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

第一百九十二章 消逝的勇士

帝王四世十九年十二月,董向焘的部队在金国下区靠近噶巴布斯河一带的地区歼灭了特尼库柏的一部后,金军与帝国一师隔着噶巴布斯河对峙。为了应付罗夫康可能发动的进攻,金国君王迈立阳在上区的东西两边都部有重兵,东面有智亲王艾敏博葛指挥的十万金军;西面贝勒王拓善跋麾下的金军将士也有八万多人,其余金军的主力集结在金都米里斯提一带,拱卫金国之都。金国高层的这一布置,侧重于东西两边,使得金国上区的中间那片狭长地带出现了兵力真空,没有金军的一兵一卒,直至碰到拱卫金都的特也法克的部队。难道金军的将领没有看到金国在这一地带极为薄弱的防御吗?当然不是。这是金国高层有意制造这一条通畅的“长廊”,让罗夫康的部队钻进来,深入金国上区,在碰到特也法克部队的抵抗线后,东西两边的金军便可左右夹击罗夫康的部队,击溃罗夫康的进攻部队。对金军这一秘而不宣的有意部署,罗夫康看得很明白,他把这条金军腾出的“长廊”,称之为是“死亡通道”。

在罗夫康看来,帝国军队要想在金国上区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那就必须击溃在上区东西两面的其中一面屯集的金军部队。罗夫康把主攻定在上区的东面,希望能在东边取得突破,再寻机扩大战果。罗夫康之所以把进攻重点放在东边,一是在东边帝国北方军有德里埃的脱布涅顿可以依靠;还有就是东边临海,罗夫康也能调动陆希莱的海军舰队助战。当然,在西边布有一定数量的帝国部队也是非常重要的,罗夫康把董向焘的五万人马放在西边,牵制金军一部分人马,配合帝国北方军主力在东边的作战。

董向焘的部队打了一场规模不大的仗后,帝国北方战场沉寂了下来,双方都在窥视着对方的举动,以便应付突然爆发的战斗。在把帝国一师主力推进到噶巴布斯河一带时,罗夫康和他的将领注意到金军没有破坏噶巴布斯河上的桥梁,而董向焘的吕宋良部能进占上区金军的哨所,也让罗夫康意识到金军在上区的布阵是守势的,不像以前那样总是善于主动进攻。在认识到金军的这一作战特点后,罗夫康也开始作出相对应的部署,寻找消灭金军一部的战机。

金军为何不破坏噶巴布斯河上的桥梁?按艾敏博葛的话来讲是“破坏了河上的桥梁也无法阻挡罗夫康部队的进攻,而且破坏了桥梁也不方便我金军的进出,毕竟我们将来还是要打过去的”。艾敏博葛认为,不破坏桥梁让罗夫康的部队自由进出,利于我们寻机歼灭敌一部。但是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促使君王迈立阳和金军的将领要保留噶巴布斯河上的桥,那就是“噶巴布斯河宽不足百米,水不深,平日水深四米,七八月河水猛涨,也就只有六七米。冬季大雪封山,则水浅可徒涉”。“噶巴布斯河根本无法阻敌深入。”认识到噶巴布斯河根本无法阻止罗夫康部队的深入,即便金军破坏了河上的桥梁,罗夫康的部队照样可以乘船渡过或架设浮桥通过,那金军在噶巴布斯河北岸一带的防御也可以置之不理,“任由罗夫康部队掌握河北岸的渡口,使其深入我境,待寻觅合适时机,一举击溃敌军,挫败来敌”。

