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八十九章 又是一年新春来

    9月5日,一架日军军用飞机载着前田利为以及守备军司令部的通讯官、副官等10多人,从古晋机场起飞,直飞纳闽岛。纳闽岛新建的机场完工,这座新机场以前田利为的名字命名为前田机场,前田利为准备去参加新机场的竣工揭幕仪式。

    前田机场方面早已准备好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就等守备军司令前田利为来揭幕并发表讲话,可是,前田机场一直没有等到前田利为所乘飞机的到来。

    纳闽岛守备大队发了几封电报至古晋司令部,询问前田所乘飞机的起降时间安排,古晋司令部再三确认前田司令官已经登机出发了数个小时,按照预定时间早就应该到达了纳闽岛。

    纳闽岛守备大队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见到前田司令所乘的飞机,守备大队马上向古晋司令部报告,并表示了担心,守备军司令部的马奈木敬信等人一下子慌了神,向南方军司令部也报告了这一情况。

    第二天一早,从北婆罗洲各军用机场起飞了十几架飞机,不停地在沿海地带搜寻前田所乘飞机的下落。

    历史上,婆罗洲守备军司令前田利为中将所乘的飞机就是在9月5日失事。

    砂劳越有些人或事可能因为黄延义的穿越而改变,但是绝大多数人的命运依旧按照固定的历史轨迹在行进,例如前田中将,注定要将性命断送在砂劳越,连时间点都没有改变。

    前田所乘的飞机失事后,婆罗洲北部日军往来的电报讯号密集了数倍,早就引起了“黄庭”电报小组的注意,电报小组早从日军往来的电报当中推测到前田利为所乘的飞机已经失事了。曾有电报小组的成员建议,在这次飞机失事上做点文章,由建康自卫旅来“冒认”失事飞机是由自卫旅派人击落的,这样可以瞬间打响建康自卫旅的名声,让建康自卫旅一朝之间名闻天下,如此对婆罗洲日军甚至南方军也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个建议到了黄延义这里,马上被他给否了,“冒认”此事是在为建康拉仇恨,很容易引来日军的疯狂报复,前田利为可不是一般的将官,他有个身份是日本加贺藩主前田本家第16代目(侯爵),从爵位上讲,他比南方军总指挥寺内寿一(伯爵)还高,黄延义肯定不会去干这种要了面子却输了里子的事,这不符合黄延义一贯低调发展的风格。

    前田利为所乘的飞机失踪,是一个影响很大的事件,过了3天日本天皇就知道了。

    1个月后,前田所乘飞机的遗骸在民都鲁海岸被日军找到。

    婆罗洲日军这一个多月里忙着搜寻前田的下落,连前田所制定的修筑丛林公路(1号公路计划)的计划都给耽搁了。

    在确认前田死亡后,日本天皇以殉职追赠前田利

    为正二位(日本的一种品秩和神阶),追授大将衔,日本大本营将北婆罗洲的纳闽岛改名为“前田岛”,可以说是极尽哀荣。

    前田利为失踪后的第13天,也就是9月18日,日本南方军司令部调派预备役中将山胁正隆担任新的婆罗洲守备军司令。

    继任的婆罗洲守备军司令山胁正隆,对他的前任即前田利为所制定的“1号公路计划”,进行了重新审定,这也使得这条公路迟迟没有动工。

    前田的后事处理完,时间进入了11月,又到了婆罗洲的雨季。

    雨季的砂劳越沿海地区,每个月降雨超过20天,在这种天气情况下,肯定不适合去修公路。

    时间转眼到了1943年2月5日,即农历春节。

    自从去年8月14日美拉牙战役后,日军再没有对建康有所动作,只是加强了加帛镇的驻军,建康在和平中又度过了半年多时间。

    过去的一年,对于建康来说,依旧是丰收的一年。

    花生、玉米都获得了丰收。

    黄花蒿的产量也再创新高,制药厂一共生产出近3吨“虐特灵”。

    农业且先不说,建康的工矿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普兰河中游的金矿,是一个品位很高的富矿,在去年一共开采出了1300公斤黄金。

    这些黄金按照比例分成,建康镇政府和婆罗洲公司各占4成,金矿旁边的肯亚族寨子占2成,不管怎样分成,这些开采出来的黄金都先存入了建康银行,再由建康银行发放出等价的银元,这样为建康银行增加了不少黄金储备。如今建康银行的金库里,黄金储备已达到了2吨多,价值200多万美元。

