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37节:第六章〓回归南粤,相煎何太急(4)

已成为光杆司令的王俊大骂薛岳不是人,是“反骨仔”。他只身离开汕头,跑到广州找到李济深告状,申述被薛岳迫害的情况。谁知李济深早在那里等着,怒目一睁:“黄绍竑副总指挥说你按兵不动,是什么意思?”

王俊吓得浑身哆嗦,不敢多言,支吾几句就溜去香港,转去南京了。他生怕李济深将他扣留,军法从事。

三天后,陈济棠率部赶到汕头,见薛岳不让自己的部队入城,连自己进城也要登记,大怒,立即打电报向李济深告状,说薛岳以友视敌,全忘了是谁把他从共产党的包围中救出来的。李济深接到陈济棠的电报后,马上给薛岳打了个电报,婉言劝他与陈济棠和衷共济,但也不好过于相逼薛岳。

薛岳接到电报,也大怒,认为李济深袒护陈济棠,没把自己放在心上。他臭脾气上来,拍着桌子大喊,老子不干了!

果然,第二天,薛岳就托病住进医院,避不见客。

陈济棠见薛岳如此作为,无可奈何,特别是见薛岳连自己的老长官王俊部的械也敢缴,更领教了薛岳的狠劲,只好令自己的部队驻守郊外,日夜警戒。

10月中下旬,李济深以粤军委会的名义对粤军防地进行调整,便有了一个合适的借口,把薛岳部调出汕头,另安排到韶关驻防。

薛岳心里自然不痛快,毕竟汕头的财源比韶关好得多,但军命难违,此时,突然接到张发奎的密函,要他立即到广州一“叙”。薛岳心中会意,马上率部乘火轮离开汕头,赶赴广州。薛岳知道张发奎爱喝酒,尤其喜欢白兰地,临行前特意给他带了几箱上好的法国白兰地。

说实话,薛岳心里有些嫉妒又有些佩服张发奎。在北伐前,张发奎还是一个师长,在北伐时,他率部所向无敌,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连连告捷,成为著名的“铁军”将领。仅仅在一年多的时间,他从师长升为副军长、军长,旋升为第二方面军司令,而自己在北伐时跟着第一军没打几个漂亮的仗,反而一败再败,好不容易当上了一师师长,屁股没坐热,又被蒋介石挤走。如今回到广东,也只是一个杂牌师的师长,还受到陈济棠等的排挤,得不到李济深的信任,这样干下去,有什么盼头?还不如跟着张发奎干。

却说张发奎自从率部回到广东,趁李济深镇压起义之际,采取步步为营之计,一步步地争夺李济深在广州的控制权。但李济深毕竟是四军的老长官,在广东根深蒂固,要想撼动这棵大树谈何容易。何况他的属下陈济棠、徐景唐都是忠于李济深的,唯有薛岳是新来的,容易说服。

张发奎见到薛岳,很快就探明他的心事。他俩是老乡、老同学、老朋友加老战友,自然说话不用转弯。张发奎一边感谢薛岳给他带来的地道的法国白兰地,一边开门见山地说:“伯陵,你还是跟大哥我干吧。现在广东几乎是广西人的天下了。”

薛岳说:“此话怎讲?”

张发奎说:“这不明摆着吗?李济深李长官虽然不是桂系的,但他是广西人,与桂系有很深的渊源;在外,他与李宗仁、白崇禧联手,逼蒋介石下台,牢牢控制了南京、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在内,他把黄绍竑作为自己的副手,广西的几个主力师都调到广东来了,把广东的财源控制了,特别是这次镇压中共暴动队伍后,黄绍竑更是以功臣自居,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也不把汪主席放在眼里!”

薛岳一直对白崇禧把一师调离上海并解除自己一师师长的职务耿耿于怀,断然说:“向华,你有什么吩咐尽管说。”他稍迟疑一下,说,“李总指挥是我们的老长官,总不能拿他下手吧。”

张发奎说:“放心吧。汪主席已到广州,我们商量好了,以到南京开会为名,由汪主席把李济深调离广州,然后再把黄绍竑从广西骗到广州,擒贼先擒王,只要调走李,控制黄,一切就好办了。”

薛岳细品张发奎的计策,连说妙计。

11月16日,汪精卫偕李济深同赴上海参加国民党四中全会预备会,表示要用商议方式达成党内的统一。为了迷惑李济深和黄绍竑,张发奎也声言自己打算出洋,并于当天离开广州,乘船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