既然金军慷慨地让出了噶巴布斯河北岸一带的渡口及区域,那罗夫康也不会客气。罗夫康迅速派部占据了当面河对岸的各渡口及附近的地区,在河面上架起了数座浮桥,并得到了上千艘船只。罗夫康准备了部队两种渡河方式,架起浮桥和划船渡河。罗夫康一直在观察河对岸的金军布阵,在发动进攻之前,罗夫康必须得摸清河对岸那边金军部队部署的情况。与此同时,艾敏博葛也在密切关注着罗夫康部队的动向。艾敏博葛已经从得到的情报了解到,帝国北方军的兵力东边要明显多于西边,也就是说罗夫康把进攻的重点放在金国上区的东面上。艾敏博葛因此得出的判断是:“罗夫康首先会从东边向金军发动进攻,西边的敌人亦会有所行动,但帝军主攻的方向是在东边”。为此,艾敏博葛制定了诱使帝军深入并斩断其退路,加以围歼的部署:艾敏博葛把达勒善的二万多人马放在最前沿,隔着一段距离,在其东北和西北方向是阿里札部和费朗部,艾敏博葛所率的人马则在后方的布塞里敦。艾敏博葛的作战设想是:在罗夫康率部从东面发起进攻后,位于最前沿的达勒善部负责与罗夫康部纠缠,逐次抵抗,引诱罗夫康的部队深入,同时位于东西两边的阿里札部和费朗部在罗夫康部的两翼迂回包抄,切断敌一部之退路,待把敌一部裹进包围圈后,艾敏博葛率部与其他各部围歼被围之敌,消灭敌之一部。

艾敏博葛的这一作战设想完全遵循了自己制定的歼敌一部的作战原则,但是艾敏博葛的这一部署却有一个缺陷,那就是达勒善的部队过于突出于前沿了,达勒善所部与东西两边的阿里札部与费朗部相隔着一百二十多里的直线距离。罗夫康看到了金军在东边部置上的这一破绽后,一个歼敌的设想渐渐形成。这一歼敌设想是:罗夫康派部楔入到金军前沿部队与后方部队的空隙,割裂前沿与后方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围攻这一部敌人,歼灭前突敌之一部。歼敌的战机已然出现,罗夫康的作战决心便迅速下定。

帝王四世二十一年八月中旬,哈盛莱、巴达武和卡德茨收到罗夫康的示令,命令中罗夫康要求他们“迅速派出一支一万五千人到二万人不等的部队,交由巴达武将军指挥,先集结在登克里堡,尔后待其他部队到来后,北上与我们会合”。与此同时,罗夫康去信给都哈滨、鲁斯珀德、拜柏巴等地的纽爱尔将领,要求他们派一部北上,先经阿里斯达,再与三旗军会合与登克里堡,北上与帝国一师会合。罗夫康去信给坐镇阿里斯达的副统帅郑维浩,文中罗夫康请老团长敦促后方的纽爱尔将领早日派出部队,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派出骑兵部队。在卡里几亚岛的陆希莱收到了罗夫康给他的示令,命令中罗夫康让陆希莱出动六七十艘战舰,攻打金国上区沿海的曼海勒、密腊、支帕纳尼等城,“配合我军发动的进攻,你部海军舰船不必登陆部队,只炮击即可。望迅速准备,并派人随时告知你们出行舰船的动向,以利我们展开行动”。

在接到罗夫康的示令后,哈盛莱、巴达武和卡德茨答复罗夫康,将派出一万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北上与帝国一师会合,并询问道,各部何时集结于登克里堡?可有期限否?罗夫康下文回复道,“务必于九月中旬集结于登克里堡,在登克里堡集结后,待命令到达后再北上与我们会合。所以出发前需备几日的粮草”。陆希莱派人跟罗夫康商洽作战事宜,罗夫康告诉陆希莱派来的人,出动几十艘舰船攻打金国上区沿海的几座城镇,只炮击不登陆作战,“你们出海作战的动向必须及时告知予我,带上足够的弹药,炮击力度要大,要引起敌人的重视”。罗夫康还特意对陆希莱强调道:“你们接到我的命令后,可先准备起来,何时出海行动,我会派人告予你们”。

