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90章 步步紧逼

第一百九十章 步步紧逼

在蒙古汗王尹稚单率八万蒙古汗军入侵帝国后,帝王明威俊就决定派杰王子的黄金甲和帝国中央军一起,出危都城,截击北返的蒙古汗军。赵迪昊得知帝王让他率部出征截击蒙古汗军时,心里非常高兴,又有仗可打了。因为这次有杰王子的黄金甲参战,隶属帝国中央军的赵迪昊无法指挥黄金甲,杰王子的黄金甲是帝国中央直属的一支独立部队,只有帝王能指挥得动。这次,帝王明威俊让杰王子的黄金甲与赵迪昊部和周敏华部偕同作战,兵力达到了十二万,帝王明威俊是这支十二万大军的统帅。在具体的战场指挥上,明威俊让杰王子、赵迪昊和周敏华各自指挥自己的部队,谁也不归谁管,但须“偕同作战,互相配合”。在排兵布阵上,明威俊把赵迪昊部放在中间,左边是杰王子的黄金甲,右边是周敏华的部队。在作战目标上,明威俊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是告诉杰王子、赵迪昊和周敏华尽力截杀敌人,在追击中“不可越过帝国边境,进入蒙古汗国,只在帝国境内与蒙古汗军作战”。

帝王明威俊认为自己派出十二万大军与进犯帝国的蒙古汗军作战有十足的胜算,这是因为这十二万大军绝大多数是骑兵,装备精良;二是北返的蒙古汗军战斗过后,思想松懈,战斗力有所减弱,他们肯定想不到在回去的路上有一支十二万人的帝国大军等着他们。在防备松懈,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面对着帝国大军的进攻,惊慌失措的蒙古汗军哪会是帝国军队的对手。帝王明威俊自信满满地对诺统尉等人说:“此行我帝军前去西北部截击蒙汗军,一旦遇到敌人,必收胜利之果。”事实也正如明威俊所说的那样,尹稚单的蒙古汗军在遭到帝国十二万大军的攻击后,虽奋力抵抗,却无力扭转战局,被帝国大军歼灭四万多人。

捷报传到,帝王明威俊甚为满意。在早会上,帝王明威俊兴高采烈地说:“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决心,对付侵犯我们帝国的敌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敌人知道侵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下场,让他们牢记教训,不敢再来进犯我们”。尹稚单这次率蒙古汗军入侵帝国,损失极大,八万多人的骑兵部队,只有二万多人回到了蒙古汗国。可帝国的损失也不小,武勒的人马战死者超过一万,关西隘口的守军阵亡五千人,据战后准确统计,董大钟所部阵亡官兵近二万人,伤亡有三万多人。帝国那十二万大军在与蒙古汗军的作战中,杀敌四万,自身战亡人数近三万人,其中黄金甲部队阵亡八千人,伤亡一万五千人;周敏华部阵亡的官兵七千多人,伤亡一万四千多人;赵迪昊部阵亡将士约一万四千人,伤亡约二万多人。

可见,在帝王明威俊的谈笑风声中,帝国这次对蒙古汗军取得的胜利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总计作战身亡的官兵近五万,伤亡达到了八万人。蒙古汗军并不如明威俊所想的那样好对付。在蒙古汗国和帝国的这盘棋中,双方的这次博弈对攻,仅仅只是互为兑子,好比是帝国吃掉了蒙古汗国的一个“车”,自己却死了一个“炮”。

大战过后,帝王明威俊授予杰王子、赵迪昊和周敏华一枚金质勋章。

那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勋章,是谁的荣耀?

蒙古汗军对帝国西北部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帮了卡布诺尼人一把,但却没有缓解金国面临帝国北方的军事上的威胁。虽然罗夫康和他的帝国北方军团没有作出什么动静,但这并不意味着罗夫康会一直沉默下去。此时,金国的将领们依旧在为安莱托布军民的撤与守争论不休。赞成撤的将领陈述安莱托布军民撤出,回到金国上区的好处。智亲王和睿肃王都倾向于把安莱托布的军民撤到上区,而坚持守住安莱托布的人则认为放弃安莱托布将丧失金军捕捉歼灭帝国北方部队主力的机会。旗王阿勒儿就认为安莱托布必须坚守。阿勒儿是想以安莱托布为据点,吸引罗夫康率部来攻,金军趁机寻找战机歼灭罗夫康部队的一部或大部,重创帝国北方军主力,扭转金国在北方的战局。

阿勒儿的这一表述,君王迈立阳听起来很熟悉,这不是阿勒儿提出过的“猎豹行动”吗。只是,现在时局变了,在特勒拉斯之战中金军伤亡将士超过十万人,其中战死的就超过五万人,占到伤亡人数的一半。金军何时蒙受如此重大的伤亡。第一次凌河之战,金军在围歼埃西霍和攻打莫亚比兹等一连串的战斗中,伤亡近七万人,阵亡二万六千人,亡者人数不及伤亡总数的百分之四十。现如今,特勒拉斯一战,就有五万多名金军官兵丧生,另有数千人重伤致残,永久丧失了战斗力。从金国现有的兵力上来讲,在召回费朗和多玄里的金军后,金国还有再集结一支十五万人以上的庞大兵团的实力,还能再打一场像特勒拉斯一样的主力决战。只是,这么做是否能像阿勒儿所说的那样重创帝国北方军的主力,一举扭转战局?是否值得这么做?罗夫康会让金军得逞吗?像这样主力对决的大开大合的决战是否有利于金国?在特勒拉斯之战前,阿勒儿自信满满地提出了击退罗夫康援军的战术方案,可最后的结果呢?

