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70章 攻击为效

第七十章 攻击为效

罗夫康偷袭失败后,孙炳南召集将领开会,开会的目的是确定即将打响的攻城的具体行动。罗夫康没有参加会议,他还没从失利中缓过劲来,表面上给出的罗夫康未到会的理由是:“远途跋涉刚回来身体疲劳,正在恢复中”,但许多人都能感到罗夫康身体疲乏更多的是受心病所困。周宾代罗夫康参加了会议。会上,孙炳南手下的将领王烈文首先发言,孙炳南让王烈文先发言是有原因的,王烈文和他的部队曾驻守过瓮城,在今年三月帝王四世令孙炳南派兵接替瓮城的淮军,孙炳南派出去接替瓮城的淮军的部队就是王烈文的部队。

由于在瓮城呆过一阵,王烈文比其他人更清楚瓮城的构造,所以孙炳南先让王烈文发言,向在座的将领讲述瓮城内部的结构。王烈文说道:“瓮城分内城和外城,内城比外城要来得坚固,东西南北四面城墙,东面的城墙是薄弱之处,无论是外城还是内城都是如此,也许东面的城墙是我军的突破口。”王烈文说的话不多,此前孙炳南告诉王烈文到时说话要长话短说,王烈文虽说在瓮城呆过一段日子,可是被淮军逐出城后,淮军对瓮城做了不少改动,据情报得知,淮军在瓮城原有的外城和内城之间又筑了一道城墙,整座城变成了三城:外城、中城、内城。想必淮军肯定也在城防的薄弱之处上作了强固。王烈文对瓮城的了解跟不上瓮城的变化,所以孙炳南提醒王烈文说一点有用的信息,说得太多反而画蛇添足,误导别人。

王烈文说完话后,他说的那点“有用的信息”,在与会的将领们眼中依然没有多少价值可言,甚至如孙炳南所言的会有“误导别人”之嫌。王烈文说到“东面的城墙是薄弱处”,“也许是我军的突破口”是他基于之前在瓮城呆过的经历所得,现在的淮军已在瓮城驻留一段时间,东面的城墙还是薄弱处吗?淮军是不是已对该处进行加固?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反而会被敌人利用。厉荣说:“现在的瓮城东面的城墙是否还薄弱,尚难确定,既然我们知道,我想敌人肯定也知道,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口去攻击它,也许正中敌人的下怀。”坐在一旁的王芝贵紧接着说:“我认为厉荣将军说得对,敌人也许会利用这点引诱我们进入他们设置的陷阱,我们不可轻易上当。”

其他在座的许多将领认为厉荣和王芝贵说得有一定道理,孙炳南听过后,把话题引到正题上来:“不管是东面,还是西面,还是北面,我们现在亟须要确定的是我军把哪一面当作主攻,哪二面为辅攻,配合主攻一面的作战,达成作战的目的。”

孙炳南的这番话,使在会的将领们开始讨论起进攻瓮城的具体方案。经过商定,会上一致通过攻城的部置:把瓮城的正面作为西路军的主攻方向,东西二面为辅攻,牵制敌人的一部分兵力,配合正面的进攻。在会上,孙炳南说把瓮城的正面作为主攻方向有二个好处,一是部队不用作调整可直接对其发动进攻;二是正面是敌人城防最坚固的,攻击敌人的正面会出敌不意。会上对攻城的兵力作了部署:孙炳南的部队和安易鲁的鲁军攻击瓮城的正面,帝国一师和王芝贵联手进攻瓮城的东面,厉荣部进攻瓮城的西面;攻击的部队预留一部分兵力作为预备队。

随着进攻瓮城的具体方案的出炉,西路军终于做好了进攻瓮城的准备,孙炳南都尉知道攻城的时间拖得有点长了,是该到大军放手一搏的时候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孙炳南的西路军三面围住了瓮城,孙炳南对攻击的部队下达了指示:无论是主攻部队还是辅攻部队,都须尽全力攻击当面之敌,不应有所保留。孙炳南下达这个指示是基于他担心把部队分为主攻部队和辅攻部队,辅攻的部队会觉得自己只是辅助主攻而不尽力攻击,这样就会被敌人看出破绽,增加主攻部队的压力,破坏作战的整体效果。

炮火轰鸣,攻击的部队从三面涌向瓮城,瓮城的攻坚战打响了!黄杰驰在城墙的指挥楼上注视着西路军从瓮城的北、东、西三面攻来。黄杰驰对身边的将领说:“战争就这么开始了。”孙炳南的部队和安易鲁的鲁军呐喊着冲向瓮城,炮弹在四周炸响,箭矢如蝗虫般飞窜过来,不断有人被炮火击中和被箭射中,鲁军的战士用钢叉回击,他们拿起钢叉,瞄准城墙上的淮军用力投掷过去,不少淮军战士被钢叉刺中,倒了下去。肃西军和鲁军来到城墙,架起梯子往上爬,城墙上的淮军竭力阻止登上梯子的敌人向上爬,攻门的部队遭到城上淮军扔下来的*的攻击,身陷火海之中。爬上城墙的战士与淮军的士兵厮杀在一起,喊杀声、刀叉剑戟的碰撞声、呻吟声、叫喊声、炮弹的爆炸声,充斥在攻守双方的将士中,把瓮城变成了一座血火硝烟之城。

主攻部队攻破了城门,孙炳南眼睛一亮,攻城总算有了眉目,可当大量战士通过城门进入城后,在城上放置的数个油瓮突然爆裂,滚烫的油水倾泻下来,被淮军点燃后,整座城霎时间变成一片火海,攻进城的很多战士全身被火焰包裹,惨叫着成了一个个火人,被活活烧死。孙炳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是一座“伪城”!

