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94章 谁在冒进?

第一百九十四章 谁在冒进?

金东之战结束后,帝国北方军阵亡官兵三万人,其中沈澄部损失最大,阵亡一万余人;饼德部六千多人,萨富默部五千多人,巴达武的三旗军五千多人,莱卡麦和施坦因部二千多人。“我们与金军的作战,即便赢得了胜利,本身也要付出重大的伤亡。”罗夫康如此说道。所以,在一场大战过后,补充所需的兵力是罗夫康亟须要做的事。巴达武的三旗军和纽爱尔骑兵回到原地,罗夫康对三旗军将领和莱卡麦、施坦因说:“我们接下来与金军的作战,也许过了一二年又要来一次大的战斗,你们要做好准备,随时听候调遣,北上与我们并肩作战”。皮定丘的海军舰队在回卡里几亚岛的路上,突遇台风,好在皮定丘及时让舰队靠岸,舰队受损不大。罗夫康在给帝王呈上金东之战帝国北方军各部的伤亡人数时,请求帝王再增补兵力给帝国一师。帝王明威俊答复罗夫康:“一俟你进都再跟你商洽补充兵员之事”。

帝王四世二十一年十二月,罗夫康在进都的时候途经阿里斯达城,与副统帅郑维浩谈了一段时间的话。郑维浩问罗夫康:“金东之战结束后,接下来我们该如何与金军作战?”罗夫康回答道:“现在金军的主力都集中在了西边,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围歼西边金军的主力。”“以现有的兵力恐怕很难应付西边的金军吧。”郑维浩说道。罗夫康点点头,说:“所以我又要向帝王伸手要兵了,西边的金军有十多万人马,想对付他们岂是件容易的事。按照目前的进展形势,一切都顺利的话,大规模的作战,还要至少打二到三次,我们阵亡的官兵在五万到十万之间,要想彻底解决卡布诺尼人的金军,官兵伤亡人数肯定还要增加,保守估计阵亡人数至少在十万以上。”听了罗夫康的这番话,郑维浩说:“这真是一个骇人的数字。”“是呀,我们若想彻底解决卡布诺尼人的金军,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罗夫康感同身受地说。

“我们能不能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与金国的矛盾?”郑维浩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罗夫康回应道:“试试吧。我先试探一下帝王的反应,看看这场战争还要不要打下去。若帝王继续作战的意志坚决,那么就顺应帝王的意志;如果帝王有所松动,那么我们可灵活应对之。”

“也行,先看看帝王的反应,然后再制订对金的战略方针。是倾向于和呢?还是倾向于战?”郑维浩同意道。

罗夫康进都面见帝王,帝王明威俊见到罗夫康,高兴地说:“想不到你们这次在金国上区的战役打得这么漂亮,一举击溃了上区东边金军的主力,并击毙了敌首艾敏博葛,实在是令我有点想不到。”

罗夫康回话道:“是呀,这次作战确实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不光是帝王你,还包括我。我们这次歼敌四万,超过了我的期望。不过,我们在这次作战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官兵阵亡人数也有三万,再加上前几年董向焘部的作战,帝国一师减额兵员近三万人。如果我们要继续与金军作战,以我们现有兵力来对付,比较吃力。我希望帝王能再给我们增添几万人马,以利接下来的战斗。”

说完话后,罗夫康看了看帝王,他想看帝王对此有什么反应。

帝王明威俊答复罗夫康道:“好,我再给你们增加三到五万人马,充实你们的兵力。现在我们在与金军的作战中已完全处于上风。接下来我们应当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多更大的胜利,彻底平定金国。”

望着垂垂老矣的帝王明威俊说出这话的时候依然锐气逼人,罗夫康表态道:“好,到时我们再寻求与金军作战,争取获得更大的胜利”。

帝王明威俊满意地点点头。罗夫康接着说:“我希望帝王能快点把新增那部的人马给我们。我拟决心在明年末或后年初,对金军发起大规模的攻势,进一步削弱金军的力量。”

“好,我会尽快把新增的兵马拨给你们。”帝王明威俊答应道。

罗夫康又说道:“还是老样子,一只要普通战士,不要各级官长;二要统一按照帝国一师的标准来,服装、武器装备等。”

“这你就放心吧,罗将军,一切都按照你说得来。”帝王明威俊笑着说。

罗夫康也微微一笑。进都与帝王的面谈,帝王明威俊答应再给罗夫康新增三到五万人马,罗夫康看到了帝王要跟金军作战到底的斗志。战争仍要继续进行下去。

帝王四世二十二年四月,帝王明威俊给罗夫康的帝国一师充入了四万兵力。罗夫康得到这些新增的人马后,调整和充实了各部的兵力,沈澄部二万五千人,饼德部增至五万,罗夫康的直属部队三万多人,西边的董向焘部兵力恢复到五万,总计位于噶巴布斯河一带的帝国一师兵力达到十六万,略多于西边金军。由于罗夫康还能得到三旗军、纽爱尔的骑兵部队及陆希莱的海军的支援,帝国北方军可以与金军作战的机动兵力大大超过了西边的金军。在兵力上居于优势的罗夫康和他的将领正在策划对西边金军的作战。鉴于东边金军的主力都溃散到了西边,金国的西边就成了罗夫康的北方军进攻的重点。可金国上区的东边呢?要不要进攻东边的金国第二大城市布塞里敦?布塞里敦此时城门紧闭,守卫布塞里敦的纪廷烨丝毫没有向帝国军队降城的意思,纪廷烨正等着罗夫康率部的到来,等着罗夫康部的攻城。

