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15章 任由他人评说

第二百十五章 任由他人评说

罗夫康和饼德等人回到拉赫耶母的皮特洛没城,收到了贝当富沫国王诺罗比特的一封信,信中诺罗比特告诉罗夫康截杀中土商队的凶手已经查清,是城堡主波达多夫所为,“现已将波达多夫逮捕下狱,并向苏拉丁说清事实,给予相应的赔偿”。罗夫康看过诺罗比特的信后,对饼德说:“果然,杀害中土商队之事是由贝当富沫自己人所为”。罗夫康把信给饼德看,饼德看过后,说:“诺罗比特既已查清,是一好事。不过,恐担心此类事件不会消禁,保不定哪个城堡主又做出类似的行动,引发冲突”。

罗夫康说:“这事我们管不着,这是他们贝当富沫的内政,诺罗比特也管不了他们,我们就更管不着了。”

饼德问:“那以后再出现这类的事,我们该怎么办?”

罗夫康答道:“贝当富沫很有可能是个火药桶了,再出这类的事,到塞外出征作战要请示帝王才能行动,不能再像上次一样了。这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必须得慎重。”

在出兵贝当富沫之事上,感受到压力的罗夫康不得不谨慎对待。对国王诺罗比特请求帝国对贝当富沫的军事援助,罗夫康一开始只想提供防御性的武器,派帝国一师的军事人员帮助贝当富沫的士兵掌握这些武器的运用。不过,诺罗比特却有更多的要求,他希望帝国能提供给贝当富沫上万匹战马,帮助贝当富沫建立一支骑兵部队。对出售战马等战略物资,罗夫康必须得请示帝王才行。不过,罗夫康也渐渐感到帮助贝当富沫建立一支优良的骑兵部队的重要性。罗夫康上文给帝王明尚丰,表示可以帮助贝当富沫建立一支骑兵部队,增强他们的军事力量,因为这会有助于贝当富沫抵御外敌的入侵,减小我们的压力。帝王明尚丰同意出售给贝当富沫一些战马,不过明尚丰也下文给罗夫康,提醒罗夫康向外军援不得损害帝国的利益。

罗夫康去文告诉贝当富沫国王诺罗比特,帝国每年向贝当富沫提供三千匹战马,计划为贝当富沫建立一支一万五千到二万人的骑兵部队。国王诺罗比特对此表示感谢,向罗夫康表示,贝当富沫会按市场价购买帝国给他们的所有军事武器和物资。

帝国与贝当富沫的军援一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东边多洛亚德和加洛慕尼的海战很快传到了罗夫康等人的耳中。据情报透露,多洛亚德人的舰队与加洛慕尼的海盗舰队在金区东边约五百多公里的海面上爆发了激烈的海战。据目击者所见,上百只舰船发炮轰击,喷舞着火舌,不少舰船熊熊燃烧,海面上硝烟弥漫。那些从加洛慕尼岛逃过来的人也向帝国一师的将官讲述了多洛亚德人入侵加洛慕尼岛的事。许多沿海地区的人纷纷说道,加洛慕尼的海盗完蛋了,那些出海的人再也不用担心海盗舰船的袭扰了。言下之意倒有几分高兴之情,他们在感谢多洛亚德人帮他们消灭了海盗船队。不过,多洛亚德人之所以要消灭加洛慕尼的海盗舰队,目的是要夺占加洛慕尼岛,把加洛慕尼岛占为己有。基于此,罗夫康给在卡里几亚岛的陆希莱和亚湾律加岛的冯易兴去信,告诉他们做好岛屿的防备,警惕敌对力量有可能的入侵。陆希莱对罗夫康倒是颇为尊重,回信给罗夫康,表示“谨记罗将军的话”,而在亚湾律加岛的冯易兴却没有给予罗夫康应有的尊重。自从率北方舰队入主亚湾律加岛以来,冯易兴很少向罗夫康汇报情况,大事小事直接都请示帝王。冯易兴以自己所率的舰队为帝国中央直属的舰队自居,并不承认自己是北方战区的一部分,理应接受罗夫康的领导。事实上,北方的海军舰队向来是“双重领导”。