特勒拉斯之战的不成功,使阿勒儿失去了主导金军与帝国北方军的决战的话语权。智亲王和睿肃王认为金军再跟罗夫康的军队来一场大战,风险太大了,金国不应该再这么做了。阿里札说道,我们与帝国军队的决战,有利于帝国,而不利于我们,无论我们胜败如何,反正我们肯定会付出很大的伤亡,致使我们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多数将领表态支持智亲王和睿肃王以及阿里札的说法,贝勒王拓善跋等一些人不表态,阿勒儿发现赞同自己意见的寥寥无几,他被孤立了。有鉴于此,君王迈立阳最后拍板决定,把安莱托布的军民撤到金国上区。

安莱托布就这么放弃了,阿勒儿唉叹不已。卡豪感到君王在放弃安莱托布后,阿勒儿愈加消沉。一次,卡豪到阿勒儿的住宅看望阿勒儿,阿勒儿忧郁地对卡豪说:“我们放弃安莱托布,就丧失了我们扭转整个北方局势的最后机会。我们完全可依此再在安莱托布与罗夫康的大军打上一仗,给罗夫康以重创。”卡豪宽慰阿勒儿道:“罗夫康不同于埃西霍,他不会让我们如愿以偿的。即使我们重创了他们,我们本身也会蒙受重大的损失,这不利于我们。毕竟,接二连三的大战会极大消耗我们的军事力量,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

阿勒儿摇头叹气,说:“我们与罗夫康开战,仗打得越大,给予敌人的杀伤越大,这样才能保全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能够大量杀伤敌人的力量,迫使敌人无力再攻,虽然我们损失也大,但却能让我们有一段长时间的和平,这是有利于我们的。”

卡豪没有说话。忧郁的表情刻在阿勒儿的脸上,挥之不去。阿勒儿知道自己的意见无法像以往那样得到君王及其他亲王贝勒的重视,而阿里札一波人却一直跟他对着干。感到自己失势的阿勒儿,郁郁寡欢,“他身上曾经有的光芒渐渐消褪,逐渐沉沦”。阿勒儿内心的压抑,使他再也没有以往那样锐不可当,曾经的那个阿勒儿在许多人的眼中渐渐远去,“他很少说话,变得沉默寡言,在他的身上总能让人感受到他那淡淡的哀愁”。感到自己丈夫受到了金国高层一批人的排挤,阿勒儿的妻子赛玉昕气咕咕地说:“当年的君王迈卡威没能战胜罗夫康,阿勒儿也无法击败罗夫康,我不相信他们能在罗夫康身上讨到什么便宜”。

战争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在阿里斯达,罗夫康和他的帝国一师在整军备战,西北部的战事虽跟罗夫康没什么关系,可在听到蒙古汗军入侵帝国西北部的消息后,罗夫康也在关注着西北边的战况。罗夫康知道董大钟那边又要吃紧了。但罗夫康看到了蒙古汗军和金军并没有联起手来,蒙古汗军选择了单干,这让罗夫康宽了些心。罗夫康对郑维浩说:“蒙古汗军现在入侵帝国,都没有拉上金军,看来蒙古汗国不愿跟金国结成同盟军。”郑维浩回话道:“拉上金军那就得让金人分一杯羹,这哪有吃独食爽呀。”听了郑维浩的话后,罗夫康笑着说:“是呀,既然自己能包办的事,为什么要再拉一个人进来让自己少吃少喝点。蒙古汗国的那帮王侯将相应该能知晓,众乐乐,不如独乐乐”。

西北战事的捷报,传到曼蒂兰斯特,帝王及文武官员喜气洋洋,捷报在帝国扩散出去,成为街头巷尾闲谈的一个话题。罗夫康没有想到帝王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反击蒙古汗军的侵犯,罗夫康对郑维浩说:“我听说帝王这次动用了十二万人的兵力反击蒙古汗军,这着实让人有点惊讶。”

“帝王这次把黄金甲也叫过来,组成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兵团,截杀北返的蒙古汗军,确实让人没有想到。”郑维浩略带吃惊地说。

罗夫康说:“看来这次是把蒙古汗军打疼了,蒙古汗军肯定损失了不少兵力。这也好,多打几次,蒙古汗王和他的将领就会老实,遏制了他们侵略的气焰。”

