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71,战争爆发

    光绪二十年七月中旬,在东京皇宫内凤凰阁再次召开了御前会议,大本营的最高决策层分析了当前朝鲜和国际形势后,认为在朝鲜随着大岛混成旅团的主力八千余人全部登陆完毕,日军在朝鲜相比清军二千余众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开战条件已然成熟,应当断然采取行动!

    同时,英俄等国的外交斡旋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据此判断西方列强并不会认真干预日清之间的战争。外相陆奥宗光甚至认为英国人希望日本能成为在东北亚抗衡俄国的有效力量,如果日本能在战争中证明自己的确令人期待,那么英日之间的关系将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而获得实质性的改善甚至成为同盟---这对日本的崛起和未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也在会议上列举了日清两国的军事对比数据。目前日本陆军已经拥有六万三千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可以投入六个野战师团和一个近卫师团直接战斗。海军拥有军舰三十二艘、鱼雷艇二十四艘,总排水量五万九千吨,已经超过了北洋海军。

    相较之下,清国陆军号称常备兵九十余万,数量远超日军。但除南方义勇军外,北方八旗、绿营、淮军等部队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军部估计清军能投入一线战场的只有装备、训练相对较好的淮军,但其数量最多十几万人---未必会在数量上多于日军!

    北洋水师有舰艇二十五艘,其中包括鱼雷艇十二艘,总吨位四万一千余吨。另外,北洋海军主要军港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已经建成。但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海军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北洋海军的海战能力除定镇两舰尚有威胁外,其余舰只战力低下---川上操六认为---只要帝国下定决心,一定能击败无能的清军!

    最后,首相伊藤博文请明治天皇做出最终圣断。于是,像个木偶一样坐在天皇宝座上的明治天皇面无表情,干巴巴地宣布---朕意已决,对清开战!天照大神必将保佑帝国武运长久,布国威于海外!

    明治天皇说完便站起身来,缓缓向门外走去---在这瞬间,他对日本的未来依然感到茫然,只是圣断后的如释重负令他感到一丝轻松---终于结束了,剩下的就是那些官僚们的事情了!

    伊藤博文等一众大臣高官纷纷鞠躬,恭送天皇回銮。

    数日后,伊东祐亨率旗舰松岛号防护巡洋舰抵达佐世保军港,联合舰队正式编成完毕。同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并限定四十八小时内答复!

    七月下旬,大鸟圭介见朝鲜

    政府继续敷衍,遂下令日军进攻汉城王宫。一夜突袭击溃朝鲜守军,生擒朝鲜国王李熙,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日本迫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至此,日本完成了外交上的全部开战手续!

    两天后的一个清晨,联合舰队命海军少将坪井航三作为第一游击队司令官,率“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巡洋舰先期出发,前往朝鲜海面侦察并攻击清军。在丰岛海面,第一游击队撞上了北洋舰队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二艘战舰,立刻展开了战斗队形发起攻击。

    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一个相貌堂堂的英俊男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个美男子---可惜他的勇气没有他的外表漂亮!当三艘日舰气势汹汹地逼过来时,“漂亮”的方伯谦此时的脑海中闪过了孙子兵法里的名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他一路狂奔向西,挂白旗挂日旗,不顾袍泽舰船的生死,甚至不给途中遇到的高升号运兵船发出撤退警报,只顾一路逃命---也许他此时惦记的只是如何逃过吉野号的追杀和活着回去与娇妻美妾团聚,干脆让高升号吸引鬼子的注意力从而让自己顺利逃过一劫!

    济远号的临阵脱逃将可怜的高升号运兵船丢给了追杀而来的日舰,面对着高升号上一千多名清军官兵拒不投降的坚定,日舰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击沉悬挂英国旗的高升号!

