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乱世行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五十七章 伪太子案

这南明的四镇说起来是有从龙之功自恃皇帝乃我辈之立,从此就骄横跋扈,一天天的只知道抢地盘跟朝廷要善地,就是为了更多的人多更多的钱和更多的多的地盘来增强实力要挟朝廷。

四镇中黄德功高杰也都是军阀一般的认为,既然是军阀要是没有主角光环或者超人的大局观。那就只能在军阀的立场上满足自己的利益一切都是可以出卖的,只有自己手中的兵才是真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马士英虽然得到了政治的果实,如愿以偿的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但是在军队方面却再也指挥不动这些军镇了。连名声颇高的史可法去江北求爷爷告奶奶的四处奔走也是没什么太大的效果。

军队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文官只顾着争权夺利,忙着内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文恬武嬉了吧。

在这种谁都不关心明朝的局势的情况下,联虏平寇自然是成为了南明大佬们心中的不二选择也为此做过一些努力的说。

倒是南明的中下层倒是有清醒的大局观和对满清的正确的认识提出了要自强的口号只有自己的好才是真的好。联虏平寇什么的都是不靠谱的。但是朝中的掌握实权的大佬们怎么会听得进去这些小年轻说的话他们因为政治的失事。权利的争夺,忙的不亦乐乎就连那些权利真空的山东地区都只是看看空号的说着收复故土而没有做出正确而应由的行动。

在满清被吴三桂这个*带入关内之后,因为满清的人少。最开始也只是本着抢一把就走的态度,不过局势越来越好大量的明军投降他们,而且在他们跟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的时候,大明也没趁机来趁火打劫。让他们的根基是越来越稳信心是越来越强,而在关外一直拖拖拉拉的小皇帝顺治也被接到北京来了一副准备常住的态度。

而南明当时的大明派来的使节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双方谈判总的有个最低的心理目标和谈判的筹码条件什么的。但是南明的使节一会说满清你们是雷锋当然那时候还没有雷锋给你们一点钱你们就退回关外去吧。这回你们帮大明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大明会感激你们一辈子的一会又说以淮河为界来个划江而治什么的。

这一弄不就暴露了自己的底牌。满清还没说什么呢,南明倒是把自己的底牌一古脑的都发了出来。这满清看了还能有好。

在他们跟大顺打仗的时候,他们就看到河南和山东地区的权利真空。但是他们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占领他们了,想着这些地盘被大明占了也就占了,之后效仿金宋的局面来个划江而治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当满清随便弄了点杂牌军去河南和山东去占领这些权利真空的地方的时候。一帮已经驱逐了大顺的官员,准备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的士绅。毫不犹豫的投向了满清的怀抱。这倒是让满清欣喜若狂。这凭借着一些招来的杂牌军。地痞流氓什么的就能毫无阻力的占领大片的地区。

而在满清的豫亲王多尔衮看来,还在南京周围有着几十万大军的大明剩余的政治势力。明明还有大片的地盘。经济和人口,军队也有几十万。就这么默默的在江南的地区毫无存在看的呆着。看着他们和大顺的军队互相的厮杀。而这些送到他们的嘴前的肥肉也是当做没有看到的样子,生怕要是占领这些地方就会给联虏平寇的这一大国策带来不好的影响。既而引得满清方面的不高兴。

多尔衮从最开始的抢完一把就跑。到慢慢的稳定局势。看到以西安以西的大顺政权和在南京周围的几十万大军,想跟大明来一个联合平寇的计划。

这也跟南京的一帮大佬的心思相符,兼职就是挠到他们的痒痒肉里去了。让他们舒服的要死。

结果就是南明在江南默默的看着满清跟大顺军的厮杀。已经在河南的山东这两个地方的官员士绅已经在翘首以待等着大明的到来。结果就是大明什么都没有做。白白的错过了这个重要的机会。让满清全力的打败了李自成的军队而又有时间占领这两个战略要地。

所以当多尔衮在西面的局势已经完毕的时候,看到曾经的大明是这么的不作为。连浑水摸鱼的勇气都没有,也就改变了他最初的划江而治的想法。而开始解决最后一个敌人,开始想统治汉人的全部的江山。而他现在也有这个能力和实力。

当满清向南京举起屠刀的时候。南京的一帮大佬是彻底傻了眼。他们寄予厚望的联虏平寇没想到是,前驱狼后来虎。而这个时候他们所做的不是什么整顿军备。在江北驻防大军,以防满清过江。

而是继续的内斗,内斗,内斗。所做的也只是有不停的内斗。甚至不顾江北的防线而借用军队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消灭政治敌人的手段

伪太子案和童妃案都是南明短短的弘光朝里面出现的大案,简单的来说伪太子案就是东林复社一帮人不甘心在立皇帝这件事上的失败。也不甘心就这么事后就被弘光皇帝所清算。

他们就利用了一个少年假装崇祯皇帝的太子。来否定福王作为皇帝的合法性。毕竟要是有正牌的太子在的话,做皇帝无论无何也轮不到你个小福王做皇帝不是。

这个伪太子案一直在南明的弘光朝纷纷扬扬。由小变大一直没有平息过,知道满清多铎的大军攻打下了南京才告一段落。不过之后的各种反清组织借着朱三太子名号。因为太子朱慈焕是崇祯的第三个儿子而他的上面的两位哥哥都夭折了。所以就轮到他做太子了民间也称它为朱三太子。这样倒是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太子大大的火了一把在后来的反清组织天地会中也是用了这个人名号。不过这时候按照正常年龄这位一直“活跃”朱三太子早就老死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活在人们的心中,不管这位朱三太子是真是假,都只是一耳面旗帜而已。

即使你是真的,最后也能变成假的。即使你是个女的都能把你说成是朱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