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四三章 英国驻德占领军

    7月21日,黄延义与休斯特、莱恩中校等人乘坐“007”号专机,从香港出发,飞往德国。

    飞机上除了10多位人员,还装载了数百万美元的现钞、几百公斤黄金,还有10箱“皇冠”牌香烟。

    为保险起见,飞机机组人员在香港启德机场高新聘请了2名临时领航员,他们2人将负责从香港到印度新德里这段航程的领航。这个年代的导航技术不像后世有卫星定位,长途飞行经常有飞错路径的情况,所以,有经验的导航员非常重要。

    飞机中途经停曼谷机场,2天后抵达新德里。

    此时的印度还没有独立建国,仍然在英国人殖民统治下,新德里机场还是英国人在管理,所以很安全。

    “007”号机组又在新德里机场重新聘请了2名经验丰富、常飞欧洲航线的领航员,继续向前飞行,先后经停奎达、德黑兰、安卡拉、维也纳,于7月27日抵达德国北部城镇——比勒费尔德。

    比勒费尔德是英国驻德国占领军总部所在地,此时的比勒费尔德只有一座军用机场,“007”号盘旋在比勒费尔德军用机场上空,和地面塔台取得联系后,休斯特咋呼着说自己是占领军副司令布赖恩·休伯特·罗伯逊中将的老朋友,“007”号飞机乃是应布赖恩中将之邀前来访问的。

    “007”号飞机机身上也确实是绘着一幅英国国旗,看上去就是英国飞机。

    得到地面允许后,飞机降落在比勒费尔德军用机场。机场警卫人员上机来询问、检查一番,方才允许机上人员下机。

    毕竟这里是一个军事重镇,黄延义等人下机后并没有马上获得自由行动的权利,机场警卫用电话联系了布赖恩副司令办公室,电话那头的布赖恩中将并没有否定休斯特所说的话,而是决定派人来接休斯特一行。

    此时英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是原英国空军元帅威廉·肖托·道格拉斯爵士,布赖恩·休伯特·罗伯逊中将是占领军副总司令。

    布赖恩·休伯特·罗伯逊,1896年7月22日出生于印度的西姆拉,他父亲是前英国陆军元帅威廉·罗伯逊男爵。布赖恩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时曾在东非、北非、以及意大利担任过军事指挥官。1942年,布赖恩被提升为准将,1944年到1945年获任临时少将军衔,1945年10月成为正式少将。现任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曾说过,布赖恩·罗伯逊是英国陆军最好的行政长官。1946年,也就是今年5月1日,布赖恩·罗伯逊晋升为中将。蒙哥马利元帅6月份离开德国时,布赖恩被委任为占领军副总司令。

    布赖恩中将派来的副官琼斯中校,在机场航站楼内

    简单询问了休斯特几句,便用2辆军用吉普把黄延义、休斯特、莱恩中校、茅武四人拉到了英军司令部。

    或许是布赖恩中将今天比较闲,黄延义等人刚一到司令部,便得到了布赖恩的接见。

    宽敞明亮的副总司令办公室内,依然是一副战时景象,大幅的德国分区地图挂满了办公室墙壁,一摞摞文件夹塞满了文件柜,布赖恩一身中将军服,威严地坐在办公桌后面。

    黄延义等人走进办公室,布赖恩正埋头看着文件,也没有给这几位客人让座,弄得黄延义四人就那么站立着,场面颇为尴尬。

    办公室里寂静了差不多有2分钟,布赖恩才抬起头,“你们谁是我的老朋友啊?”

    “是我,罗伯逊男爵,一战时期,我曾在印度昌迪加尔服役,之前是第15英印军第2旅的中校军管,我服役的地方与您的出生地西姆拉相隔不远,论起来我们应该算老朋友,不是吗?”

    “勉强算是吧,”布赖恩脸上浮现出一丝古怪的笑意,说完后抬起下巴冲着黄延义三人问道,“那他们呢?”

