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三章 相帅五国(26)

赵军从四面城墙,四个城门先后杀入,四路人马有同一个目标,秦王宫。

秦军士兵拼命阻挡,但措手不及,却是抵挡不住,忽然城内本已极大的杀声更加急速壮大,转眼壮大了一倍不止,却见各条街道各处房屋先后涌出无数秦人男子,手拿刀矛戈戟,与赵军战在一起。

原来秦人实行全民皆兵政策,虽不许私斗,但每个秦人家庭都有或自备或政府发给的刀枪,以便随时听从国家的召唤去打仗。

赵军突袭咸阳,城内杀声震天,秦军惨叫不绝,惊动了城内秦人,这时的战争时有屠城之事发生,秦人为保卫家人,俱持兵刃,离家助战。

赵军的纪律是极好的,他们本有不可屠杀百姓的纪律,但此时百姓都拿起了刀枪,就是士兵了,按军纪也是可以杀的,所以赵军也与秦军百姓展开了巷战。

孟阙跟在进城军队的最后进了城,身边当然也有士兵保护。

孟阙并没有动手杀人,一来以他此时武功之高,只求自保,一般的秦人士兵和百姓是无法伤害到他的,二来他身边自有许多赵军保卫,也用不到他出手。

他留下五千骑马步兵和项燕的两千江东子弟营在城外,以做机动兵力。

城内的八万赵军从四个城门分四路进攻,直奔秦王宫,他们的目的是抓住秦王政和王族亲贵以及重要的文武百官,然后撤出咸阳,回归赵国,用秦王政来交换魏国的二十座城池或者更多条件。

但没有想到的是四路大军都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阻力。秦军百姓的战斗力出乎想象的强悍,配合城内逐渐稳住阵脚的正规军越来越强烈的抵抗着赵军的进攻。

咸阳城内有约二十五万人口,其中拿得动刀枪的男丁有近十万人,配合三万守军一时竟和赵军斗了个旗鼓相当。

孟阙暗自奇怪,传说中刘邦项羽打咸阳都没怎么费劲啊,更不曾受到城内百姓的激烈抵抗,怎么自己遇到的咸阳秦人这么厉害,一转念间已然明白,此时秦始皇还没有收天下之兵,百姓手中有武器和无武器士气焉能一样,嗯,想必项羽屠咸阳时也有秦人拿着菜刀抵抗吧,但太简陋的武器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想到这里,不禁感叹“未来”的秦始皇还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

这些百姓的战斗力当然是比不上久经训练的赵军骑马步兵的,但贵在熟悉地形,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成了他们的掩护和依托,不断有人从街角和房后窜出,狠狠的给赵军士兵一下很的,而赵军一回头反击,他们又突然转的不知去向。

这些人还只占少数,大多数秦人是直面赵军的,他们是那样奋不顾身,身无盔甲,而不避赵军的刀枪,他们只是把长短兵刃狠狠的刺砍向赵军,似乎只想先一步杀死敌人,敌人死了,自然也就伤不到自己了。“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在秦人百姓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贯彻。

赵军的骑马步兵都有马刀和戈(或矛)两件兵器,先前上城的士兵只用马刀,而后来从城门进城的却都是手持戈矛,腰挂佩刀,在步战中戈矛无疑比马刀更好使一些。

赵军戈矛无情,一排又一排的秦人百姓倒在赵军面前,但他们前仆后继,并不稍退,而秦军的正规军更加疯狂的战斗,他们都有一个信念,多坚持一刻是一刻,因为,咸阳附近就有一支常备军离此不远!

孟阙先前制定计划时绝没有想到咸阳城内的抵抗会如此激烈,在他看来,在自己的骑马步兵夜袭咸阳成功后,自己就掌握了这场战役甚至天下战略的主动,一旦擒获秦王政和大部分王族成员以及吕不韦等重臣,则奇货可居,然后依靠骑马步兵的速度优势,迅速离开秦国境内,以免陷入各地勤王之师的包围,到时候,只要在函谷关堵住秦军出关的路径而并不进攻,然后拿秦王政来交换魏国的二十个城池,料以秦王政万乘之尊,秦国是必然答应的。

如果秦国另立君王,则可号召天下六国不予承认,各国只承认秦王政,并逼迫秦王政签订“不平等条约”,想必一定可以引起秦国内乱,而此后自己依靠骑马步兵和骑兵的优势不断进攻秦国,必可不断削弱秦国的实力,并同时壮大赵国,如此则灭秦有望,秦亡天下定,其他五国,和平统一也好,武力统一也罢,早晚都是自己囊中之物了。

却不料这咸阳城如此难打,连城内的普通百姓也如此英勇。

孟阙心情极为焦躁,他知道虽然赵军一进城就控制了城中的烽火台,但咸阳城中这么大的动静,附近若有驻军必被惊动,即便附近没有驻军,周边城池的驻军也早晚会来,本来若速战速决,擒获秦王政等,然后迅速撤出咸阳,凭骑马步兵的速度和战力,管你来什么军队,也拦截不住,可现在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可怎么办呢?无疑,自己的骑马步兵必然能打败城内的守军和百姓,但时间就是生命,再耽搁下去,事恐不妙。