无论是卡里几亚岛的陆希莱海军还是亚湾律加岛的冯易兴的北海舰队,他们既受到帝王及帝国中央的领导,又因为在北方战区,出于作战的需要,必须得接受北方统帅的指挥。冯易兴的这种“不配合”,令罗夫康大为不满。罗夫康上文给帝王明尚丰,告了冯易兴一状,说冯易兴的北海舰队不向北方统帅部汇报工作,倘若此事一直下去,北方的海陆军如何协同作战,合力抗击外敌?帝王明尚丰看过罗夫康的状文后,下示冯易兴到罗夫康将军那里去一趟,处理好北海舰队与北方统帅部的关系。

冯易兴跑到皮特洛没城去见罗夫康,罗夫康见到冯易兴后,说:“冯将军应该知道你为什么到这里来的目的吧”。

冯易兴说:“知道,将军,我到这里来是想与将军您进行一番沟通交流,理清我们上下级的关系。”

罗夫康笑了一笑,说:“冯将军所率的北海舰队,虽说是直接接受帝国中央的领导,但是冯将军的舰队处在北方战区,若有战事,直接跟北方战区有关,所以北海舰队也应该接受北方统帅部的领导,希望冯将军应该能明白。”

“明白,明白,确实职下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之前对将军你有所怠慢,请将军予以原谅。”冯易兴道歉道。

罗夫康说:“冯将军明白就好,以后北方的战事海陆军须要协同作战,陆海军的互相配合非常重要。希望冯将军能率北海舰队配合以后北方陆军的作战。当然,如果你们的舰队遭到敌方舰队的攻击,也要及早通知我们一声。”

冯易兴说道:“一定,一定会配合陆军的作战,有什么事也一定会及时通知罗夫康将军。”

听了冯易兴的话后,罗夫康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次罗夫康带着饼德等人去曼蒂兰斯特面见帝王,副统帅郑维浩委托罗夫康向帝王呈上他的辞职信。郑维浩已经七十二岁了,早在三年前,郑维浩就有了辞职的念头,由于罗夫康的挽留,郑维浩决定再干一段时间。现在,北方局势大体已定,郑维浩决心辞职,告老还乡。罗夫康没有说什么,老团长已经为帝国一师做了太多的事,也该休息安度晚年,过普通人的生活。罗夫康向帝王明尚丰呈上了郑维浩的辞职信,得到了明尚丰的批准。回来后,罗夫康告诉老团长,帝王批准了他的辞职,不过,罗夫康希望老团长郑维浩能再为他做一件事。这件事缘于帝国一师对接班人人选的不同声音。

去年,当罗夫康任命饼德为副统帅时,董向焘的心里是一阵失落。董向焘,这个被肃西都尉孙炳南称为“瓮城攻坚战的英雄”的人物,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自己应该是帝国北方下一任的统帅。论资历,董向焘是老特兵队的人,而饼德是帝国一师刚组建招募过来的,进队比他晚。当董向焘是副联队长的时候,饼德只是一个中队长,根本不能跟他董向焘比。饼德在董向焘眼中,是后起之秀。当然,比战功,董向焘也许比不过饼德,但他董向焘为帝国一师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为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取得了一些惊艳的战果,如当年率部偷袭瓮城,如在金西之战中歼灭数千金军等。在郑维浩将军年老即将卸职,罗夫康将军也表示自己快要退下去之际,董向焘有了觊觎北方统帅之心。董向焘曾对他的部下说过,有罗将军和老联队长在,他对北方统帅之位万没有非分之想,可倘若他俩走了,这统帅之位我是有能力胜任的。可是,令董向焘没想到的是,罗夫康提拔饼德为北方的副统帅。这司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谁是北方的下一任统帅,似已不言而明。董向焘心里的失落可想而知。

董向焘的几个部下很为自己的长官鸣不平,认为董向焘当统帅是理所当然的。董向焘的夫人高巧巧也觉得自己的丈夫应当上北方的统帅。高巧巧倒是很能说会道,颇讨董向焘的欢心。两人是在帝国中西部一座县城的剧院相识的。帝王四世十八年四月,董向焘告假去了一趟老家,在中西部县城的剧院观看表演遇到了正登台表演的高巧巧,随后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好像钠遇到了水,产生了剧烈的爱情反应。董向焘在县城呆了一个多月,终于把高巧巧搞到了手,高巧巧成了董向焘的女人。有好事之人为此作了一首诗,写道:

