我们。这就给我们带来麻烦,毕竟贝当富沫远离我们国境,大军救援,劳师远征,有一定的风险,而且还容易遭到许多人的猜忌,这一出征并不是十分有利于我们。”

饼德说:“贝当富沫这个国家的组成跟我们不太一样,他们其实是由一个个城堡构成的国家。除了国都亚历默斯外,就是一个个城堡和城堡下辖的村庄。他们的那些城堡有些是被亚历默斯牢牢控制,有些只是名义上的控制,当然他们都听从国王和女王的命令,只是有些城堡主有很大的行事自由,他们有自己的武装部队,控制着自己所辖的区域,国王无法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容易受到他们一时的蒙敝,极容易挑起战端。再加上这些城堡各自分散于一处,就很容易被敌各个击破,逐一蚕食,在军事上就显得比较被动了。”

董向焘说:“如果金军前来攻打贝当富沫,很有可能是逐一蚕食他们的领地,先攻占贝当富沫的城堡,然后在围攻其都城亚历默斯,到时贝当富沫的国王向我们救援,我们该如何应对?”

罗夫康说:“这一点我已跟贝当富沫的女王和国王说清楚了,只有在亚历默斯在遭到金军攻打后,我们才会出兵相救。他们的城堡安危跟我们无关。”

郑维浩说:“这也是对的。贝当富沫的城堡,守城兵力不多,金军若来,容易被敌人击破。只有在金军屯集于亚历默斯之下时,我们才能够出兵相救。趁金军攻打亚历默斯之际,我们出击作战,歼敌于城下,这是一个歼敌的良策。”

沈澄说:“只是我们的出击行动,须征得帝王的同意。必须让帝王同意我们这么做才行,否则怕出什么岔子,陷我们于不利。毕竟,出境远征,我们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出征。”

郑维浩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不过这次罗夫康将军去帝都面见帝王,就是要说服帝王同意帝国北方大军将来出征救援贝当富沫,尽量不影响我们出征中西亚的工作。”

罗夫康说:“所以,这次我前往曼蒂兰斯特面见帝王,就是要确定我们保卫中西亚的大战略,并向帝王说明我们率军出征中西亚的前提条件。对我们来讲,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帮助。我们在中西亚有贝当富沫这么一个跟我们友好的国家,对我们是利好的。贝当富沫是我们抵抗金军侵略的第一道防线,有这么一道前沿防线在,我们就能阻敌于境外,减少战争对帝国的破坏,把敌人歼灭于境外,这对我们来讲是最有利于我们的歼敌情况。贝当富沫对我们的战略价值即在于此。”

在认识到贝当富沫对帝国的重要性,罗夫康觉得有必要说服帝王同意帝国北方的军队在贝当富沫与前来的金军作战,挫败来犯的金军,在保卫贝当富沫的同时,也保卫了帝国。带着这么一个重要的任务,罗夫康和饼德等人前往曼蒂兰斯特,去见帝王明尚丰。

罗夫康和饼德等人来到曼蒂兰斯特,罗夫康带着饼德进入葛罗米斯去见帝王明尚丰,忽听到有人在叫他,“父亲”,罗夫康转过身一看,是元良——罗元良,罗夫康之子,也是罗夫康唯一的子嗣。罗元良,出生于帝王四世二年,现年二十五岁,他在帝都的政府部门工作,现是一个副官。在帝王五世元年,罗元良结婚,结婚的时间选在帝王明尚丰登基大典的几日后,罗夫康因此参加了自己儿子的婚宴。现在,听到父亲要来曼蒂兰斯特,在葛罗米斯办事的罗元良就在帝宫等着父亲的到来,见父亲一面。

见儿子元良在叫他,罗夫康转过身,看了一下自己的儿子,说:“元良”。在看了儿子一下后,罗夫康和饼德到伊迪坦布去见帝王。帝王明尚丰见罗夫康到来后,说:“罗将军,有关你们出征贝当富沫的报告情况我都看过了,此次你们出征,逼退来敌,实为一大幸事”。

罗夫康说:“此次我们出征对外,显得有些莽撞,希望能得到帝王的谅解。”

