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珠华点绛心
字体: 16 + -

第73章

黛玉让于德安退下后,便带着紫鹃去找李纨。()李纨正在自己屋里带着翠羽和雪雁做绣活,如今黛玉身边有了八个宫女服侍,翠羽和雪雁几乎每天都在李纨这里忙活。用黛玉的话说,能做点有用的事情总比闲着无聊在那边大眼瞪小眼的好。

李纨正在交给翠羽绣一片芙蓉花的叶子,听见黛玉来了,忙起身笑道:“妹妹来了。这大热的天儿有什么事儿也值得你亲自跑一趟?”

黛玉落座后,拉着李纨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旁,问道:“大嫂子,我之前恍惚听说过‘平安州’这三个字好像是从凤姐姐的嘴巴里说出来的。你可曾知道这平安州的事情?”

李纨想了想,说道:“是有这么回事儿。之前琏二爷经常去那边,但具体做什么我就不好说了。但我知道平安州是南安郡王的领地,原来我们府上和南安王爷有些交情,他们有些走动也是常见的。只是妹妹如何问起了这事儿?”

黛玉便把于德安说的事情跟李纨说了一遍,然后叹道:“于管家托我去跟皇上求情。可是嫂子也知道我这郡主的封号原本不过是因为照顾小龙寻的缘故才受封的。如今连皇上的面都没见过,而且现在皇上和太后都离京避暑去了,别说我见不到人,留在京城里的太子和大臣们也都见不到人啊,这事儿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李纨便劝道:“这事儿怎么不跟王爷说?王爷若是出面,定然好说话呀。”

黛玉听了这话只是摇头,她自然知道水溶出面会好一些,可是水溶如今忙的脚不着地的,大热的天都跑去了军营验看军粮物资,哪里还有精神顾忌这些?

李纨见黛玉不语,于是又劝道:“如今若要弄清楚这事儿也不难,妹妹想想,当初贾家满门获罪,其中有一条就是私通外官。这就是指我们家的人和外放的官员有说不清楚的事情,其实就是指琏二爷和平安州州府之间私下里的交易。如今琏二爷获罪,而平安州府却安然无恙。这分明是受了南安王的包庇。这事儿若是捅出来,南安府也是不小的罪过吧?”

黛玉闻言心中一顿,点头说道:“这是自然地。如今这件事若是要捅出来,也不用怕连累舅舅他们了,反正该抄的也抄了,该罚的也罚了,流放的流放,收监的收监,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李纨点头叹道:“正是这样,而且此事若是捅出来,说不定还能把琏二爷给弄回来呢

。凤丫头也是个可怜的,如今和平儿两个守在那里,三天两头的受人排挤,大不如以前了。”

黛玉会心一笑,说道:“大嫂子果然提醒了我。我在细细的想一想,若有事儿,自然再和大嫂子商议。”

李纨见黛玉起身要走,忙道:“这么急匆匆的,也要顾忌身子。大热的天儿跑来跑去的,喝杯茶再走。”说着,便亲自走到桌子前,倒了杯茶来给黛玉。

黛玉吃了茶正要走,却见小龙寻从外边走了进来,见了黛玉亲切的叫了声:“姑姑。你怎么来了?我正想去前面找你呢。”

“找我?”黛玉笑了笑,拉着他又回去坐下,问道:“找我什么事儿?”

小龙寻点点头,说道:“刚才我在书房,和贾兰一起读书。他读《论语》,也要看,他却给了我一本《山海经》,我才不要看那些东西呢,可他说,像我这么大的小孩子能看《山海经》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不要看那些,里面都是胡说八道的,我要看兵书,姑姑给我讲兵书吧。”

黛玉叹了口气,说道:“你这么大点儿的孩子读兵书?你字都认不全。《山海经》也不要看了,你先把《说文解字》读熟了再说。()不管看什么书,都要把字的意思弄懂了才行,是不是?”

小龙寻撅起了嘴巴,颇有些不乐意的样子。

黛玉又笑道:“这样,你白天看《说文解字》,如果能把姑姑的提问都回答上来,晚上睡觉前姑姑就给你讲一个兵法的故事,如何?”

龙寻听了这话立刻高兴了,忙点点头说道:“姑姑,我们可说好了哦?”

