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42,湖广总督

    光绪十五年夏,张之洞被朝廷转调湖广总督。甫一到任,张之洞便迫不及待的整出了一套加快湖北湖南经济发展的计划并且亲自赶到江宁向义勇公汇报请示。

    对张之洞的工作热情还是应该要高度肯定,不过他的经济发展蓝图就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了---李旭一看,就在心里给了好高骛远四个字的评语!

    张之洞的经济计划没有突出重点,缺乏长远考虑,不结合当地实情,典型的纸上谈兵!在李旭看来,武汉是大清国的一块风水宝地,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更有黄金水道的优势,实在是发展大工业的好地方---李旭决心将武汉打造为中部地区的领头羊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于是,李旭召集了政务院的相关部门和张之洞一起开会,明确武汉未来的经济布局和经济地位,将张之洞的经济计划加以修改调整,列入新的五年计划并向社会公布了武汉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吸引和指导民间资本向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区流动,加快湖广地区的发展。

    作为对张之洞的支持,李旭早就答应了将一批企业迁往武汉三镇,其中就包括萍煤公司。为此,李旭将萍煤公司的董事会召到江宁商讨搬迁事宜---作为大清国最早的近代化大型企业,李旭对萍煤公司倾注了不少心血,一路扶持成长,可以说感情匪浅!

    现在萍煤公司到了一个发展的转折关头,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了,而赣西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了萍煤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必须换地方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萍煤公司的股东也几经变化。但大股东基本上还是老熟人。原董事长于得水老先生已经去世多年了,现任董事长是其儿子于金福,本是工部员外郎。后于老先生退休,于金福就弃官回家接替老父出任萍煤公司董事长,一心一意打理公司,也是个长袖善舞之人。

    虽然于金福年已四十多岁但却在义勇公面前自称晚辈,一张富态的圆脸总是笑眯眯的和气得很呐!他虽然是萍煤公司的董事长,却深知公司的大股东们个个都是商界大佬,而方世平、卢长富等人更是世叔一辈的人物,所以于金福平素十分低调,总是心甘情愿地向老前辈们请教公司事务,颇得方世平等人的好评,也得到了大家的帮助---萍煤公司在于金福的手上虽然谈不上什么巨大的发展,但也经营有方,生意平稳---在众多上市企业中,萍煤公司也是被人看好的“蓝筹股”!

    在火车豪华舒适的软卧包厢里,于金福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树木和一个又一个市镇村庄,陷入了沉思。听说这次义勇公不仅要把萍煤公司迁往武汉,而且有心要将萍煤公司扩大。迁往武汉是个好主意,于金福和萍煤公司董事会都会大力赞

    同---毕竟局限在赣西一角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啊,而且眼下钢铁行业竞争激烈,晋商大佬龙致用为首的山陕商人组建的太原钢铁公司依托西北丰富的资源大搞特种钢材,抢夺了萍煤公司在舰船和军工领域的不少份额!

    而西南商帮的重庆钢铁公司也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垄断了西南的钢铁市场并且顺长江东下,成为大清国钢铁市场的一匹黑马!尤其是上海宝山钢铁集团的出现,凭借海运优势和先进的技术力量,几乎占据了国内钢铁市场的半壁江山,其钢铁产品还因为价廉物美出口日本远销欧美---这一切都让曽经风光无限的钢铁老大萍煤公司如坐针毡!

    于金福当然知道上海宝钢是义勇公大力扶持的钢铁龙头企业,用义勇公的话说“是要扬帆出海和洋人一争高低抢占世界市场”的王牌!不仅集方世平、卢长富、任大聪、郑金邦、龙致用等一批当今财团大佬的力量倾力打造,就是义勇军也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倾斜力度可谓不惜血本!

    萍煤公司也积极参与了宝钢的建设,提供了大批技术支援和人力资源---因此萍煤公司也是宝钢的大股东之一!但是萍煤公司毕竟是自家的孩子啊,于金福岂能眼巴巴地看着萍煤公司这个老牌企业半死不活呢?更不愿意萍煤公司在自己的手里倒下去!

