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江湖诗与剑
字体: 16 + -

第2章 章一【太平盛世,名剑重见】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明皇李隆基于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大宴群臣,为贵妃杨玉环庆祝华诞。普天同庆,朝廷各地要官,八方来贺,上至京畿大臣,十五道采访使,十四节度使,下至三二十八州刺史,齐聚京都长安兴庆宫为杨贵妃庆祝生辰。

    这天正值盛夏,阳光明媚。文武百官由金吾卫护送至通阳门,相继通过明光门进入兴庆宫,京畿大臣和采访使、节度使由宦官及千牛卫引领进入唐玄宗以及杨贵妃的主宴场——花萼相辉楼;各地州府刺史则被宦官及金吾卫接引至龙池东北岸的沉香亭与百花园两个副宴场。

    沉香亭与百花园内设有短脚长桌三百二十八张,每桌配有腰鼓形坐墩,觥觞等酒器以及一名负责侍奉的婢女。群臣被指引至各自位置,相近的官员一阵相互恭维之后各自整理了下自己的朝制礼服屈腿坐与座墩之上,等待宴席开始。

    不一会唐明皇的圣驾与杨贵妃的銮驾出现在龙池北畔,两人被掺扶下车架,站在龙池边等待御舟接至北岸的花萼相辉楼。高力士站与湖畔朝着群臣高喊道:“陛下驾到!”几十米外另一个宦官再次重复,一个接一个传遍整个沉香亭与百花园。

    群臣纷纷起立,双手手掌紧贴,面朝已经与杨贵妃登上御舟,泛在龙池之上的唐明皇李隆基鞠躬,道:“恭祝陛下万寿无疆,寿与天齐!恭祝贵妃娘子萱花挺秀,婺宿腾辉!”

    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站与御舟船头受百官恭贺,圣威凌然的李隆基与丰韵婀娜的杨玉环身着皇袍与贵妃的华装,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奢华耀眼。御舟荡漾在龙池之上,穿过正盛开的荷花、菱角,真如一副美艳的画。

    唐明皇李隆基心情甚好,站在御舟上掺扶着杨玉环对湖畔的群臣示下道:“朕,今于兴庆宫祝与娘子玉环芳诞。诸位爱卿尽忠于朝廷,今与朕同享盛世,共祝华年,定要尽情欢悦!”

    群臣高呼:“谢陛下!”

    唐明皇李隆基一行人走进花萼相辉楼,宰相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王忠嗣等皆立与殿中相迎。众人入席,年近花甲的唐明皇李隆基携杨玉环坐于大殿之上,其下为太子李亨,王公大臣皆列两侧。

    唐明皇李隆基一声令下,庆宴开始。

    婢女、宦官成排行入大殿,有的手捧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贡果;有的手捧青铜大盘盛生羊脍、光明虾炙、凤凰胎、鱼干脍等各种美味佳肴,端至各位王公大臣的桌上。

    每桌的王公大臣旁皆有一觥纠婢女,用勺子将王公大臣桌上的觞斟满酒。宰相李林甫首先起身双手捧觞,面朝唐明皇深鞠一躬,赞扬道:“陛下英明威武,福泽九州,威慑四方,贵妃娘子艳绝天下,实乃吾大唐之福也。”

    说罢,李林甫右手举觞,左手挽起长袖遮面,抬头一饮而尽。诸位王公大臣皆起身,捧觞齐呼:“陛下英明威武!”说罢一饮而尽。

    唐明皇被群臣这样奉承甚是开心,举起桌上的觞,看着群臣说道:“朕之大唐,有如卿等良臣献策悍将戎边,朕已无忧!”

    随后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百花园三处宫廷乐师奏起《霓裳羽衣曲》,近百名宫廷艺伎走入三处宴席,起舞助兴。

    随着庆宴的开始,兴庆宫一片欢声笑语,歌舞升平。

    这些艺伎来自世界各地,有西域胡姬,昆仑奴,新罗婢,各个婀娜多姿。她们着金丝,戴绫罗,各个尽显妖娆华丽,虽是如此,待到席上王公大臣们酒兴上来之后与她们一起舞蹈时,与王公大臣的金银玉器装饰一比,却又逊色很多。

    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百花园内,上至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下至州府刺史,皆是载歌载舞,酒池肉林,好不奢靡。有的王公大臣与妖艳艺伎翩翩起舞;有的文臣三两成群由席纠主持,谈诗论画,美酒佳人相伴;有的武将挥刀舞剑,一比高下,谈兵论战,尽显飒爽英姿;有的干脆左拥右抱,赐金饰玉佩与娘子,只博红颜一笑。

