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九十章 黄家喜事

    婆罗洲守备军的“1号公路计划”很快就被建康方面知道了。

    在得知“1号公路计划”后,陈尤壬和林文栋两人专门跑到黄延义的办公室来询问对策。

    “老板,日本人这着棋下得狠啊,这条公路一旦建成,日军的大炮和坦克朝夕之间即可摆到建康门口来,到时候,仅凭我们这3千自卫军的步枪和迫击炮如何能够应对?”林文栋担心地问道。

    黄延义没有回答,笑着问陈尤壬道,“你也是这么担心的?”

    陈尤壬点点头,“是的,日本人想出的这个办法的确是高,这条丛林公路建成后,日本人可以在内陆地区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到时候恐怕我们就要另谋栖身之地了。”

    黄延义起身走到墙上的地图前,目光从三马拉如往东南移至建康,“你们认为这条公路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建成?”

    “日本人从外面运了4000多土著到三马拉如参与公路的修建,如果仅有这4000多劳力的话,按照日本人所定的11米宽,能够跑20吨级的坦克的路基,加上部分沿海地区的泥炭地质情况,以及要砍伐掉沿途的树木,综合计算下来,我估计这条公路要想全面完工,怎么也得10个月的工期,再加上4个月施工效率低下的雨季,总共需要14个月以上。”陈尤壬回答道。

    “呵呵,你的估计有两个根据上的错误,第一个,你把那4000爪哇土著当成了勤劳、能吃苦的华人,这些土著是属于那种能躺着绝不站着的散漫人,在日军的皮鞭下或许会勤劳一点,但他们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他们的综合劳动效率能有华人的2/3就不错了。第二个,你低估了原始森林里伐木的难度,如果这条路线上平均有1/30树木的直径在1米以上,光砍伐这些树木就要耗去几个月时间,再加上日本人吝啬的性格,伐倒的树木肯定要运出去,这又要耗不少时间。所以,我估计日本人想修筑完这条公路,时间至少要20个月以上,完工时间应该在1945年春,这4000多土著劳工,我估计最后能活下来的将十不存一,中途至少还要补充几次人力。”黄延义说道。

    “老板说的是,我想当然地按照我们华人的劳作效率在计算土著劳工的效率,这是一个错误,至于公路沿途直径1米以上的巨树,我估计其比例肯定不止1/30,应该会更高。只是,虽然工期延长了,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这条大路一完工,日本人还是会把坦克、大炮运到建康门口来啊。”

    “你认为到了1945年,婆罗洲的日本人还能分出多少兵力来对付我们,前段时间的瓜岛战役,日本人从马辰的第57混成旅团抽调走了2个大队,现在婆罗

    洲守备军已经出现了兵力不足的现象,他们上个月在古晋征召了1300名伊班人入伍,东北婆罗洲方面,日本人正准备强行招收2000名华人入伍,通知已经下达到了亚庇、山打根、古达、拿笃、斗湖等地华人商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不会让婆罗洲的日军就这样逍遥下去的,这里有美里、诗里亚、打拉根等几处油田,石油是日本人的命门之一,盟军应该很快就会拿婆罗洲的日本人开刀,从蒂文岛机场起飞的飞机能够覆盖婆罗洲所有的油田和军事目标。”

    “听老板这么一说,我们的心就放下了。”林文栋笑着说道。

    “说实话,日本人修建这条丛林公路,实际上是为我们建康打通了通向沿海地区的一条通道,我现在倒是希望日本人能把这条公路的基础建设得牢固一点,路面尽量铺设得平坦一点,省的我们将来还要花费精力去返工。”

    “没想到一件坏事在老板这里被说成了好事,我们俩的眼光还是狭隘了一点,以后可要多跟着老板多历练,不然我们的眼光总是被局限于一隅,思想也逃不出僵化的窠臼。”

    “有些事情,想得不够长远,这不怪你们,人都有其局限性,谁也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看得明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思考,逐渐提升自己吧,总有一天,你们都能够独挡一面,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那就得要老板多提携和教诲。”林文栋道。

    对于林文栋的话,黄延义不置可否,转而问道,“雨季马上要过去,春耕又要开始了,你们今年有什么计划?”

