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19节:第三章〓讨伐陈逆,关山度若飞(3)

攻克言岭关以后,第八旅乘胜进军,沿老隆、河源一线,直捣“陈家军”老巢惠州。

在惠州新村,薛岳部正好挡住前来增援的叛将熊略部,他毅然命令部队,不留预备队,全线发起突袭。敌军毫无准备,仓皇溃逃。薛岳率部奋起直追。敌军被追到一条河边,正赶上河水暴涨,退路断绝,只好缴械投降。这次战斗,俘获熊略部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取得全胜。

至此,东路讨贼军到达博罗、增城、惠州,完成回师作战的任务,并与广州的西路讨贼军取得联系,准备下一步共同联手讨伐陈炯明叛军。大本营对这一仗非常满意。孙中山于7月间在《复邓演达函》中写道:“敌人来援惠州之军已被张民达完全击灭,我宜乘胜速下惠、潮,则广东从此可告太平,而此敌亦不敢再犯广东矣!”

[ 书客网 shuke.com ]应当说,这次东路讨贼军八个旅从福建回师作战,损失较大,抵达东江下游时,较为完整的只有张民达等四个旅。薛岳在这次转战中,直接率主力团在一线作战,其勇猛的战斗作风和灵活的指挥战术,受到肯定。

二、解围博罗,溃退粤东

同年7月下旬,驻守惠州的陈炯明叛军又蠢蠢欲动。

7月23日,中山先生为早日消灭陈炯明残部,攻下惠州城,在石龙设大本营亲自督战。他以许崇智任中路指挥驻博罗;杨希闵任右翼指挥驻平湖;胡谦任左翼指挥驻增城;刘震寰驻飞鹅岭一带,围攻惠州。

叛军这方也不是吃素的。叛军总指挥叶举趁东征军立足未稳之机,命熊略、陈修爵等部集中5000兵力,先行袭击博罗城,将许崇智指挥部团团包围。

许崇智的守城部队不过3000多人,坚守十余日,伤亡很大,几乎弹绝粮尽,连连向孙中山告急。

中山先生非常焦急,电令驻台山的粤军第一师卓仁机旅迅速前往解围,并令张民达旅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全力攻平山,以平博罗之敌。张民达接到命令后,令薛岳团作为急先锋,率部星夜驰援,先后占领淡水,克复平山。

9月10日下午3时,他们与卓仁机、张发奎所率的队伍汇合,抢占博罗西边笔架山高地,给攻城的敌人造成很大威胁。叛军害怕受到内外夹击,马上收缩队伍,退回城北高地。

在城内指挥的邓演达见叛军退走,打开西门,到阵地来会张发奎、薛岳,激动地说:“你们再不来,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

薛岳说:“听说你们被困,我们都十分着急,好在向华的部队来得及时。”

张发奎哈哈大笑说:“我们三兄弟好久没见了,晚上多喝两杯,我那里有好酒!”

博罗解围后,许崇智分兵三路进军,夺取河源。张民达接受任务后,命令薛岳团,向响水方向前进,追击敌人,并于10月3日顺利进入重镇河源。

本来进入河源城后,讨贼军理应一鼓作气追歼逃敌,但讨贼军到此却停止了进攻。总司令许崇智把指挥事务交给参谋长张国桢,自己溜回广州。一部分高中级军官纷纷效法,返回省城“快活”去了。受高级将领们贪图享受之影响,部队纪律松散,士气低落,聚赌之风盛行。薛岳为此忧心忡忡。

是时,陈炯明得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支持,从香港潜回东江,策划发动部下全面反攻。10月22日,叛军林虎部大举反攻河源。讨贼军张民达旅、卓仁机旅、莫雄独立旅等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河源。

奉孙中山之令,李济深率第二旅陈济棠部、及朱培德、杨希闵部,分别从横沥、博罗赶到泰美、柏塘增援,在泰美、三径、柏塘一线与叛军林虎部展开战斗。

战斗行将展开时,张民达以电话请求守泰美的参谋长张国桢“固守泰美两小时”,但张国桢部刚与敌接触,便放弃泰美向后撤退。张民达无奈,只好令正在三径与敌人展开激战的薛岳:“泰美方面敌人进攻甚急,现令你团立即结束这里的战斗,增援泰美;三径的残敌交由莫雄旅去收拾。”

薛岳马上整理队伍,星夜驰援,大踏步向泰美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