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出塞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出其不备夜袭敌大营现身城前诱出呼衍王

    安置了韩氏骨都侯,窦固捧腹大笑,道:“匈奴人怎如此实诚,把所有尘封往事一股脑儿全抖落出来!”耿忠道:“会不会是韩氏骨都侯设下的圈套,先赠牛羊以示弱,再将大军引入埋伏圈,联合呼衍王,以重兵聚歼之!”窦固沉吟道:“不像,韩氏骨都侯说的像是真的,以我大军现有的粮草,韩氏骨都侯只需将部落迁入荒僻处,匈奴人便可对我军坚壁清野,我大军没有粮草,自溃乱!”

    为防止呼衍王部发现汉军,汉军寻了一处隐蔽之所在驻扎,大军背靠天山,西侧邻水,又有林木遮挡,甚难发现。韩氏骨都侯带着窦固来到了蒲类海,窦固留耿忠坚守大营,自带着班超、耿恭等几名将士到呼衍王的营地进行抵近观察。

    窦固见匈奴人各行其是,甚为悠闲,问班超:“仲升,你认为匈奴人是否有意而为之?”

    班超道:“我汉军近百年没有深入匈奴腹地,匈奴人早已不知道何为偷袭,再者匈奴人好斗狠,不善计谋,故而不似诱敌!”

    窦固示意撤回大营。回到营地,窦固召集诸位将校,耿恭、班超等人俱在,又有酒泉、张掖、敦煌各郡都尉、副都尉。窦固将抵近侦察的情况做了简要说明,道:“呼衍王部依水搭营,绵延数里,人数并不太多。我意,趁呼衍王不备,我军于夜间发起突袭,将这些夷狄消灭在睡梦中!”众将十分高兴,都说出征两个月,总算是找到匈奴人了,只待大人一声将令。

    大军只带一顿口粮,天将黄昏,大军即赶往蒲类海。到了蒲类海,已然是三更三刻,平地上可见到许多帐篷,除了偶尔一片篝火,整个营地寂静无声。

    耿忠问:“太静了,会不会有诈?”

    窦固道:“我带一部冲在前面,如果有埋伏,你再为我掩护!”

    耿忠急道:“你是主帅,自然是我带兵冲锋!”窦固争执不过,同意了。

    耿忠带领酒泉郡将士和羌胡冲进呼衍王部营帐,平地里的安静就此被打破,致命的尖叫响起,随后传遍了整个营地,许多匈奴人赤裸着身体从营帐中钻出,有的在找武器,有的在找衣服,受惊的战马横冲直撞,踏坏了帐篷,倒塌的帐篷盖住了企图逃跑的人,被帐篷盖住的匈奴人刚刚摆脱帐篷,便被冲上来的汉军砍死了,许多人还没有来得及睁开眼,便死在了汉军的刀下。

    冲进营地的汉军本以为营地只有数千人,不想越杀帐篷里跑出的人越多。原来,作战前,窦固并没有告诉众将士蒲类海驻扎多少匈奴人,呼衍王部的匈奴人数倍于汉军,窦固知道,汉军将士若知道匈奴人数量高于自己,士气必大减。

    汉军在境内作战,多有城池保护,攻伐有度,每下一城,必有死伤。匈奴人不修城池,便没有防护,汉军趁夜偷袭,如入无人之境,匈奴人死伤无数。

    远处的窦固见此确系呼衍王部大营,且没有伏兵,便带领张掖、敦煌部冲进营中。经过一阵砍杀,一些匈奴人拿回了武器,并形成了抵抗。但是匈奴人恐惧之心已生,他们不知道汉军是何时出现的,也不知道如何出现的,仿佛就是一场恶梦。

    为首的是呼衍王,他也没有想到汉军会突然来到他的营帐,正如韩氏骨都侯判断的,呼衍王认为汉军没有到过西域,不敢轻易出兵,深入西域数千里。当听到喊杀声,呼衍王就已经判断出一二,他还没有来得及带走怀里的女人,便在部下的携裹下,往北逃去了。

    汉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突袭战,杀死匈奴三千人,抓获俘虏三千人,余者向北溃逃。

    捷报很快传到了朝廷,朝廷震动,洛阳震动。

    原来,这四路大军,只有窦固一路有收获。东线的骑都尉来苗与南匈奴左贤王出边塞,来到匈奴河水上,匈奴人见汉军至,全部溃逃。汉军至一小山,以为涿邪山,兵退。吴棠带领的骑兵虽出塞,但是一直在边境徘徊不前。明帝问吴棠涿邪山几何,吴棠无话可答,朝中遂知吴棠未达涿邪山。

