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62章 绝密行动

第一百六十二章 绝密行动

德里埃,金国脱布涅顿区的军政长官,罗夫康派到脱布涅顿的情报人员与德里埃接上了头。这要归功于陆希莱的帮助,陆希莱托人让情报人员认识了德里埃身边的一个官员,那个官员在接受情报人员大笔的好处费后答应充当联系人,让罗夫康的情报人员与德里埃见上面。那个充当联系人的官员叫昂利图,是德里埃身边的近臣,负责对外贸易,他也是德里埃的红颜知己昂丽娜的哥哥。昂利图对德里埃说,帝国派人来想跟脱布涅顿签订一个互利互惠的海上贸易条约。德里埃问:“帝国派人来?他们为什么要跟我们签订条约?”

昂利图说:“至于具体签什么样的条约,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帝国那边派人来肯定有什么事要跟你说,我想对我们来讲不是件坏事。”

“这件事除了你知道外,还有没有其他人知道?”德里埃问道。

昂利图回答说:“没有,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陆希莱托人把这口信传给我的,除了我之外没人知道这事,你放心。我觉得见一见他们,只要不让别人知道对我们就没什么坏事,好的话口头答应一下;不好的话就推托掉,不会给别人抓住把柄的。”“你觉得怎么样?”昂利图接着问道。

见德里埃点点头表示同意,昂利图说:“那我安排时间和地点让他们跟你见个面。”

在昂利图的安排下,罗夫康派出的情报人员化装成商人模样在一间密室与德里埃见了面。商人吴奇(情报人员的化名)向德里埃提出帝国北方与脱布涅顿签订一个互利互惠的海上贸易条约,这个条约的内容是帝国北方向脱布涅顿通过海上贸易出口给脱布涅顿所缺所需的货物商品,并以低于市场价或低价卖给脱布涅顿的百姓及德里埃身边的文武官员和亲戚姻亲,作为回报“罗夫康将军希望德里埃将军在帝国军队和金军在未来爆发的战争中能保持中立,不与帝国为敌”。

德里埃问吴奇:“罗夫康将军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

吴奇答道:“只要德里埃将军答应罗夫康将军提出的这个要求,帝国北方就与脱布涅顿达成这个海上贸易,没有别的要求。”“不知德里埃将军意向如何?”吴奇问道。

“这事容我再想想。”德里埃回复道。

吴奇与德里埃见了面的消息很快传到罗夫康那里,罗夫康找来岳嘉仁,问道:“情报人员与德里埃见面,谈得怎么样?德里埃那边有什么反应吗?”

“据他们内部传出来的口信,德里埃这个人一向谨慎小心,情报人员把罗将军的话传给他,德里埃并没有立即作出表态。”岳嘉仁说道。

罗夫康说:“德里埃这个人向来是患得患失,了解他的人基本上都这么说他。说他胆小不敢做过分越权的事,很懂得保护自己。”

“是的。听认识他的人好像都这么说他。”岳嘉仁同意道。

在昂利图的说服下,德里埃同意与帝国签订罗夫康提出的海上贸易条约,但德里埃回话说,条约必须只能在“口头上”达成。罗夫康得到这个消息后,找来岳嘉仁与其密谈。罗夫康对岳嘉仁说:“德里埃这个人果然是小心翼翼,不敢做任何担风险的事,看来我们想让他为我们所用,按照正常的方法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岳嘉仁若有所悟地说:“将军的意思是”。罗夫康说道:“如果只让他对我们保持中立,对我们作用不大。拉赫耶母的腾默莱就可以做到,特克鲁给他施加点军事压力也可以做到。我们必须让他做出破格的举动。”

“要逼迫他这么做。”岳嘉仁说道。

罗夫康同意道:“是的,要给他施加点压力迫使他做出我们想要的行动。”

“可是,想让德里埃做出违反他内心想法的行动,恐不是件容易的事。”岳嘉仁为难地说。

罗夫康看着岳嘉仁,说:“这就需要我们想出点法子出来,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罗夫康告诉岳嘉仁情报部门该对德里埃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岳嘉仁听了之后,知道罗夫康所说的要意后,点头明白并准备着手策划一项机密行动。

罗夫康对岳嘉仁说:“我们这个行动能否成功一要看你们的策划缜密细致,也要看天意,也有一定运气的成分。但是如果你们策划实施的好,成功的可能性是蛮大的。”

岳嘉仁开始策划起这项机密行动,出于保密起见,这个机密行动只有实施的人和岳嘉仁知道,实行上下单线联系。岳嘉仁把这项机密行动代记为两个,分别是rd1和rd2,取名为“匕首行动”,意即为撕开突破口的行动。

时间进入到帝王四世十四年,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策划着对蒙古汗国来一次大的进攻行动,为此帝王明威俊召统尉诺科尼和副统尉奥克多相商此事。帝王明威俊向诺科尼和奥克多提到在今年上半年派出十万大军出征蒙古汗国,歼灭在源河以南的蒙古汗军。