    “今年建康镇准备将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5倍,达到3500亩,这玉米真是好东西,耕种简单,方便管理,玉米除了能作为粮食补充外,收割回来的秸秆还能喂养牲畜,现在周围的土著也在建康求购玉米种子,他们也打算种植玉米,种植玉米可比他们从棕榈树里抠西米容易多了。”

    “周围涌入建康的土著越来越多了,给我们的管理增添了一些难度,市场上时常有土著因为一些蝇头小利,和华人店主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于需要政府出面调解,现在土著们也变精明了,他们的钱不像以前那么好赚了。”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人还能傻一辈子。”

    “呵,有些土著商人精明着呢,就像您的亲家差侬先生,他就是一个很精明的加央商人,仅从他能和您攀上亲家,就说明了他有足够的智慧。”

    黄延义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去年,第六区新补充的一个华人议员就是黄家老三黄延仁的老丈人,原古晋潮州商会的副会长陈光普。

    在外人看来,陈光普之所以能当上第六区议员,是因为

    他和黄家攀上了亲。黄延义却不是这样想的,在建康,华人有两大地域人群,分别是闽人和粤人,闽人里有黄延义这个议员代表,粤人里也必须要有个代言人,正好陈光普符合要求,所以黄延义才向勒格罗斯推荐了他。

    至于加央商人差侬,能和黄家攀上亲,完全是黄延信这个当事人的原因。

    腊月里,黄家也办了两场喜事。

    首先是黄延信与一个名叫“达莉亚”的加央族女孩结婚。

    达莉亚的父亲就是陈尤壬口中所说的精明的加央族商人差侬,差侬前后从建康造船厂购买了4艘20吨级的小木船,并在建康船厂维修了几次,与身为船厂负责人之一的黄延信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

    或许是差侬有意为之,他带着女儿达莉亚在黄延信眼前露了两次面,黄延信居然对达莉亚产生了好感。一来二去,仅过了3个月时间,俩人就你侬我侬,开始谈婚论嫁了。

    林文盈刚开始时对黄延信与达莉亚的婚事并不赞同,因为从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上看,达莉亚是一个野性十足的加央女孩,这与黄家的门风不符,林文盈对她有些不满意。

    可是黄延信却表示非达莉亚不娶,他把达莉亚带到黄延义面前,想让黄延义见一面,然后去劝解一下林文盈。

    黄延义第一次看到达莉亚,不禁大跌眼睛,这达莉亚身材高大,皮肤微黑,穿着树皮布筒裙,一副野外猎手的打扮,肩膀上挎着一副弓箭,腰带还上别着一把巴冷刀,光脚穿着一双凉鞋。

    黄延义有些不解,这是什么情况?黄延信的审美标准挺独特啊,难道他是一个“野人控”?

    黄延义毕竟来自于后世,再奇怪的婚姻关系也见过,黄延信喜欢“野蛮女友”,是他的权利,以后受了野蛮女友的欺负,也是他自找的,这和别人没关系。

    在黄延义的促成下,林文盈最终也接受了达莉亚进入黄家。

    差侬为他女儿准备的嫁妆是100头水牛,这可是下了很大本钱的一份嫁妆,黄家还得为这100头水牛专门建一个占地颇广的牛圈。

    黄家老二娶了一位加央族女孩,这件事成了建康的一大“新闻”,一时间在建康以及周围地区广为流传。连勒格罗斯议长都对此事感到惊奇,黄延义居然能同意一个“野蛮”女孩进入黄家,难道他就没有一点“民族之别”的思想吗?

    黄延信结婚半个月后,黄二姑和陈树华举行了婚礼。

    关于婆罗洲守备军修建丛林公路一事,陈尤壬和林文栋从黄延义这儿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安心地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3月,建康开启了新一年的春耕模式。

    建康的人口还在逐渐增加,不断有沿海地区的居民拖家带口的

    逃到建康来。

    日本人在砂劳越建立起统治后,提高了税收,还经常强迫各地居民服劳役,城镇居民的收入没有提高,而砂劳越的粮价却一涨再涨,很多人的生活比以前下降了几个等次。

    日本人去年又在砂劳越地区发行了新的纸币,俗称日本钱或日本纸,也叫军用手票,因其10元纸币上印有香蕉树,人们通常称其为“香蕉币”。香蕉币是一种没有准备金的纸币,发行这种纸币,摆明了是要掠夺砂劳越地区人民的财富,明白人士纷纷从日军管理严格的沿海地区,逃向了统治相对宽松的内陆地区,其中有不少人绕过日军驻有重兵的加帛镇,逃到了建康。

    每月从沿海地区千里跋涉进入建康的华人或土著都有上百人,这些人到了建康后,有能力者或者带来了部分家财的人士,可以自谋生路,没有能力或身无余财者,也能得到镇政府的接济或工作安排。

    建康镇新规划的道路和政府工程,目前只完成了不到一半的工程量,正是需要大量劳力的时候,而建康地区因为农业的丰收,早期储备粮食的消耗量只有预计的一半左右,完全不用担心人口涌入会引发粮食危机,所以建康目前是敞开了怀抱接纳所有能够到达建康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