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47,走漏风声

    义勇公在廷议时所言清日必有一战的警告虽然在朝廷的王公大臣们眼里多少有点危言耸听,但这个警告多少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警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何况象李鸿章这些对日本多少有点了解的大臣也通过近年来朝鲜的情况,或多或少地承认义勇公所言非虚---虽然对战争他们并不是很相信会如义勇公所言在可见的将来就会来临。

    数日后,醇亲王奕譞和李鸿章在海军衙门密谈,谈及清日一战之事,奕譞有点忧心忡忡。他对战争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对海战更是一窍不通。但他对大清国的安危却是实实在在的关心---这可是关系到他的亲生儿子爱新觉罗载湉能不能坐稳皇位的大事!自从义勇公警告战争不可避免,他就一连几个晚上都夜不能寐,老是右眼皮跳个不停,弄得心神不宁。

    奕譞苦着脸问李鸿章道:“少荃,你觉着李续之说得清日必有一战…这事靠谱吗?”

    李鸿章抽了口烟,心里暗赞这来自遥远的古巴公爵牌雪茄烟的确味道不错,独特的烟香淡雅芬芳。作为传统的儒生,他本来只是抽大清国传统的旱烟。但是这些年接触了许多江南的新鲜东西,也让他和其他国人一样渐渐喜欢上了香烟红酒等“洋人的玩意儿”。特别是红酒令他很有兴趣,以致每天就餐时都要喝上两杯。

    李旭这次进京给不少朝廷大臣带来了礼物,也没忘了送他几样---还专门让人送了一盒上好的古巴雪茄给他尝尝。李续之是个有原则的人,大事上绝不含糊但人情世故也不含糊---话照说,骂归骂,礼物也照送---政见私谊一分为二---这就是大家风度,对此李鸿章也深表认同!

    李鸿章品味了一下雪茄烟的滋味,然后不慌不忙地吐出了烟圈,说道:“王爷,以卑职看来,续之所言不差!日人向有侵朝之心,只是待机而动也!自明治维新后,东瀛国力大增,觊觎之心更盛,为求进出大陆之跳板,早晚必有出兵朝鲜之事,不可不防矣!”

    “那么说义勇公预言未来几年大战不可避免了?”

    “王爷,是不是未来几年就会爆发战争倒不一定!”李鸿章掸了掸烟灰,慢条斯理地说道:“王爷,如有大战,必有异动。眼下日人未见任何异常,朝鲜也是风平浪静,何来战争一说耶?此不过是李续之见皇上亲政提个醒罢了!”

    奕譞长出了一口气,似乎放下了一颗心,脸上浮出淡淡的笑意。对于这位号称洋务巨擘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还是相信李鸿章的判断---义勇公虽然远见卓识似乎更在李鸿章之上,但他毕竟管的是南方的事情,对于朝鲜情况未必有李鸿章熟悉!他笑道:“果如少荃所言,则天下幸甚!”

    “呵呵,王爷,虽然

    战争一时半会不会出现,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卑职以为朝廷还是宜做准备以防万一。”

    “少荃,你的意思?”

    “卑职想明年派北洋舰队出访日本,一来前往维修战舰;二来震慑东瀛---日本海军尚无能与定镇两舰匹敌之船,见我巨舰当能清醒一点吧!”

    “唔,甚好!那么陆上如何防备?”

    “卑职已有定计,一旦朝鲜有事,就派淮军在海军护送下迅速抵朝弹压。日人眼下在朝无兵,朝鲜尚可无虞!”

    “如果倭人也增兵朝鲜呢?”

    “有我北洋水师在,朝鲜岂是日人可以随意进出耶?王爷放心,有定镇两舰足可应对日本蛮夷小国那几只小船了!”李鸿章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模样。

    大清国是个没有秘密的国度,时人根本没有保密的概念---除了江南在义勇军的严密控制下可以做到严防死守,江南以外大部分的国人都是习惯信口开河把国家大事扯闲篇儿,尤其是京城皇城根下儿那些遛鸟逗狗的八旗子弟,哪个不是跟当朝权贵们沾亲带故呢?时常出入官府衙门个个手眼通天,也就习惯到处谈天说地把国家大事当成显摆自己的谈资---就是养心殿里的廷议在他们的嘴里也添油加醋的成了炫耀身份能耐的“下酒菜”!

    很快,义勇公在廷议上关于清日必有一战的警告这种本该极端保密的事情成了大街小巷茶馆酒楼茶余饭后的谈资---虽然内容经过民间加工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大清国因为几个北洋水兵在长崎嫖妓被打即将远征日本讨个说法---京城老百姓们莫名其妙的兴奋可想而知!

