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4章 帝国一师

第四章 帝国一师

罗夫康和他的特兵队走出了山林,策马向着帝国的西北驰去,沿途帝国的锦绣江山尽收眼底,中途停留一地,罗夫康望见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葱葱茏茏的山林上,清澈见底的河水波光鳞鳞,鹰击长空,鱼游浅底,真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罗夫康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不远处,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首诗: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帝国的大好河山使罗夫康产生了强烈捍卫帝国的意念。眼下外族侵略者正在帝国土地上横行霸道,罗夫康无暇去欣赏美不胜收的山河,率领着特兵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烽火连天的西北地区。在去西北的路上,罗夫康看到向南逃离故地的帝国难民,不知什么缘故,罗夫康没有继续前进,他停了下来,思考良顷,他对周宾说:不再向西北前进。周宾问他,下一步该怎么办。罗夫康的回答令周宾颇为诧异:组建一支军队。

罗夫康向周宾阐述为什么会如此行事的缘由:去西北,我们那点兵力对于挽救当前危局可谓是杯水车薪;不去西北到帝都去,现在帝国战火蔓延,不跟侵略者斗一把,枉为军人之责,所以,眼下当务之急是组建一支新型军队,抵抗侵略者的进攻。

周宾觉得罗夫康所言有理,可他犹豫就靠他们几个人要想组建军队谈何容易。但是,当周宾见罗夫康决心已定,也决心顶着困难而上,着手组建一支新军。

罗夫康和周宾商定,现在首先要做的是组建军队的想法必须征得帝国中央的同意。他们必须写一封信给谭佐相表达他们要建新军的想法,再请谭佐相把这封信交给帝王。谭佐相,是罗夫康的老上级,他是帝国特兵队的创始人,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说服帝王建立一支特兵队,并大力支持特兵队的发展。谭佐相是帝王高级助手陈学相的助手,能出入帝国高层,请他带信面见帝王合情合理。

许景良西北军兵败的战报一传到帝国中央,帝王三世及高级文武官员无不震憾。在帝宫的指挥所里,挂着一张大地图,地图面前是踱着步的帝王及站在两侧的高级将领和官员。战事的失利使帝王三世缓慢的步履变得更加维艰,他看着面前的地图,身边的将领默不作声,乌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上。作为帝国的元首,帝王三世盱衡的是全局,而不是像将领,只需考虑局部就够了。帝国西北军主力尽没,接下来亟待要解决的是下一步该如何抵抗蒙金联军的进攻,要抵抗蒙金联军的进攻必须得派军队去,当下,北面的边防军受制于金军无力南下;帝国之都的军队不能调动,一旦有变,到时谁来守卫帝都。思虑再三,帝王三世作出两个举措:一是令西都都守张秉德为西北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督率西北余下的武装力量抵御敌人的进攻;二是令在中部地区的史大尉组织一支大军。

谭佐相参与了帝国最高层的决策事务,西北军的覆亡令他闷闷不乐,尤令他痛心的是他一手带大的特兵队也因跟随作战遭此噩运。回到家中,谭佐相见一灰鸽飞进他的庭院里,他眼睛霎地一亮,罗夫康的特兵队还活着!他急忙把灰鸽脚上的纸条取下来,打开一看,罗夫康这个热血青年的慷慨激词跃然于纸上:

谭佐相面告:

许都尉二十万大军在“杀谷”东北处中敌之埋伏,二十万部队陨殁,职率所部侥幸逃出敌之包围圈,本应去西北,在途中,职思忖良久,认为只有另行组建一支新军方能为帝国排忧解难。职愿与所建之新军为帝国效命沙场,与蒙金悍敌战斗到底,为帝国,为帝王流尽最后一滴血。

罗夫康

一月十五日

在信的下方写着一行字:“请谭佐相将此事面告帝王,至盼”。

谭佐相知道了罗夫康的意图:他要组建一支新军。谭佐相很快就将此事面告帝王,帝王三世知道后,当即同意了罗夫康组建新军的要求,并指示谭佐相从中协助帮忙。在帝王三世看来,帝国现在最缺的就是军队,下面的部将有意建军御敌,自是他所推崇的。

谭佐相在征得了帝王的同意后,给罗夫康回信复话。收到信的罗夫康和周宾投入到了组建军队的紧张的工作之中。

许都尉及西北军兵败覆灭的噩耗传至西都,都守张秉德立马意识到,他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帝王三世的任命一到,张都守的背上一下子负起帝国西北地区军政的重担,眼前有二件事极为棘手,一件是防御敌人的进攻;另一件是撤出西北地区的子民。张都守日夜操劳,不断给在他管辖区的地方军政长官发布命令,命令主要有二个内容:把所管地的人民撤出和做好城池的防御工作。

张都守和将领紧张部署着西都的城防,此时在西都的守卫兵力加在一起,不足三万,当张都守走在西都的城墙上时,身边的将领对他说,以现有的兵力防守西都不啻于大人穿小孩的裤子,要想面面俱到,处处布防,只能是顾此失彼,防不胜防。张都守说,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坚定信心,尽我们的职责。

