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70,中日出兵

    袁世凯因为误以为义勇公派人暗示他要大清国出兵代剿东学党的叛乱,遂下定决心向朝廷和李鸿章请求派兵赴朝镇压东学党乱匪。

    在和武侯会面的次日,袁世凯便游说几名朝鲜当权的闵妃集团的重臣---现在东学乱党越闹越大,而朝鲜官军却弹压不力。如此下去,何时才能恢复朝鲜的安定呢?岂不让狼子野心的洋夷---不管西洋还是东洋---有可趁之机耶?果真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让天朝上国怎么办?袁世凯说到最后已是声色俱厉,目露凶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那几个颟顸的朝鲜重臣被袁世凯这位天朝上使一番话吓得手脚冰凉,连忙请罪。他们明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如果没有大清国的保护,恐怕小小的朝鲜早就被人吃干抹净连渣都不剩了!唉,也难怪天使大人发脾气,几个泥腿子竟然把官军打得落花流水,就连重镇全州都落入了东学党之手,官府该怎么办呢?于是一起向袁世凯问计。

    袁世凯遂表示---自古中朝乃手足之邦,岂会坐视不管?但恐擅自出兵会予东瀛蛮夷口实也!几位重臣顿时明白了,连连点头称善,当即向袁世凯请求大清国出兵平乱。

    袁世凯还有点担心日本人的态度,他知道眼下和大清国争夺朝鲜的对手就是野心勃勃的小日本。遂借着给回国述职的大鸟圭介饯行的宴会,假装聊天一样的问道:“大鸟先生对眼下朝鲜的内乱有何平定的办法吗?”

    大鸟圭介笑嘻嘻地说道:“哎呀,真是个麻烦事呀!没想到朝鲜官军的战力这么差,竟然对付不了那些农民!”然后不动声色地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

    得到了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暗示日本无意干涉朝鲜内乱的“保证”后,袁世凯心花怒放,连夜向满清朝廷发出出兵朝鲜平乱的电报。袁世凯同时向李鸿章报告,认为如果大清国不迅速出兵平乱,恐怕朝鲜的乱局还将持续不断。假以时日,恐将后果难料也---现在日本人保证不会干预朝鲜内乱,但将来可就难说了!

    接到袁世凯的报告和请求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的直隶总督行辕的书房里来回踱步,一盏孤灯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高大而孤寂。北方的初夏之夜,依然微风带凉,窗外的槐树也在夜风里摇曳不止…

    在是否出兵朝鲜这个问题上,李鸿章还是相信袁世凯的,认为常年在朝鲜的袁世凯想必谙熟朝鲜事务,应该能够分析判断是否合适出兵。袁世凯认为这是一个尽宗主国责任的机会,在其电报告知朝鲜国王请求出兵的消息时指出“如不允,他国人必有乐为之者,将置中国于何地,自为必不可推却之举。”对此,李鸿章也同意“韩国归中国保护,其内乱

    不能自我了结,求中国代其戡乱,自为上国体面。”

    至于日本人是否会借机生事,李鸿章认为不论大鸟圭介的保证管不管用,起码现在日本在朝鲜没有军事力量的存在。清军只要迅速平定了东学乱党,就可以迅速撤回国内---虽然东学乱党号称万余人众,但李鸿章认为这帮农民的战力肯定不如当年的太平军、捻匪,只要区区数千淮军精锐即可一鼓荡平!

    而且袁世凯在电报中认为“当前日本国内多事,即便日本出兵不过也是以保护公使馆名义派遣区区百余兵力罢了,对清国出兵不会构成威胁。”对此,李鸿章同样深以为然。

    李鸿章丝毫也没有想过日本会否借此出兵朝鲜而大打出手从而引爆战争,在他看来为了一个小小的朝鲜而发动一场战争真是疯了!

    何况日本有发动一场战争的本钱吗?到现在日本海军也没有可与定镇两舰相提并论的大炮巨舰---而不能控制黄海,小日本凭什么跨过大海进攻朝鲜呢?