    涿邪山,皋林的封地。吴棠受命出征,畏敌不前,未达涿邪山,被明帝免去度辽将军及中郎将职务,贬为庶人。

    耿秉出居延塞,横绝六百里,至三木楼山,未见匈奴人。

    明帝对窦固予以褒奖,加位特近,位同三公。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人臣最为尊贵者。明帝命令耿秉、刘张交出兵权,同属窦固,并择期攻取伊吾卢和车师国。

    伊吾卢与蒲类海相近,车师国在伊吾卢以西,若要攻取车师国,势必要先取伊吾卢。

    伊吾卢原本是小国,但是伊吾卢建有城池,单单依靠夜袭是不能夺取的。窦固抵近观察,见城墙高约三丈,尽为土墙,不禁叹息摇头。

    耿忠问:“伊吾卢国小城矮,将军为何叹气?”

    窦固道:“虽是小城,但是我军皆为战骑,没有攻城器械,若是一味强攻,只怕死伤无数!”

    耿忠道:“不如派一使节,说服伊吾卢国王来降?”

    窦固道:“哨骑探报,呼衍王兵败后,其残部随呼衍王逃往了伊吾卢,伊吾卢王后是呼衍王的女儿,两兵合一,又岂会轻易投降!”

    耿忠道:“不如将伊吾卢围定?”

    窦固道:“我军兵止万二,城内兵力多寡不明,若城内兵精粮足,我

    军反倒陷于不利,不如派一校尉,带一校老弱在城前挑战,大军于三里外的山坡埋伏,一旦将匈奴人诱出城外,伏兵便即杀出!”

    耿忠道:“举贤不避亲,我弟耿恭英勇机敏,可到城前挑战,我自领大军伏于城外!”

    窦固说好,耿忠下去安排。

    再说耿恭接到任务,甚为激动,他自领百人,于城前叫阵。

    初时,耿恭气沉丹田,声震九州,引来无数人惊慌失措的站在城头,不乏城内的王公、将相。

    伊吾卢的国王名叫海丹,听闻汉军来了,心里咯噔一下,手中的水杯没有握紧,掉了下去。自从娶了呼衍王的女儿,海丹觉得有了靠山,做起国王,也更有了底气,这世间除了王后,再也不用怕第二人。

    大汉北征匈奴的消息,海丹早就听说了,但是他没有想到呼衍王会退回天山。他本想找个机会拜见呼衍王,却没有想到呼衍王刚到蒲类海,就被汉军端了老窝,呼衍王带着残部逃往伊吾卢的时候,海丹并不想让呼衍王进来。一个王后就够他喝一壶,又来一个呼衍王,今后这伊吾卢谁当家呀!

    海丹最终还是将呼衍王放进来了,劝说他的不是他的王后,而是他丞相。丞相没有考虑谁当家的问题,而是说城里的粮食够吃,不在乎再多一万人,但是如果汉军来了,城里的粮食和女人就全部被抢走了。海丹立即想到,汉军太强大,弹丸大的小城终究守不住,但是多了一万人,就有了希望。

    海丹亲自将灰头土脸的丈人迎进了城中,反倒惹得王后不高兴,说这是把祸水引到自己家来,海丹恍然大悟,顿时后悔。

    海丹预想的没错,呼衍王进了城中,呼衍王就成了国王,自己成了太子,连呼衍王的下面的骨都侯和大将对自己也都不太放在心上,但是现在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汉军真的来了。

    呼衍王问守城的将士,城外的汉军有多少人,将士回答,城外的汉军约百人。海丹大喜,捡起地上的酒杯,再次泛起了精神,他对守城的将士喊道:“区区百人,让我的大将军贝尔将其擒杀了!”

    殿上的贝尔将要站起来,呼衍王猛捶了一下几案,贝尔僵在那里,海丹不敢说话。

    “这是汉人的诱敌之计,汉人极其狡猾,他们有几万人,却只在城前放了一百人,只要我们出去,城外的山坡上就有无数的汉军冲下来,到时候,谁也不会活着回来!”

    海丹擦拭额头的汗珠,庆幸这位饱经沙场的丈人来到了伊吾卢。

    耿恭头两日叫阵时,伊吾卢矮小的城墙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初时,他们心怀恐惧,及见汉军

    人少,相距较远,胆子才又大了起来,站在城上,互相指点。半日之后,看热闹的人退去一半,又换了一半。耿恭甚为懊恼,射出一箭,因距离太远,箭簇无力,射中城墙,掉落在地上,惹来城上一片笑声。

    守门将士还报海丹,道:“城下将士无能,箭不及城,掉在地上!”殿内一片欢笑,又有将领请战,呼衍王皆不许。

    三日之后,耿恭等人尽显疲态,诸人躺在城外,一面吃肉,一面笑骂,城上的人各行其是,偶有几人经过,对着城下指点,意思是:原来这就是汉军。

    窦固见呼衍王不中计,决定就此作罢,另寻计策,他命人将耿恭传回大营。

    传命的是班超,班超到了城下,向耿恭传达窦固的命令。耿恭接到命令,长出一口气,道:“我在这矮城下已经叫骂三日,那城上的夷狄视我如猕猴,誓死不开门,好生屈辱!”