    “这位是我今年1月份退役后,新找到的老板黄延义先生,他是砂劳越州现任州议员,在他名下有多家企业,包括两家银行,在美国、马尼拉、香港、砂劳越等地都设有工厂,是一位真正的亿万富翁,亿万英镑,男爵先生。”休斯特双臂摆出一个舞蹈样的动作,指着黄延义说道。

    “砂劳越我知道,他是中国人?”

    “准确的说,是砂劳越华人,黄议员出生在砂劳越。”

    布赖恩点点头,“嗯,其他两位呢?”

    “这一位是莱恩中校,与我一样,也曾在印度军团服过役,今年退役了,进入了黄氏企业,还有他身边的这位年轻小伙子,叫茅武,是黄老板的随从。”

    “好,我都知道了,你们请坐吧。”

    黄延义这才把茅武手里捧着的两盒雪茄接了过来,往前走了几步,放在布赖恩的办公桌上,掀开了上面一盒的盒盖,露出了里面的雪茄和金质雪茄剪。

    “中将,这是我们从砂劳越带来的特产,请您品尝。”

    “请坐吧,我想你们跨越数千英里,跑到德国占领区来,应该是有什么特殊目的吧?”

    黄延义慢条斯理地坐在沙发上之后,才开口说道,“您说的很对,我们是有一些目的,但不算特别,我最近在北婆罗洲办了一家钢铁厂,另外我正准备在砂劳越修建一条铁路,可是我们那里缺乏有经验的工人,所以才跑到德国来,想在这里招募一些工人。”

    黄延义没有说要招募工程师和科学家,根据盟军控制委员会的九号决议,德国重要的军事以及其他专业人才,目前都属于被重点监管对象,盟军要查清

    他们在二战中是否对希特勒政权提供了支持。

    “你们难道没有关注波茨坦协定的内容吗?现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地的德国人,以及有德国血统的人,都正在被驱逐回德国,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德国人在这些地区的潜在威胁,你们居然还想把德国人运到砂劳越去,你们认为盟军控制委员会能够答应吗?”布赖恩对黄延义提出的想法感到很奇怪,连着说出了两个反问句。

    黄延义自然知道德国的周边国家正在驱逐德国人。

    二战结束时,居住在德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德国人或德裔人,有3100万,到1950年,共有大约1200万德国人逃离或被驱逐出欧洲中东部,进入了盟军占领的德国和奥地利。

    据1953年西德的schieder委员会的统计,1945年中期,有565万德国人留在波兰,到1950年已有350万人被驱逐,在驱逐和迁徙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失踪和死亡人数达200万人。留在奥得—尼斯东部的大多数德国男性人口被认为是潜在的战斗人员,被苏联军队关押在拘留营中,经过内务人民委员会核查,纳粹党组织成员和政府官员被隔离并送往苏联进行强迫劳动作为战争赔偿。荷兰也发动了代号为“黑郁金香”的驱逐德国人行动,即使是那些有荷兰配偶和子女的德裔人,也被列为“敌对主体”。

    “中将阁下,我们并不是想让德国人移民砂劳越,您可以认为是一种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行动,这些人仍然受占领军管控,比如由英国占领军派出一部分士兵,跟随监督这些被我们选中并输往砂劳越的德国工人,他们的工资发放也由您的司令部统一发放,至于给他们发放多少工资,也由您的司令部说了算。您可能不知道,我们砂劳越雇佣的外籍工人,工资都非常高,比美国本土工人的工资还要高,现在我的企业里一共有2000多美国工人在工作,包括飞行员、水手、化工工程师等等,他们年薪最高的达到了1万多美元。”黄延义说道。

    “是的,这个我可以作证,有非常多的美国人在我们那里工作,我的老板没有说半句假话。”休斯特在一旁补上了一句。

    “劳务输出,这个词比较新颖,倒是有点意思。”布赖恩说了句。

    黄延义估计,英国占领军对自己提出的这项要求,拒绝的可能性不大。

    此时的英国已经濒于破产的边缘,美国的租借法案在今年已经停止,英国已经欠了美国一屁股债,各殖民地又在谋求独立,英国政府依然要维系庞大的军费开支,包括德国驻军、马来半岛驻军、以及帮助荷兰人镇压印尼土著军队等

