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乱世行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五十五章 之前的故事

在北京沦陷之后,南京的一帮留守官员。首先就得立个皇帝。立皇帝无非就是立嫡和立贤这两种情况。这两种选皇帝的方式都有各自的好处。

那立嫡就好说了。只要翻一翻宗室的血缘谱就知道选谁了。就像正德之后,在乡下找了个兴王来做皇帝。这选择的好处就是没有争议。该是谁就是谁。法理的统治上容易得到认同。能更好的整合政治资源。让这个南明在一条心上。更迅速的稳定形势。那这个皇帝是否有作为就不好说了。不过那也得是稳定形势之后的事情了。不过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救急安邦的宰相之才大臣,统领朝政。架空皇权。也是有不错的效果的。当然收拾完山河是进一步来个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还是退一步当个郭子仪。就不好说了

那立贤的情况好处,要是有个雄才大略的人当了皇帝。那就能形成龙头。压制底下的各种派系。整合各种力量也有名正言顺的权利。对于抵抗满清的侵略也会更有效果。

就当时南京的情况来说。立嫡和立贤早就不是这本身的问他了。而是不同的政治派系。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的*。

立嫡还好说。因为淮安就有一个逃亡过来的福王的儿子小福王。他的父亲。就是被李自成给炖了来了个福禄宴的那位。从血统和法理上来说他是最合适的。

但江南士绅中的一部分东林党人却从狭隘私利出发,强烈的反对福王继统。

原因就是他们东林党人,跟福王的争夺大统的*中把福王生生的给干掉了。隐藏,他们担心一旦朱由菘登上帝位,就会重返旧案。自己在政治上将会失势。

这回东林党不说祖宗法制了。一古脑的就说要立贤。在籍的礼部侍郎,东林党魁就四处游说,提议迎立潞王。一起支持钱谦益的还有,南京兵部尚书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等人。为之奔走相告,加油助威。

在初期掌握实权的首席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又是倾向于东林党的人物。可他内心又觉得又应该按着轮序迎立神宗的子孙。

史可法是东林党左光斗的得意门生。作为他的门生。史可法也被东林党视为一伙人。

虽然他觉得应该是立福王更符合当前的形式,又能更快更好的稳定形式。但是倾向于东林党的他。又不得不对立福王为皇帝感到心存疑虑。但是要是不立福王。支持东林党立潞王的话。那他又担心舍弃立疏会引起更大的政治风波。那样又野心的人士在各自的自立而亡,局势就更混乱了。

作为实权人物的史可法,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经过百般考虑的他,暗自决定前往跟凤阳总督马士英商量到底是是在桂王和福王中立哪一个。

商量的结果就是立桂王。第二天他就写信给南京的高官说定测意见。

咱们先立桂王怎么样,然后再使潞王效仿古代的兵马大元帅,暂时统治兵马。

这种这种的方案南京的官绅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没有把潞王立为皇帝。但是也弄到一个统治兵权的兵马大元帅。而且皇帝也不是跟他们有仇的福王。立了个远在天边的桂王来做皇帝,也可以好好的当傀儡皇帝。这个方案既满足的东林党的需求。让他们得到了足够的利益。又不至于显得舍亲立疏。毕竟桂王是神宗的第七子。

这样在血统上的稳定和东林党的政治利益都得到了稳定。不失是一个折中的好办法。

但是桂王又远在天边。要是从遥远的广西把桂王弄回来的话。那中间就可能夜长梦多。出现变数。而近在淮南就有个福王。占据了地利的优势。

就在南京礼部准备乘舆法物前往广西迎接桂王的时候。在这关键时刻。马士英由浦口回到凤阳。突然接到报告。守备凤阳太监卢九德勾结总兵高杰,黄德功,刘良佐决定拥立福王朱由菘。

这里面的太监为什么要作死般的玩这种拥立之功,四处串联有兵权的人物。那是因为卢九德在万里末年曾在宫中为老福王服役。所以由他出面联络三镇。当出自朱由菘的某后策划。

就这样小福王朱由菘。接着军队的力量。而高杰,黄德功,刘良佐。也想积极参与到拥立的问题上。用从龙之臣。来增加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这借着军队上台的小福王朱由菘。也打开了南明的军阀上的加锁。让军队渐渐的不受控制。最后就是军队的总兵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就想投降就投降的投降了满清。而且还大片大片的投降。

回到凤阳的马士英,傻眼了。看到手下的大将一个个的全部自行投向福王了。如果此时再遵守跟史可法的协议。他只会被手下的大将所架空,被淘汰。

为了他自己的权利欲望。他也顾不上什么信义了。抓住时机就像福王朱由菘效忠。这时候史可法还在蒙在鼓里。继续的写信给马士英申说朱由菘的“贪,**,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条不可立的理由。

这马士英都已经效忠了小福王朱由菘。史可法再写信这么说朱由菘的各种不是,那就等于跟即将继位的皇帝对着干。就也是史可法被赶出权利中心的主要原因。

一帮有实权,有军权的的人拥立的朱由菘。当南京的大臣得到这一消息的时候。虽然他们感到万分的震惊,但是他们手中没有兵权。没有实力。只能违心的表示同意。这时候一直是拥立潞王的主力钱谦益,听到已经立完福王之后。面不改色的鼓吹起福王来了。瞬间就加入到了福王的阵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