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72,一败再败

    光绪二十年八月初,朝廷明发上谕对日宣战。消息一出,举国哗然群情激奋。朝野舆论此时甚是乐观,大都认为大清国打败小日本那是手到擒来全不在话下的事情---总理东征战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可是灭匪平叛的行家里手,象长毛捻匪这些“陈年巨寇”都不是他老人家的对手,区区东瀛蛮夷岂在话下焉!况且老李中堂多年来不是一直说北洋海军如何如何了得吗?定镇两舰乃遍地球之一等铁甲战舰,小日本到现在都没有如此巨舰,怎能抗拒天兵征剿---何愁蛮夷不灭哉!

    民间百姓茶余饭后的扯淡也就算了,可京师一些清流却也跟着起哄就颇有点深意了。清流们认为朝廷供养淮军、北洋舰队几十年,总得看到点成果吧?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打西洋不行打东洋总没问题吧?你老李中堂牛皮哄哄的当了一辈子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平时养尊处优出入八抬大轿人五人六的,号称洋务第一人,这回也该显显本事了吧?当年人家义勇公战场上打败了法国人却被你弄成了“不败而败”的结局,这回没人家义勇公啥事了,就看你李鸿章的本事!

    翁同龢说的明白---“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气得老李有苦说不出,他知道老翁在打击报复当年李鸿章扳倒他哥翁同书一事呢!

    一场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国战就这样被大清国各怀鬼胎的家伙们名正言顺地把主持战争大局的李鸿章架在了火堆上烘烤!大战方始,未到酣处,李鸿章就已经感到身心俱疲了。但是他也没办法,淮军是他的发家本钱,北洋海军更是他的护身符---如果都没了,他也就吹灯拔蜡了!

    可是李鸿章还不能打退堂鼓,更没法托词不干---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不管谁管?一股脑交给李续之?就是他愿意,朝廷也不愿意啊!上谕说的明白---关外辽东及朝鲜战事一应赋予李鸿章负责。沿海诸省督抚紧守其地,无诏旨不得擅离职守,勿予敌寇可趁之机---朝廷的意思就是义勇公管好你的江南别让日本人偷袭就行了,北方没你嘛事儿---唉,可把李鸿章愁死了…

    看到朝廷发出了对日宣战的诏书,远在江宁的李旭一颗患得患失的心终于踏实了。他再一次惊叹历史的顽固和执拗---真是惊人的再现啊!

    虽然李旭知道朝廷肯定不敢让自己插手日清战争,生怕义勇军的势力借机深入北方。可是他并没有闲着,当丰岛海战的消息传来,义勇军第一时间便重新启动了统帅部,并且秘密下令全军动员进入二级战备。

    对日宣战后,义勇军也随之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几个架子师也开始秘密征召兵员和补充武器装备,开始进入战前训练。

    李旭很

    清楚,虽然大战初期没有义勇军的事,但不等于以后也没有义勇军的事---未来的残局还得他来收拾,不管朝廷同意与否,义勇军必须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虽然朝廷没有使用义勇军的意思,但李旭的态度还是要表一表的,既是表面文章也是预先伏笔。很快,李旭上书朝廷并且公开在报纸上表态---“战端一开,地无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并表示义勇军随时听候朝廷的召唤开赴辽东参战!

    义勇公的表态立刻引发热烈反响,湖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声明响应,表示湖广人民坚决支持朝廷对日作战并愿尽一切力量支援前方。跟着,南方各省督抚争先恐后公开表态支援北方,守好南方,坚决抗击倭寇!

    南方各地到处游行声援,成千上万的铁血会战斗队员又开始浩浩荡荡地在大街上阔步前进。红旗标语军乐口号…一切都是那么驾轻就熟,声势浩大!

    义勇公的高调表态在得到朝野一致好评的同时也把日本人吓坏了。化装成商人再次潜入江宁的小村寿太郎急忙拜会义勇军主管外交事务的联络部长涂远山,对义勇公的表态表示了不安!

    涂远山却轻描淡写地安慰他不必惊慌,这不过是义勇公的表态而已,是为了安抚朝廷和民间舆论所为,完全不影响江宁密约的执行!

