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43,三线建设

    光绪十五年夏季,义勇公明确了建设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在明确了将武汉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同时,李旭也在讨论会上指出目前大清国的工业主要都集中在江南一带,工业布局难免头重脚轻,过于集中而不利于全面的经济发展。

    在李旭的印象中,后世天朝的“大三线建设”实际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虽然曽经一度被人诟病大三线工程和建设忽视了经济效益而被人为的突出了政治意义。但在李旭看来,三线建设不仅是出于当年的国家安全需要,也是为日后发展西北西南奠定了物质基础---工业过度集中国家东部,一旦敌人从海上入侵,这些经济命脉就很容易被敌人摧毁或控制!

    而广大的西北西南大后方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设施提供物资保障,国家势必无力继续战争!所以,李旭认为大三线建设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必须要引导人力物力流向西南西北,特别是富饶的西南地区。崇山峻岭不仅是天然的国家大后方,也是物产资源丰富地区,必须大力开发---唯一的交通不便这个缺点可以克服嘛,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就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李旭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大三线的概念,要求政务院、工业部、商业部等部门展开相关研究部署。他强调大三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二点:一,工业分散布局,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二,国防工业攸关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分散配置以保证国家实力的牢固和可靠。

    李旭特别提醒大家---这个世界还远远不够太平,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出现在我们身边---而现在的战争往往来自于敌人的海上进攻,这一点已经被近数十年来的历史所证明!所以,我们的工业布局和重要的国防企业要适当地分散布置,不能光考虑经济因素而忽视了战争因素,不能被敌人一网打尽!

    李旭还对方世平、卢长富、龙致用、任大聪、郑金邦等工商资本家代表说道:“你们工商界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经济安全---本帅相信你们也不愿意自己的企业被战火摧残吧!”

    “况且西北西南资源丰富,交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嘛---抢先布局西北西南对你们有好处!老卢,你不是准备开设飞行器生产的工厂吗?不要光盯着在南昌建立工厂,要考虑在成都办厂---那里是大后方,安全第一嘛!”

    “还有龙老板,任老板,你们想办拖拉机厂,很好啊---为什么不选择中西部地区呢?大家都挤在江南,一来竞争激烈,地皮供应也紧张;二来,江南资源、市场有限,怎么放得下这么多企业呢?本帅看张总督就欢迎大

    家投资湖广地区嘛,可以优惠提供大片生产用地啊!”

    张之洞就笑道:“大帅说的正是本督心中所想啊!各位老板,湖广欢迎你们来办厂啊,要地有地,要人有人---只要你们来,本督竭诚以待!而且听了大帅关于大三线建设的讲话,深感大帅高瞻远瞩,令人敬佩!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正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急需开发利用,于国于己都有好处,此正当其时也!”

    众人都笑,纷纷表示一定听从义勇公的号召,为开发中西部地区和大三线建设贡献力量。方世平笑道:“大帅放心,江南总商会这就回去联络西南总商会的同行一起开会,商量如何加大对西北西南的投入---各大银行也愿意为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或担保,相信政务院的大三线工程规划出台后,资金就会很快跟进落实!”

    卢长富也表态---义勇公一语点醒梦中人,东方军工要重新调整企业布局,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一些重要的兵工厂和生产企业要进入西北西南,靠近资源、分散配置!特别是一些为将来做准备的工厂要优先设置在大三线,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

    李旭很高兴众人的态度,要求工业部在规划大三线建设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特别是云贵山区,因为交通不便对企业的吸引力暂时不高---义勇军的官办企业就要率先进入做表率,要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率先做出贡献,即使付出一定的经济利益也值得---在李旭看来,对国企而言政治意义永远高于经济利益!

    不过,好在义勇军的“国企”不多,也基本上是军工企业,有军队需求为保证,经济效益也不可能差到哪去!当然,李旭主张大三线建设也不是非要把所有的工厂都建到大山沟里去---建设大三线的目的是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不是重复后世的错误!因此,他指示政务院在规划蓝图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投入和不科学的设点布局!

    数月后,政务院在经过实地调查和专家论证后提交了一份大三线建设规划的初步报告。李旭几次开会专门讨论这个报告,并且还首次聘请欧美专家参与规划,数易其稿,最终在光绪十五年冬季确定了这份名为《西部开发纲要》的文件,并对外公开发布,引发了开发大清国广大西部内陆的高潮。

    西北西南地方士绅和官员非常欢迎义勇公的举措,认为这份经济规划极为有利于西北西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西南总商会声明积极响应义勇公的号召并大力支持外来投资---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也让西南商界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外来资本的参与,要想做大西南市场无疑是天方夜谭!而没有市场就没

    有发展,也就没有大家的利益!

    所以,云贵川和广西的商人们已经逐步改变了以前担心外来资本对当地市场的争夺,反而随着和江南乃至海外的交流沟通,彻底改变了保守落后的观念,积极参与国内乃至世界大市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

    1890年正式启动了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建设,大批江南、南方乃至海外的资本开始涌入西北西南尤其是富饶的天府之国。以中行、交行、建行、农行为首的四大商业银行率先宣布响应政务院的开发号召并向中西部地区提供巨额信贷资金,随后大批中小型民间银行也开始纷纷跟进,向前往中西部地区的工商企业提供贷款。受到资本刺激的工商巨头们纷纷宣布了各自的兴商办厂计划以获得市场的响应和支持,一时间上海股市一片热闹,西部概念股层出不穷,受到投机者的狂热追捧。

    1890年初春,萍煤公司正式搬迁到武汉准备开设汉阳钢铁厂并挂牌成立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于金福出任武钢集团首任董事长。李旭亲自到武汉和张之洞一起为新成立的大型钢铁公司揭牌,并为开工建设的汉阳钢铁厂举行奠基仪式。按照规划,武钢集团将成为和宝钢集团一样的年产千万吨各种板材线材的大型钢铁企业,不仅是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之一!

    同年,卢长富的东方军工集团在南昌和成都分别开始筹建生产飞行器的工厂,预计一年后都投入生产。其中南昌厂专门生产滑翔机,成都厂则负责生产飞艇和热气球等---若干年后,这两家工厂都成为了世界上大名鼎鼎的飞机制造企业,即南昌飞机公司和成都飞机公司!

    同年,和卢长富一样年过七旬的晋商大佬龙致用不顾老迈年高,亲自现场监督在西安也建立了一家生产滑翔机和飞艇的工厂---就是日后专门生产运输机和轰炸机的西安飞机公司,不过这个时候还仅仅是一家刚成立的只有百余人的小型工厂!

    同年,方世平、任大聪入股的洛阳拖拉机厂出人意料地落户在了中原腹地,显然中原总商会不甘心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却一无所得---数十年的市场经济和商海沉浮也教育了中原地域的商人们要与时俱进,要紧跟经济发展的大势!

    虽然中原是李鸿章的势力范围,但李鸿章并不是傻瓜---他也知道自己地盘没有几家像样的工厂也没法向国人交待,不然和李旭显得差距太大了!

    于是由盛宣怀出面奔走,和方世平等江南商界大佬谈判为中原商界争得了几个项目,对此李旭很赞同---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嘛!他一贯的态度就是,只要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都支持,不论何派何人!

    同年,还有一批炼油厂、纺织厂、机械厂、军工厂、设备厂等轻重工业企业沿长江一线落户武汉、重庆、沙市、九江、岳州、荆州等地,并且随着铁路线的延伸而开始向西南腹地推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