布塞里敦在金都米里斯提的东南方向,与米里斯提直线相距二百多公里。罗夫康没有打算攻打布塞里敦,在罗夫康看来,攻打金都米里斯提更能达到他所期望的作战效果。罗夫康对他的将领们说:“金东一战,我们虽然消灭了敌人一部分的力量,但是敌人依然还有十几万人马,且都麇集在西边。我们至少还要再打二到三次的大规模的作战,才有可能解决金军的主力。眼下我们首要做的便是先歼灭敌一部之兵力,进一步削弱敌人的力量。”在考虑到敌人的动向时,帝国一师的参谋人员提到金军主动出击的可能,金军有可能会主动攻击我们,以便破坏我们对他们的进攻。罗夫康并不认为金军有主动发起进攻的可能,“观金军此刻的动向,他们即便有这个念头,也做不出这个行动。他们若主动进攻我们,不是正中了我们的下怀。我们也乐于见到他主动进攻,好让我们再抓住战机,歼灭他们。这样他们只会死得越快,如果他们真这样做的话”。

罗夫康看到了现在在对金军态势不利下的敌人的保守,而敌人之所以不主动出击,是想“诱使我帝国北方军主动攻击,他们趁此抓住我们的破绽,取得一场胜利,借以鼓舞士气,重振旗鼓”。为了能引诱西边金军的出击,罗夫康制订了攻城打援的诱敌战术,即罗夫康先派一部攻打卡布诺尼人的都城米里斯提,以此诱使西边金军增援王城,罗夫康则率主力部队与增援的金军作战,歼灭金军一部或重创金军的主力。罗夫康认为派部深入金国上区,攻打金都米里斯提,定能促使西边金军赶来救驾,到时帝国北方军的主力部队适时赶到战场,投入对金军的作战,达到制订的作战目的。

金国上区东边的防御已空,西边金军云集,罗夫康制订的对金作战依旧是寻求歼灭金军的主力,把西边金军逐一消灭掉。“一城一地不重要,歼灭敌人为首要。”罗夫康知道,在当前战局利于帝国北方军的情况下,对金作战应戒骄戒躁。罗夫康告诉手下的将领们,“虽然当前局势皆利于我,但敌人主力犹在,依然具有反击我军之雄厚能力。所以眼下我们与金军的战斗,不能自信地抱有一战便能定输赢的轻敌思想。我们今后与金军的战斗是长期的,艰苦的。我们想要彻底解决卡布诺尼人的金军,必须审时度势,一步一步来,一次又一次地削减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你们须晓得,并告诉你们手下的将士,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面对接下来艰苦长期的斗争,藉此来取得最后的胜利。”正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罗夫康和他的帝国一师正在整军备战的时候,西边的金军也做好了准备。贝勒王拓善跋把西边的金军分成两个编队,第一编队下辖阿里札部、多玄里部、达勒善部和拓善跋的直属部队,总兵力八万多人,由拓善跋指挥。第二编队下辖费朗部、克苏哈部和费东廷部,总兵力六万多人,由费朗指挥。费朗的第二编队对西边的董向焘的部队,拓善跋的第一编队则对付来自东边的罗夫康的主力部队。拓善跋判断罗夫康现阶段的作战重点仍在于寻求同金军主力作战,因此罗夫康部接下来的作战直指西边的金军大兵团。一旦罗夫康率部对西边金军发动攻势,必然是二路来袭,一路是位于西边噶巴布斯河南岸的帝国部队由南向北推进,一部是东边的罗夫康的主力部队由东向西推进或罗夫康会率一部攻打布塞里敦或米里斯提,引诱金军出击。根据这一判断,拓善跋制订出了应对罗夫康部的作战计划:费朗的第二编队抗击由南向北推进的帝国部队,阻击敌人的攻击;东边的罗夫康的主力部队若由东向西推进,则第一编队迎击罗夫康主力部的进攻,特也法克率部前来助战,一起打击罗夫康的主力部队;若罗夫康派部攻打布塞里敦或米里斯提,第一编队应迅速抓住战机,切断攻城的敌之一部的退路,并拦阻罗夫康部的增援,达成歼灭敌一部的战果。

贝勒王拓善跋把制订的作战计划上报给君王迈立阳,迈立阳批准了拓善跋的这套作战方案。拓善跋和他的金军严阵以待,应对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对金军发动的进攻。

