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95章 事与愿违

第一百九十五章 事与愿违

拓善跋的第一编队的出击功败垂成,拓善跋、阿里札、多玄里等人战死,第一编队的人马不得不退回原地。费朗的第二编队在摆脱了与董向焘部和陈湘峰部的纠缠后,也退回到了驻地。此战,金军阵亡官兵一万多人,损失虽然不大,但失败的阴霾却笼罩在了金军将士的心头上。费朗感到如果再这么打下去,金军将难逃失败的厄运。贝勒王拓善跋战死了,西边的金军群龙无首,十几万人马集聚在西边,显得有些混乱。费朗、达勒善、遏隆尔、特尼库柏、克苏哈、费东廷等将领聚集在一起商定以众将领的名义向君王迈立阳陈述战况。坐在沃梅赫金殿的宝座上的迈立阳得知金军作战失利的战况后,心凉了。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四位亲王全都死了,金国的前途渺茫。几位军机大臣安慰迈立阳,金军还有十几万的主力部队,仍然具有挫败帝国北方军的军事实力。可眼下,西边金军失去了拓善跋,由谁来统一指挥麇集在西边的十几万金军呢?

对战局愈发感到不安的费朗知道在西边的十几万人马必须有所作为,主动摆脱日益被动的局势,否则等罗夫康的部队对西边的金军发动进攻,金军又该如何抵抗罗夫康的来袭?在有限的空间里与敌人死缠烂打,实为兵家之大忌。费朗认为,西边的金军应该在罗夫康发动进攻前,从金国上区的西边逃离出去,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区域与帝国部队作战,寻求生存和发展的良机。这是解救金军,解救金国的唯一的办法。坚定了这个想法的费朗开始与其他金军将领谈话,试图说服他们。费朗对他们说道,我们现在如果继续坚持立足于此地与帝国北方军对打,那么我们有多少的胜算?胜算很小。我们会被帝国的军队打败,我们如果完了,金国还能保得住吗?金国也完了。

费朗给金军的将领们指明了两条路,这第一条是在西边与帝国的军队死抗硬打,最终被帝国军队消灭掉,而一旦西边的金军完了,金都米里斯提也完了,金国也完了。第二条路是金军跳出西边的狭窄区域,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与帝国军队周旋,那么金军还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金国也就能够保得住。费朗对金军的将领说道,如果要保住金国,非走第二条路不可。费朗的话令其他的金军将领陷入了沉思,他们中有的人不表态,有的人点头认为费朗所言有理。不过,要想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费朗必须把这一想法上报给君王迈立阳,得到迈立阳的首肯才行。于是,费朗上文给君王迈立阳,陈述自己让西边金军撤出去的想法:

现十几万金军集中在西边一块区域里,据得报,敌军已开始把进攻的重点指定这里。敌军来势汹汹,我们在狭窄的区域里与敌人死打硬拼,徒取自我灭亡也。为着能够保存金军的主力,以利保卫金国,唯今之计是十几万金军必须离开西边之地,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区域,与敌人继续周旋,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时机。若金都遭敌人攻击,我们就能够来个回马枪,解救金都和君王你。此是我们唯一自救自保的举措,望君王明断,并迅速答复,以挽救金国现在的危机。

君王迈立阳在看过费朗的上文后,他召来贝勒大臣,商讨是否同意费朗的这个举措,让金军主力从西边撤出去,自谋生路。会上,卡豪、莽泰和崎山都不讲话,几位军机大臣认为费朗说得有点道理,但也未明确表态支持费朗的这个举动。君王迈立阳神色哀伤,他也清楚单凭西边的十几万金军是无法确保击退罗夫康的进攻的。罗夫康肯定也会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西边的十几万金军人马,等罗夫康率部消灭了西边的金军后,等待迈立阳的将是什么。迈立阳心里比谁都清楚。迈立阳从王位上站起来,边走边说道:“我们继续用保守的办法让集中在西边的金军与帝国的北方军作战,最后的结果殊难预料,且可能对我们不利。按照费朗说的做,也许还能有一丝反败为胜的机会,那么就按费朗的想法做吧。”

