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14节:第二章〓悠悠忠心,从军为报国(2)

“是。”薛岳敬了个礼,高兴地跑开了。

不久,邓铿在广州东堤路旧官纸局设立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和旅长梁鸿楷、参谋长陈可钰等共同策划编练部队工作。薛岳负责组建机枪营,被任命为营长,当时,“花机关机”(即冲锋枪),轻、重式机关枪还是稀罕之物,可见邓铿对他的重视。

薛岳的几位同学也被委以要职,张发奎初被任命为师部上尉副官,后调任李安邦部警卫游击第二十七营营长;李章达和叶挺被任命组建工兵营,分别被委以正、副营长;邓演达则被任命为独立营营长。

这么多好友、同学又聚在一起,薛岳别提多开心了。

粤军第一师建成后,所属部队分驻于广州东、北郊区营房,一面拱卫广州治安,一面从事教育训练。经过半年多的整训教育,官兵们获得很大进步,纪律严明,精诚团结,整个部队战斗动作与制式教练均相当娴熟,并养成了积极的战术思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其他粤军部队起到了模范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薛岳后来的治军思想受粤军第一师的影响非常大。

更令薛岳开心的事还在后头。就在粤军第一师积极筹建时,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召开参众两院联合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此时,恰值北方的直系与奉系准备大战,孙中山建议趁热打铁,立即北伐。

10月18日,孙中山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这时,深受孙中山信任的邓铿又接到一个新任务,从粤军第一师中挑选一批靠得住的官兵,组建一支护卫北伐大本营的警卫部队。

邓铿深感护卫孙中山的重要性,考虑再三,决定组建一个警卫团,由陈可钰任团长,李章达任中校团附,邓定远任少校团附,以机关枪营为第一营,营长薛岳;以工兵营为第二营,叶挺为营长;以警卫游击二十七营编为第三营,张发奎任营长。

在成立仪式上,他们庄严宣誓,践行三民主义,誓死保卫中山先生。

12月4日,孙中山在桂林风景秀丽的王城设立北伐大本营。当时驻扎在桂林市内及其附近的军队,有粤军、滇军、湘军、黔军、赣军等。这些军队名曰“北伐”,实则各怀异志。孙中山三令五申,整顿军队,好不容易才把各路兵马组成七个军团,共四万余人,准备取道湖南北伐。

在桂林期间,中山先生有空闲时,喜欢跟卫士们聊天,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他形象地说:“我们现在革命的当务之急,就是铲除那三种尘土!”

“什么尘土?”薛岳不解地问。

孙中山笑着说:“这是我打的一个比方,三种尘土就是军阀、官僚和政客呀!我问你们,你们参加革命怕不怕牺牲?”

叶挺首先抢答:“牺牲怕什么?青年人就是要‘振污世、起衰溺嘛!浑是一包浓血裹一大堆骨头’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孙中山笑着点头道:“希夷,这句文绉绉的话可是你写给《新青年》那封长信里的话,我可拜读过哟。”

孙中山回过头,见薛岳不做声,便说:“伯陵,你又怎么看待牺牲的呢?”

薛岳腼腆地笑一笑:“我说不好,从小我娘就要我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我最爱读岳飞的《满江飞》了。”

孙中山说:“我也喜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中山先生虽然是个大总统,可生活十分的简朴。总统府里一般领导人吃的中餐都是三元以上,可他自己只花四角钱左右。有一次唐绍仪来访,先生叫副官马湘买了一只卤鸡待客。唐绍仪很快把这只卤鸡享受完了,等待另上佳肴。孙先生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说话了:“怠慢得很,没有什么好菜款待了。”薛岳在旁看了,心中偷偷直乐。

孙中山倾全力于北伐的准备工作。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心想搞“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却暗中勾结吴佩孚,反对北伐,又联合湖南督军赵恒惕,阻止北伐军入湘。这时,广州方面传来噩耗,一直支持孙中山的粤军参谋长兼一师师长邓铿,竟于3月21日遭到陈炯明的手下暗杀而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