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三章 相帅五国(25)

攻城用不上骑兵,这是常识,至于骑马步兵,王翦是理解其用途的,但他仍然认为那太奢侈了,会骑马的步兵就是骑兵啊,又何必再来个骑马步兵,为了一点点的速度优势就把优秀的骑兵战士浪费在步战和攻城战中,太暴殄天物了。

自雕鞍马军出现后,智慧超群的王翦就已认识到,骑兵的时代到来了,终有一天,骑兵将在战场上全面战胜步兵,也许这一天不会太遥远了,赵军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其实这次伐魏,王翦是不如何支持的,他的意见是先集中全秦国的力量,迅速打败正在复苏和崛起中的赵国,不然早晚必成大患,可惜吕相邦硬说魏国新旧君王交替,民心不稳,乃可乘之机,执意先伐魏国。

王翦承认自己在政治上不如吕相邦更有见地,可从纯军事角度上来说,不趁赵国羽翼未丰彻底再次扼杀它,必后患无穷,而魏国不过冢中枯骨而已,早晚都是一个拿下,又何必着急。

正因为他持如此观点,这次伐魏才没有用他出马,而派出了另一员老将蒙鹜,其实蒙鹜和王翦的观点相近,都以依靠雕鞍马军迅速崛起的赵国为忧,认为其早晚必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最大竞争对手,但对孟阙两人却持不同看法。

蒙鹜认为孟阙此人浪荡无行,伦恋亲姐,就算有点小智,必无太大出息,对他本人无须太放在心上,王翦则认为孟阙此子天纵奇才,乃不世智者,若他有一日回到赵国,赵国必如虎添翼,早晚必席卷天下,与秦争锋。

从孟阙身挂赵楚两国上将军印开始,王翦已经认为他打的是“连横”的主意。走的是当年秦国依靠连横而发展实力,蚕食诸国的老路,至于孟阙北逐匈奴并当上“天单于”,那更是当年秦国征服西戎,充实实力的老路了,而此次的“合纵”不过是“连横”的一个变音而已。

因此,王翦一直力主破坏孟阙在赵国的地位,这次赵王之所以没给孟阙虎符,其实是王翦向吕不韦献的计,让吕不韦派人贿赂郭开,郭开又向赵王进谗言,才做到的。

但孟阙在赵军中威望崇高,雕鞍马军可以说是他一手创造的,而李牧据说也从未真心想杀他,两人之间的感情应该依然很深厚,这次“合纵”来的都是李牧和孟阙的旧部,而他又是名义上的联军统帅,有无虎符,似也关系不大。

想到这里,王翦又担心起来,骑马步军的用途之一是长途奔袭,这一点王翦是深明其意的,那么孟阙会不会将这些骑马步兵派出去,绕过函谷关突袭咸阳呢,王翦是深以此为忧的。

其实他一直看不起山东各国的将领,这些国家几百年来进攻秦国从来只知道一条道跑到黑,只从函谷关攻打秦国,崤函之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岂是易打的,所以山东各国屡战屡败,而秦国依靠函谷关之险,先立于不败之地,得已鲸吞蚕食各国,在加上商君改革之力,才有今日之势,那孟阙这个天纵奇才会不会打破人们几百年来的思维地势,绕过函谷关进攻咸阳呢?

*****

孟阙指挥大军在城下进攻了五天,伤亡达二十万众,即便光算战死的,也应该有四五万人了,可进攻势头不减,给函谷关上的秦军也造成了大量伤亡,王翦对这些进攻的步兵并不太放在心上,他知道再过些时日这些进攻的士兵士气一泄,进攻势头就会缓下来,然后再拖一段时间,就会在城下师老兵疲,到时秦军开关延敌,就会重演六国败逃,秦国追亡逐北的旧事。

他重视的是那些骑兵,所以他依然每日派侦骑侦查孟阙在谷外的十几万骑兵,发现并无动静,因为始终还是那些数量,并未见少。

王翦于是稍稍放心,看来,孟阙也不过如此,还是打不破人们几百年的思维定势,想到这里,王翦不禁觉得有一种英雄无对手的落寞感觉涌上心头。

*****

骄阳似火,但在背阴有风的山坳里却不如何难熬,近十一万马军除了少数放哨的,都在这里呼呼大睡,养精蓄锐。

孟阙从来也没在函谷关城下指挥过攻城,那人不过是穿着孟阙盔甲,拿着仿冒的斧子的替身而已,孟阙一直在谷外的十万骑马步兵中藏身。

在攻城的第三天下午,楚军的后续运粮车队到了,无数量大车上在盖布下面除了堆满粮草外还有十万零八千具“木马”,所谓的“木马”,是用木条钉成的简易的马的骨架,马的骨架上是人的骨架,当然都极简单,样子而已,在骨架的空隙间才是粮草,另有一些大车上是和马皮同色或者画着铠甲纹饰的布匹。另有几千条头上带钩的绳索。