冰雪聪明目下传,

天女嫣然一散花。

情深意重心连心,

成双做对赛鸳鸯。

董向焘部下的推波助澜令帝国一师内部到底谁更胜任下一任北方统帅出现了不同声音。帝国一师的多数人认为,下一任北方统帅的人选,论资历,应是董向焘,论能力,饼德更胜一筹,“这两人谁当北方统帅都可以”。当然,拥护饼德的那波人却不以为然,多里亚就表示,饼德将军无论哪方面都胜任统帅之职,“支持他董向焘的在帝国一师中永远处于少数,多数人都会支持饼德将军,他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萨富默等人也都支持饼德将军,认为饼德将军是下一任北方统帅的不二人选。拥护董向焘的和拥护饼德的各有一派人马。罗夫康看在心里,对此洞若观火,他对郑维浩说:“在由谁当北方统帅的人选上,拥立董向焘的有一派人马,拥立饼德的也有一派人马,其余的呈中立。但是在中立的那派人中也有左、中、右的,他们不表态拥立那一方,但在思想上会有所倾向,有倾向于饼德的,也有倾向于董向焘的,当然也有确实中立,立谁都可以的。”

除帝国一师以外的北方将领,大多认为下一任北方统帅是饼德无疑了,因为罗夫康将军的态度取舍是非常明确的。

巴达武的妻子问巴达武,罗夫康将军走后,下一任北方统帅会有谁来接任?

巴达武答道,当然是饼德将军哦,这还用得着问吗。一眼就看出来了,你们女人哪,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巴达武的妻子反唇相讥道,是呀,哪有你见识长呀,头上一根毛也没有。

巴达武听了妻子的话后,识趣地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把妻子逗笑了。巴达武的妻子笑着说,怪不得饼德能接任统帅之职,原来他跟你一样的见识长呀。——饼德的头上也没什么头发,跟巴达武一样是光头。

巴达武风趣地说,是呀,又怎么样,你现在知道饼德能继任北方统帅的原因了吗。因为他跟我一样,头上也没有几根头发。

罗夫康已经明确了饼德的接班人地位,可帝国一师内部仍有不同的声音。罗夫康知道董向焘对饼德的上位有失落之情,但他不会允许有人扰乱视听,破坏帝国一师内部的团结。在是否拥护饼德的接班人地位的立场上,帝国一师出现了分裂,罗夫康是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继续存在下去。所以,罗夫康请卸职的郑维浩帮他一个忙,去做董向焘这方面的工作,因为郑维浩以前是董向焘的联队长,由他去做董向焘的工作最合适。

一天晚上,郑维浩走进了董向焘的住宅,董向焘见老联队长夜访,有点吃惊,问郑维浩:“不知老联队长过来,有什么事?”郑维浩说:“这次我来你舍,是要单独跟你说些事。”董向焘忙请郑维浩入座,并让高巧巧给郑维浩沏了一杯茶。郑维浩和董向焘入座后,郑维浩对董向焘说:“我问你,罗将军已经明确了饼德的接班人地位,是不是你在放风声,说了一些风凉话。”

“没有啊,老联队长哪里听到的。”董向焘极力否定道。

郑维浩说:“好,既然不是你干的,那也许是你的部下私底下在议论。罗夫康将军已经听到了这些闲言细语,他为此很不高兴,所以委托我来处理此事。罗夫康将军对我说,他绝不会容忍这样的言论继续存在下去。你也知道罗将军的个性,他向来是说一不二。他既然已明确了饼德为其接班人,那谁要是反对饼德,就是反对他。罗夫康将军对我说了,即便周宾和几个老联队长还在,他为了让饼德接任他的位置,也会让周宾和我们几个老联队长退下去,为饼德的上位铺平道路。你应该能明白罗将军要树立饼德为其接班人的决心。”接着,郑维浩对董向焘分析道:“饼德有罗夫康的支持,在帝国一师拥立饼德的人明显占多数,六个联队长,多里亚和萨富默是支持饼德的,沈澄、陈湘峰和赫梅米虽处中立态度,但是罗夫康将军的态度摆在那里,他们当然也倾向于饼德的上位。你应该能明白你在这里的位置和力量上的对比,不要逆势而为。”