到了九月,三旗军和纽爱尔的骑兵部队开始集结,且在中旬按罗夫康的要求都集结在登克里堡待命。三旗军共出兵四万五千人,纽爱尔骑兵一万五千人,其中有汉弗里的阿里斯达的五千骑兵。三旗军四万五千人,总指挥巴达武,各旗军的指挥官是:德里亚(镶红旗)、巴达武(镶白旗)、法蒙克(镶蓝旗)。纽爱尔的骑兵部队分别由莱卡麦和施坦因指挥,其中莱卡麦指挥一万骑兵,施坦因指挥五千骑兵。九月十七日,罗夫康命令集结在登克里堡的三旗军和纽爱尔的骑兵迅速北上,与帝国一师会合。在三旗军和纽爱尔骑兵部队与帝国一师会合后,罗夫康下令陆希莱的海军舰队出海,前往曼海勒、密腊一带海域。

帝国北方各部的频繁调动的这一情报上报给了艾敏博葛,艾敏博葛立马意识到罗夫康很快就要向他的金军部队发动进攻了。艾敏博葛迅即命令位于前沿的金军部队严密注视当面敌军的动向。九月二十五日,罗夫康令饼德率部进至拉赫耶母的凤宝渡口,架设浮桥。罗夫康的这一调动部署令艾敏博葛的神经紧绷起来,帝国军一部进至凤宝渡口,箭头直指金国上区那条狭长的中间地带,即那条“走廊”。罗夫康到底想干什么?难道罗夫康要派部从这一中间地带对金军发动进攻?那罗夫康发动这一进攻的目标是什么?是金都?还是在左侧的费朗部?艾敏博葛还无法明白罗夫康此举的真实意图,与此同时,在西边的董向焘的五万人马也开始向北移动,抵近到噶巴布斯河的南岸边,架设浮桥,“似有继续向北前进的迹象”。

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这两天,陆希莱的海军舰队在皮定丘将军的指挥下先后炮击了曼海勒、密腊及支帕纳尼,一时间帝国部队要在金国上区沿海一带登陆的谣言四起,艾敏博葛听着虽然心烦,但是他并没有急于行动。阿里札请示艾敏博葛,“是否要对帝国舰队的炮击予以回应?”艾敏博葛让阿里札“先静观其变,暂不须为敌之舰炮炮击而动”。

九月二十七日晚上,皓月当空,上千只船划过平静的河面,联队长沈澄和他的二万五千将士渡过了噶巴布斯河,执行罗夫康将军交给他们的作战任务。在三旗军和纽爱尔骑兵部队与帝国一师会合后,罗夫康下达了各部围歼敌前突一部的作战指令:

一、饼德率多里亚和萨富默所部前至拉赫耶母的凤宝渡口,在渡口河面架起浮桥,吸引左侧敌之注意力。

二、皮定丘的海军舰队进入金国上区曼海勒、密腊、支帕纳尼等城一带的海面,发炮攻打敌沿海城市,吸引敌右侧之注意力。

三、董向焘的部队由现地向前推进至噶巴布斯河,架设浮桥,使所部人马能迅速安全地渡过噶巴布斯河。所率各部稳步向前,可循序推进至距离敌主力几十公里处。若进入敌之上区遭敌进攻,逐次抵抗,稳步后撤,寻找歼敌良机。不可离敌过近,应与敌保持一段距离,望董联队长视具体敌情而定,务必牵制西边之敌,不使西金军增援东边金军。

四、联队长沈澄在x月y日率部二万五千人渡过噶巴布斯河,直插前沿之敌与后方敌部的空隙处。

五、在沈澄部插入到敌之空隙处,割裂前后两部敌人之联系后,萨富默率部二万五千人迅速跟进,与沈澄部阻击来援之敌军。

六、在我沈澄部和萨富默部成功阻隔前沿敌之一部后,饼德随即率部从左侧,巴达武率领的三旗军从正面,莱卡麦和施坦因从右侧,左中右对所围之敌发动进攻,围歼前沿之敌,务必全歼所围之敌,消灭敌之一部。

作战指令中的x月定为九月,y日定为二十七日。罗夫康的作战意图是董向焘所部牵制西边金军,在凤宝渡口架设浮桥的饼德部吸引左侧费朗部的注意力,皮定丘所率的海军舰队炮击金国上区沿海的城镇吸引右侧阿里札部的注意。在左右两侧敌人的注意力被分散后,沈澄所率的人马迅速直插前沿之敌与后方之敌的空隙处,萨富默部随后跟进,与沈澄部一道阻击来援的金军,饼德、巴达武、莱卡麦和施坦因率部围歼前沿之敌,消灭所围之敌。

