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正文_六十九、送饭到瓦窑

六十九、送饭到瓦窑

老爸被揪出来后,就不能在单位上班了,而是被下放到附近村里劳动了。虽然说本身就在农村的,走的是田畈路,要上山砍柴,到水井挑水,上自留地浇灌,但老爸却不会干农活,不会耕田,不会插秧,不会割稻,也不会锄草。老爸下放的那个村,对他很不欢迎,但又不敢说让爸回去。后来村支书想了一个办法,让老爸到山脚下的一个瓦窑厂去劳动。

瓦窑厂建在山脚下,说是厂其实是几间茅草棚,算是作坊,里面三四个人,有几个木板台子,平时主要做瓦片与砖头。制作的工艺也很简单,先是从山上挖来泥,倒入塘里,放入水,让牛在里面打转,这泥就变得有韧性了,取来一块,放在木板台子上,不停地捶打,整成一个方块,然后用象一把弓形的工具,切割下一条,围在一个能转动的木桶上,呼拉拉地转几下,抹平抹均匀,再用一个工具划一下,这样就很齐整了,端到室外晾干,手轻轻一敲,裂成三块,这就是瓦片了。做砖头更简单,把打好的泥放入木框中切割就行了,然后堆放在露天晾干。等砖和瓦都晾干了,就放入窑里,用柴火烧几天,再闷几天,取出来,就是成品的砖瓦了。村民们造房子用的砖瓦都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老爸来到瓦窑厂,整天挖泥炼泥,成了一个与泥巴打交道的人。那里的几个村民也和善,不难为老爸,老爸愿意干多少就干多少,但他们喜欢戏弄老爸,与老爸聊天,学着老爸的北方话

,卷起舌头,搞得很夸张,自个儿都说得笑不停。他们想教老爸怎么做砖瓦,老爸笨手笨脚的,尝试了几次坚决不学了,没这个兴趣,就挖泥挑泥,刮风下雨时,帮着一起拿草扇子盖砖瓦,免得被雨淋糊了。

老爸是早出晚归,中午的一顿饭要家里送去。我们四姐弟就轮流着送,提个篮子,里面放着饭和菜,盖上一块毛巾。路上要走半个小时,在田塍上绕来绕去。开始时我对送饭还是乐意去的,可以偷吃点饭菜,送到后,老爸吃饭的时候,我可以在那厂里玩泥巴,我对玩泥巴有极大的兴趣,做手枪,做茶杯,做想做的东西,甚至还学着做砖瓦。等老爸吃完后,我就收拾起碗筷回家,路上也可以东看看,西玩玩,溪里渠里里走走,石头打打田边的麻雀,不觉着累。但遇到下雨天,那就麻烦了,都不愿意送,刮风下雨路滑难走,淋湿了身子不说,还常跌倒打翻了篮子。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就这样每天送饭,风雨无阻,有时单独送,有时结伴送,那条路上走了又走,都数得清要走几步到小溪,再走几步到田畈,再走几步到塘边,再几步到山脚,都走得厌烦了。在那些日子里,有时因为不愿意送饭被老妈骂过,因为打翻了饭菜被老爸骂过,我有时走累了心里也暗骂过老爸,为什么要加入国民党,害得我们也吃苦。有一次我和弟弟结伴去送,被雨淋了个透,身子也冷得抖抖瑟瑟,看到这个样子,老爸虽然默不出声,但眼眶里湿润了,他把自己的衣服披在弟弟身

上,埋头飞快地吃完了饭。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老爸被换了一个地方,到离家更远的一个村去劳动。到那个村去路可不近,要翻过一个猪娘岭。因为路程远,老爸就不可能象以前一样早出晚归了,他住在了那村的一间社屋里。老爸最大的缺点是不会独自做饭做菜,以前在家里从来没有做过。这吃饭成了问题,外婆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在那个村里,开始是通过他们给老爸送吃的,但没有多少日子,也厌烦了,给下放劳动的人送饭名声也不好听,于是不送了。老妈没有办法,只好再托那村里认识的一个妇女抽空帮忙给老爸去做饭,一天做一次,到星期天,老妈做好饭菜,我们姐弟二个一伙轮流送去。听老爸说,那村里的妇女给他做一顿饭,他就吃一天或者吃二天,饭热一下,开水一泡,菜是霉干菜,红霉豆腐。所以每个星期天的饭菜,老妈总是要搞点油水,如猪头肉,猪大肠,板油油渣,猪血,猪肺,肉骨头等等的菜,放进一只白色搪瓷大茶杯里,包好,让我们送去。送到老爸住的那屋子,老爸看到这些好菜,精神也来了,用鼻子闻闻,问我们家里有没有这样的菜,有没有吃过,我们按照老妈事先关照的回答,家里有很多,我们都吃了。老爸这才开始放心地吃。我们要回去时,老爸总要回送一程,一直把我们送到猪娘岭顶峰的一座凉亭里,嘱咐我们姐弟在家里要听妈妈的话,多做家务,我们点头,然后挥手分别。

一家人的亲情,是灵魂深处的本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