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乱世行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五十四章 背后的背后

东林党的党魁,听起来很少高大上的样子。从明面上来看,钱谦益就是东林党的总扛把子。

但其实他的实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钱谦益所拥有的清名,让他被视为东林党的第一人。而这东林党也不是后世的政党。一定政党的雏形都没有。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广泛而又宽松的地域性的政治松散大联盟。

东林党的开山总瓢把子就是顾宪成,这人因为得罪了最顶层的老大,就是皇帝他老人家,被罢官回家。

别的官员被罢官革职之后,都会在家低调几年,等过几年皇帝他老人家的气消了之后,在走走同年,同乡的门路。在力求再向组织靠拢。

但顾宪成他这人比较的聪明。回家之后,跟弟弟一起商量办了个学校,也就是书院。讲学也是一件好事,还能普及普及识字率什么的。

但是这顾宪成讲学就爱夹带点私货。没事的时候,就说朝廷的坏话,这也可能是他被朝廷给罢官了。他的思想就变成了一个反朝廷主义。

这一讲学就不得了了啊。兼职就像易中天讲三国。一炮而红啊。而且还是红的发紫。

之后许许多多的不得志的啊。不得朝廷重用的。没当上官的。朝廷不采用他们的政治观点的人。就如同找到组织一样,纷纷向他靠拢。团结在他的周围。

在报纸出现以前,朝廷也没有什么控制全国舆论的这种概念。一切也只是按部就班的,照着以前的王朝那么干,地方性的舆论相当一部分掌握在士绅的手里。

这顾宪成讲学讲的不得了。他这个书院还能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说朝廷这个不好,说朝廷那个不好。强烈要求朝廷巩固关外的国防。降低商税。提升士子的待遇等等等。

张居正新政被废之后。明朝的国力。就慢慢的下降。对朝廷的各种施政设施不满的大有人在。

这时候顾宪成在这形成一股朝廷你不行的政治浪潮。慢慢的也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

他们天天在学院里面。骂完这个骂那个。说他们的施政各种渣渣,然后说自己的政策各种好。

这种浪潮也很容易的就符合人们骂朝廷的思想。只要跟皇帝对着干。他们就能出名。然后仕途就一路高升。说不定还能留名青史什么的。所以大家也都愿意在顾宪成的周围。一起骂朝廷。反正他们也都是不受朝廷重视的人。降低商税。反对矿监也都符合商人的利益。

这样一种符合在野的官员的政治诉求,青年士子的改革朝政的决心。商人和地方士绅的利益的潮流,就形成了从万历一直到南明灭亡的东林党。

简单的来说,东林党就是一帮成天空想应该怎么改革制度。然后批判当政者。从而达到买名的效果。让人们以为他们才认同他们的观点。他们才形成一种控制全国的整体舆论的力量。才能用控制的整体舆论来操纵朝廷的政治走向。

因为东林党自诩正人君子嘛。在整体的舆论里面只有好和坏两种情况。不会去细分其中的具体内容。那正人君子就是好的。就是正义的。

那当东林党的正人君子一起指责朝廷的的某位大臣的不适的时候。那这位大臣就在整体的舆论里面变成了一个坏人。那他不是坏人也成了坏人了。

这就是东林党用舆论操控朝政的手段。后来朝廷的一部分大臣看他们这么厉害,也加入了东林党,这样东林党就是如虎添翼。朝野一结合。自然就是看谁灭谁。

只要是非东林党的人。就被打人奸人小人的行列。这才逼的非东林党的。地域性政治势力。宣党,浙党,楚党,齐党。纷纷联手。在后来就跟内廷形成了阉党。跟东林党形成两大阵营。互相对着干。你死我活的政治状态。

从万历年间的你消我涨。到崇祯皇帝字煤山上自缢殉国之后。南京的一帮东林党可是更欢乐的夺取朝廷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