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34章 金军的反应

第一百三十四章 金军的反应

帝王四世十年五月,在深克利特要塞中的哈盛莱收到罗夫康给他的信,读过信中的内容后哈盛莱骤然紧张起来,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哈盛莱将军,令你抽出一部人马重筑凌河城。你们如有什么困难,可向我反馈。重新修筑凌河城并派兵进驻是我军今年的头等要务。帝王已批准了我的这个行动。你在接到这个命令后,与之相关的准备工作须迅速行动起来。你们何时行动,有何困难,向我汇报。总之重筑凌河城的行动你们要在今年行动并完成这个任务,不可拖延。勿忘。

在信中,哈盛莱得到了罗夫康让他们“重筑凌河城”的命令。接到这个命令后,哈盛莱眉头紧锁,罗夫康的命令带有强制性,即一定要修筑好凌河城,时间也定在今年。哈盛莱知道,重筑凌河城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哈盛莱为此召集镶红旗将领开会,商讨如何答复罗夫康将军的这个命令。

在会上,梁栋成说:“重新修筑凌河城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会不会引起金军的注意。金军对我们修筑凌河城的反应是我们能不能保住凌河城的关键。”“说到底,就是看金军会不会因我们修筑凌河城大举进犯,就像当年我们重筑小凌河城一样。”德里亚说道。梁栋成点赞说:“里亚将军说得对,可不能再像修筑小凌河城那样了,赔了夫人折了兵。”梁栋成这一说,引得其他与会将领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大同小异,担心金军一旦兴师动众,修筑好的凌河城不仅无法保住,连带一部分镶红旗将士也要跟着赔进去。

主持会议的哈盛莱知道与会将领的担心,会上哈盛莱说道:“罗将军给我们的这个命令,我们不能不从。大家所担心的也是我担心的。既然罗将军令我们重筑凌河城,肯定有他的道理。毕竟重筑凌河城不只是我们的事,这事事关北方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家担心修筑凌河城会引来金军不是没有道理。我想,我们在给罗将军的答复中,试探一下罗将军对重筑凌河城的态度,即他让我们什么时候筑城,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支持。”听了哈盛莱的话后,与会的将领一致赞成哈盛莱的想法。

哈盛莱写信答复罗夫康,在复文中,哈盛莱表示服从罗夫康的命令,询问“罗将军打算何时让镶红旗修筑凌河城”,提到修筑凌河城很有可能会遭致金军的来攻,“筑凌河城易,守凌河城难”。罗夫康当然读懂了哈盛莱在复文中的暗示,他写信回复哈盛莱:

至于你们何时派人修筑凌河城,我的意见是尽快行动起来,安排好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工作。在准备好后,六月应动身去凌河城,修筑起来。在筑好凌河城后,你们只需守住凌河城,其他的事交由我们来做。我已请求帝王给我们增派援兵,援兵已经到来。现在在阿里斯达城的帝国军队已达十六万之众。你们筑好凌河城若遭敌击,北方统帅部是绝不会坐视不理的。

罗夫康的答复,给哈盛莱吃了一颗定心丸。哈盛莱开始筹备重筑凌河城的事宜。哈盛莱想着该派多少人去凌河城?派谁当这个头?哈盛莱又一次想到了梁栋成和他的部下官兵。哈盛莱把梁栋成叫了过来,对他说叫他去筑凌河城。哈盛莱问道:“让你去,你敢去吗?”

梁栋成回答说:“当然敢去,这有什么好怕的,我又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

“这一次不比上一次,上一次是我们没有准备。这次不一样了,北方得到了帝国大兵的援助,即便是金军来了我们也不会再怕他们了。罗将军答应我们一定会支援我们的。”哈盛莱说道。“你带一万二千人马去凌河城,先做好准备,等我报请罗将军同意后,你们就出发。”哈盛莱对梁栋成说道。梁栋成离开之时,哈盛莱又说了一句话:“你一定要相信我们能守住凌河城,相信罗将军”。

听到哈盛莱的话后,梁栋成点点头离开了。

在报请罗夫康,获得罗夫康同意后,梁栋成和他的一万二千人马出发在即。哈盛莱对梁栋成面令说:“你们到凌河城后,把坑道的出口先打通了,打通后派人传个话过来。我会再派一部分人来凌河城,帮助你们筑城。”“兵马和东西都带齐了吗?”哈盛莱问道。梁栋成回答说都带齐了。“好,那你们出发吧。祝你们一路顺风。”哈盛莱说道。