郑维浩接着又说:“这次罗夫康将军让我来跟你说,这说明他还是有所保留的,对你还是以教育为主。如果一旦让罗夫康认为谁成了他让饼德为其接班人的障碍时,罗夫康将军便会毫不留情地把这些障碍清理掉。为饼德的接任扫平道路。你为帝国一师,为帝国立下的战功,罗夫康将军和我都看在眼里,所以他这次让我来就是试探一下你的态度,希望你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叫你的部下不要再发表这样的议论了。还有你的夫人,多嘴多舌的,说了一些风凉话,传了出去,对你的影响多不好。你好好管管她,不要让她乱说。罗将军听到后,颇为生气,他以为是你在指使她发表不当言论呢。”

听了郑维浩的话后,董向焘感受到了压力。郑维浩见此,说道:“论资历,你在帝国一师也算是老人了。虽然这统帅之位你是做不上了,但这副统帅之位,你还是有希望的。来之前,我就对罗夫康说,我这副统帅之位可否让董向焘接任?罗将军没有明确回答我,只说他会考虑一下。你也知道罗将军这个人,他不会明确说饼德上位后,由谁来当副统帅,不过这个位子你是很有希望的,前提是你必须表明自己拥护饼德的立场。否则,你不但当不上副统帅,还有可能连你现在的位子都保不住。董向焘,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完全是取决于你自己啊。希望你能认清时势,不要做那些伤害你的事”。

听到郑维浩的这席话,董向焘不禁高兴了起来,他感谢地说:“那真是有劳老联队长了”。郑维浩示意董向焘打住,说:“我也是尽我自己的一份力,决定权还是在于你呀”。董向焘点点头,突然,董向焘想到了一件事,他问道:“尼赛洛的辞职,是不是跟他对饼德的不敬有关?”“不是,尼赛洛是他自己不想干了,跟饼德没什么关系。”郑维浩回答道。郑维浩告诉董向焘道:“有关副统帅之事,你不要跟任何人说,此事要保密。若有你我之外的人知道,也一定要严守秘密,若此事传出去,传到罗夫康的耳中,恐又会引起他的不悦,对你产生不满之情。那你这副统帅之位就有可能悬了。总之,你要记住,由谁当副统帅,全由罗夫康一人决定,你要用你的行动,赢得罗将军对你的信任,把副统帅之位让给你来做,因为这个位子,由你来做的希望是很大的。”

临走时,郑维浩说:“罗夫康将军过几天要找你和你的部下谈话,你可要好好表现自己,别让罗夫康将军失望”。

“我会的,老联队长。”董向焘向郑维浩保证道。

董向焘送别了郑维浩后,高巧巧走了出来。董向焘面带微笑地说:“你也听到了?”高巧巧点点头。董向焘搂抱着高巧巧,亲昵地说:“好了,我的小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老联队长已经说了,只要我们表个态,这事就算过了。”

高巧巧说:“我觉得罗将军应该提拔你,你为帝国一师做了那么多的事,出生入死几十年,当个帅的有什么不可以。”

董向焘说:“可是,这个帅只能有一个人当呀,粥少僧多,并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高巧巧说:“那当个副的也可以,好歹也是个帅。”

董向焘说:“这事先不说,啊,等瓜熟蒂落了再说。你不要向任何人提起此事,我们都闭口不言,心知肚明就行了。”

董向焘和高巧巧相视笑了笑,亲热了起来。

罗夫康先把董向焘的几个部下达古彦和朗鹏等人叫了过来,罗夫康问他们,“对饼德将军现任帝国一师副统帅一事,你们有什么意见?”达古彦和朗鹏等人不吭声,罗夫康见此,说:“你们不说话,我就视作你们没什么意见。以后若我听到你们对此发表了什么意见,那我就认为你们是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搞阴谋诡计。我会想办法处理此事。”听罗夫康将军这么一说,达古彦和朗鹏等人感到了罗将军叫他们过来的原因。在罗夫康面前,达古彦和朗鹏等人不敢说什么,便退了下去。罗夫康接着又把董向焘叫了过来,罗夫康问董向焘:“饼德就任副统帅一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董向焘答道:“我完全赞同罗将军的做法,就饼德成为北方副统帅,我认为是名至实归,完全拥护。”

罗夫康追问:“你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董向焘肯定地说:“是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好,我希望你能以身作则,向你身边的人作个表率,帝国一师的将士们必须得表示团结,这是件很重要的事。”说完,罗夫康示意董向焘坐下来。周亚莉给董向焘端上了一杯茶。“谢夫人”,董向焘答谢道。罗夫康问董向焘:“你是什么时候参军的?”