帝王明尚丰说:“你们也有你们的难处,不能过于苛求你们。”

罗夫康说:“感谢帝王对我们的信任。此次我们率大军帮贝当富沫逼退苏拉丁的中土大军,一是保住我们的盟友,二是我们与他们的国王和女王进行会谈,加深我们彼此间的了解。贝当富沫是中西亚一个不可小觑的国家,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兵力有十多万,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抗击金军的盟国。远逃的金军若要杀过来,贝当富沫是他们绕不过的坎,是我们抵抗金军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对我们来讲,显得极为重要。一旦金军吞并了贝当富沫,那么金军便会毫无遏制地向东侵犯,抵达到我金区的边境上,不断袭扰我们的边境,对我帝国北方的边防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贝当富沫的安危跟我们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边防有了贝当富沫这道屏障,便能得到安全的保障。”

“那罗将军有什么想法,与贝当富沫一道抵御金军的入侵?”帝王明尚丰问道。

罗夫康答道:“我已跟贝当富沫的国王与女王说了,只有当金军攻打他们的都城亚历默斯时,我们才会出兵救援。我们可以在金军的重兵屯集于亚历默斯之下时,歼敌于城下,击退敌人的进攻,在保卫贝当富沫时,也保卫了我们帝国。”

“嗯,罗将军的这一作战想法有可取之处。贝当富沫的存在对我们抵御西边之敌确有战略价值。我们可以与贝当富沫结为盟友,共同抵金来守卫我们的边疆。”帝王明尚丰点头同意道。

见帝王同意了他的想法,罗夫康又说道:“在中西亚,一个跟我们友好的贝当富沫实是我们抵抗金军入侵的帮手,保卫中西亚其实就是保卫帝国”。罗夫康还向帝王保证只有确认金军大部队真的要攻打贝当富沫的都城亚历默斯后,帝国北方大军才会出动,“像这次的大规模出击,不会再现”。显然,罗夫康这次率大军出征承受了不小的压力。罗夫康对饼德说道,他会竭尽所能说服帝王同意两国建立抗金同盟。饼德有些担忧,他担忧的是如果苏拉丁的中土军再次入侵贝当富沫,那么该如何应付?饼德向罗夫康将军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罗夫康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苏拉丁的中土军是个x因素。罗夫康告诉饼德,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件,那要先征求帝王同意才行,不能再像上次那样先斩后奏了。

经罗夫康这么一说,帝王明尚丰倒是同意了罗夫康的想法,不过,这一同意也是口头上的。帝国中央的文武官员们依旧是否派兵贝当富沫一事上颇有争论。贝当富沫是帝国抵御金军的屏障?还是会带给帝国的大麻烦?无论是帝王明尚丰还是罗夫康,都无法断言这是好还是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罗夫康想把贝当富沫带给帝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突出贝当富沫对帝国的战略价值所在。不过,许多事情都不是罗夫康能决定的。

回到住处,罗夫康写了一篇《保卫中西亚之我见》,文中,罗夫康写道,“对中西亚的贝当富沫,我们必须得尊重他们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在此基础上,如贝当富沫确实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可以依他们的要求,提供必要适度的帮助,增强贝当富沫抵抗外敌的军事力量。在帝国北方军队是否援助贝当富沫一事上,我们认为只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出兵救援。这一成熟的条件是在金军大部队攻打贝当富沫的都城的时候。贝当富沫的都城亚历默斯是我们抵抗金军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金区边境的重镇葛达巴力是我们抵御金军入侵的第二道防线。我们对付金军的策略是阻敌于境外,歼敌于境外,不让战火烧到里面来,把战争带给我们的损害降到最低。”

罗夫康把这篇《保卫中西亚之我见》的文章上呈给帝王明尚丰。明尚丰也支持罗夫康保卫中西亚的想法。对罗夫康将军,明尚丰是颇为敬佩的。这位帝国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在看待战略问题上,一旦确认了自己的想法,便会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被人说服的人”。明尚丰向关芝照提到了明威俊在世时对他说起的一件事,在特勒拉斯之战爆发的时候,帝王明威俊曾犹豫是不是要打这一仗?他下文给罗夫康,对此战是否有把握?罗夫康的回答让明威俊只能支持罗夫康的做法:“若仗打败了,我自请帝王处分,任凭帝王发落”。最后,特勒拉斯之战打开了帝国通向对金胜利的一扇大门,是帝国赢得对金胜利的决定性的一战。

