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82章 虚虚实实

第八十二章 虚虚实实

挫败帝国军队的渡江作战后,张稼天似乎摸准了帝国军队渡江作战的脉,即帝国军队一定会把主力的登陆地点选在岳黄城下游的几个渡口上。至于选在哪一个,也许会有所变化,不过张稼天并不担心,他已找到破解敌人在他所圈定的范围内的千变万化的对策,看出敌人主力渡江的登陆地点,迅速派出机动部队增援,这一招经过实战的检验,是正确的击退来敌的策略。下一次帝国军队再发起渡江作战,张稼天依然会以不变应万变,对付来犯之敌。

炮声隆隆响起,张稼天知道沉静了一段时间的帝国军队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渡江作战了。帝国军队又会把主力登陆在哪个渡口上呢?张稼天认为帝军肯定会把主力放在岳黄城下游的几个渡口上,在上游的渡江定是佯渡,至于帝军会把主力放在下游的哪个渡口,无非是从栖潭、八斗洲、笆霞山和划河口中选一个。战斗的进程似乎也在张稼天的掌控之中,从江上帝军渡江的船只来看,栖潭和笆霞山是敌人的主攻点,尤其是栖潭一带的江面上,船只云集,正源源不断把作战的士*到对岸的栖潭的江滩上。果然不出张稼天的所料,张稼天笑着对身边的将领说:“他们总是喜欢炒冷饭”。

在栖潭一带的江面上,帝国中路军投入三百多艘船只,另有数十艘战船,在战船炮火的掩护下,三百多艘船只向着栖潭驶去。驻守栖潭的淮军遭到战船炮火的轰击,予以反击,江面上激起数道水柱,渡江的部队登上栖潭的江滩后,集结兵力后开始向山上的淮军发动进攻,冒着山上淮军的炮火,中路军的将士奋勇向前,他们利用地形隐蔽来减少伤亡,爬了上去与淮军短兵相接。随着两军相接的人数不断增加,栖潭山充斥着交战将士的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渡口争夺战激战正酣,滕冲在前线望着对岸渡口两军厮杀的情景,深知这一战对自己的重要性。滕冲对站在他身边的林赖风说:“这一仗一定要打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林赖风回话说:“将军是不是担忧这仗若再打不好,帝王四世雷霆震怒,恐牵怒于我们,治我们的罪。”

“这还只是小的。”滕冲话中有话的说。见林赖风有些不解,滕冲把话说明了:“帝国的南方本来就是帝国通过武力占领的,南方有不少地区慑于帝国的武力不敢造次,如果我们让淮王得手了,到时南方就不安宁了,他们也有可能效仿淮王,起兵叛乱宣布独立。我想帝王四世正是忧虑到这一点,才会如此重视岭北的大事,只要我们能打赢淮军,南方就能安定,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听了滕冲的这番话后,林赖风才知道眼下这场仗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打败淮军那么简单。

正当帝淮两军在岳黄城下游的渡口烈战之时,大河口的六百多艘船只突然涌出,朝着对岸的东西梁山驶去。张稼天没有在东西梁山部署兵力,这是张稼天犯下的一个致命的错误。但是,由于东西梁山距离岳黄城过远,以及有限的兵力要用在保卫更加靠近岳黄城附近的几个渡口上,又怎么能苛求张稼天再抽出一部分兵力来守他认为的敌人不太可能会登陆的东西梁山。东西梁山没有淮军的驻守,导致在大河口渡江的部队得以从容登陆,百来艘船只停靠在江滩上,在船上的骑兵部队顺顺利利地登上东西梁山的江滩,聚集在一起,准备出发。

第一波渡江部队成功登陆东西梁山的消息传到滕冲耳中,看到东西梁山无淮兵据守,滕冲命令登陆的部队集结后,留一部分守卫滩头,其余在王守仁将军的带领下迅速西下,夹攻淮军,同时后续部队尽快渡江,登上对岸,滕冲对传令员下令道:“后续部队要尽快渡江,越快越好,要一次性运送二三万人马过江,不得有误”。滕冲知道,在大河口处云集着帝国中路军的主力骑兵部队,只要能把中路军的骑兵部队的主力安然送到对岸,并且在栖潭、笆霞的登陆部队能坚守两三天时间,待骑兵部队赶到战场,淮军就会陷入帝国军队左右夹击的钳形攻势的不利处境,胜利的天平将向着帝国中路军倾斜。

王守仁的骑兵部队赶到战场,立即对淮军发动了进攻,骑兵部队迅猛的冲击力像一把利刃楔入淮军的阵形中,猝不及防的淮军阵形大乱,在与骑兵部队的较量中很快处于劣势,面对着后续骑兵部队的接踵而至,张稼天的淮军无力抵御大量骑兵部队的进攻,这一切使得得知岭北出现帝国大批骑兵部队的张稼天预感到淮军在岭北的成败仅在一瞬间了。

当骑兵的主力部队都登上岭北后,滕冲心中的担忧霎时减轻了许多,只要骑兵大部队都加入战场,与在栖潭、笆霞的登陆部队一道里应外合夹击淮军,岭北的战事大抵可定。

在葛罗米斯的帝王四世,正密切关注着岭北的战况,一个捷报传来了,是孙炳南西路军的,瓮城已被孙炳南的部队攻占,闻知这一捷报后,帝王四世心里甚感高兴,僵持的战局终于有了进展。帝国西路军在岭南的西面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帝国的中路军也正与淮军争夺岭南正面的岭北地区。岭南的北面和西面帝淮两军战事激烈,战场上硝烟弥漫,惟独东面却格外安静,在岭南东面对峙着的双方谁都不想主动出击,谁都只想守住各自的辖地,只不过这样的安静很快就将被打破,帝王四世已把目光转到岭南东面的战线上,淮军守御阵地的前沿是黄金甲的故地,现在的脱布达犁地区,帝王四世对症下药,他已派出最合适的部队开往岭南的东面,这支部队就是杰王子的黄金甲。

帝王四世决心在岭南的西面、北面、东面这三面上同时对淮王施加军事压力,使得淮王顾此失彼,难以面面俱到。而帝王四世的三箭齐发,在帝王四世与淮王的对战中的战略全局的布局上,可以起到虚虚实实的良效,帝王四世可以针对战局的变化,对其中的一面或二面实以佯攻(虚着),以此来牵制住淮王的兵力,而把另外的二面或一面列为主攻(实着),攻入岭南,捣毁淮王的大本营,消灭淮王的淮军。帝王四世如此虚虚实实,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变化莫测,定会让淮王防不胜防,陷入被动挨打,难以招架的被动境地。帝王四世当着学相、统尉和将领的面,气宇轩昂的说:“我要用这三把尖刀一起捅入淮王的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