君王迈立阳同意费朗的这个想法,并让费朗指挥在西边的金军,同时迈立阳示意费朗,在把兵马从西边撤出的时候,把当地的民众也尽可能多地从西边带出去,“为金国的复兴留下火种”。在得到君王迈立阳的批文后,费朗有了指挥西边十几万金军的权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行动,实行他的撤离计划。君王迈立阳同意了费朗把金军主力从上区西边撤出的想法,接下来费朗要确定金军往哪个方向撤离。南面有帝国的数万部队,且往南就是帝国的领土,往南撤离无异于自寻死路;东边,罗夫康的部队在打完仗后,有数万人马赖在东边不走了,往东撤离也不明智。即使费朗率部冲出东边,再往东便是浩翰无际的海洋了,所以往东撤离也没有出路。向西费朗可以率部到蒙古汗国的国土,可那样做蒙古汗军会作何反应?蒙古汗王和他的那帮王侯将相总不会善意地认为费朗和他的金军将士到蒙古汗国是来做客的吧。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往北,往北有广阔的区域可供十几万金军闪转腾挪,在中西亚金军还控制着几个国家,再往西也有许多国家,可以让金军有立足之地。费朗没有多想,西边的十几万金军向北撤,按照君王的指示,在西边的卡布诺尼的百姓,愿意跟金军走的,也一并带走。

费朗知道几十万的军民要想安全地向北撤出,必须尽早行动起来,要在罗夫康部发动进攻之前把大量的人马及百姓撤到金国本土的西北边境上。为了能迷惑和减缓罗夫康部进攻的速度,费朗令一部金军在东边和南边构筑大量的垒寨,构成一个又一个防御阵地,组成一道又一道的阻击线,延堵罗夫康部的进攻。费朗在南边部署了一万五千金军,在东边部有二万金军,这三万五千的金军部队在上区西部的南面和东面依托城镇构筑了上千个垒寨。一个个垒寨错落有致地分散开来,组成一张张交叉立体火网,阻击罗夫康部的来攻。

费朗和他的金军在金国上区的西部地区有条不紊地忙活着,罗夫康和他的部队也没闲着。在取得了对西边金军的一场胜利后,罗夫康酝酿着对西边金军发起规模更大的进攻,力争歼灭西边金军的主力,赢得对金军第三阶段的胜利。

在与拓善跋的西金军作战中,帝国北方军阵亡的官兵不足万人,损失不大。在这场战斗过后,罗夫康对帝国北方军的部署作了如下的调整:由饼德率领的五万人马和沈澄的三万人马组成第一集团军,饼德为第一集团军的总指挥官,沈澄、多里亚、萨富默为副指挥官,第一集团军总计兵马八万。董向焘联队的五万人马为第二集团军,董向焘指挥第二集团军的五万人马,朗鹏和达古彦为副指挥官。罗夫康令饼德的第一集团军留在金国的上区,停留在那条“走廊”的东侧,并做好接下来发动对西金军进攻的准备。饼德对大部队停留在金国上区表示一丝担忧,他上文给罗夫康,说道第一集团军在金国上区,后方不稳,北面又有金军,“若要专心应对西面之敌的战斗,必须先消除后顾之忧,才能集中全力打击敌人”。罗夫康在给饼德的复文中,写道“你不必过于顾虑你们的后顾之忧,北面之敌重点在于守卫金都米里斯提,不会轻率地向你们进攻。东边只有敌人的地方守备部队,战斗力不强,我打算让尼赛洛率一万五千人马作你们的后援,消除你们在攻打西边之敌时的后患”。

罗夫康让三旗军和纽爱尔的骑兵部队留在其身边,作后备增援部队,把帝国一师的人马放在与西金军对峙的前线,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攻击消灭上区西边的金军主力。此时,饼德的第一集团军在西金军的东边,董向焘的第二集团军在西金军的南面。在罗夫康看来,接下来与金军主力的战斗要在上区的西边进行了,逐渐压缩西边金军的阵地,在与西金军的作战中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直至把敌人的力量消耗殆尽为止。但是,罗夫康的这一作战计划显得有些模糊,不够明确。想必在如何消灭西金军这个作战目的上,罗夫康还无法提出明确的歼敌步骤。其中,有一个问题显得至关重要,那就是金军在上区的西边云集着十几万人马,虽然帝国军队在屡打胜仗下士气高昂,但是金军的十多万兵马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消灭的?