    随着一枚鱼雷扑向毫无抵抗能力的民用商船高升号,数百清军官兵在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葬身大海---李鸿章自以为得计的租用英国商船运送军队好借机拖英国人下水的小伎俩并没有因为高升号的沉没而得逞!精通国际法的日本人成功地实施了有利的公关活动从而消弭了英国人的愤怒,避免了一次可能带来外交危机的风波。

    济远号逃了,高升号沉了,广乙号自焚,操江号被俘,短兵相接的丰岛海战以日本人的大获全胜而结束。当海面硝烟散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后,一直站在岸边山岭上注视着海面一举一动的一名樵夫长叹一声,从背筐里放飞了一只信鸽。鸽子冲天而起,迅疾地向盛京方向飞去…

    在丰岛海战的当天,大院君以朝鲜政府的名义,通告清国领事馆唐绍仪代办,即刻废弃朝鲜和清国的诸项条约并宣布朝鲜对大清国作战,同时委托日本军驱逐驻留牙山的清国驻军。随即,驻扎朝鲜的日军开始进攻牙山清军叶志超等部。

    清军措手不及,难以抵抗日军的猛攻,遂绕过汉城撤往朝鲜北部的战略重镇平壤,准备控制朝鲜北部再图反击日军。与此同时,李鸿章也急令驻防东北的清军增援朝鲜并集

    结平壤迎敌。

    毅军以分统马玉昆率五营与淮军盛字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主力共二十九营预计于八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

    朝廷和李鸿章经过讨价还价,终于定下由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全权负责东征战事的北洋大臣李鸿章给叶志超等前线清军将领定下的锦囊妙计就是“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这个保守的战略倒不一定有错,可胆小如鼠的叶志超却在随后的一系列战斗中把这个保守的战略彻底当成了逃跑的借口!

    早就预感大事不妙的袁世凯则干脆称病回国,远远地离开了朝鲜这个是非之地。临行前他还告诉朝鲜的亲华派们他此次回国后定当率大军杀回朝鲜以救朝鲜社稷!

    在丰岛海战爆发前一个没有月光的晚上,化装成普通商人模样的袁世凯急急如丧家之犬一般溜到了港口码头,乘船离开了汉城,也离开了他为之辛苦战斗了十二年的朝鲜!

    七月底的盛京,燥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不祥的气息。在城西的一处官衙内,穿着老头衫和兜裆滚裤的武侯呼扇着大蒲扇,汗流浃背地正在紧张地整理分析着来自朝鲜和东北各地的情报。

    丰岛海面上日本人已经打响了第一枪,紧跟着就是牙山清军落荒而逃。这一切都说明清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宣而战了,也都证实了义勇公的预见之准确。昨日,武侯亲眼看见盛军将领丰升阿一脸晦气地带着手下懒洋洋地出了城门,向东而去,想必是去增援朝鲜吧。

    看着那些号衣大褂的盛字练军东倒西歪地上前线打仗,武侯心里直摇头---连当初的黑旗军都不如,能打赢小鬼子还真是怪事了!

    在朝鲜察看时,武侯曾经化装接近日军营地观察,他感觉日军的训练和士气远在淮军之上,其官兵的精神面貌甚至不亚于义勇军---虽然小日本官兵普遍身材矮小但却个个精壮结实,不像清军那样看上去都跟鸦片鬼似的无精打采!

    武侯可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情报官,凭直觉就断定淮军未必是日军对手---不是武器装备的问题,而是士气斗志的差距!几十年没打仗的安逸日子,兼之训练不足等问题,淮军业已暮气沉沉了,而日军却是初生牛犊一般锐气正盛。

    武侯在屋里晃了几圈,然后把自己所见所闻和情报分析一起拟稿发往江宁总部。东北站是情报局里仅次于京畿站的重要工作站,级别地位和待遇都是非同一般,连贾老四都没有配备专用的电报机---武侯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一定要在即将到来的清日大战中圆满地完成情报收集任务!

    他走到门口,听到了隔墙传来夫人笑骂小女儿的声音,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笑意。转念间就想到日

    本人恐怕不会放过东北,也许该把老婆孩子送回江南吧。

    天朝农历甲午年、大清国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公元1894年8月1日,清日两国在同一天互相宣战---一场令全世界瞩目的亚洲两强间的战争爆发了!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和帝师翁同龢等清流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时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寿诞,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朝野清议,也不敢公然主和。

    但是,战争的结果会如何呢?慈禧太后忧心忡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