    等。英国此时还面临着战后重建、士兵退役补贴等诸多开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此时还没有影子,可以说此时的英国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

    英国驻德国占领军此时也没有了战争时期政府所划拨的、丰富的物资支持,而德国被占领区大都被炸的稀烂,也刮不出多少油水,所以占领军司令部也需要有一点计划外的收入。德国马克在战后贬值了不知多少倍,英军、美军、法军先后在自己的占领区内发行了军票,这也是创造收入的一种手段。

    欧洲战争结束后,德国马克迅速贬值,一度使得香烟在德国境内非常值钱。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等价交换”方式,即以香烟为“货币”,一根香烟可以换得一顿食物,一包香烟就可以获得一位女孩的芳心,甚至只要是香烟数量足够,可以换到一些贵重的名画和珠宝,“香烟交易”的规则便由此产生。香烟在黑市的价格,一条美国骆驼牌香烟的购买力相当于1000美元,实际上,这种香烟在美国的售价不过1美元,暴利驱使下,越来越多的美军士兵通过各种方式从美国本土购买香烟,然后再到德国转手。对香烟的需求导致美国的邮政系统一度瘫痪,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进行干预。《纽约先驱报》在德国法兰克福重建了办公楼,却仅仅付出了150条香烟的成本。香烟交易对德国社会财富的剥夺是非常可怕的,但贫困的德国人没有选择,只能乐此不疲。

    各占领区的军票发行后,香烟的价值才开始回落。

    本月,英国正在和美国谈判二战后的贷款协议,历史上称为《英美贷款协议》,贷款额为37。5亿美元(合2015年的570亿美元),利率为2%。同时,英国也向加拿大提出了贷款要求,要求贷款额度达11。9亿美元。

    《英美贷款协议》,让英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个是技术层面,英国绝大部分保密级专利技术向美国彻底开放,二个是金融层面,美元可以在英国本土外的英镑区自由流通,包括英国从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英镑借款,也将以美元作为偿还货币单位。

    金钱,很多时候能发挥出它难以想象的作用,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对英国占领军也应如此。

    布赖恩中将沉默着思考了一会儿,问道,“你们打算在德国招收多少工人?”

    “因为我们砂劳越正在大规模建设之中,各类技术工人都非常缺乏,钢铁、铁路、煤化工、机械,甚至医生和大学教师我们也都需要,我估计,至少要3万人左右,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黄延义掰着指头算了一下。

    “什么?你说要3万人?”

    “是的,这还不包括工人们的家属,我希望在工

    人到达砂劳越时,能把他们的家属也带上,我不想工人们因为思念自己的亲人而变得无心工作。”

    “你说的这一点我倒是能理解,因为这该死的战争,我和我的家人已经分开了6年,可是如果3万人都带上家属,总人数至少要达到15万人以上,你们在砂劳越能安置得下这么多人吗?”

    历史上。布赖恩中将的确是和家人分开了6年之久,中间只回家过几次,他的家人将在下个月过来与他一起在比勒费尔德生活。

    “安置下10多万人,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在砂劳越的几个城镇建设了大批安置房,我们未来还准备从砂劳越周边地区移民百万人,因为砂劳越的人口实在是太稀少了。”

    “工人们的家属到了砂劳越能干什么?你不会想着让这些家属跟在工人身边消耗工人们的经济收入吧。”

    “我们会有工作安排,我在砂劳越有各种种植园、纺织厂、化工厂、鞋帽厂,能接收一般的劳动力,安排个几万人完全没有问题,他们的小孩也可以在砂劳越的学校免费上学。”

    “说实话,我对你的劳务输出计划很感兴趣,但是这个事情比较大,我要先和道格拉斯元帅商量一下,然后还要报告给盟军控制委员会以及英国政府,这需要一点时间,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是在这里等消息,还是准备前往别处?”

    “我们打算去一趟法国,不过我们会时刻与您的司令部保持联系,一旦有好消息,我们会马上赶回来。”

    “good,那今天就先谈到这里,我让副官带你们去招待所先休息一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