明尚丰后来说道,“如果没有罗夫康将军,我们不可能在与金军的作战中取得彻底的胜利”。

罗夫康保卫中西亚的战略想法暂且得到了帝王明尚丰的同意,也算是完成了罗夫康此次进都面见帝王的目的。在此期间,罗夫康去看了一下自己的儿子罗元良和他的妻儿。罗元良见父亲来了很高兴,他看到父亲有点疲惫,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罗元良认为金国已被平定,父亲的担子可以轻点,没想到父亲又率大军出塞远征,罗元良告诉罗夫康:“父亲率军出征的时候,母亲一直担忧父亲,好几天没睡好觉”。罗元良还告诉罗夫康:“父亲的远征引来了许多非议,许多人都不太认同父亲的这次出征”。

罗夫康听了儿子罗元良的话后,没有作声。儿媳金晓玲劝丈夫罗元良不要再说了。罗夫康对罗元良说:“父亲只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让别人去说吧”。

从军事角度讲,罗夫康率大军不失一兵一卒便逼退苏拉丁的中土大军,完全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只是,在许多人的眼里,罗夫康这次率军远征没有任何必要,贝当富沫的被侵关帝国什么事呢。况且,罗夫康这次在没有征得帝王的同意下就急匆匆地出征,显得过于冒失,犯了政治上的错误。这使得这场本来值得一颂的出征在政治的浪涛中褪色了不少。帝国史中也没有给予过多的描述,只是简单描述了一下过程和结果。好在,罗夫康这次及时进都,使自己安然度过了这场政治风波。

不过,罗夫康还不能安心,在确立了饼德为其接班人后,罗夫康还有一些事要处理,为自己在北方的军事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罗夫康率大军前往贝当富沫的时候,赵迪昊得到了帝王明尚丰的召见,明尚丰让赵迪昊和周敏华率五万帝国中央军出征蒙古汗国,扫荡蒙古汗国的河南地区。之前,明尚丰不断得到帝国西北部将领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帝国的西北不时受到蒙汗骑兵的袭扰。虽然蒙古汗骑兵袭扰的规模不大,但蒙汗军对帝国的威胁是一直存在的。由于目前帝国作战的重心还在北方,对蒙古汗国,明尚丰还是暂取守势。只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尚丰对蒙汗骑兵的入侵无动于衷。蒙古汗军已经很多年没有对帝国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了,但这并不表示蒙古汗军会停止对帝国的入侵。明尚丰召见刚上任的统尉裘廷炜说,“我们对蒙古汗军暂时不作大规模的进攻,但并不是不作进攻。你不发动进攻,人家就会进攻你。只是,我们要控制发动进攻的规模,对蒙古汗军发动有限攻势”。基于此,明尚丰召见赵迪昊和周敏华,令他们率五万帝国中央军前往蒙古汗国,扫荡河南地区。

明尚丰对赵迪昊和周敏华说:“这次你们率五万将士前往蒙古汗国的河南地区扫荡,作战区域限定在河南地区,不可越河攻击。在河南地区斩杀敌人时,若敌大军前来,不可硬碰硬,因为你们所部兵员不多,不宜与敌人打大仗,应逐次后退,可诱敌深入,抓住战机歼敌一部,然后返回帝国。总之,此次你们出征蒙古汗国,不求你们打大仗,只求你们多杀敌,多消灭一些敌人,进一步削弱蒙古汗军在河南地区的军事力量。这就是我对你们此次出征的要求,减少自己的伤亡,多消灭一点敌人。”