    很快,日本驻华公使大鸟圭介就听说了这个消息。当然,他很清楚大清国出兵攻打日本是无稽之谈,更不可能因为几年前的长崎事件而大动刀兵“讨个说法”!

    但是作为资深的外交官,他还是敏锐地从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里透过乱人耳目的表象发现了事情的核心---清日必有一战绝非空穴来风!因为他很清楚,日本正在积极筹备着未来和大清国的战争---和传闻恰恰相反,国力日渐雄厚的日本正在磨刀霍霍!

    但是义勇公怎么知道清日必有一战?仅仅是其胡乱臆测还是日本走漏了风声?更重要的是大清国如何对待义勇公的警告---这些才是满大街的传言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

    大鸟圭介坐在椅子上,手指下意识地在宽大的西式办公桌上有节奏地敲击着,思绪满腹。来到大清国的首都一年多了,他逐渐了解了这个国家的特点,而且已经习惯了满天飞的谣传。虽然这些谣传大都令人啼笑皆非,但其中一些也值得思考和探究,比如这次义勇公的警告就很令人玩味。

    对于那位传说中英明神武的义勇公他并不认识,只是听到了关于其

    人太多的传闻---在传闻中,义勇公显然是个东方标准的天神下凡!对此,大鸟圭介只是一笑置之。

    然而,北京的外交界对于这位权倾朝野的义勇公也是众说纷纭,西方的外交官们显然十分重视义勇公,特别是在义勇军出人意料地打败了法国人后---虽然法国自普法战争失败后已经在列强的眼里成为了二等强国但毕竟是货真价实的欧陆老牌强国,却被大清国一个地方军阀干脆利索地打得一败涂地---虽然法国在远东的军力并不是很强大!但已经令人大跌眼镜,也证明了掌控大清国南方的义勇公与众不同的实力。

    大鸟圭介知道西方人已经将义勇公列为了重点关注和交往的对象之一,不仅仅因为义勇公控制着大清国极具活力和经济价值的江南,任何想要在南方这个巨大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西方人都必须得到义勇公的首肯。更重要的是,义勇公及其麾下的义勇军显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甚至是一支可以左右远东形势的力量!

    现在,大鸟圭介已经不再关心义勇公的警告意味着什么了。他更关心的是---在未来的日清战争中,义勇公会如何对待这场大战?如果打败了法国人的义勇军参与日清战争,日本应该怎么应对义勇军?

    大鸟圭介对战争并不陌生,当年他也曾是幕府的步兵奉行,带着德川幕府名闻遐迩的传习队和倒幕军队奋勇作战---虽然屡战屡败但毕竟上过战场,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也就很清楚战力强悍的义勇军投入战斗对日本意味着什么---虽然不能说日本必败,但起码敢肯定和义勇军作战将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战斗,而这不是他和日本政府希望看见的!

    哎呀,义勇公这个举足轻重的变数似乎成了未来日清战争的关键!大鸟圭介摸着脑袋,心里嘀咕着。他曾经去过一次江南,那里的繁华富庶令人震惊---光是上海、江宁、杭州等城市鳞次栉比的六七层水泥楼房就让东京矮小的木屋相形见绌,恍如乡下一般。他是游历过欧陆各国的,感觉江南的繁荣不在欧陆城市之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鸟圭介明白繁荣意味着经济实力,也意味着战争实力。义勇公有足够的实力改变战争的走向和结果---这才是令人头痛的地方!

    大鸟圭介叹了口气,自己身为外交官没法决定国家大计只能向上司据实汇报和建议。他希望将义勇公的情况报告外务省后能引起政府高层对义勇公及其领导的义勇军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并周密谋划和妥善处理这位大清国的实力派人物,避免其在未来的战争中可能对日本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鸟圭介写完了报告,吩咐手下赶紧将报告发回国内。然后他起身来到窗前,深秋时节,窗外

    的梧桐树已经在微凉的风中落叶纷纷,随风飘零…大鸟圭介注视着公使馆外不远处的马路上或匆匆或散漫而行的路人身影,有时候他会感到不可思议---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南北差异如此巨大呢?他在大清国江南看见的行人无不精气神十足,走起路来抬头挺胸。而在京城里他看见的老百姓却大都精神萎靡,猥琐麻木。相较之下,江南的老百姓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清国人而京城这些老百姓才是他希望存在的清国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