黄杰驰见到帝国军队攻进城的惨状,得意地微笑着。淮军把瓮城筑成三城,在原先的外城和内城之间又筑了一道城墙,最外面的城其实是一座充满陷阱的城,四面相互隔离,城上放置数个灌满油水的瓮,等敌人一进入,把油水倾泻到敌人身上,点燃使整个城熊熊燃烧,予敌以大量杀伤。

除了在瓮城设置“伪城”外,对前来攻城的西路军黄杰驰确定了击敌策略:用火攻,用炮轰,用箭射,集中火力延迟敌人的进攻,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攻城的敌人,使攻入城的敌人与后续部队出现脱节,无法得到后续部队的支持,陷攻入城的敌人于孤立,把孤立之敌消灭或逼下城去。

在瓮城的三道城的淮军的兵力的部置上,黄杰驰把部署在第一道城,即“伪城”的兵力作为消耗敌人进攻的“消耗兵”,兵力是三道城中最少的;第二道城,即外城,是黄杰驰重点防御所在,在外城上黄杰驰部署的兵力最多,因为它起到上连“伪城”下接“内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外城的兵力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第三道城,即内城,在内城的兵力为预备用的,哪面城墙的淮军出现危机,需要增援,就把在内城的预备队投入战场,把敌人嚣张的气焰压下去。

在黄杰驰看来,瓮城现有的兵力和瓮城城防的结构,以及他的兵力部置,再加上城内充足的后勤补给,足以应付敌人攻城出现的任何危及瓮城的军事行动。结果似乎如黄杰驰所料,帝国西路军的第一天进攻无果而终。

在看到敌人瓮城的陷阱,明白下一道城将会更难攻取,孙炳南下令收兵,西路军停止了第一天的进攻。第一天的战果甚微,主攻部队的战果仅是敲开守敌的一座“伪城”,而在瓮城东西两面的辅攻部队连敌人的城门都未攻破,在城墙上跟敌人厮杀一阵后就退下阵来。

在第一天的战斗检讨会上,孙炳南告诉厉荣、王芝贵和周宾,瓮城的第一道城是“伪城”,敌人在“伪城”设有陷阱,你们的进攻应从城墙上起,从城墙上攻进去。会上除了吸取第一天战斗的教训,孙炳南决定第二天仍照常进攻。

接下来西路军连续两天的攻城,还是没有取得进展。孙炳南都尉不得不下达暂时停止进攻瓮城的命令,让已疲惫不堪的西路军将士休整一下。

黄杰驰击退来犯之敌的捷报传到江都,淮王及文武官员高兴万状,淮王说:“黄杰驰先挫败罗夫康偷袭瓮城的计谋,后又接连打退帝国军队的强攻,屡挫敌人的攻势,大长了我淮军的威风,真是令人心感欢喜。”淮王子明瑞挺说道:“攻击瓮城的帝国军队猛将云集,还有那个佩带帝国勋章被一些人吹得厉害的罗夫康,到头来还不是被我们的黄杰驰将军统统击败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淮军的将军一点都不比帝国那帮将领差,甚至还略胜过他们。”执相廖峰谦忙歌颂道:“瓮城的胜利,有赖于黄杰驰将军的指挥和守城将士的英勇作战,更赖于淮王的英明决策,正是淮王果断派黄杰驰镇守瓮城,才有现在取得的骄人战果。”

廖执相的马屁没有拍到马腿上,淮王捋着颔下的胡须,会心地笑了笑,心里想着,看来派黄杰驰去瓮城是非常正确的,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

淮王品尝着胜利的滋味,孙炳南咽下攻城不利的苦药丸,孙炳南写了一份报告呈给帝王四世,在给帝王四世的报告中,孙炳南详细写了攻城前的部署,攻城的过程简明扼要,至于攻城失利的原因,孙炳南归因于是淮军在瓮城的防守坚固,“甚难突破”。

帝王四世收到孙炳南呈上来的战斗报告,阅过后,帝王四世在给孙炳南的复文中,并未对孙炳南和他的西路军求全责备,还给了孙炳南一些指示,在复文中,帝王四世指示孙炳南“不可求急效,瓮城甚固,但只要你们发动一次次不懈努力的进攻,总会有成效”。

攻击为效,在瓮城一时难以攻取的情况下,帝王四世知道即便孙炳南的西路军对瓮城发动一次次看似徒劳无功的进攻,也是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因为这必将牵制住淮军在西面的大量兵力,为帝王四世接下来的布局创造从容不迫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