罗夫康的这一作战部署若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沈澄所部能否按作战计划楔入到前后敌人之间的空隙处,萨富默部能否迅速跟进与沈澄部一道顶住来援金军的进攻。罗夫康制定的作战计划一开始实施初见成效,董向焘联队的向北推进,使西边的拓善跋和他的将领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对付董向焘的联队上;进至凤宝渡口的饼德部的举动和皮定丘海军舰队的炮击吸引了艾敏博葛和他所部将领的注意力。而艾敏博葛在帝国北方军的调动和炮击中确实猜测不出罗夫康作战的真实意图。在这当口上,罗夫康冀望于沈澄部,这把进攻的“外科手术刀”能楔入到敌之空隙处,为他的“撕裂作战”(罗夫康把围歼前沿的突出之敌的作战称之为“撕裂作战”)奠定胜利的基础。

可是,沈澄部这把“外科手术刀”一开始便插错了位置,本来作战预定的任务是沈澄部楔入到达勒善部的背后与后面的敌人的间隔的空隙处,可沈澄的部队在经过一夜的急行军,不知不觉进入到达勒善部人马的中间,于是很快达勒善的兵马就发现了这股敌人,并随即与沈澄部交上了火。达勒善连忙把这一情况上报给艾敏博葛,艾敏博葛在得到这一情报后,他发现围歼罗夫康一部的战机出现了。艾敏博葛命令达勒善不惜一切拖住这股敌人,费朗部和阿里札部南下两翼包抄这股敌军,并各派出一部阻挡罗夫康所率的援军部队。艾敏博葛则亲自率所部人马,与费朗、阿里札和达勒善围歼所围之敌,把被金军包裹的这部敌军消灭掉。

艾敏博葛率东金军全力围攻沈澄的二万五千人马。对罗夫康来讲,战场的形势顺转直下。

随即跟进沈澄部的萨富默部的先头部队遭到费朗部的进攻,萨富默发现金军的大部队正朝着他这边冲过来,且沈澄部已与金军火拼上了,一切都与原先所设想的截然不同。萨富默连忙把这一情况上报给饼德和罗夫康。罗夫康在得到情况有变后,他看到金军“似倾巢而出,有围歼我沈澄部之企图”。为此,罗夫康命令萨富默部迎击前来之金军,饼德率部出击,与萨富默部一起攻击敌军;同时,罗夫康令巴达武率三旗军正面进攻敌军,莱卡麦和施坦因的纽爱尔骑兵部队从右侧进攻金军。罗夫康放出军用鸽传信给身陷敌军中的沈澄,罗夫康告诉沈澄“顶住敌军之攻势,我已派各部来解救你们”。可是,就在罗夫康传信给沈澄的那一天晚上,罗夫康却陡然改变了自己原先所设想的解救计划。罗夫康的这一改变令已箭在弦上,准备出发的饼德和他的人马有点猝不及防。

就在这天晚上,罗夫康传令给在凤宝渡口的饼德,“所部停止行动,饼德速去见罗将军,罗将军有要事相告”。于是,饼德快马加鞭来到庆顿城,罗夫康把饼德叫入到他的指挥室里,他要交给饼德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罗夫康告诉饼德,把沈澄部的五千人马和直属队的人马交给他来指挥,饼德指挥三万五千人马迂回到敌之后方重城布塞里敦一带,绕到敌人的背后,从背后攻击围攻我沈澄部之敌。

因艾敏博葛倾注东金军全力围攻沈澄部,本来分散在各处的金军部队密集合拢,使罗夫康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围攻敌军的战机,即处在敌军围攻中的沈澄部拼死抵抗,外围的帝国各部攻击围拢的敌军,然后饼德的数万人马绕到敌大军的背后,那么到时外里外夹击东金军的主力,必能取得一场大胜。罗夫康万万没想到,原先制定的围歼敌之一部的“撕裂作战”会演变成两军主力的一场决战。