    正当歌舞休息之际,花萼相辉楼内,淮南节度使林襄仁携温州刺史王云行至唐明皇李隆基席下,两人鞠躬,淮南节度使林襄仁说道:“陛下!值此贵妃华诞之日,微臣温州府境内‘龙溪剑庄’寻得失传百年名剑——七星龙泉宝剑。臣认为此乃天降祥瑞与大唐,特将此宝剑献与陛下。”

    说罢,淮南节度使林襄仁身后走来两个千牛卫,手捧一长形红木宝盒,其中一千牛卫打开盒盖,之间红色底座上一把青黑色的青铜宝剑星光熠熠,犹如深渊。

    唐明皇李隆基顿时就被宝盒中的宝剑吸引,起身,匆匆走到宝盒前,拿起宝盒中的宝剑仔细端详起来。一边端详一边垂问道:“此剑,可是古人铸剑大师欧治子所铸宝剑——七星龙泉?”

    一旁的温州刺史王云回复道:“回陛下,正是此剑!此剑乃铸剑大师欧治子百年前所铸。传闻大师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而下望深渊,缥缈而深邃,如同巨龙盘卧,是名‘龙渊’。因避高祖之讳而改名‘龙泉’。”

    唐明皇李隆基大悦,举起宝剑于大殿中一舞,大呼:“朕早有耳闻此宝剑削铁如泥,如今宝剑再见于朕之大唐,来人,取刀来一试!”

    语毕,殿中歌舞者皆停下来,退至殿侧。殿侧一身着绢布甲的千牛卫拔出腰肩所配的铁质横刀献与唐明皇李隆基。唐明皇李隆基命卫士举好手中横刀,然后铆足劲一剑劈了下去,只见卫士手中铁质横刀被看成两段,而唐明皇李隆基手中的七星龙泉宝剑却完好无损。

    唐朝冶金技术水平已经得到提高,已可使用铁合金生产铁质兵器,唐朝府兵与镇兵普遍使用的近身武器——横刀就是用铁合金铸成。铁比铜更坚硬,按理说青铜剑不应该能砍断铁剑。即便如此,铸剑大师欧治子所铸造的名剑,因其精准的金属配比和独特的淬火术,无论坚硬程度以及韧性皆为上等。固其所铸名剑依然能削铁如泥。

    “妙哉!果真是把宝剑!”唐明皇李隆基高举手中宝剑,接着向温州刺史王云问道:“爱卿方才所说的‘龙溪剑庄’为何地?”。

    温州刺史王云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回陛下,‘龙溪剑庄’乃微臣辖下平阳一小里,里主欧晏乃欧治子嫡系后人,此宝剑正乃欧晏所寻得。且里内皆是欧治子大师的传人,皆能工巧匠也!”

    旁边杨国忠看唐明皇李隆基如此高兴,正想上前吹捧几句。不料被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先行一步,其行至唐明皇跟前拱手行礼道:“恭祝陛下得此宝剑!微臣虽为胡人,可是早已听闻此宝剑乃中原古传十大名剑之一,乃高洁君子之剑。此番宝剑重见于大唐盛世,又得能人巧匠,可谓天降祥兆于大唐,实乃大唐子民之万福也!”

    唐明皇李隆基更是心情舒畅,将宝剑收与盒内,唤高力士至身旁,下谕道:“传朕口谕,淮南节度使林襄仁官升正四品,补兵部侍郎缺;温州刺史王云补淮南节度使缺;‘龙溪剑庄’改名为‘龙溪坊’,编入少府监掌冶属,既是能工巧匠便应为朝廷铸造更多奇兵利器;至于欧晏,赐黄金千两,传召至京,赐卫尉寺武器署监事一职。爱卿安禄山,多年忠君爱国,替朕戎边有功,朕再赐爱卿兼平卢、河东两镇节度使!”

    “谢陛下!”淮南节度使林襄仁,温州刺史王云,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三人纷纷谢恩。

    安禄山仅凭一番恭维之话便再得两镇节度使之职,可见其深蒙圣眷,其得意洋洋退回殿侧站至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身边。旁边的杨国忠本想着能拍到唐明皇李隆基的马屁,不曾想却被安禄山抢夺了圣恩,一时之间对安禄山的嫉妒憎恨之心油然而生。

    “喏!”高力士俯身听完唐明皇李隆基的旨意,刚准备退下,又被唐明皇李隆基叫住了:“慢,此七星龙泉虽好,只可惜十大名剑朕方得其一。再下诏书至各州府,无论何人,再替朕寻得其他九把宝剑之一,朕赏黄金千两,加官进爵!”

    “喏!”高力士伏听完唐明皇李隆基的口谕后退下。

    年迈的唐明皇李隆基再次拿出宝剑,缓慢地挥起剑舞来,众臣在旁更是众星捧月,大肆夸赞其剑舞堪比裴旻。

    奢靡的庆宴持续了一天一夜,灯红酒绿,酒池肉林直至深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