    金矿伴生的铜,去年一年也采出了近6吨,几乎能够满足建康电线电缆厂和电机厂的使用。

    建康的大小工厂,除了去年3月份因日军飞机来轰炸,放了5天假,其它时间都在正常生产。

    工厂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建康镇1万3千多居民自用之外,逐渐由近及远地销往周围地区。有经济头脑的土著二道贩子还给倒卖去了婆罗洲中部地区,婆罗洲中部,虽然比较原始落后,但他们在接触到现代工业品之后,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些新东西,特别是像塑料凉鞋、铁制农具、食盐等廉价的生活必须品,接受度很高。

    从建康往东40多公里,就到了砂劳越和荷属东印度的“国界线”,“国界线”东边便是后世的北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和砂劳越相邻地区,生活着弄巴湾族、加央族等10多个土著民族,这里依旧属于高原,交通闭塞,荷兰人在这里并没有建立起实际的统治,建康人管这片广大的地区叫化外之地。

    这片6—8万平方公里的化外之地,

    生活着5万左右的原始土著,他们按照自己的生产力水平生活着,大部分人都是靠打猎和采摘为生,只有少部分人在从事种植农业。他们打猎时所使用的武器还是原始的骨刀和骨箭,烹饪方式基本是以烧烤为主,因为缺盐,一年也吃不了几次咸东西。

    从1940年开始,有土著“奸商”往化外之地倒卖现代工业品,两年多来,土著们的生活也逐渐起了变化。首先是生产工具的变化,铁器开始大量使用,生火也用上了火柴,不用再钻木取火了。其次是生活习惯也在慢慢改变,他们在得病后开始求医问药,而不是问鬼神。

    土著们能拿出来和“奸商”们交换的东西十分有限,这些商人们接受的东西只有他们织的树皮布、犀牛角、刚玉等物品。

    东南婆罗洲盛产刚玉,刚玉是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一种矿物,半透明—透明且色彩鲜艳的刚玉叫做宝石,而婆罗洲出产的刚玉绝大多数都是乳白色(或黄色)且不透明的,这种刚玉只能用于工业生产。

    收购土著们上千年积攒下来的刚玉,是黄延义的主意,虽然刚玉还暂时派不上用场,但等到鬼子投降后,这些刚玉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石油钻井用的钻头,就可以用刚玉烧结制作。

    临近建康的婆罗洲中部地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文明进程在逐步加快,建康工业品的销售区域也在一步步扩大。

    2月初,西南太平洋上历时半年的瓜岛战役结束。

    在整个作战中,美军参战部队先后累计达到6万人,其中仅有1592人战死在岛上,而日军在陆上、海洋和空中的战斗中阵亡将士多达5万余人,并在其周围海区损失了24艘各型舰艇,总吨位约13万余吨。

    日本人旨在入侵夏威夷、斐济、萨摩亚、新喀里多尼亚,以及控制印度、挫败英国东方舰队的战略,成了一场黄粱美梦。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

    瓜岛战役结束后,日军自然不会甘心局势就此被动下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是一个天生的赌徒,他的天性就是“要么全赢,要么输个精光”,他决不会轻易认输,他正谋求利用最后的机会同美军拼个鱼死网破。

    2月21日,山本五十六将旗舰从“大和”号转移到了设施更完备、更豪华的“武藏”号上,他似乎又增添了信心。为了粉碎美军的反攻意图,防止南太平洋防线一举崩溃,山本决心在南太平洋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作最后的努力,即“伊号作战”。

    为准备“伊号作战”,山本调集了389架飞机,准备大干一场。

    而在婆罗洲,雨季进入了尾声。

    新婆罗洲守备军司令山胁正隆,把目光瞄向了他治理范围内的唯一不服从他管理的城镇——建康,他在询问过岩桥学和马奈木敬信等人后,认为他的前任前田中将所提出并制定的“1号公路计划”的确是一个良好的方案,决定将这项计划进行下去。

    2月底,砂劳越“1号公路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日军第16军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南部等地强征了近4000土著,运送到了砂劳越沿海的三马拉如,这里是“1号公路计划”的起点,往东110公里就是建康。

    不过要在热带丛林里修建公路,首先要砍伐掉沿路所有的树木,这条设计宽度为11米的公路,要砍伐的树木可以说不计其数。

    日本人做事一向很认真,或者叫“一根筋”。这条“1号公路”的路面,日本人的设计要求是能够承受20吨级的坦克正常通过,而砂劳越沿海地带的地质大部分都是松软的泥炭层,要在泥炭层上筑起稳固的路基,其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工程量也会很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