项燕已不止一次派人来要求进城参战,都被孟阙拒绝,他不是不相信项燕部队的战斗力,但纯论步战他的“江东子弟营”肯定不是自己专门经过步战训练的骑马步兵厉害,何况城外也不能不留军队防备,最后孟阙只得又下令从各个城门再各抽两千五百骑马步兵,一共一万人进城助战,但愿这一万人是压死城内秦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不知何时街道上开始出现女人,虽然数量很少,但她们也都拿着兵器,大部分是菜刀之类的,甚至还有做饭和炒菜用的铲子,她们都是来帮自己的丈夫和父兄御敌的,当然她们的战斗力是很差的,赵军一开始不愿杀害她们,但战斗中容不得半点仁慈,往往有赵军士兵看到持菜刀而来的秦国妇女时下意识的一闪身,已被傍边的秦国男子一矛刺死,而有的赵军用长戈往外一拔秦国妇女的锅铲,那铲子虽然飞了,但那妇女身旁的秦国男子会看准赵军身上的空处一矛刺去,那赵军就此横尸于地。

所有的秦国男子都在奋力拼杀阻敌,甚至有**岁的孩童也拿着笤帚这类的“兵器”冲出了屋子,赵军的军纪本来就好,孟阙在入城前更规定不可杀“手无寸铁”之人,这些孩子倒没人受伤,但也很快被他们随后赶出来的母亲拉进屋里,这些女人只要手中无“铁”,自也不会受到伤害。

只有一个男子,手中有“铁”却依然没有受到赵军的“照顾”,这个人是个四十岁不到的中年文士,他腰里悬着这时代每个书生必须佩带的长剑,却是好好的插在剑鞘里,他甚至没有手按剑柄。

他叫李斯,李斯是来咸阳“找工作”的,没想就遇上了种袭城夜战。

李斯喃喃的道:“都说赵国李牧的军队军纪好,当真名不虚传,看样子他们是不杀手无寸铁之人,若是其他军队,别说不杀手无寸铁之人,就是这些妇女只怕也早被拖到一边去糟蹋了。嗯,其他军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屠城,其实这些秦人百姓的战斗力远远不如赵军,可赵军作战虽英勇,却似乎并没到疯狂的地步,只怕这就是没有‘屠城令’刺激的原因吧,看来有一得必有一失,军纪过于优良的军队有时在遇到由平民百姓临时组成的军队时反而会影响战斗力,不过如果援军不及时赶到,这座城池的陷落也是早晚的事,听说联军统帅‘天下第一风流浪子武宋玉梦郎’孟大帅礼贤下士,我去投奔他,也定会有前途,不知他在不在入城的军队里,看样子我不必急着逃出这座城池了。”

李斯正在这里喃喃自语,忽听身旁一个女子声音道:“没用的男人,有剑你都不敢用,那不如给我吧!”

李斯一惊,但见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秦国妇女扔掉菜刀,一把抽出他的宝剑,迎面向一个赵军砍去,谁知她旁边一个秦人男子忽然一把抢下她手中的宝剑,同时把她推开,左矛右剑向那个赵军杀去,原来这秦人是这妇女的丈夫,他头脑较灵,竟也看出了赵军不杀手无寸铁之人的意思。

赵军沙老六也是手中两件兵器,左矛右刀,他左手抢先一矛刺入了那个秦人男子胸膛,正欲拔矛前冲,谁知那女子忽然张开五指向沙老六脸上抓来,沙老六一刀将她两只手的手腕都砍断了,同时一脚踹中那女子胸口,那女子大叫一声,狂喷鲜血,眼见不活了。

谁知这女子的双手用力过猛,虽然断了,仍然借着惯性抓在沙老六的脸上,并且**着抠住了他的双眼,竟不落下,沙老六双眼剧痛,目不视物,急忙扔掉刀矛,伸手去扯那女子的断手,忽然肋下剧痛,待扯下那女子的双手,一眼已瞎,另一眼模糊中却正好看到那胸前被他长矛刺过的男子也用矛刺入了他的肋下,此时那男子眼中神采渐失,但脸上仍有一种仿佛既悲苦又欣慰的表情,悲苦的是应是妻子已死,而欣慰的应是他终于替妻子和自己报了仇,或夫妻在阴间也可团圆了吧,沙老六看着他的表情忽然也想起了家中的妻儿,随即眼前一黑,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孟阙在后边看到了这个情景,可他也不知该同情谁,或者他该同情的是整个华夏大地上处于战乱中的全部百姓吧,但愿我能快点结束这场内战,一个国家想永远避免战争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更应该外战,而不是把鲜血更多的流在自己的国土上!

想到这里,他抓住秦王政的心情更强烈了。

忽听一个男子声音高呼道:“梦郎大帅,我李斯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