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81章 血战栖潭

第八十一章 血战栖潭

滕冲的帝国中路军渡江作战的失败上报到帝王四世,帝王四世得到战报的详情后,怒不可遏,给滕冲写了一份二千字的叱责信,列数滕冲在渡江作战中的不足,信中写到滕冲及部将对淮军决心死守沿江各渡口的决心估计不足:

……你们没有充分料到敌人对沿江各渡口力守的决心,殊不知争夺岭北的关键是你们能否渡江实施成功的登陆,而不是与敌人争夺重要的城镇,因为敌人肯定不会放弃沿江的各渡口让你们轻易进入岭北,也就是说你们与敌人的决战有极大的可能是在与敌人争夺各渡口的拉锯战,可你们没有充分估计到这一点,在渡江作战中没有准备好与敌人决一死战,因而未能把握先机,达到迅速进占岭北的战役的目的,这是你们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令帝王四世气愤的绝不仅仅是滕冲和他的将领没有充分预料到敌人死守渡口的决心,未能集中全部兵力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你们此次作战,未能集中全部兵力,王祥敏的三万帝国中央军出征东闽未归,你们在兵力未全部到齐的情况下急促出兵,不能在渡江的登陆战中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在守渡口的淮军全力以赴的情况下,你们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

可以说,在对淮军发动攻击的初期,孙炳南的西路军屡攻瓮城不克,滕冲的中路军又出师不利,岭北之战是帝国军队与淮军交战的主战场,帝王四世格外重视和关注滕冲部队的战况,在作战不利,整个战局依然星光黯淡之时,帝王四世把更多的怨气发泄到帝国中路军的头上,信中末尾帝王四世如此写道“在握有制江权的情况下,你们本不该有任何失败的借口”:

此次作战使你们偷袭渡江的计划宣告破产,而后敌人应会有所准备你们以后要想达到渡江的隐蔽性将会愈发困难,在制江权掌握在我们手中的情况下,你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渡江作战的关键是制江权,敌人没有我们有,在握有制江权的情况下,你们本不该有任何失败的借口。

当滕冲看到帝王四世写给他的责备信后,也能从信中掂量出帝王四世对此次中路军作战失利的态度,帝王四世可以说是严肃批评了滕冲和他的将领,对他们在作战中的失策条条列出,读完信后滕冲感到身上的压力陡增了不少。林赖风觉得帝王四世对他们太过严厉,尤其是信中的最后一句话,“在握有制江权的情况下,你们本不该有任何失败的借口”,这显然把帝国中路军置于只能胜不能败的绝境。“胜败乃兵家常识嘛。”林赖风说道。

李理也对帝王四世对他们的严厉批评有点忿忿不平,他说道:“西面孙炳南那边不也是在打败仗,帝王凭什么对我们特别的苛求。”

倒是滕冲道出帝王四世为何会对他们严厉要求的缘由:“孙炳南攻打的地方怎么能跟我们比,我们要攻占的是岭北一个地区,孙炳南夺取的只是一个瓮城而已。”

“是呀,孙炳南攻击一个瓮城还这么费劲,我们要攻打的是隔了一个江战线有上百公里的整个岭北,凭什么他们打败仗情有可原,我们只碰了一次壁就要严厉问责,还不能有任何的失败。”李理不平地说。

林赖风接话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你看,侯担烈丢失岳黄城就被判了刑,孙炳南丢了瓮城却啥事也没有。”

“瓮城能和岳黄城比吗,岳黄城是什么,它可是岭北的中心城市,瓮城,不就是一个农贸市场嘛。”滕冲一语道破天机。

听到滕冲将军把瓮城说成是一个“农贸市场”后,林赖风和李理等在旁的将领“呵呵”的笑出声来。林赖风笑着说:“农贸市场,呵呵,将军,淮王可把那里当作了宝,派出他的数万精兵屯驻在此,眼下孙炳南和他的部队正在为夺占它而感到焦头烂额哩。”

“各人的眼光不同嘛。”滕冲说道。“我可不想成为那个倒霉的侯担烈被帝王处分,不管帝王如何严厉指责我们,我们都要把帝王的话放在心上,认真总结我们上次作战的不足,力争打好下一仗,在这里我可要提醒你们,下一场仗一定要打好,再要是打不好,我们都难逃帝王的处罚。”滕冲把话说得很重,意在使在场的气氛变得严肃,使将领们意识到下一场战斗的重要性。

滕冲及将领认真总结作战失利的原因,正如帝王四世指出的,未能集中全部兵力,这也意味着下一次渡江作战要等到王祥敏的部队回来后才能发动。还有要想确保在渡江的登陆战中能登陆足够的人马,现有的船只仍不够,而要想压制对岸制高点上的火力,江上的炮火力量仍须加强。滕冲上书给帝王四世,请求增加渡江的船只和战船,帝国的造船厂接到命令后迅速开动起来,短短几个月就制造了三千多艘可容纳数十至数百人不等的渡江船只。为了增强江上的炮火力量,帝王四世从海州给中路军调来了一支战船大队,有战船数十艘,确保中路军渡江有足够的炮火掩护,压制对岸敌人的火力点。