帝王四世二十二年十一月上旬,罗夫康召北方三旗军和纽爱尔的骑兵部队北上,三旗军各派出一万二千人马,分别由冈仁齐、德里亚和法蒙克带队,纽爱尔骑兵一万,依然由莱卡麦和施坦因各率五千人马出征。这次三旗军,巴达武没有出征,改由巴达武的部将冈仁齐率一万二千镶白旗军与德里亚的镶红旗军和法蒙克的镶蓝旗军一同北上作战。巴达武不带队,三旗军就没有总指挥。三旗军和纽爱尔的骑兵到来后,罗夫康对帝国一师所部、三旗军及纽爱尔的骑兵部队下达了具体的作战指令:

一、三旗军各率一万人从凤宝渡口北上,深入金国上区,攻打金都米里斯提,吸引西边金军前来。冈仁齐、德里亚和法蒙克须知,攻城是假,引援是真。你们假装攻城,只要能把敌人吸引过来,在抽出一部应付金都之敌时,余部迎击前来的金军部队。

二、饼德部前进至凤宝渡口,待三旗军将士北上引来西边金军时,饼德率部援助三旗军,与三旗军一道攻打前来之敌。

三、沈澄部和陈湘峰部在三旗军和饼德部与金军激战时,各率部加入战场,攻击敌军。莱卡麦和施坦因的纽爱尔骑兵及余下的六千三百人的旗军留作预备队。

四、董向焘部在三旗军过凤宝渡口,深入金国上区时,开始向北推进,作攻击之势,牵制西边敌兵力之一部。

五、作战时间定为十二月x日。

罗夫康的作战指令中的x日是二十日。帝王四世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冈仁齐、德里亚和法蒙克的带领下,三万三旗军从凤宝渡口渡过了噶巴布斯河,开始了罗夫康指定给他们的攻城打援的作战命令,饼德的五万人马也迅速跟进,先头一部渡过了噶巴布斯河,待命出发。与此同时,董向焘的五万人马也开始向北推进,执行他们的作战任务。帝国北方军的大规模行动,自然引起了拓善跋和他的将领们的注意。拓善跋感到,罗夫康对西边金军的作战已拉开了帷幕。拓善跋迅速作出了相应的部署,拓善跋令费朗的第二编队抗击正往这里北上的帝国部队,同时拓善跋正密切关注着东边罗夫康部队的动向。

一切似乎正如拓善跋所料的那样,罗夫康的一部正直冲金都米里斯提而来,拓善跋令第一编队做好准备,准备拦截这一部帝国北方部队,并攻打该敌。拓善跋的第一编队行动迅速,在三旗军接近米里斯提时,迅速封堵住了这部三旗军的退路。可是令拓善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第一编队刚一出现,三旗军便转过头来迎击拓善跋的部队。见敌人出来了,冈仁齐、德里亚和法蒙克商量好了,由德里亚的镶红旗负责应付金都之敌,冈仁齐和法蒙克率旗军迎战来敌。三旗军和拓善跋的第一编队交战在了一起,饼德率部迅速前来,杀向了拓善跋的部队。饼德的部队攻击甚猛,尤其是炮火,像雨点似的打向了敌金军,令敌人猝不及防。拓善跋的第一编队遭到三旗军和饼德部的攻击,其前头部队阵形大乱,根本无法执行拦截歼灭帝国北方军一部的计划,反而成了北方军合攻的对象。

董向焘的部队在向北推进时,费朗率第二编队的人马迎着董向焘部前进的方向杀了过来。在噶巴布斯河一带,董向焘的人马与费朗的兵马缠斗在了一起。在与董向焘联队人马的厮杀中,费朗的第二编队展现出了强烈的攻击欲望,把董向焘的人马杀得节节败退。罗夫康在衡量了整个战局后,决定派沈澄部的二万五千人马增援饼德和三旗军;陈湘峰率二万五千人马增援董向焘。费朗的第二编队在与董向焘部的作战中,见帝国援军一部从其侧翼发起进攻时,果断后撤,脱离与帝国部队的接触,退到了噶巴布斯河以北地区,回到了原地。拓善跋的第一编队在遭到北方军十多万人马的攻击后,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特也法克的部队没有加入战场,助拓善跋的第一编队一把。拓善跋的第一编队独自对抗着三旗军、饼德部及沈澄部的攻击,作战中,拓善跋、阿里札、多玄里等将领先后战死。群龙无首的第一编队不得不败退回到西边。

作战失利,主将战死,失败的阴霾笼罩在金军将士的心头上。当费朗得知拓善跋、阿里札、多玄里等人战死沙场,金军又被帝国北方军击溃后,费朗的内心深处隐隐约约感到了不祥的兆头。费朗哀叹道,“国事不可为也”。第一编队的作战失败,引发了金军将领们的争论,好端端的一个作战计划怎么会打成这样。是谁犯了错?是谁没有按作战计划行事?参加作战的一些金军将领振振有词地说,这次歼敌作战,敌完全按我们所设想的那样来攻打王城,可出击作战的时机却没有把握好,所部人马过于急进,以致形成冒进之势,反被敌歼,酿成今日之败局。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