    可是义勇公的想法又是什么呢?于金福很清楚这么大的钢铁企业如果没有官方的支持是没法在市场立足的---义勇军可是钢铁市场的大用户啊,每年的军工建设费用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重要的是政务院的政策和支持是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现在,虽然义勇军早已经将早年的萍煤公司股份全部公开拍卖给了私人,彻底退出了萍煤公司的企业活动---用义勇公的话说就是军队只管打仗,不搞经商;政府只管市场规范,不管企业经营---除了部分特殊的军工企业!

    但是,统治南方的义勇公还是对市场和行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老人家一句话就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啊!义勇公究竟想让走出赣西的萍煤公司向何处去呢?于金福狐疑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火车在江南火车站缓缓停稳,于金福和几名董事会成员走出热闹的火车站,就看见几辆豪华的红旗牌小轿车正等在出站口,工业部接待处的工作人员上前寒暄迎接。

    于金福对那几辆早有耳闻的红旗牌小汽车多看了几眼,听说这是卢长富的上海汽车厂专门面向政府机关和达官贵人们设计生产的高档货,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听说还是义勇公指定叫红旗牌轿车,并且还特地生产了几辆进贡给了太后老佛爷。听说太后十分高兴,皇上也很喜欢,没事就在紫禁城里开来开去

    兜风玩儿,还专门把一些碍事的门槛去掉了!唉,卢长富想不发财都难啊---咱是不是也得在涉足汽车这个新行业啊?听说义勇军需要不少载货的汽车啊,嗯,有必要在江西专门建立汽车厂生产那种义勇公说的什么卡车---听义勇公的准没错!

    在义勇公府的会议室里,李旭、匡济民、张之洞、方世平、卢长富等人和工业部、萍煤公司董事会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萍煤公司外迁和发展。

    李旭开门见山地指出---萍煤公司作为大清国最早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型企业,不仅是现代工业在国内出现的标志,也是义勇军最早扶持的企业,其历史意义不可低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萍煤公司也到了一个历史转折关头,如果不加以调整,势必会被市场和时代淘汰!

    因此,萍煤公司外迁和改组势在必行!本来政府是不应该插手企业活动的,但是萍煤公司的意义和价值实在太大,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而且发展武汉经济也为萍煤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所以就考虑把萍煤公司的发展和武汉的经济大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匡济民也发言指出武汉位处长江中游,是未来带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政务院的规划中,希望武汉能起到发展中部地区的带头作用和核心经济地位,成为国家经济布局在中部的重工业基地!这就意味着在武汉将出现一个足以媲美上海宝钢的巨大的钢铁联合体---充分利用大冶铁矿、萍乡煤炭等便利资源和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

    匡济民强调---目前国内的钢铁企业产能虽然已经能基本保证当前的正常需要,但是要考虑到北方大片地区的落后现状---这就意味着未来市场整合后还有巨大的需求前景,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和准备。

    张之洞也微笑表示---武汉缺乏重工业,眼下只是有一些棉纺厂、缫丝厂和服装厂等轻工业以及民间的商业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实力有限也不能起到经济带头作用---因而武汉急需大型钢铁厂这样的重工业企业!他热情地表示欢迎商界的朋友们积极投资武汉,投资湖广地区,保证政策支持和官府的扶持力度。

    最后李旭对众人表示---将以萍煤公司为主体组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和宝钢都将成为国家未来的骨干型龙头企业,要双龙出海搏击风浪走向世界!

    他特别告诉于金福---当年你父亲于老先生就一直梦想将萍煤公司的钢铁卖到全世界,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现在,你要子承父业,努力完成父亲的遗愿!一个上海宝钢还远远不够我们和洋人的竞争,天朝的钢铁工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发展大型企业以保证实力---不仅仅是企业的实力,更是国家民族的实力!你们工商界要有这个国家民族意识,要发财不忘国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