赵迪昊和周敏华领命后,于帝王五世三年的十月二日率队出发,征讨蒙古汗国。五万帝国中央军,赵迪昊率三万五千人马,周敏华率一万五千人,周敏华部协助赵迪昊部作战。赵迪昊对自己又一次率部出征蒙古汗国感到高兴,帝王没有忘记他,他依然还是帝国选派讨伐蒙古汗国的将领的不二人选。虽然此次出征蒙古汗国的用兵规模不大,但帝王明尚丰已表态,以后对蒙古汗国的作战规模会逐渐扩大,终有一天帝国会对蒙古汗国发动一场决战。赵迪昊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帝国北方战事已定,接下来帝国的作战重心肯定会转到蒙古汗国上,解决蒙古汗国对帝国的威胁问题。赵迪昊相信自己以后能大有所为,这次出征只是帝国发动对蒙古汗国进攻的开始,接下来还会策动对蒙古汗国更多更大的进攻。

赵迪昊和周敏华部在河南地区的行动引起了蒙古汗王莫克洛的注意,莫克洛注视着帝国军队在河南地区的游窜作战。蒙古汗国大将亚克力瑟认为帝国军队的攻击目标是河东地区的左贤王部。亚克力瑟向莫克洛提议,让左贤王的部众聚集在一起,向西转移,避开帝国军队的锋芒。莫克洛同意亚克力瑟的看法,叫左贤王率部众向西转移。但左贤王却不舍得放弃自己的地盘,不肯挪动。亚克力瑟颇为不满,生气地说左贤王是老糊涂了,必逃不过帝国军队的鞭笞。令亚克力瑟不满的还有如果左贤王部众能够西移,或许还能诱使帝国部队深入,为亚克力瑟的歼敌创造战机。左贤王却不以为然,他对蒙古汗王莫克洛说道,帝国的骑兵部队没有任何越河攻击的迹象,他的部众是安全的。

果然,赵迪昊和周敏华的人马没有越河,他们只在河南地区打打杀杀,与在河南的一些蒙古汗部落及骑兵部队作战。赵迪昊的骑兵部队追到源河南岸,隔河相望便南下返回了。赵迪昊和周敏华部在河南之地的作战看上去乏善可陈,因为在河南地区并无太多蒙汗骑兵,故此次作战歼敌人数不足万人,便打道回府。

帝国军队在蒙古汗国的作战显得相当节制,蒙古汗王莫克洛认为帝国军队还没有做好对蒙古汗国发动大仗的准备。亚克力瑟认为这是帝国对蒙古汗国发动大战的前奏。左贤王则庆幸帝国军队没有攻打他。亚克力瑟判断左贤王部肯定会遭到帝国军队的进攻,这不过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在赵迪昊和周敏华率部出击河南的时候,多洛亚德人发动了对加洛慕尼人的进攻。逃到多洛亚德岛的卡布诺尼人向多洛亚德国王寻求帮助,请求多洛亚德人帮助他们收复被帝国军队占领的金国。多洛亚德的国王当然不会帮助卡布诺尼人这个忙,毕竟金国的事跟他多洛亚德有什么关系。帝国的军队这么强大,连金军的几十万铁骑都被他们消灭了,多洛亚德人斗得过帝国的军队吗?况且,多洛亚德人跟帝国互通贸易,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多洛亚德人犯得着为卡布诺尼人破坏与帝国的关系。不过,卡布诺尼人也学聪明了,他们建议多洛亚德人攻占金国沿边的岛屿,把这些岛屿纳入到多洛亚德的版图,这样卡布诺尼人就可以迁移到那些岛屿上,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多洛亚德国王对金国沿边的岛屿不感兴趣,那些岛屿又小且离帝国控制辖区又近,很容易跟帝国的军队发生冲突。多洛亚德国王看中的是加洛慕尼岛,该岛面积有二万六千平方公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丰富的矿藏,且在加洛慕尼岛上只有海盗舰队,多洛亚德人的舰队对付他们没有什么问题。多洛亚德国王对加洛慕尼岛垂涎已久,遂派舰队进攻该岛的海盗舰队。