“是呀,只有打疼了他们,才能让他们因此得以收手,不敢来犯。不过,这样的仗不能多打,打多了,纵然是帝国,也承受不起。”郑维浩颇为感慨地说。

听了郑维浩的话后,罗夫康身有同感,点点头说:“是呀”。

其实,罗夫康和郑维浩知道,爆发大战最为频繁的就是他们的北方战区,继埃西霍的北方军与迈卡威的金军爆发了第一次凌河之战后,罗夫康相继在帝王四世十年和十六年,策动了两场与金军的大战,取得了出色的战果,但也给帝国造成不小的创伤。帝国纵然比金国大,人口也比金国多得多,但接二连三的大战,也会给帝国造成负担,导致帝国国力衰减,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问题是,只要帝国与金国处于交战的状态,两国之间爆发大战似无可避免。这不,罗夫康在酝酿着攻打安莱托布的时候,同时也在策划着帝国北方军与金军的又一场大战。罗夫康上文给帝王明威俊,说:“职拟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内,争取再打一场类似于特勒拉斯之战的战役,重创敌军主力,尽可能削弱敌人的力量,为北方长久的和平奠定基础”。

罗夫康召巴达武、哈盛莱、卡德茨、陆希莱、饼德等将领开会,布置攻打安莱托布的方策,罗夫康决定帝国北方军分成三支攻击部队,先由董向焘率领的第一攻击队攻打安莱托布,饼德和巴达武分率第二和第三攻击队。若金军主力来救援安莱托布,董向焘的攻击队则迎战来敌,把敌之主力拖住,饼德部和巴达武部分别赶至战场,三波人马全力歼敌;若金军率主力部队攻打德里埃的脱布涅顿,那么饼德的部队先去迎战敌之主力,待把敌人拖住后,巴达武的人马侧击敌军;若金军一部援助安莱托布,另以一部攻打脱布涅顿,那么饼德部与董向焘部一起对付援助安莱托布的金军,巴达武则与德里埃并肩作战,抗击另一部金军。

罗夫康绞尽脑汁地想着北方大军攻打安莱托布的种种应敌之策,可到头来罗夫康才发现自己为攻打安莱托布设想的几种对敌战术打法却一个也没用到,因为金国君王迈立阳下令安莱托布的军民全部撤到金国上区。从军事的角度来讲,把安莱托布的十几万军民撤到金国的上区,自有它合理之处。但十几万军民涌入金国上区,增强了金国上区的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如何安置离开安莱托布的卡布诺尼人。金国君王迈立阳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最后迈立阳决定那些曾经住在安莱托布的卡布诺尼人,如不能在上区安顿下来的,把这些人迁到中西亚被金军控制的那几个国家去。守卫安莱托布的金军将领特也法克询问君王迈立阳,军民撤出安莱托布时,是不是要把安莱托布毁于一旦?迈立阳下文给特也法克,晓谕道:

安莱托布的军民撤出城时,把所能带走的全都带走,不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但城内房舍建筑不要破坏,仍保留原状。你率军民离开城后,留下一些人马,可以监视察探敌人的动向。敌若来,城内房舍众多,有便于你们藏匿自己。况敌见我城未有大动,专心于要跟我们作战的罗夫康等将领,必疑心我留一空城有诈而不敢入驻。如若敌军入驻,我们寻机反击,城内敌驻军便有成瓮中之鳖之可能,反有利于我们歼敌。故保留城之原貌,徒给敌人留下负担,令敌军不敢多驻或不驻,并时时刻刻对我安莱托布这座空城提心吊胆,派兵监视安莱托布有我金军之动向否,牵制敌一部的兵力及精力。此一空城计,我金军不费一兵一卒,却起到驻兵于此的目的,惠于我众,你等应当贯彻执行,不容有误。

特也法克明白了君王迈立阳的用意,安莱托布就这样完好无缺地保留了下来。

安莱托布的金军及住民陆续离开,返回金国上区,罗夫康得知后,他不敢轻举妄动。罗夫康关注着安莱托布军民的动向,直到确认安莱托布的卡布诺尼的军民全部返回金国上区后,罗夫康这才明白金国高层打算放弃安莱托布,集中兵力固守金国上区。在罗夫康看来,金国高层弃守安莱托布是有利于帝国北方军的。本来要走这一步,现在直接跳过去,走到了第二步。罗夫康随即改变作战打法,金国下区的金军已全部回到了上区,那么根据这一现状,罗夫康决定把帝国北方军的主力推到噶巴布斯河一带,与上区的金军互为对峙,把战火引到金国核心的统治区域里。

当金国君王迈立阳弃守安莱托布,集中金军所有兵力于上区时,罗夫康迅速改变战略打法,决定把北方主力部队部署到噶巴布斯河一带,对金国步步紧逼,给迈立阳和他的将领施加强大的军事压力,力争取得个好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