围捕——被围捕——大围捕,整个作战过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罗夫康放出军用鸽传信给沈澄,命令沈澄必须顶住敌人的进攻,“现我各部正与敌人作战中,敌人对你们的压迫会因我来援之各军的进攻逐渐减缓。敌主力密集于你处,利于我北方大军围攻敌之主力,取得对敌人的又一场大胜。望你们配合友军之进攻,协助友军夹击敌人。”罗夫康一面令沈澄部顶住敌人的围攻,一面令萨富默、巴达武、莱卡麦等部击溃当面之敌,同时,饼德领命后,集结好所有人马,便迅速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划出了一条弧形路线,绕到敌人的背后,攻击了艾敏博葛的部队。

艾敏博葛没想到自己的背后竟会出现帝国一师的人马。此时,艾敏博葛的一部前面遭致沈澄部的阻击,后面遭到饼德部的偷袭,处在帝国部队中间的艾敏博葛部有被帝国一师两部夹击的危险。东边,艾敏博葛的金军与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主力激战正酣。西边,董向焘的人马渡过噶巴布斯河,缓缓地向前推进。西边金军的三部人马,即多玄里部、克苏哈部和费东廷部,这三部大抵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克苏哈在左,多玄里居中,费东廷在右,多玄里部稍形突出。董向焘的部队像蜗牛一样的谨慎前行令拓善跋和多玄里等将领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董向焘的部队是平推前进,且人马甚众,使多玄里等将领找不到寻歼董向焘部队的战机,两军就这么对峙着,谁都不敢冒然出击。

董向焘为他的联队制订了详实的作战计划,联队推进到距敌几十公里时停下来,若遭敌围或袭击,联队人马逐次抵抗,步步后退,诱敌深入。董向焘时刻注意着金军的动向,以备可能出现的战况。

饼德率部从背后猛烈攻击艾敏博葛的人马,使艾敏博葛所部出现了混乱。此时在金国东边,艾敏博葛投入了十万金军,而罗夫康投入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之多。在兵力上,帝国的部队占有优势。在双方不断的激战中,帝国的北方军渐处上风。艾敏博葛不会认输,他指挥自己的人马拼死与饼德部和沈澄部作战。当艾敏博葛手持弯刀,呐喊着骑着战马杀过来时,数枚箭支刺入了他的身体。只听见战马的一声长鸣,艾敏博葛的身躯笔直地掉落在地,躺在那片他为之奋战的国土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艾敏博葛的死对正在作战中的东金军的士气是一个打击。本来在苦战中的东金军各部在得知智亲王艾敏博葛战死后,动摇了继续作战的斗志,纷纷向西撤离战场。在费朗看来,被金军包裹的帝国一部困兽犹斗,抵抗甚坚,外围来援的帝国部队兵力雄厚,令阻击的金军苦不堪言,而在金军大部队的背后又出现了帝国数万人马。毋庸置疑,东金军已处在帝国大军的夹击之中。这时,又传来艾敏博葛阵亡的消息,感到处于下风的费朗知道仗再这么打下去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于是乎,费朗命令所部向西撤离战场。费朗这一撤,阿里札、达勒善等部人马也相继向西撤出战场。这场战役,以东金军的相继撤出战场渐渐落入了尾声。

此战,帝国史称之为“金东之战”。金东之战,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共歼灭金军四万余人,自身阵亡官兵三万人,伤亡共计六万八千五百多人。金东之战,罗夫康的帝国北方军击溃了东边金军的主力,使金军在东面的防御彻底崩溃。金国的智亲王艾敏博葛在此战中殒命。艾敏博葛阵亡的消息传遍金国后,一首歌谣在卡布诺尼人中流传开来,这首歌谣叫《消逝的勇士》:

战火腾起大战近,

将士勒马拔刀剑。

慷慨赴战卫国切,

勇士一去不复返。

激战犹酣百战死,

英雄气概留人间。

勇士之逝声声传,

万众景仰传颂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