梁栋成和他的兵马出发了,离开深克利特要塞,前往一片废墟的凌河城。五年前,哈盛莱和他的将士被迫放弃了这座城市,并炸毁了它。如今哈盛莱的镶红旗又回到了这里,打算重新修筑起来。哈盛莱的心绪是复杂的,罗将军的这一招是险招,很有可能会点燃北方大战的导火线,到时北方的战局会呈现何种模样,哈盛莱的心中十分茫然。哈盛莱只能相信罗夫康将军,相信罗将军能信守承诺,挽凌河城于不倒。

梁栋成部众的离去使在深克利特要塞的一些军属家眷忧心忡忡。哈盛莱的妻子问他的丈夫:“是不是部队又要打仗去了?”哈盛莱答道:“没有去打仗,只是派一部把凌河城修筑起来,上面下的命令。”哈盛莱的妻子担心地问:“能保住吗?可不要再像以前一样了,想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哈盛莱没有正面回答,他说道:“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不做又怎么知道行不行呢。说句实话,修筑凌河城也是我想做的一个心愿。我不认为这次我们会失败。”

哈盛莱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和镶红旗会一直生活在金军的阴影下。帝国在北方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使哈盛莱对能守住凌河城有了一定的底气。哈盛莱明白,只要强大的金军铁骑一天不灭,战争就不会离北方这片土地远去。和平只是暂时的,战争迟早有一天又会来临。要想制止战争的方式就是用战争去制止它,以战止战,这就是战争所要付出的代价。

自打从曼蒂兰斯特回来后,罗夫康便着手实施重筑凌河城的行动。帝王答应给罗夫康的二万骑兵到来后,阿里斯达的帝国一师的人马有十六万之众,再加上汉弗里的纽爱尔军,总共在十七万以上。这十七万有骑兵、步兵、炮兵、工兵、特兵队等兵种,官兵战斗士气旺盛,武器装备齐全,粮草充足。除此之外,罗夫康还能得到三旗军的援助,帝国在北方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罗夫康认为帝国军队与金军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不惧在野外与金军面对面地对决。

在回到北方后,罗夫康给帝王去了一信,信中罗夫康阐述为什么他还要再让帝王给他二万骑兵的原因:“我们目前在北方的兵力虽然不少,但是由于虑及金军的攻城,我们必须把一部分的兵力用在守城上,这使得我们可以机动的兵力大大减少了,在野外与金军作战仍会感到不足。正是我军在北方处在守势,导致帝国在北方用于进攻敌人的机动部队在与金军的对决中,居于劣势。埃西霍将军之所以兵败,主要原因即在兵力上的吃亏,给金军以可趁之机。我们要想在与金军的大兵团决战中获取胜利,必须得保证进攻的兵力不处于下风,才有可能达到目的。这就是我向帝王再索要一部骑兵的原因”。

罗夫康知道,埃西霍之所以战败,最主要的原因即在于其指挥的机动兵马远少于金军。帝王明威俊同样也知道。所以他对罗夫康提出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就是不让埃西霍的悲剧在北方重演。莫亚比兹的教训太深刻了,铭刻在明威俊的心头。这次明威俊不再熟视无睹,他向北方增派了十六万人马,粮草等后勤保障的运输也十分到位。帝王明威俊在北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现在明威俊期望的就是罗夫康能率北方的军队重振雄风,挽回帝国在北方的颓势。

在兵马粮草等硬件一一到位后,罗夫康迅速采取行动,令哈盛莱派部重筑他们丢弃的凌河城。当哈盛莱指派他的部下梁栋成和一万二千人的官兵去修筑早已被遗弃的凌河城时,得到汇报的罗夫康去信告诉哈盛莱修筑凌河城的镶红旗将士,“要带足一年的口粮,提醒他们要保护好那里的水源,在修筑当中随时注意敌人动向,保证工期的尽快完成”。

凌河城,这座在地图上消失了五年的重镇,在梁栋成和他的官兵到来后,又被重新修筑起来。在官兵和民工的日夜辛勤的劳作下,破败荒芜的凌河城重新“站立”了起来,焕发生机。就在凌河城又一次屹立在北方的土地上时,罗夫康和哈盛莱等人正密切地关注着来自北方卡布诺尼人传出来的动向,他们都在等着金军对凌河城重新修筑起来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