    贼眉鼠眼的小村寿太郎这才把一颗惊恐不安的心放回到了肚子里,他理解义勇公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政治家,为了政治作秀做一些常人看来应该有的表态也很正常嘛---日本那些政客不也经常道貌岸然地说些漂亮话吗?政治的龌龊不在于它的肮脏而在于它表面的漂亮!

    日本人放心了,李旭也放心了---历史依然在它原有的轨道上狂奔!他心平气和地看着甲午战争正如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那样有条不紊地演绎着。

    九月,平壤战役打响。日军一万六千余人四路围攻平壤,清军一万五千人防守。战至是月中旬,日军发起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英勇战死。叶志超肝胆俱丧贪生怕死,趁雨夜弃城逃跑,一口气狂奔五百里直逃过鸭绿江!日军轻松攻占平壤,进而轻松地占领了整个朝鲜。

    丢失平壤三天后,令后人唏嘘不已的黄海大战爆发了。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主力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和伊东祐亨的日本联合舰队不期而遇,双方于午时开始交火。

    一场海战持续了五个多小时,结局一如历史---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损失致远号、经远号、超勇号、扬威号、广甲号等五艘战舰,而日军无一损失!

    当秘书走进李旭的办公室把黄海海战的结果报告后,他看见义勇公阴沉着脸,一声不吭。纵然李旭早就知道了历史

    的结局但当他看见邓世昌殉国几个字时,依然难以克制自己的心情---他无法用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情去对待历史的悲剧再一次重演,何况这个悲剧是他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避免更大的悲剧而眼巴巴地看着发生的---他再一次感到了一个人在挑战历史时的无能为力的悲哀!

    李旭默默地拿起毛笔,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两行大字---“此日漫挥英雄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历史还在继续,战争也在继续。清日两国在经过了第一阶段的战斗后都进行了各自的军事调整。清廷将逃跑将军叶志超罢官免职而以老将宋庆出任鸭绿江江防各军统帅,日本亦以山县有朋出任新组建的第一军司令官,准备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进而进攻清国东北。

    同时,日本组建第二军由大山岩指挥,准备登陆辽东半岛进攻旅顺---此时,按照李鸿章保船制敌的战法,北洋舰队已经退守威海而将黄海制海权拱手相让---日军可以无所顾忌的大摇大摆地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

    清军依然再一次败了,依然败得丢盔弃甲---败得毫无尊严!十月下旬,日军仅仅三天就毫无悬念地突破了近三万清军防守的鸭绿江防线,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攻占了重镇九连城和安东等地,清军望风而逃。

    日军对旅顺的进攻也同时展开,根本没有反登陆作战观念的清军坐视日军登陆而毫无反应。虽然徐邦道等部发起了一些反击但于事无补,一个月不到,辽东半岛便告易主---号称远东第一要塞的旅顺仅仅一天就被日军攻克---清军逃跑的速度比敌人的进攻更快!

    十一月下旬,旅顺口的失陷导致了大清国渤海湾门户大开,拱卫京畿的海上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日军可以长驱直入,直抵天津从而使京师暴露在日军的炮口之下。

    辽东半岛的丢失和鸭绿江的溃败再一次震惊了满清朝廷,光绪皇帝和翁同龢之流都被一连串的失败整懵了---没有想到淮军原来如此不堪一战啊!

    ---李鸿章所谓淮军精锐原来如此没用啊!

    ---在国人眼中一直战绩赫赫与义勇军齐名的淮军竟然如此草鸡啊!

    ---眼下日军两路大军突入东北,虎视眈眈龙兴之地,而且华北门户已然洞开---这可如何是好啊!

    光绪帝和朝廷的主战派们都慌了手脚,难不成要象先帝爷那样北狩承德吗?

    就在大清国朝野一片惊慌失措的时候,在旅顺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事件---旅顺大屠杀!日军在攻克旅顺后开始了屠城,二万多无辜的大清国老百姓男女老幼倒在了日军的刺刀之下!

    战后,英国法学家胡兰德的《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公法》引用维利尔斯的记载---“当时日本官员的

    行动,确已越出常轨。他们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三十六人。而这三十六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

    旅顺在血雨腥风中哀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