张都守知道,有限的兵力是不可能处处布防的,只能重点防御,他视察了西都全城,把防御的重点放在西都的西区,囤积粮草弹药,加固构筑防御工事。在兵力的部署上,四面城墙各布置三千兵力,余部集中于西区。

西都防御的部署已定,撤出西都百姓的任务即刻摆了出来。西都的人民怎么也不相信,战争的祸害会降临到他们头上,当他们得知蒙金军随时可能攻打这里时,恐慌很快在人群中弥漫开来,他们争先恐后逃离西都,人拥马挤,不少人被活活践踏死,叫喊声、哭声、呻吟声混杂在一起,地痞流氓趁机混水摸鱼,西都整个城显得极为混乱。

张都守看到这一幕,怒不可遏,责问负责此事的将领为何会变成这样,负责的将领一脸无奈,说撤离的人太多,而受他指挥的士兵太少,根本忙活不过来。

张秉德看着乱哄哄的撤离的人群,除了加派人手去疏导外,他还下了一道指令,指示除几个具有战略要地的城池外,其余的城县皆可撤出该地的所有人口,坚壁清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面对着一副烂摊子,张秉德被繁忙的事务搞得焦头烂额,他只有尽力去做好,在给帝王三世的一份报告中,张秉德陈述自己这段日子所做的工作,在报告的末尾,任命于危难之际的张都守写了一句话表明自己的心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杀谷”平静了下来,数以万计的西北军将士埋葬在这里,“杀谷”真正成了杀谷,一个伏尸遍地的杀人之谷。这场帝国军队与蒙金军的决战,以蒙金军全歼帝国西北军主力而告终。在这场决战中,蒙金联军伤亡二万余人,其中亡一万余人,蒙古汗军亡六千余人,金军亡四千余人。

阿勒儿派人快马加鞭向金国君主报大捷,金国君主得知捷报后,极为高兴,下令举国狂欢。金国君主告知阿勒儿再接再励,扩大战果。

入夜,在蒙金军的营寨,处处是欢声笑语,在蒙古汗王的庭棚里正举行着一场蒙金两军将领的联欢会,他们面前的木盘子里是一块块的烤羊肉及一碗热浓浓的羊奶。他们大口吃着香喷喷的羊肉,畅饮着羊奶,在舞女们翩翩舞姿下,品尝着美食佳酿,感受着胜利的喜悦,在女色的眩目下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蒙古汗王站了起来,举起碗,大声说:“来!为蒙金两军取得这一伟大的胜利干一碗!”下面坐着的蒙金将领也都举起碗,大声说:“来!干一碗!”一饮而尽后,他们便十分高兴地笑了起来,舞女们也九分高兴地笑了。

狂欢了一夜后,天已蒙蒙亮,蒙古汗王搂着一个舞女,沉浸于美梦之中,不肯醒来。阿勒儿起来了,他走出毡房,抬头望着晴朗的天空,心情舒畅,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摘取一个个胜利的果实。

兵员、粮饷、武器装备……这些组成一支新军的必备组件在罗夫康的脑中一一闪现。罗夫康和周宾经过商讨,定下了招募兵员和筹集粮饷的几个规定,招募的战斗兵是农家子弟或勤劳肯干的底层人民;筹集粮饷须跟官府配合,对农民筹粮,对商人收银子,对那些土财豪门既收粮又收银子。

周宾组织募兵队和筹粮队,在募兵队和筹粮队动身之前,罗夫康特地又对他们讲了几句话,罗夫康对募兵队的人说,招兵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尤其是要到那些从西北逃难的人群中去,效果会更好。罗夫康对筹粮的人说,要与官府里的人配合,筹粮筹饷的原则是亩产收获越多,征收的越多,尤其是对那些豪富人家不用对他们太客气,多收点,但是不管征收对象的态度如何,都不准对人家动手动脚,严禁使用武力,如果有人不交,你们可向我们汇报,我们到时会另派人去的。

罗夫康把募兵和筹粮筹饷的地域范围定于隆德市城为中心的二十几个县城,之所以选这片区域为根据地,是该区域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既不受西北管辖,也不受中部的节制,罗夫康和周宾的家乡也在这一带,对这里蛮熟悉的。

罗夫康认为,招募新兵无大问题,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具有庞大人口的帝国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筹粮饷,有帝王的支持,地方官员不敢不配合,有地方官的配合,筹粮饷工作就会顺利不少,但也会出现问题,比如一些商人、土财豪富之家会少交甚至不交。因此,罗夫康觉得有必要写一封信,用严厉的口气警告他们,把该交的都交出来。

果然,有一支筹饷队回来汇报说正午县城有一户富家,拒不交粮饷,给他看了罗夫康的那封严厉警告的信也不顶事。罗夫康问,此人拒交的态度怎么样。筹粮饷的人答道,说话软绵绵,就是说没有,请我们高抬贵手。罗夫康哼了一声,说他这是在耍无赖。周宾说还是让他去一下,他有办法让那人把粮饷交出来。

周宾带着一队兵,来到那人家。

该家是正午县城小有名气的豪富人家,当家的姓李,名子豪,李家经商又经地,拥有田地上百亩,年亩产量有几万市斤,周宾从当地官府得知此事,他一进门,李当家迎了上来,向他哭穷,他哭诉说,我家里有很多人要养,粮自个家的人都不够吃,而近日经营布匹绸缎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实在是拿不出粮饷来。

周宾听完后,说:“你看到罗将军给你写的信了吗?”