诺统尉和奥副统尉听到帝王的这番话后颇为吃惊。诺科尼说道:“帝王派这么多兵马出征蒙古汗国,万一北方有事,罗夫康需要再派兵增援,恐怕现有的兵力无法给予其增援。”

“那么诺统尉认为我们这次率军出征蒙古汗国需派多少人马?”帝王明威俊问道。

诺科尼答道:“我认为我们率军出征蒙古汗国不宜派出过多人马,源河以南有近八万蒙古汗国的子民,其中蒙古汗军约有二三万。即使我们派出十万大军怕也不能一下子消除河南一带蒙古汗人的势力。我认为应循序渐进,不断派出中小规模的部队与河南的蒙古汗军作战,消耗他们的力量。”

奥克多也表态道:“我认为诺统尉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派大军前去蒙古汗国,必会惊动蒙古汗王和他们的大军。到时很有可能就是我军与蒙古汗军的决战,此事非同小可,请帝王三思而后行。”

听了诺统尉和奥副统尉的话后,帝王明威俊想了想,说:“我叫你们来也是想就这件事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这事还没定下来,我也只是说说,你们也提点意见,商量好后再确定下来。”接着,帝王明威俊问道:“那么你们认为该派多少人马去合适?”

见诺科尼和奥克多回不出话,帝王明威俊就说道:“我认为派小部队去蒙古汗国没什么意思,派大军前去一来帝国也派不出这么多人马;二来我们与蒙古汗军的决战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我们派出中等规模的人马前去是颇为适宜的。你们怎么看?”

诺科尼回话说:“主要是派多少人马前去较好,大致的人数要先确定下来。”

“我想派出六七万人马去比较合适,分二部,一部为主力部队,另一部辅助主力部队,帮助主力部队牵制敌军,帮助主力部队能歼敌一部。”帝王明威俊说道。

诺科尼和奥克多没有说话,在他们看来,六七万人马不算少,但也不能说多。帝王明威俊接着又说道:“我想了想,让赵迪昊统领主力部队,另择一将率辅助部队,人马就定为七万吧。赵迪昊领四万五千人马,都是骑兵,另再派二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一万,步兵一万五千人。你们看,这样行吗?”

帝王明威俊既然都考虑清楚了,诺科尼和奥克多自然也就不再多说,出兵蒙古汗国一事就定下来了。帝王明威俊叫诺科尼让军部把具体的作战方案照他的话拟定出来。军部拟定出了帝王交代的征伐蒙古汗国的作战方案,送交帝王过目。帝王明威俊确定下来后,这个作战方案便正式开始行动起来,作战方案指令:赵迪昊率四万五千骑兵联同周敏华的二万五千人一起出征蒙古汗国,赵迪昊为主力部队负责歼敌,周敏华部为策应辅助部队,旨在牵制敌人一部或帮助赵迪昊歼敌;战场总指挥为赵迪昊,出征蒙古汗国的所有部队都要听从赵迪昊将军的指挥。

这个作战命令下达到赵迪昊那里,赵迪昊的热血又沸腾了起来,赵迪昊知道又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帝王明威俊下达给赵迪昊和周敏华的作战目的是消灭蒙古汗国源河以南的蒙古汗军或其主力。在帝王下达的指示中特意提到赵迪昊和周敏华率部“绝不能越过源河,作战区域必须是在源河以南地区,最好靠近帝国边境”。统尉诺科尼提醒帝王明威俊,对赵迪昊和周敏华部绝不能越过源河去追击蒙古汗军必须下达严令禁止,否则恐又会出事。诺统尉显然是在提醒明威俊当年陶省利率军无视命令越过源河最终全军覆没的教训。帝王明威俊因此感到作出这一禁令的必要性。帝王明威俊又给赵迪昊和周敏华部下了一个禁令:“严令禁止率部越过源河与蒙古汗军作战,如违反这一命令,无论成败,一律严惩”。帝王明威俊还让赵迪昊和周敏华率部与蒙古汗军的作战地点尽可能地靠帝国边境近一点。显然,帝王明威俊在为赵迪昊和周敏华的部队万一出师不利的情况下留一条后路,离帝国边境近一点,撤退时的安全系数就高一点。

帝王明威俊下发给赵迪昊等将领一连串的命令,使赵迪昊和他的将领在策划具体的作战方案时心中有了数。这次作战,不同于以往的作战,用赵迪昊的话来说“作战带有目的性,给的人马多了,歼敌的要求也高了,不再像以往几次一样小打小闹了,这次是要跟蒙古汗军大打。所以我们制订作战计划考虑得仔细一点,对敌情复杂性要能考虑到,多制订几套作战方案。”

虑及蒙古汗军作战地区被限定在源河以南,赵迪昊对河南蒙古汗军的进攻依然跟上一次作战一样,是建立在偷袭的基础上的。偷袭则要求赵迪昊的部队能避开蒙古汗军的耳目,神不知鬼不觉地突袭河南的蒙古汗军。为此赵迪昊要求出征部队在进军蒙古汗国时一定要做好行军的隐蔽性,打好与蒙古汗军大战的第一步。

帝王四世十四年三月,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罗夫康和赵迪昊,分别在策划着一项对敌人的绝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