罗夫康判断要想消灭残存的金军主力还须要打二到三场大规模的仗,可这些仗怎么打?会不会像罗夫康所想的那样顺利地进行?是否会出现意外?罗夫康胸中无数,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毕竟,现在帝国军队是在金国的国土上与卡布诺尼人的军队作战,一切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按罗夫康所希望的歼灭西金军的方法是把敌人像零敲牛棒糖那样一口一口地吃掉。可罗夫康对西边敌人的摆兵布阵和作战部署却不甚清楚,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罗夫康只能按照自己的作战部署谨慎从事,用挤压式的作战来寻求达到歼敌的目的。罗夫康去文给饼德和董向焘,告诉他们道,“我们现阶段与金军的作战,不必急于求战,不能抱着要一口气消灭金军的急功近利的想法。因为你们当面的敌人人数甚众,绝不是轻易被你们消灭掉的。所以,你们在接下来对敌人的作战中,应小心谨慎,不能犯轻敌冒进的错误。要重视敌人时刻提防着敌人有可能发动的进攻。在进攻的时候各部务必紧密配合偕同,齐头并进,防止因一部过于突出而遭到敌人的进攻”。

罗夫康对接下来帝国北方军对西边金军展开的军事行动存有莫名的担忧,一方面罗夫康想在接下来的与金军的作战中尽可能减少帝国北方军伤亡官兵的人数;另一方面,罗夫康想通过在尽可能避免过多的伤亡下不断消耗金军的力量。在敌情不明而又无法制定出明确的歼敌战术下,罗夫康希望能用较小的代价来达到想要的作战的目的,希望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消灭掉金军的主力军团。于是,罗夫康给帝国北方军下达了作战指令:

饼德的第一集团军休整好后,由现驻地从东向西推进;董向焘的第二集团军在饼德部行动后,率部由南向北推进。在碰到敌人的主抵抗线后,把敌主力牢牢缠住,不使敌主力撤离战场,与金军主力实行决战,一举击溃金军的主力。

罗夫康的作战想法是饼德的第一集团军和董向焘的第二集团军对西边的金军发动两面攻势,在不断挤压西边金军的防御阵地的情况下,缠住金军的主力,与金军实行决战。等决战条件成熟后,罗夫康会把三旗军和纽爱尔骑兵部队等人马全部压上,与饼德部和董向焘部一起歼灭金军的主力。罗夫康的作战思路是明确的。在制定了这么一个歼敌主力于西边的作战方案后,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罗夫康心中肯定会涌出一股喜悦之情。毫无疑问,罗夫康和他的将领们似乎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一条胜利的坦途似将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罗夫康把自己制定的这个作战方案定名为“雷霆之击”,作战日期为x月y日,但罗夫康并没有明确具体的作战日期,不过罗夫康去文给饼德,希望饼德的第一集团军能在三月初发动对敌人的进攻。饼德上文回复罗夫康,说道在与西边金军的作战前,能得到充分的后勤保障:

我部驻于金国上区,正值寒冬,天寒地冻,为求保证在寒冷天气下能有效展开对敌人的进攻,希望能得到充分的后勤物资保障。现所部将士御寒物资有所不足,在寒冷的天气中与敌作战,须配备毡靴、棉裤、暖内衣、护耳皮套、防寒手套。粮草弹箭等武器物资也须足额保证,以利接下来对敌的作战。

罗夫康去文答复饼德,表示会给饼德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在你们得到足够的后勤物资后,迅即对敌人发动进攻”。饼德的第一集团军和董向焘的第二集团军在为“雷霆之击”做着最后的准备,囤积所需的御寒和武器等物资。作战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到了三月初,金国上区寒气袭人,地上积着一层白雪,饼德的八万人马开始出动,向西行进,朝着西边的金军发起了进攻。

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发动了“金西之战”。罗夫康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解决金军在上区的主力,达到第三阶段对金作战的目的。帝国一师的十几万大军涌向金国上区的西部地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墨绿色的帝国一师的战士正步步逼近西边金军的防御阵地。“墨绿色的钢盔闪耀着头顶上太阳的光芒,冷峻严肃的面庞像鹰一样环视着眼前四周的一切,他们如同是一颗颗在白雪地上滑动的墨绿色的棋子,朝着敌方阵营义无反顾地前进着。”