    再说西方列强就会眼看战争爆发而不管吗?起码俄国人不会不管吧!于是李鸿章心安理得地向总理衙门建议派出淮军出兵朝鲜代剿东学乱党。于是,大清国也心安理得地同意出兵朝鲜。

    光绪二十年六月初,李鸿章命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统兵二千余人,由海道赴朝,驻扎于牙山,准备镇压东学乱党。同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命济远、扬威、平远三舰担任护航,护送首批淮军开赴朝鲜并停泊仁川担任护卫,由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为队长。

    按照光绪十一年中日《天津条约》的约定,大清国总理衙门将出兵朝鲜的决定告知日本政府。在清廷看来,这是执行“上国”保护“属邦”的使命,具有不容置疑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可是日本外务省立即语气强硬地回复,一是表示“日本历来不承认朝鲜是清国属国”,同时再一次明确表示日方也会出兵朝鲜!

    实际上,早在袁世凯游说朝鲜重臣让朝鲜向大清国请兵之时,日本驻朝公使馆就已经有所觉察。当大清国正式出兵后,日本伊藤内阁迅速做出了反应,六月初即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随后决定派先遣队在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率领下,以《济物浦条约》规定之日本有权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进入朝鲜首都汉城。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晚上,大鸟圭介乘坐八重山号军舰抵达仁川港。在微弱的灯光下,他走下了舷梯,向码头上走去。在他的身后,数十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整齐列队踏上了仁川码头的栈桥,他们沉重的脚步声踏碎了朝鲜夜晚的宁静。在昏暗的灯光下,几名朝鲜人站在家门口茫然地望着

    这支突如其来的军队…几天以后,先后有一千二百余名日本官兵进入了汉城,驻扎在朝鲜王宫的附近。

    随着中日两国陆续向朝鲜出兵,在国内外政治军事压力下,东学党人与朝鲜政府议和,起义军退出全州城。清军并未与东学党人的武装接触,朝鲜内战实际已经停止。于是朝鲜政府在六月中旬致函袁世凯,请求大清国撤兵,以解除日方出兵朝鲜借口。

    李鸿章得报后,当日即电告在朝鲜的叶志超,令其速调部队回牙山,准备撤兵回国。

    日本政府得知朝鲜情况后,大为吃惊并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商讨对策。日方认为朝鲜的农民骚乱尚未彻底平定,此时不应立即撤兵,而应该帮助朝鲜彻底整顿政治,以断绝再次骚乱的祸根。于是他们又提出一个新方案---要求大清国和日本一起“改革朝鲜的内政”---这样实际上也给自己找到了继续留在朝鲜的理由。

    日本的方案当然遭到满清拒绝,满清政府强调“朝鲜内乱已经平息,朝鲜内政改革应由朝鲜内身解决,清日两国应该立即撤兵”。

    于是六月中旬,日本政府向清政府发出“第一次绝交书”,声称“设与贵政府所见相违,我断不能撤现驻朝鲜之兵。”此后,便着手开始单独改革朝鲜内政的策略,并继续向朝鲜增兵---第一批上陆的大岛混成旅团主力在汉城完成集结部署。而此时第三批清军亦在牙山登陆,驻朝清军总数将近二千五百余人---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在汉城的袁世凯开始心惊肉跳了,他没有想到日本人竟然借机大做文章,不但没有撤兵的意思反而大举增兵。显然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了,而自己该怎么办呢?他知道因为自己几次搅黄了日本人的好事而被日本人恨之入骨,一旦战争爆发,绝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也许日本人会拿自己的大脑袋祭旗吧!

    此时,在天津的李鸿章也被日本人的反常举动弄得措手不及。他没有想到日本人竟然真的大肆出兵朝鲜,难道他们真的要打仗吗?也许该请英国人和俄国人出面调停一下吧,否则真的打起来,不论胜败,淮军都将元气大伤啊---一想到淮军可能遭受的损失,李鸿章就莫名其妙地眼皮子狂跳!

    此时,在江宁的李旭也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情报局东北站已经将淮军和日军的一举一动传回来了,他很清楚历史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到了战争的边缘---攸关清日两国命运的甲午战争即将爆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