李当家答道:“看到了,看到了。”

周宾说:“信里面写道,如拒不交粮饷,就是违抗帝王之命,应以抗命之罪论处,除非你能逃离帝国,可你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周宾接着说:“听说你有存粮六万市斤。”

李当家吐出一句:“哪有这么多。”

周宾一听其露了马脚,说:“那依你所言你家还是有很多存粮的。”

李当家语塞,半晌没有出声。

周宾说:“如果你家的存粮,真如你所说,那我们就不征;如不是,那可得如实缴纳。你现在如实说还来得及,到时我们派兵察看你的存粮,那就得要额外多缴了!”

李当家一听,摆手道:“不劳你们动手,我说,我如实说,总共有存粮十五万市斤。”

周宾听他说了实话,语气也缓和了,笑着说:“好,我们征得也不多,因为我们知道你们也不容易,要么这样吧,征一成,一万五千斤,你看如何。”

李当家只能随声附和说好。

周宾向李当家提到当地县城有个叫卢仕福的大户人家,非常配合官军,交粮又交了五万两白银,听卢仕福说,你家产业比他大,那么是不是也要交点银两。

李当家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不敢违忤,只得去取银两。

李当家的老婆对自己的丈夫不交粮饷的行为感到不满,说:“你那么有钱,有钱能在外面养个小老婆,就不能给帝国军队一点粮饷。”李当家回击说:“嗨,我有钱怎么了,我有钱就不能找个女人在外面陪陪我。我跟你说,还轮不到你来教训我。”

李当家的夫人大口声说:“你这死鬼!”

周宾从李当家的家中获得了五万银两和一万五千市斤的粮食,满载而回。

兵员、粮饷的工作还算顺利,罗夫康从二十几个县城及所控制的上百个村庄筹集到的粮饷估算出组建军队的兵员数,约一万八千人左右。人不多,罗夫康觉得人数够了,比起数量,他更重视的是质量。

武器装备是决定一支军队质量的主要因素。罗夫康的部队原是特兵队,所以罗夫康决定新军仍然沿袭特兵队的风格,兵器上,刀剑戟矛、强力弓、弓箭、盾牌、鸟铳炮、连弓、轻型火炮以及特制的兵器一一俱有。军装上,一个普通战士的配备为秋夏装内外衣各两套、一件保暖衣、一件防护衣、军袜、一双高顶厚底牛皮胶鞋、一顶圆顶钢盔,还有水壶、粮袋、箭筒等。

生产所需的武器装备和军装,至少要过三关:原料关、技术关、设备关。由于特兵队流动性作战的缘故,帝国中央特地在中部地区设立一个专为特兵队提供武器和军装的机构。罗夫康写信给谭佐相,要人要设备要原材料,谭佐相回信说人和设备他会解决好,至于原材料,谭佐相告诉罗夫康原材料的出产之地及联系人,具体事务由罗夫康等人筹商解决。

罗夫康敦促根据地的官员动员组织铁匠、木匠、裁缝等技术人员帮助兵工厂和军装厂的人尽快生产出武器和军装,并派人到原料出产地,与相关的联系人商谈购得所需的原材料。罗夫康整日为这些事奔波,周宾觉得罗夫康有点急,让他稍微缓一下。罗夫康说,蒙金军很快就要打进来了,你说我能不急。周宾劝说道:“蒙金军毕竟现在还未打过来,一支军队从无到有,必须得有时间和过程,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蒙金军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打过来,他们也要休整,况且还有张都守等人在前面替我们挡着他们,组建军队很繁重,我们还有不少工作未做。”罗夫康问,还有哪些?周宾说,比如说马匹,马匹之事也不得不考虑。罗夫康会意地点了一下头。

在武器装备分批武装军队时,军队的建制也成形了。军队以小队为基本单位,一个小队,人数为二十五人,一名小队长,二名副队长,武器配置为:二枝岛铳炮,二把连弓,鸟铳炮和连弓都需要两个人的协同,其余装备强力弓、弓箭、长矛、大刀、剑戟、盾牌。四个小队为一个中队,设中队长;五个中队为一个大队,设大队长;六个大队为一个联队,设联队长。军队总共有四个联队,每个联队三千人,陈世允、段举飞、张国雄、郑维浩四人担任联队长。其余人员都归属指挥部,其中有一支二千人的骑兵队、一个炮兵部队、一支八百人的特兵队和后方医护人员。军队的总人数为一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

看着一个个墨绿色的战士在苦练着作战杀敌的技能,罗夫康心中有感到宝剑即将出鞘。

将领们向罗夫康提出,给这支军队起个名字,罗夫康不假思索的说:“就叫它帝国一师好了。”

战争笼罩下的帝国,一支新的军队组建完毕,它的名字叫帝国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