当夜,孟阙命人把这些布遮盖缝合到马和人的骨架上,第二天再出营盘时数万纯骑兵部队里已夹杂了十万零八千具假马假人。

秦军的侦骑远远一望,如何能分得清真人假人。这些假马假人无论早上出营还是晚上回营,都是由旁边的纯骑兵一手抓住假马上和假马连在一起的假人胳膊来做到的,而制作假人假马的当夜孟阙带领十万骑马步兵,八千“江东子弟营”就已经出发了,至于韩军的骑兵则没有带。韩虎师很不高兴,认为孟阙是看不起他,但孟阙有虎符又是统帅他也没办法,孟阙见他愤愤不平,道需防秦军蒙鹜随时回援,不得不留些精锐骑兵做随时机动之用,韩军责任重大,这才算勉强安慰了他。

孟阙夜行晓宿,尽量不惊动秦人,秦国有宵禁之令,夜晚即使在田间地头也无人闲逛,而秦地已百年太平,自也无人警惕,所以孟阙**,此时已到九峻山一带,离咸阳不远了。其实在山的那一边就有秦军,但谁也想不到联军会打到咸阳跟前,因此那边的驻军只一山之隔,竟也不知联军已经到了。

到得深夜,十万零八千匹马马蹄包布,马口衔枚的悄悄摸到了咸阳城下,孟阙和项燕亲率两万五千骑马步兵和两千“江东子弟营”来到咸阳东门,孟阙令项燕带两千“江东子弟营”在后守卫,自己给骑马步兵发令攻城。

骑马步兵中的先头部队手拿绳索,准备抛到城墙上挂住,好捋绳攀爬,他们虽未经过这种专业的爬绳训练,但久做攻城训练,一通百通,这对他们倒也算不上技术活,完全可以不学就会,可就在这时候,城上忽传来大喊道:“有敌袭!”

孟阙在心中再次“诅咒”了一遍那些说古人因为不吃肉有夜盲症的大神们,看来自己白关照李牧和项燕给马军们顿顿饭里加肉了,这城上的秦兵未必每饭有肉,不也不夜盲吗?

却说城上守军虽借着星月之光看到了城下黑压压遍地袭来的敌军,以为鬼神突降,但毕竟训练有素,于是迅速向下射箭,同时敲起梆子高呼同伴援助,可惜已经晚了,上千条绳索如黑蛇般窜上墙头,绳子下面是如狼似虎的赵军骑马步兵,他们顶盔冠甲,口咬马刀,双手攀绳,飞速窜上,零星有几个中箭的无关大局,他们迅速攻上城墙,对上面的少数巡逻的守军展开了无情杀戮,而城下的守军刚从睡梦中惊醒,急取刀枪迎敌,却已经完全被动,被从城墙上的石阶通道上杀下的赵军杀得措手不及,死伤无数。

秦军的素质当真强悍,在睡梦中刚刚惊醒的他们仍奋力反击,有些没来得及取到自己兵器的,拼命空手抢夺赵军的马刀,自然是手臂手指乱飞,而没了手臂手指他们就用脚踢用牙齿咬,直到脚断头落,还圆睁双眼,死不瞑目,战魂不息。

赵军本来已打开城门,谁知那看守城门的秦军中有个极强悍的大力士,在同伴都已被砍死并且自己也身中数十刀的情况下还是一个人打开了千斤闸的机关。

这千斤闸名曰千斤,实有过万(秦)斤之重,它缓缓下落,眼看就要把城内城外的赵军阻断,这时负责后面守卫的项燕忽然大吼一声,从“踏雪乌骓马”上一跃而起,在众赵军士兵的头上点了两点已借力飞到千斤闸前,他大吼一声,展万斤神力,将千斤闸生生托住,众赵军既惊且佩,纷纷从他身边飞跑而过。

孟阙忙亦飞身到项燕的马前,将大铁戟取下,再飞身到项燕身旁,将大铁戟**入地面,大铁戟的尾部无尖,是个平滑的铁头,项燕一看已明其意,忙放开双手,闪开身形,千斤闸往下一落,大铁戟又扎入土中近尺的距离,却终于支柱了千斤闸,此时一箭飞来,项燕回手一把抓住,将箭的铁杆一拗两段,哈哈大笑,状极雄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