    班超抚慰道:“诱敌不成,只怕窦大人还是会攻城,大人已经命人砍伐木料,赶制攻城器械,是时你可一洗耻辱!”

    城下的汉军收拾帐篷,守城的士兵甚为喜悦,击掌欢笑,守城的将领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呼衍王及海丹。呼衍王和海丹听说后,也甚为高兴,亲自来到城门,庆贺这一胜利。

    海丹道:“汉军撤了,呼衍王可重整旗鼓,徐图再起!”

    呼衍王笑道:“你是怕我占了你的城不走吧!”

    海丹被呼衍王说中,羞的面红耳赤,道:“小婿不敢,区区伊吾卢小城,呼衍王不会放在眼里!”

    呼衍王道:“你知道就好,别忘了,蒲类海是我从韩氏骨都侯那里抢来送给你的,人不能和狼一样,要有良心!”海丹被呼衍王说的羞愧无地,他只得转移话题,道:“城下的汉军十分嚣张,竟然搭起了帐篷!”

    呼衍王一声冷笑:“这种诱敌的小伎俩,岂能瞒过我。咦,城下那人十分眼熟,没错,就是他!”

    海丹问:“是谁?”

    呼衍王咬牙道:“是杀了我儿子的仇人!来人,随我出去杀了那个汉人!”海丹与城上诸将尚未回神,愣在当场,呼衍王拔出刀来,喊道:“随我杀出去!”

    诸将这才明白,于是拔刀下城门,冲了出去。

    原来,呼衍王站在城上,看到了班超,他对班超印象十分深刻,加信就是因为出去追班超,所以才被赵森杀死的。呼衍王对班超三人的模样念念不忘,虽然人是赵森杀的,但是对呼衍王来说,他们都是凶手。

    呼衍王曾派出多路人马去追班超,但是因为有赵向西引路,各路人马一无所获。呼衍王本欲与汉军决战

    ,但是理智告诉他,这次汉军是要动真格的了。

    一百多年前,汉军在匈奴的步步逼迫下,以倾国之兵北击匈奴,匈奴几乎亡族灭种,最后退回漠北,休养生息。如果不是前汉经历政权更迭,匈奴还没有发展的机会,眼下汉朝复兴,又以倾国之力北征,匈奴人若正面与之相抗,无异以卵击石,痛定思痛,呼衍王决意带着所部迁往西域,暂避锋芒。

    呼衍王撤往西域的时候,命人沿途清扫脚印和马粪,不留线索,他们对西域的路线十分熟悉,行军速度又快,所以没有想到汉军会突然出现。

    而今,呼衍王见到了班超,原本平静的内心又激荡起来,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汉人,如果不是他闯入落雁淖,自己的儿子就不会死,自己也不会带着部众西迁,所部也不会受到偷袭。找到了罪魁祸首,呼衍王怒火中烧,他再也压抑不住自己。

    再说城下的班超众人,已经将帐篷收拾妥当,军营简陋,物资紧缺,耿恭不舍丢弃。众人将要上马,互听城上一人喊叫,继而城门大开,众人以为有人应战,却见城门口人如潮涌,不似小股部队,却像是倾巢出动。

    耿恭暗道一声不好,丢下包裹,大喊:“撤退!”其他将士见了,连忙上马,马声嘶鸣,往城外山坡跑去。

    匈奴人追的紧,他们窝着怒火,终于有了复仇的机会,是以拼命追赶。反应慢的汉军,被追上的匈奴人乱刀砍死,反应快的则跑在前头。

    国恨家仇,呼衍王的快马追着班超,死死不放,班超手中没有长兵器,只有一把长剑。班超是汉军的勇士,呼衍王是匈奴人中的英雄,两人在阵中你一刀,我一剑,斗了个不分你我。

    再说山坡上的汉军,刚刚接到窦固的军令,准备撤回蒲类海大营,正在整备,忽见山下城门大开,匈奴人从城内冲了出来。耿忠见到此景,不以为真,在山上凝视良久,见大军倾巢出动,遂知匈奴人已出城。

