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正文_三十、贼偷一半火烧全完

三十、贼偷一半火烧全完

山村大多是木结构房子,许多房子历史悠久,已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岁数了,都是解放前建造的,解放后新建的多的生产队的社屋,民房很少。以前大户人家或者是家族中有点实力的,人丁兴旺的,一般是一个台门,根据姓氏称为王家台门,周家台门,李家台门什么的。进了台门,是一个大天井,天井多是石板铺成,或者是小石头铺成,一般会放几口大的水缸,用来接雨水。四周是二楼的房子,二楼住人,一楼是柴房、厨房、客厅、猪圈和堆放农具杂物的货间,一个台门里的住户多是有亲戚关系,世代相邻。单门独立的房子也很多,一间一间的,很不规范。穷一点的农户是用泥土夯实筑成墙,架几根梁和椽子,上面铺上稻草编的草编,就成了泥墙屋。家境好一点的农家,是砖头砌的墙面,上面架上粗木头的横梁,钉上木头椽子,再铺上竹子编织的粗粗的席子,在上面盖上瓦片,木结构房子的格局基本都是这样,一失火,容易燃烧。村民平时烧菜做饭烧的是柴草,冬天又有烤火取暖的习惯,所以很容易出现火灾,多数是出现在冬季晚上,大多是人入睡了,灶里、火坑里的火苗没有彻底灭干净,引燃边上的柴草。

有时半夜里睡得正香,会被一阵阵急促的锣声惊醒,有人边敲边喊:洋村着火罗,救火罗。洪村着火罗,救火罗。在寂静的冬季深夜,这呼喊声是那样响亮,锣声震得人一丝睡意也没有了。附近村子听见这声音后,象是听到了号角,于是村民纷纷起床,有的拿着面盆,有的拿着小水桶,往起火的地方赶去。这是多年沿续下来的民风和习惯,一方有难,四方相助,都是自觉自愿的。特别是年轻人,最应该冲在前面。

这火一旦着起来,是很难扑灭的,一般的规律是,家里人发现着了火以后,便是自救,想凭自己

的力量把火灭了,这往往延误了时机,等邻居和村人赶来时,火热往往比较大了。那木结构的房子很容易就引烧,屋边往往堆着许多的稻草柴草,如果有风,那火借风势,会更凶猛,那一盆一盆的水浇在火上,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连着的一排房子都烧完,抢天哭地,哀号震天。有的人则摇着头感叹,这个地方风水不好,招惹火神。

有一次,半夜里,我们被锣声惊醒,那锣哐哐哐地敲得震天响,说是洋村着火了。我们起身从窗口一望,果然远处洋村方向小山头上空火光冲天,这火肯定小不了。隔壁赵大爷和他儿子孝勇起来了,穿好衣服,拿起面盆小水桶,打起电筒,准备去救火。我和二哥也赶去看,走出家门不远,便与前去救火的村里人遇上,一队人马迎着火光奔去,走得急,又看不清路,我的鞋子也掉了二次。那火红彤彤的,窜上天空,烟是一浪浪的,翻腾着,我们远远地从水沟中取水,还是感到身上灼热。村民们架起梯子上到边上的屋顶,下面排着队,传递着手中的一桶一盆水,一直送到边上面,泼向大火。

这救火是很危险的,不身临其境是体会不到的。火势大时,人根本靠近不了,灼热得人呼吸也困难,那烟也很可怕,看似没有明火的可怕,但杀伤力不亚于火,人进入烟雾中,会失去方向感,眼睛也睁不开,呛着后会透不过气来,容易晕倒。大火燃烧时,那些梁呀椽子呀砖块呀会掉下来,如果被砸中倒地,那就很危险了。后来有一个叫阿大的年轻人,死于救火。他很勇敢,冲进着火的房子中,抢救财物,结果是梁倒下来压着墙头,墙头上的砖块塌下来砸中了他,外面的人奋力把他拖出来,已经救不活了。所以有经验的村民指挥救火时,是不让救火人员冲进房子里抢救东西,也不近距离浇水灭火,一般是迅速扒掉临近的房子的砖瓦,

不让火热蔓延开来,殃及到周围。然后用水浇泼,压住火头。救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浇灭大火,但更重要的是限止火势扩大,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那着火的家人,哭喊着想冲进去抢救屋里的东西,却被人死死拉住,有人嚎叫,有人大吼,有人抢天哭地,有人指手划脚,有人说着起火的原因,一片混乱。没多久,房子就烧塌了,连着的一排十多间房子完了。听说是一支点燃的蜡烛倒掉后引烧起来的。

第二天,我们还去那起火的地方看,几堵断墙,黑乎乎的,横七竖八的烧焦的房梁,还有一些烧残的家具。我们在灰烬中发现了许多的玻璃弹子,是彩色的,完好无损,我们捡了一些带回来玩。

说起着火,村里的老年人说是劫数,逃不掉的,避不开,该来的总要来的。说有那么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财主家,被算命先生算出有灾难,要着火,而且具体的日子也有,是几月初几什么时辰起火。那财主不信,到了那一天,他想不用火就不会着火了吧?就下命令全家不准开火,不准用火。他就坐在椅子上,看着这火怎么起来。时辰一到,他家挂在墙上的一个秤砣忽然掉了下来,几个火星子冒出来,引燃了角落里的蜘蛛网,再引燃了墙上挂着的斗笠,火就大起来了,不一会,大火就烧起来了。这财主也不去救,相信了是劫数天意的说法,避不开,躲不过的。

火灾年年发生,锣声年年响起。山村里最怕的是着火,有一句俚语叫贼偷一半,火烧全完。意思是时了贼,只不过偷走一些东西,而如果着了火,那却是全部财产都完了。可火还是防不住,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火灾发生,有时一连好几起呢。那时没有消防队,没有灭火设施,当火灾发生时,只能眼看着这悲剧的一步步扩大。

贫苦与灾难象兄弟,总是相连一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