黛玉点点头:“说好了。”

“好,那我读书去了。”龙寻得到黛玉的承诺,高兴地去书房了。

黛玉看着他蹦蹦跳跳的背影,苦涩的笑了笑,暗暗地叹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此时他都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儿。

从李纨那里回来,黛玉一路走一路想,回到自己屋里的时候,心里的主意已经形成

。于是她叫了于德安进来,细细的吩咐了一遍。于德安听了黛玉的话,又细细一想,脸上便带出了笑颜,忙躬身跟黛玉说道:“郡主这招实在是高,奴才佩服。奴才这就去办。”说着,于德安便匆匆出去安排。

六月天里,天气闷热的要死。

刑部的老爷们都在后面的静室歇着,天气太热,一个个心烦意乱的,谁也无心政事。,一个个虽然穿着朝服,但官帽却都摘下来放到一边,身后有小厮们拿着大扇子慢慢的扇风,有的歪在椅子上打瞌睡,有的则聚在一起下棋,还有旁观者,摇着扇子笑眯眯的观棋不语。

大堂里只有几个衙役当值,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歪在大堂角落的椅子上,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松散的紧。

贾芸顶着大太阳走到了刑部衙门的门口,一边抬起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一边仰头看了看大堂门口挂着的那一架大鼓,又想了想一大早龙家的总管于德安给自己送来的一百两银子,牙一咬,心一横,大步上前,拿起鼓锥子咚咚咚的狠命的敲起来。

刑部大堂里的上上下下被这鼓声给敲懵了。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的看了一会子,一位幕僚先生先反应过来:“这大热的天儿,谁在击鼓鸣冤?”

刑部主事赵大人不耐烦的说道:“老周,你去看看。”

老周是个幕僚,听了主事的吩咐忙答应一声从后堂出来,外边的衙役已经听见击鼓,出去把贾芸带了进来。周幕僚见是一个年轻人,穿着灰布长衫,虽然有些斯文,但一看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钱没势的主儿。于是脸色一沉,很是不高兴的问道:“刚才击鼓者,何人?”

贾芸也算是见过世面的,见这人只穿一身银灰色茧绸长袍,便知道不是主事,不过是个师爷,于是拱拱手,微微笑道:“草民贾芸,击鼓鸣冤,状告平安州州府私通京官,贿赂朝廷要员。”

那师爷被这句话吓得一个哆嗦,立刻白了脸,低声喝道:“大胆!这是刑部大堂,不是戏园子茶馆,岂容你在这里胡说八道?!”

贾芸笑了笑,很是正经的说道:“这位老爷,我们贾家虽然现在败落了,但之前也曾经风光过。我乃前宁荣二府的族人,这朝堂上的事情我们虽然不怎么懂,但也不是睁眼瞎。”

那幕僚一听这话,心里更加忐忑,又指着贾芸说道:“就算你是宁荣二公的后人,但如今你们已经被抄家撤职,如今你们不过是平民百姓而已,这民告官,要先吃一百杀威棒,你可要想清楚了

!”

贾芸点点头,无畏的说道:“草民想清楚了。不过,这位老爷,这事儿你说了算么?或者您还是先进去给主事大人打个招呼,再说?不瞒大人,草民既然敢来击鼓鸣冤,便不怕过堂。草民现在虽然狗屁不是,寻常老百姓一个,但宁荣二府才被抄了多少日子呀?连一年都不到呢。草民也不是那种不懂事儿的人,呵呵……”

周幕僚听了这话,暗暗地思索了一番,又问:“你说你状告平安州州府私通京官,这京官是谁?你说你行贿朝廷要员,他行贿的又是谁?这事儿你不说清楚,就先问你个诬告之罪。你可要想明白了。”

贾芸对着周幕僚拱拱手,朗声说道:“老先生听好了。我状告平安州州府私通京官,此人真是原荣国府的二爷贾琏。这事儿刑部应该有备案,不然的话,我们琏二爷怎么会被流放千里?只是这私通之罪,罪在双方。为何如今只把琏二爷流放,这平安州的州府却安然无事?他不是贿赂朝廷要员,又如何保住了平安?至于他贿赂谁,我想只要把他带过来,一过堂,必有结果。”

周幕僚一听这事儿,头都成了两个大了。生气的瞪了贾芸一眼,喝道:“胡闹!这件案子早就定了,你如何有倒蹬出来胡说八道?快些出去,否则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贾芸冷笑:“这案子定的不公,我们自然要击鼓鸣冤。老先生若是管不了此事,便请了主事大人出来说话。若是把贾某轰出去,贾某出了这门还是去击鼓鸣冤。反正刚才贾某在大堂门口击鼓,已经有数十名百姓围观,贾家也不止是我一个人,我死了,还有别人。这事儿若是没个水落石出,就不算完。老先生思度着办吧。”说完,贾芸竟然转身去坐到了那边的椅子上,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一副坦荡荡的样子。

姓周的幕僚倒是被他这番气度给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哼了一声,转身进了内堂回主事去了。

------题外话------

亲爱滴们,今天又有朋友来,过年了,大家都要互相走动一下,没办法,身为家庭主妇总有些事情推不开。望大家都能理解,见谅。

请牢记本站域名:g.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