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33章 带来希望

第一百三十三章 带来希望

罗夫康提出的“重筑凌河城”的意见让帝王四世明威俊陷入了沉思,这跟他所想的大相径庭,但明威俊并未让身边的气氛沉寂良久,很快明威俊开口打破了寂静,他问罗夫康:“重筑凌河城,你有把握能守得住它吗?”

罗夫康斩钉截铁地说:“有。如果我认为我们不能守住重筑的凌河城,我就不会向帝王提出自己这个想法了。”

望着罗夫康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身上透露出的一股自信,帝王四世明威俊点点头,没有说话。

罗夫康见帝王没有说话,不等帝王开口就说出了自己的要求:“我希望帝王能再给我一点兵马”。

“不是又给你们一部分人马了吗。”帝王四世明威俊说道。

罗夫康解释道:“帝王不久前是又给我们一些人马,但那些都是炮兵和步兵。我希望帝王能再给我们一部分骑兵。帝王知道,我们要在野外与金军对决,现有的骑兵依然还不能应付金军大兵团的来袭。”

“那么我还要再给你们多少骑兵?”帝王明威俊问道。

罗夫康答道:“能不能再给二万骑兵。”接着罗夫康又说:“我们要能守住重筑的凌河城,我们在野外的机动兵力要大致与金军的大兵团对等,所以帝王若能再给我二万骑兵,我们就有信心在野外与金军一较高下。”

“这件事容我再想一想,罗将军不要把话说得那么快,我还没答应你的重筑凌河的方案呢。”帝王四世明威俊对罗夫康说道。“这事我会给你一个答复,你先下去吧。”帝王四世明威俊接着说道。

“是。”罗夫康就这样结束了与帝王的谈话,退了下去。

在帝王四世明威俊看来,罗夫康在这次的谈话中语出“惊”人着实令他吃惊了一下。重筑凌河城,把北方的防线重新稳固在凌河一线,这是帝王明威俊乐于看到的。只是明威俊顾虑罗夫康重筑凌河城会引发金军的强烈反应,一场大战很有可能将不能避免。既然罗夫康为此做好了准备,明威俊感到也没有任何理由反对罗夫康这么做。毕竟跟金军的一场大战迟早要发生。因此,帝王四世明威俊支持罗夫康的这个决定。

第二天下午,罗夫康被召进宫面见帝王。帝王四世明威俊见到罗夫康后,他对罗夫康说道:“你知道是什么让帝国开始重视海军的吗?在第三纪元,当时的伊曼鲁努大将率大军抢渡沽罗布达江,克里斯蒂国岌岌可危的时候。从那时起,克里斯蒂国的国王开始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帝国需要一支在江海作战的舰队,来保卫帝国的安全。也就在这个时候,当时的国王明义健为以防万一,下令在鲁波里亚江以北择其一地建陪都曼古斯蒂,就是现在的帝都曼蒂兰斯特。说来也有趣,罗夫康,你知道当年国王加夫贝默为什么要定都于塞亚浦斯?也是为了防伊曼鲁努军队,害怕他们从北面的密哈拉比峡口处打进来。所以加夫贝默把都城选择在鲁波里亚以南的塞亚浦斯。克里斯蒂国建都的选择都考虑到外部强敌的威胁。或许说正是因为有外部强敌的威胁,才让帝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海军,并得以壮大,发展成现在这等规模。”

听了帝王的这句开场白,罗夫康有所感悟,他说道:“帝王这番话,是不是在说为什么卡布诺尼人没有他们的海军?”

帝王明威俊听了罗夫康的揣测后,笑了,明威俊笑着说道:“不,我只是在跟你随便聊聊,说些闲话”。

罗夫康也笑了。

帝王明威俊问道:“我给你们的那些步炮兵怎么样?符合你们的胃口吗?”

“帝王给我们的那些步炮兵,我们感到很满意。帝王给我们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那火炮,橡胶轮胎,使用起来灵活方便。”罗夫康回答道。

帝王明威俊说道:“你们处在前线跟敌人作战,我当然要给你们最好的了。罗夫康,我现在召你过来就是想对你说,你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我支持你。你要的那些骑兵,我会尽快派给你的。”

在听到帝王同意他的看法后,罗夫康感谢地说:“谢帝王”。“我希望帝王能尽快把援兵派给我,因为我打算在今年就执行这个计划。”罗夫康对帝王说道。

“好。”“好。”帝王明威俊答复罗夫康道。

帝王同意了他的“重筑凌河城”的计划,罗夫康感到重任在肩,他不能辜负了帝王对他的信任。罗夫康在曼蒂兰斯特的任务完结了,他和周宾等人离开了曼蒂兰斯特,踏上了去北方的归途。路上,罗夫康对周宾说:“帝王问我,他给我们的那些步炮兵怎么样。我说都不错,尤其是那些新式火炮,用的是橡胶轮胎,移动起来灵活方便。”一说起火炮的事,罗夫康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周宾,你还记得吗,当年在关西隘口之战中,我们用的史大尉给我们的那些重火炮?”