董向焘答道:“帝王三世二十三年进的帝国特兵队,那时罗将军已是特兵队的队长了,那年我十八岁。”

罗夫康动情地说:“是呀,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快三十年了。现在的帝国一师,老的特兵队员不多了,死的死,走得走,退得退,像你这样的老特兵队员没几个了。”

董向焘说:“是呀,时间过得真快,很多以前的事仿佛还在眼前,历历在目,物是人非。”

罗夫康对此颇有感触,突然,罗夫康一阵咳嗽,咳嗽停后,罗夫康对董向焘说:“向焘,这么多年来你为帝国一师做了很多贡献,我和帝王都看在眼里。帝国是不会亏待你们的,会给你们应有的待遇。”说完,罗夫康又一阵咳嗽,“将军”,董向焘站起来要说,罗夫康示意不必了,然后罗夫康摆摆手,让董向焘退下去。董向焘退了下去,离开的时候,他又看了罗将军一眼,见罗将军“咳嗽不止”。

罗夫康感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日下,但他仍要为自己在北方的最后一段岁月做好工作。在送别老团长郑维浩前,罗夫康召开了扩大会议,北方各地将领都来了。罗夫康向与会者说了副统帅郑维浩离职的事,并把郑维浩的工作交付给了董向焘。罗夫康等北方将领送别了郑维浩,郑维浩在离开北方后,来到帝都曼蒂兰斯特受到帝王明尚丰的接见。帝王五世明尚丰评价郑维浩“功劳卓著,是对帝国立有大功的人”。郑维浩退休后,享受大尉级别的待遇,于帝王五世七年病逝,享年七十六岁。

郑维浩辞职后,饼德成了帝国一师唯一的副统帅,有人向罗夫康提议增补一名副统帅,遭到罗夫康的拒绝。罗夫康说,帝国北方本来只设立一名副统帅,搞两个副统帅是特殊情况所致。周亚莉问罗夫康,是不是害怕再新任一名副统帅会动摇饼德的接班人地位?罗夫康不吭声。周亚莉建议道,在另立一个新的副统帅后,在饼德的副统帅前面加上“第一”两个字,也能确立饼德的地位。罗夫康看了看周亚莉一眼,说:“还是一个好”。

接班人之争就这样平息了下来,罗夫康知道该怎样平衡帝国一师内部将领的关系,对于饼德和董向焘在罗夫康心目中的地位,帝国一师的其他将领大致明了。董向焘也很清楚,罗夫康将军确立饼德接班人的用意。虽然罗夫康将军还有暗牌没打出来,但董向焘明白自己在罗夫康将军心中的地位。

哈曼?苏拉丁在得到贝当富沫国王诺罗比特的赔礼道歉后,他去信给罗夫康,表达了中土与帝国共同维持中西亚和平的意愿。苏拉丁在与金军的作战中感受到了金军的强大以及金军的侵略性。在中土之地的北边,有金军这么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对苏拉丁来讲也是一个威胁。而中西亚很有可能会遭到金军的侵略,帝国对中西亚的保护能遏制金军的入侵,也能部分抵消金军对他的威胁。因此,与帝国一道维持中西亚的和平对苏拉丁和他的中土来讲是件利好的事。罗夫康不知道苏拉丁的中土军与金军之间的战事,苏拉丁发给他的公文中主要表达了两点,一是共同维护中西亚的和平;二是两国互通商贸。罗夫康无法作最后的决定,他要把苏拉丁的公文转呈给帝王,交给帝王作最后的定夺。不过,罗夫康去信给苏拉丁,说道“如果有敌对势力入侵贝当富沫,帝国决不会坐视不理”,借以警告苏拉丁,切莫对贝当富沫动手。当然,罗夫康也知道,这样的事最好别再发生,罗夫康已经为此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在帝都曼蒂兰斯特,许多人都在说罗夫康率大军出征贝当富沫过于轻率,没有把帝王放在眼里。虽然没有人说罗夫康这样的行为有叛乱的意图,毕竟那么说实在有点危言耸听了,但是说罗夫康“骄狂”,“轻狂”的言语倒是有所耳闻。刘温韬刚当上学相,新官上任三把火,此时的刘温韬正忙着丈量全国土地,调查全国土地兼并事件,并策划开启帝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方案。正忙着自己份内事的刘温韬被帝王明尚丰叫了过来,刘温韬被帝王明尚丰召进宫。在葛罗米斯一处花园里,明尚丰问刘温韬:“不知老师怎么看待北方的局势问题?”刘温韬问:“不知帝王指的是哪几个方面?”帝王明尚丰说:“人员上,你也知道的老师,北方局势大体已定,但内部的人际事务却颇为繁杂。金区是否安定?还不可知。帝国北方将领之间也并不和睦,胜利之后,滋生出了居功自傲,自以为是的情绪,大有目空一切,飞扬跋扈之势。不知道老师对此怎么看?”