    耿恭的部众没能从穷追猛赶的匈奴人轻松得脱,临近山坡的时候,耿恭的部众被匈奴人追上,并缠斗起来。耿忠知道这是千载良机,他喊道:“将士们,上一场仗,我们打胜了,但是匈奴人说我们是靠偷袭。今天我们和匈奴人正面接敌了,你们还有信心打胜吗?”众将士齐声喊“有信心”。耿忠说:“好,陛下等着我们的捷报,泉下死难的将士等着我们的捷报!冲啊,杀尽匈奴人!”大军冲出山坡。

    匈奴人并不知道山坡后真的有伏兵,他们以为这是呼衍王一厢情愿的推测,现在呼衍王第一个冲出城门,伏兵之说也就不太放在心上了。

    汉军冲出山坡

    的时候,匈奴人并不慌张,因为智慧的呼衍王已经预料到了。但是当看到汉军如巨石一样碾压的时候,匈奴人就慌张了。与汉军接敌的匈奴人,最初怀着一腔仇恨,及与汉军接敌,便被汉军的战马撞倒。洪水一样的汉军从山坡上下来,所过之处,人仰马翻。好狠斗勇的匈奴人,试图一雪前耻,但是这些生活在西凉的汉军对匈奴亦有家仇国恨,他们作战英勇。溃败像是海面推起的波浪,从这端涌到那端,后面的匈奴人见了,顿时溃散,汉军摧枯拉朽,匈奴人纷纷退回伊吾卢城,但是因为人马太多,城门又小,不少人被踩踏,城门堵塞。

    海丹站在城上,他本想带领本国勇士与呼衍王并肩作战,一举击溃汉军,以后也好与呼衍王平起平坐,现在见匈奴人如惊弓之鸟,再也没有决战的信念。

    “关闭城门!”海丹喊道。

    “陛下,城门下全是尸首,关不动!”

    海丹看不到城门下的情形,喊道:“汉军未到城门,何来尸首?”

    “都是匈奴人的,满地都是匈奴人,他们互相踩踏,都是被踩死的!”

    海丹意识到城要破了:“都守住,谁也不准离开城门!”他从城门下来,回到宫殿,找到了他心爱的王后,王后问他外面的情形怎么样了,海丹没有理会,王后拉住海丹,大声问:“我父亲怎么样了?”

    海丹结结巴巴道:“还在城......外,快逃命吧!”

    王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我去收拾一下金银首饰!”

    海丹道:“多拿着点!”

    海丹与王后穿上仆人的衣服,从北门乘坐马车出城,刚走到城外,就被事先埋伏的汉军抓住。

    “国王,您要去哪里?”

    海丹与王后双手发抖。

    呼衍王在城门前与班超打斗。他虽然年近五旬,但是宝刀未老,两人先在马背上打斗,尔后又在地上缠斗,最后用拳脚在地上对打,直至周边再也没有匈奴人,只剩下围观叫好的汉军。

    汉军皆不认得呼衍王,他们见眼前这人衣服样式饰品皆异于寻常匈奴人,知道这人不是寻常人物。

    班超和呼衍王对打了许久,各自都没有击中对方要害,呼衍王对班超恨之入骨,余光在寻找自己的佩刀。打斗了数回合,呼衍王终于看到了佩刀,他打了一个滚,滚到刀前,不想刀被围观的沈祥踢到了一边,汉军哈哈大笑。呼衍王拔出沈祥的佩剑,与班超打斗,班超接过饶锦文递出的佩剑,两人又斗到了一处。

    班超长剑护胸,呼衍王横劈直砍,班超勇武过人,呼衍王力大如牛,将窦固、耿忠

    都引了过来。众人皆为班超打气,班超亦招招递进。呼衍王因年迈,体力渐渐不支,动作慢了下来。呼衍王气喘吁吁,班超反倒镇定下来,他不断与呼衍王游斗,吸引呼衍王出招,呼衍王一击不中,班超躲到了呼衍王身后,呼衍王越发急躁,班超打落呼衍王的长剑,刺伤他的小腿,将呼衍王俘获。呼衍王口中吱吱有声,班超听不清楚他说的什么,但是他知道定是痛骂他的话。

    众人大喜,不想呼衍王张开嘴,顺着班超手中的长剑,穿了下去,长剑从呼衍王的嘴直没入后脑,鲜血溅了班超一身。班超大吃一惊,大叫:“呼衍王,不可!”可是已来不及,众人这才知道这是呼衍王。

    窦固命人砍掉呼衍王的头颅,悬挂于伊吾卢,自将大军迁入城内。

    此战,汉军斩杀匈奴两千人,俘虏两千人,余者溃逃,攻破伊吾卢城,擒获国王与王后,并押解至洛阳。

    窦固任命班超为假司马。军司马,将军之属官。假司马者,为代理司马。因军司马需要朝廷圣旨诏命,故而为假司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