“当然记得。”周宾回话道。

罗夫康接着说:“那些重火炮被固定在地面上,敌人的大石头砸过来,瞬间被砸翻在地,毫无效用。”

“它们太笨重了,无法给予敌人有效的打击,在敌人的火力打击下,被动挨打。”周宾说道。

罗夫康有点感慨地说:“所以现在帝国给我们的火炮不知比当年那些重火炮好多少倍。帝王是把帝国最新式的武器交给我们,装备部队,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我们来打金军。”

“你说,帝王已经同意了你的重筑凌河城的方案。”周宾说道。

罗夫康说:“帝王明确表态,支持我这么做。我要求帝王再给我们二万骑兵,帝王也同意了。”

“这是帝王对我们的信任。”周宾说道。

“是的。”罗夫康赞同道。

周宾说道:“重筑凌河城并不难。最让我们担忧的是金军对我们重筑凌河城的反应。五年前的那场大战就是由埃西霍修筑小凌河城引起的。这次我们修筑被金军平毁的凌河城,定会引起金军的格外关注,甚至引来金军。金军不太可能任由我们修筑凌河城而无动于衷,他们肯定是会有所反应的。”

听了周宾的这句话后,罗夫康对周宾说:“周宾,我们不能老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望着罗夫康,周宾点点头,他觉得罗夫康说得对:“是的,我们不能老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罗夫康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与金军的这场大战,是迟早有一天要发生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既然我们到了北方与金军作战,我们就不能再有回避。我们必须抢占先机,在金军未发动之前就开始行动,才能占取先机,掌握战局的主动。我们不能等着金军来攻击。不能。”

罗夫康不会坐等着金军攻击,然后他再反击。如果有机会,有实力,罗夫康不会放弃任何主动出击的战机。对罗夫康来讲,最好的防守不是被动防御下的反击,而是主动对敌人发动进攻。——这就是一个信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的指挥官心中持有的信条。

罗夫康和周宾等人离开了曼蒂兰斯特。帝王四世明威俊漫步在葛罗米斯的宫殿群上,统尉诺科尼跟在帝王的身边。诺科尼问帝王:“帝王,罗夫康提出的方案就这么通过了吗?”

帝王明威俊答道:“我已经答应了他让他按自己的构想去做。”说完,明威俊转过身,对诺科尼说:“我没有任何理由反对他这么做。老实说,他的想法是我乐于见到的”。

听了帝王的话,诺统尉点点头。

帝王明威俊问道:“诺科尼,你知道当年帝王一世为什么要授铁木哥帝国勋章吗?”

“因为铁木哥率军消灭了伊曼鲁努的主力军团,终结了伊曼鲁努帝国的统治。所以帝王一世把帝国勋章授给了铁木哥。”诺科尼答道。

听到诺科尼的回答后,明威俊又问道:“仅仅是这些吗?”明威俊的问话,诺科尼无言以答。帝王明威俊也没让诺科尼回答他的这个问话,他缓缓地说:“帝王一世之所以授予铁木哥帝国勋章,绝不仅仅是铁木哥率军击败了伊曼鲁努的大军。那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当克里斯蒂国与伊曼鲁努帝国决战之前,克里斯蒂国无论是在国力上还是在军力上都在伊曼鲁努帝国之上。克里斯蒂国与伊曼鲁努帝国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可是国王明成隆让将领们商讨进攻伊曼鲁努的方案时,没有一个将领敢与伊曼鲁努军队决战,除了铁木哥。铁木哥之所以能率克里斯蒂军击败伊曼鲁努的主力军团不仅是他有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更在于他有敢与跟伊曼鲁努决战的勇气和能正确衡量敌我双方实力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勇气和正确的判断,才是铁木哥能率军击败伊曼鲁努大军的主要原因,也是铁木哥能获得帝国勋章的原因,也是国王明成隆授予铁木哥帝国勋章的一大原因。”

诺科尼屏声静气听着帝王的讲话。明威俊说了一大堆的话,说出了心中为什么帝王一世要授给铁木哥帝国勋章的看法。说完后,明威俊看着诺科尼,又说道:“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帝王三世要授予罗夫康帝国勋章的原因”。诺科尼看了一下帝王,听出了帝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诺科尼点头称是,对此有所感悟。

在帝王四世明威俊看来,帝国经过四十年的励精图治,无论是在国力上,还是在军力上,均已具备了跟金国一较高下的资本。帝国军队与金军决战的条件已然成熟。现在明威俊最需要的是这么一个将领,他不仅要有出众的作战指挥能力,更要有敢与跟金军决战的勇气以及能审时度势正确衡量敌我双方实力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虽然金军远非伊曼鲁努军可比,但帝王明威俊依然相信自己的直觉,他相信罗夫康就是这么一个能给他带来希望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