在庞大的帝国的支持下,中路军船只和战船的不足已不成问题,在上次渡江作战中有的将领未能遵循登陆战的常识,这不能不引起滕冲的重视。滕冲为此特地召开一次会议,希望能够在大会上把有些将领的错误思想改正过来。会上,李理批评程岭发,说程岭发没有遵循渡江登陆战的基本规律,在没有巩固山头阵地的情况下擅作主张,令先头部队追击敌人,是导致所部未能成功实施登陆的主要原因。

程岭发看会议的矛头指向自己,为自己辩解道:“当时我得到敌人放弃山头阵地,一路向南溃逃,不想白白浪费一个可以歼灭敌人的战机,为此才做出这一决定。”

滕冲发言道:“这是你没有意识到敌人要夺回渡口的决心,帝王四世在来信中指出,我们与岭北淮军的决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发生在对岸的各渡口的附近,敌人的逃跑是少数的,暂时的,他们的增援肯定是会及时赶到的,这从上一次的渡口争夺战中已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淮军是用他们的主力与我们在渡口附近决战,所以有的将领一看少量敌人逃跑就马上令部队追击的做法是错误的。”

滕冲见程岭发低头不语,又接着说道:“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并不是要针对谁,更不会为此惩罚谁,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要在座的将领们统一认识,即我们的渡江作战与淮军的渡口争夺战是两军的一场决战,众将领为此要严格遵守登陆战的常识,不管敌人是逃还是坚守,你们登陆以后首要做的是巩固登陆的滩头阵地和开辟登陆场,为后续部队的登陆创造良好的条件。”说到此,滕冲说话的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帝王四世因为我们作战不利,写信严厉批评了我们,批评的语气说得格外重,我现在要告诉在座的各位,帝王四世对我们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所以在座的各位一定要牢记上次作战失利的教训,打好下一场的战斗,下一场的战斗一定要打好,打赢,要不然帝王定要惩处我们。因为我们是帝国中央军,直属于帝国中央,我们要是打不好,是在给中央,给帝王丢脸,所以下一场作战我们一定要打赢,再也没有失败的理由了。”

“你们听明白了吗?”滕冲严肃地问在会的将领。

王守仁将军站了起来,对滕冲说:“只要能让我的骑兵部队能渡江踏上对岸,我就能保证拿下敌人”。——上一次的作战,骑兵部队作为第二梯队的后续部队,没有参与渡口的争夺战。考虑到先登陆的部队在敌人的猛烈抵抗下活动的区域不大,不利于骑兵作战,所以李理建议骑兵留后,等第一波登陆部队巩固了滩头阵地和开辟了登陆场后,再把骑*过去,滕冲对此表示赞同。

“问题是怎么把骑兵部队运到对岸,这才是关键。”在座的一位将军说道。

“好了,关于渡江一事我们会为你们准备好的,你们只需领命即可。”滕冲不打算把这样的话题延续下去。最后滕冲说道:“我们开这次会就是为了帮大家统一思想,你们如果现在还有问题可先提出来,若觉得当场提不好,散会后可单独来找我,你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见在座将领都不吱声,滕冲宣布散会。

统一将领思想的会开完了,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滕冲的脑海中,那就是渡江作战的具体方案。由于上一次偷袭的失败导致再像上一次那样进行出敌不意的渡江已然不可能了,敌人肯定作了防备,这使得再实行与上一次同样的渡江作战变得愈发困难,与上一次相比,这次渡江作战的方案该作怎样的调整呢?李理为滕冲提供了一个方案。李理对滕冲说:“我们还有东西梁山可资利用。”滕冲认为东西梁山是一个合适的登陆场,但是它离岳黄城有点远,有近百公里。

李理道出了把东西梁山作为中路军主力登陆地点的缘由:“正是因为东西梁山离岳黄城远,所以敌人在那里布置的兵力可以说是没有,我去看了东西梁山一下,发现东西梁山对岸的河口非常适合大部队隐秘登船出发,且河面宽阔,可停近千艘船只,大量的船只从这里突然涌出,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对岸的东西梁山。我们可把骑兵部队的主力统统安排在那里,肯定能把骑兵部队运到对岸。至于东西梁山距离岳黄城有点远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上百公里的路程,骑兵狂奔半天即可走完,根本不会耽误什么事。”

听李理这么一说,滕冲觉得李理说得很有道理,林赖风也表态支持李理的观点。滕冲肯定了李理的这个想法,在滕冲的首肯下,李理很快拟定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把帝国中路军的大量骑兵放置在大河口,在船只的运输下偷渡到对岸的东西梁山,在靠近岳黄城的各处渡口实行佯渡,意在牵制淮军主力,把一部分兵力用在笆霞山的登陆点上,部分主力则集中于栖潭的登陆点,使淮军的主力被牵制在此,无法脱身,使骑兵主力能安然渡到东西梁山,待骑兵主力都登上岸后,迅速西下,赶到笆霞和栖潭一带,与淮军进行主力决战,力图全歼淮军主力在岳黄城外。

作战方案甫定,船只也不再成问题,王祥敏的部队也已顺利返回,归入建制,中路军各路人马已全部到齐,集结完毕,滕冲知道是到了命令开启又一次渡江作战的时候了,这次作战在滕冲眼中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战成功的关键是佯渡的部队能否成功牵制住淮军的主力,坚持到大部队的到来,尤其是在栖潭,那里必将是两军血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