罗夫康军事生涯中最有争议的时期就从这一刻开始。

饼德的八万大军出动了,兵分三路,一路是沈澄的三万人马,一部是萨富默指挥的二万人马,夹在他们中间的是饼德亲率的三万人马。饼德的三路人马齐头并进,朝着西边金军的防御阵地推进。尼赛洛的一万五千人马负责保护饼德部后方的安全并应付来自北面米里斯提敌人的威胁。在饼德部攻打西边金军时,金都的金军可能会侧击饼德部,尼赛洛的人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来自米里斯提敌人的进攻。在饼德率部出动的时候,董向焘的第二集团军也向北推进,跟饼德的第一集团军遥相呼应,在西边金军的南面对敌人发起攻势。

饼德的三路人马在向西推进时开始遭到金军的攻击,金国上区的西部地区有一大片树林,帝国一师的战士在雪林中看到一枚枚利箭朝他们射了过来,这些飞过来的箭支来自于敌人的堡垒中。金军的堡垒错落有致,面对着帝国一师战士的步步逼近,箭支和火炮齐射,令帝国一师的战士寸步难行。饼德在得知金军构建的防御阵式后,他把步兵和炮兵放在最前面,采取步炮兵偕同的方式,摧毁敌人的堡垒。帝国一师的攻坚部队以七到八人为一组,每组有一鸟铳炮手、一个爆破手、和手拿盾牌和弓箭的士兵,在炮火的轰击下,匍匐在雪地上,朝着金军的一个个堡垒爬行。在接近金军的一个堡垒后,爆破手会把成捆的炸药塞进堡垒里,炸死堡垒里面的敌人。一个在此战中被俘的金军士兵如此回忆道:

在帝国军队炮火的掩护下,帝国的士兵七到八人为一个战术单元,向我们的堡垒匍匐推进。冰天雪地上,墨绿色帝国战士手持盾牌弓箭火器刀剑等武器,一寸寸地蠕动着。我们的堡垒不断遭到帝国士兵的炮击和箭击,双方在攻击和反击中,那些负责攻击我们堡垒的帝国战士离我们越来越近,直至冲到我们跟前,点燃炸药包塞进堡垒中,随着一声巨响,堡垒中的金军战士停止了抵抗,一个堡垒就这样被帝国的战士摧毁了。

在饼德攻击的方向上,费朗的金军构筑了上千个堡垒,有明堡,有暗堡;有正面的堡垒,也有侧面的堡垒。金军在饼德部的前进路上构筑的大大小小,方向不同的堡垒令帝国一师的士兵吃尽了苦头。战斗的进展因此非常缓慢。萨富默的部队有好几组士兵受到金军暗堡的侧击,无一生还,全部倒在冰雪地上,鲜血染红了他们倒下的那块洁白的雪地。每天有数百名帝国一师的士兵伤亡,损失最重的一天,光萨富默一部在攻打敌人的堡垒中就牺牲了二百多人。在西边金军顽强的阻击下,饼德的三部人马几天才向敌人的防御阵地推进了几公里。

罗夫康认为金军在西边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是想不断消耗帝国一师的兵力,金军的主力则集中在西边的纵深地带,一俟帝国部队在攻坚中损耗了大量的人马后,金军的骑兵军团便会适时出击,攻击饼德部和董向焘部。罗夫康去文给饼德、董向焘、沈澄、萨富默等将领,告诉他们“必须减少在攻坚中帝国一师士兵的伤亡,因为敌人很有可能想以此耗尽我们的力量,待我们锐气丧尽后,敌人的大批骑兵部队就会向我们发起攻击。所以,你们在攻打敌人构筑的防御阵地时,不要盲目急躁,徒增战士们的伤亡。要尽可能减少士兵的伤亡,稳步循序推进,注意敌人的明暗堡和正侧堡,发挥我们在火炮上的优势。把骑兵部队放置在身后,各部人马齐头并进,稳步向前,在推进时须注意你们的两翼有没有敌人骑兵大部队迂回的迹象,以防被敌人侧击。”

