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乱世行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五十八章 投降先锋

童妃案更是厉害直接就找来一个路人甲经过一番操作之后就说现在的皇帝以前的小福王根本就是假的,真正的小福王早就死在了乱兵之中。现在这个皇帝根本就是假冒的直接让皇帝都变成假的了

前者的伪太子案还只是质疑弘光皇帝的合法继承权的问他。后面的童妃案就直接否定你这个皇帝本人的合法性了,而且来你都已经不是你了自己突然成了被别人说的假冒自己的人物东林复社的一部分人还真是手段高明啊直接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质疑皇帝的合法性,不顾外部的形势优劣在这不亦乐乎的玩起了内斗。

小福王固然是好色贪腐无能之极,但是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明亲王并不能因为这就就否认人家是假的。

东林复社的许多人都是自诩君子视别人为贼寇。不过正是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物,才会极力的操控舆论美化自己丑化别人所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夺权力。

而朝中的东林大佬还不满足于此。毕竟只有舆论的压力还不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毕竟小福王已经是皇帝了不把他拉下马他们这些东林复社的人是绝对不会安心的。

朝中的大佬就写信给了左良玉让来过来勤王。左良玉看到信中说皇帝是个假冒了,顿时就起兵东下攻打南京去也。也不知道是左良玉真的相信了这个说法,还是他另有图谋。是想获得更大的权利或者效仿古人做一把董卓要是左良玉活的更久一点的话说不定还真有机会来个明朝办的董卓,但是也该是他命中该死在行军去南京的路上就病重撒手人寰去见阎王去了。他的儿子左梦庚看到他老爹嗝屁了也就哭了几声拍拍屁股投降满清去了。

不过在左良玉没死之前朝中的另一派的大佬可是害怕的很,一直下诏令给江北的军镇过来守卫南京导致了江北的防线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兵力严重不足而四镇之一的高杰也是被杀身亡,而史可法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这次机会处理形势,江北的防线是一片大乱最后史可法就一路撤退到扬州去了。

满清就是在这样的时机下轻轻松松趁着江北的混乱。拿下了江北的防线。各路明军也都纷纷投降。大涨了满清的军力和实力。

这这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史可法没有援军没有兵力也就只能开始孤守扬州。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南京一帮心思灵敏的人,看到江北的防线也不行了,他们也不跟那些心存侥幸寄希望于史可法能力缆狂澜把满清挡在扬州城。他们的小心思可就活络的多了。

钱谦益就是其中之一他可不认为史可法能够守得住扬州城。即使真的守住了那他也会重新回到朝廷的中枢上面来,那样他瞬间就会成为朝中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而他也还是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暗中的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先去江北探探路,投降满清要是扬州没被破还有些筹码可谈要是扬州已经被破了。那满清只要渡过长江,那南京就是无险可守。任满清所**了。免不了投降的结局。既然早晚都要投降的,那钱谦益这位东林党魁就想。为什么不早早的投降好换取满州人的欢心。他也能获得巨大的政治资本,说不定在满清的官场里面还能更胜一层楼呢。出任内阁大学。做到首辅。权掌天下,名留青史。

孙可夫在多铎面前毫无节操的投降也只是再钱谦益的授意下的表现而已

多铎听完面前跪着的孙可夫说完南京愿意投降之后。面容终于不是淡定的表情了。

随即起身。上前走了两步,把跪在地上的孙可夫扶了起来。说道“先生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起身说话”

孙可夫自然不会让多铎亲自扶他起来。在多铎准备要扶还没碰到他的时候,他就麻利的起身。谢过多铎了。

后面的吴迪见到多铎这么欣喜若狂的样子。也上前而来,跟孙可夫一起,向多铎阐述了,南京城中的各种态势。一起朝中的部分大佬准备投降满清的决定。

多铎不停的点着头。表示对他们的认可。虽然听到不是整个南京城都向他投降。但是在这两人的述说中,南京城中的官员大部分都有了投降的心思。他们两人背后的大佬只是先行过来跟他接触而已。

得到这个消息后,多铎心目中的目标,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石头终于被掰开了。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像南京城这种城防坚固。人口物资又极多的城市,要是有心死守的话。每个几年或者大量的士兵往里填的话,根本就拿不下了。要是长时间的围城的话,也可能夜长梦多。造成不必要的变数,只要能南下南京城。整个江南也都可以传召而定了。大明的天下三儿之二就是他们的满洲人的了。

想到这多铎心中畅快不已。史可法给他带来的不爽,也减轻了不少。越看这两位即将不存在的大明的使节,就越顺眼。大明要都是这样的人就好了,那他们满清的江山就可以穿给万万年了。

郑士杰看后头看到跟他同行的二人,如此**裸的卖国。已经气的说不出话来了,只觉得。自己坚持的道义难道真的是不存在了。大明朝廷中尽是这种人物。即使他逆天的说服了多铎,跟大明议和。那不出多久大明也会自己作死而亡的。连南宋的都不如。维持不了多久。

不过现在这个情况。即使他诸葛亮突然附体。而改变不了什么了,南京的大佬都要直接无条件投降了。他要还是说跟满清议和的话也只是自取屈辱。

这一刻郑士杰,真的是心死如灰。连愤怒的情绪都生不出来了。

多铎正听着两个投降先锋解说的津津有味。抬头看到后面还有一个大明的使节正在站在那里,不禁好奇的对两位投降先锋问道“这位先生是代表哪位大臣过来投降的”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