多洛亚德的舰队开始攻打加洛慕尼的海盗舰队,多洛亚德的舰队先发制人,对海盗舰队发动突然袭击,致使加洛慕尼的海盗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多洛亚德人出动了一百多艘战舰迎战加洛慕尼的海盗舰队,参战的海盗舰队有二十多艘,双方在海上互相发炮射击。海面上不时激起一道又一道的水柱,炮弹砸在舰船上,船损人亡,硝烟升起。在海战中,多洛亚德人使用了一种**火,该**经高压喷射后便会形成火焰,射向加洛慕尼的海盗舰船。不少海盗舰船被多洛亚德的**火喷中后,船身燃烧,火势蔓延,在大火的吞噬下,舰船被烧毁殆尽,彻底丧失了战斗力。加洛慕尼的海盗舰船遭到多洛亚德舰队的围攻,虽然加洛慕尼的海盗又得到几艘舰船参战,但这无力扭转战局。多洛亚德的舰船火力凶猛,其舰船上的火炮比加洛慕尼海盗的舰船至少多出三分之一,且火炮转动灵活,使加洛慕尼的海盗舰船每打中对方一下,自身便遭受对方四五下的炮击。这场海战持续了三四天,加洛慕尼的海盗舰船损伤了二十多艘,多洛亚德人的舰船损伤十多艘,“只有六艘受到重创,五艘沉没,其余几艘只受轻微的损失,无关大碍;而海盗舰队沉没者不下二十艘,另有几艘损伤严重,几无战斗力”。

加洛慕尼的海盗舰队后又集中十艘舰船对多洛亚德的舰队发起进攻,双方一番激战后,十艘海盗舰船全部葬身海底,而多洛亚德的舰队只沉没二艘,另有一艘受损严重,被凿沉。多洛亚德人在干掉了加洛慕尼人的舰队后,可以放心地登岛侵略了。多洛亚德的上万陆军部队登岛进攻岛上的住民,岛上住民无力抵抗,很快全岛被多洛亚德人占领,加洛慕尼岛沦为了多洛亚德国的一个殖民地,成为多洛亚德国的一部分。

加洛慕尼人和多洛亚德人的海战对帝国没什么影响,因为加洛慕尼岛跟帝国没什么关系,也许唯一有点影响的是多洛亚德人的势力范围离帝国更近了。

罗夫康来到曼蒂兰斯特,周亚莉也跟随罗夫康来到曼蒂兰斯特,与儿子罗元良、儿媳金晓玲及孙儿度过了几天其乐融融的日子。在这几天里,帝王五世明尚丰又召开了扩大的内阁会议,罗夫康在会上讲到自己率军出征贝当富沫的来龙去脉,罗夫康说道自己率大军出征贝当富沫是怀疑这其中有金军在推波助澜,率大军出征贝当富沫是为了阻止金军势力的入侵,防止金军的进一步的侵略,抵制金军将来对帝国边境的进攻。会上,罗夫康看到了新当上学相的刘温韬和当上统尉的裘廷炜,他们刚刚不久被帝王明尚丰任命为学相和统尉,代替了卸职的韩国谊和诺科尼。

罗夫康即将离开曼蒂兰斯特,在离开之前,罗夫康和饼德分析北方当前的局势和状况,罗夫康指出帝国在占领金区后,疆域向北延伸,西面是蒙古汗国,北边残敌盘踞,苟延残喘,东边是大海,西北边与中西亚接壤。罗夫康说道,“我们占领金区后,四面都有遭受敌人攻击的威胁,西边的蒙古汗国,北边也有敌情,但敌人威胁不大,东边有可能受到海上之敌的威胁,我们现在的主要威胁来自于西北边的敌人。金军已吞并了斡朵儿瀚国,将来肯定会东侵,但至于何时来,现在我们还没有得到他们来袭的消息,不过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准备,迎战费朗的金军大部队。北边还有一些生活在极寒地带的民族,像卜赛亚托人,我们要跟他们搞好关系。对我们新占领的金区,我们更是要稳定在那里的卡布诺尼人,因为只有稳定住他们,我们才能安稳地出境作战。”

在帝国北方军占领金区后,随着边境的向北扩展和海防线的伸长,罗夫康和他的帝国北方军就要面对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更为复杂的局势。罗夫康告诉饼德,“随着金区纳入帝国的版图,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