刘温韬问道:“帝王不会是在说罗夫康将军吧?”

帝王明尚丰说:“当然不是,我怎么会怀疑罗夫康将军呢。我指的是罗夫康手下的一些将领。”

刘温韬说:“帝王对此不用过分担忧,北方之事,帝王不用事事躬亲,还须抓大放小,只要帝王能控制住北方几个主要将领,让他们能听帝王的话,那北方就不会出什么大事。通过这几个主要将领,开展对北方的整治工作,一要对症下药,二要循序渐进,三要宽严并济,四要灵活处理,五要奖惩分明。只要能赢得多数人的支持,北方的局面才能逐渐朝着帝王想要看到的一面发展。”

“老师,所言甚是,北方之事不能从急从快,还须从长计议。”帝王明尚丰说。

刘温韬提议说:“帝王应该相信罗夫康将军和其他将军,观察他们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示,阐明自己的一些观念和看法,说服北方的将领们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同时帝王也要倾听北方将领的意见,做到兼听则明。”

帝王明尚丰点点头,同意刘温韬的说法。

因罗夫康出征贝当富沫一事,一些官员纷纷指责罗夫康,其中有一个官员上文给帝王明尚丰,认为罗夫康之所以劳师远征完全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罗夫康将军率北方十几万大军出征跟我们不接壤的贝当富沫,险些与敌方大军爆发冲突。战场离帝国边境有几百公里之远,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罗夫康将军在事先没有征得帝王的同意下,冒然出击,把十几万将士的性命系在其一个人的独断之上,不仅冒失,更为武断,显得有点唐突,有失罗将军平日的作战风格。罗将军说此次他出征贝当富沫是为了防止金军势力的渗透,言之凿凿,似乎让人不得不信服。然而,细想一下,罗夫康将军的此一远征的根源完全是由他一手造成的。正是因为当年他在金西之战中作战优柔寡断,战斗进展缓慢,事前对敌情判断不明,导致其祭出的两路夹攻本是想把金西之敌逐渐挤压包围,一举歼灭,结果由于种种失误,反而却把敌人给“挤”跑了。十几万敌军逃出境外,罗夫康将军鞭长莫及,只能眼睁睁看着敌大群兵马逃出境,徒唤奈何。如今,敌大群人马身置何处,我们无法断定。广阔的外疆之地足以让金军这群“游鱼”畅游,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错失了把敌人围歼一隅歼灭的大好战机,现今我们却要为贝当富沫出动大军便是错失此一良机所结出的恶果。

罗夫康将军说保卫中西亚就是保帝国,听起来言之有理,其实这是在为当年金西之战的作战失误不得不承受额外的成本利息。把作战的赌资一部分分摊到贝当富沫上,以此解决未来与金军作战的问题。只是,贝当富沫地处中西亚腹地,本身也受中土之地的影响,也会遭到宗教军队的讨伐,这使得帝国军队为了保住这部分的作战资源承担本不该由帝国承担的责任,给帝国带来许多麻烦。

所以,出动大军保卫贝当富沫,是必要,还是不必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之,此事缘由罗夫康将军引起是自不待言的,望帝王明鉴。

明尚丰阅过这名官员的文章后,批了一个“阅”字,让侍官拿下去存档。

罗夫康自从成为帝国一师的将领,人们对他的争论就一直没有断过,也许是因为他是帝国勋章的佩戴者,对他所犯下的错误总是要拿到放大镜上,放大他所犯下的错误。不过,在帝王明尚丰眼中,“不管罗夫康将军从军时期犯下多少过失,他仍不失为帝国近五十年来最出色的军事将领,没有罗将军,我们就不可能平定金国。至于他所犯下的过失,就任由他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