饼德时刻注意着敌人发起的反击,可前头攻坚部队的战况实在不容乐观,饼德在上报给罗夫康的战报中提到金军的炮兵部队对帝国的炮兵阵地施以炮击,“大致情况是,我部炮兵阵地掩护战士在拔掉敌人的堡垒时发炮轰击,敌人的火炮便会朝我方的炮兵阵地射来,霎那间,在敌重炮的轰击下,我方炮兵阵地人炮俱亡。在我方的反击下,敌炮也随即被摧毁”。在这样一种同归于尽的炮击下,不到一个月,饼德部就损失了上百门火炮,阵亡了数百名炮兵。

董向焘的第二集团军在金军堡垒的阻击下也推进得十分缓慢,并且吃了不少苦头。为此,董向焘上文给罗夫康,表示在敌人堡垒的顽固阻击下,应通过挖掘壕沟的方式,压缩西面之敌的阵地,逐一敲掉敌之密垒,把敌人困在我方不断缩小的包围圈中。罗夫康极不认同董向焘的这一作战方式,认为董向焘的这一作战方式是“保守至极”。罗夫康去文给董向焘,斥责他道“通过挖掘壕沟来困住敌人,前提是已把敌人包围,并压缩在了包围圈中。现在敌人主力在何处还不可知,挖掘壕沟怎么能把敌人困住!?此一做法徒费时间而不可得,望你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攻击方法击破敌人的堡垒阵地,向敌人的纵深处坚决地推进,不可贻误时机。至嘱!”

鉴于饼德和董向焘在攻坚中流露出的保守倾向,罗夫康指示饼德和董向焘等将领,“必须以坚决果敢的攻击摧毁敌人构筑的防御阵地,同时吸取总结攻坚的教训经验,在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下尽快取得进展。”“敌之重炮摧毁我炮兵阵地,根据敌人的这一作战打法,你们须调整战术,在我步兵攻打敌之堡垒时,不发炮掩护,待敌人发炮后再炮击,击毁敌人的火炮。”罗夫康去文指导饼德和董向焘等将领如何有效开展攻坚工作,可事实上金军围绕着西边地区构建的防御体系,远非罗夫康所想的容易解决。“金军在西边构建的防御体系是以城镇为中心,以堡垒为核心的防御阵形,并依托山岳等地形侧击和隐蔽偷袭。”在看到敌人纵深的防御体系后,罗夫康、饼德和董向焘等将领都持有同一观点,即敌人通过顽强的防御逐次消耗帝国一师的兵力,在西边的纵深地带,隐藏着敌人的主力骑兵兵团。

罗夫康无法准确地判断出西边之敌会对两面的帝国一师展开什么样的行动。在饼德部和董向焘部受制于敌人的堡垒战术时,罗夫康敦促饼德和董向焘加快攻坚的进度,同时又强调要在攻坚中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怀揣着对西边之敌的警惕和尽量减少在攻坚中的人员伤亡,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在上区西边的攻城拔堡持续了半年,直到九月,饼德的第一集团军才突破了敌人的阻击阵地,进入上区西部的核心地区。可是,第一集团军的将士却并未发现敌人的大部队。费朗的十几万金军连同跟随他们出逃的几十万百姓向北离开了西部地区,集结到了金国西北边境上的葛达巴力城。萨富默的先头部队发现了一群卡布诺尼人正在向北逃离,向上级作了报告。饼德在得到报告后,由于之前罗夫康来文告诉他“不要滥杀卡布诺尼人的百姓”,饼德遂下达了“不准攻击卡布诺尼人”的命令。费朗的金军和几十万百姓顺利地离开了西部地区,向北远遁。

饼德的第一集团军在金国西部谨慎推进,搜寻金军主力,却只截获了一批向北逃离的金国百姓。从当地百姓口中,饼德知道了西边的金军已全部向北撤离了,只剩下那些仍留在原地的卡布诺尼的百姓。董向焘的第二集团军在突破金军的防御阵地后,与饼德的部队会师于瓦姆赫城。持续了半年之久的西部攻坚战,饼德部伤亡近万人,董向焘部伤亡五千多人,总计歼灭金军一万八千多人,其中一部分金军是当地的守备部队。

罗夫康制定的旨在击溃消灭西边金军主力的“雷霆之击”,最后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开始“金西之战”前,罗夫康制定了看似合情合理又颇有章法的歼敌指导方针,事后证明这一切仅仅只是罗夫康的一厢情愿罢了。许多事往往都是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