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37,北洋成军

    1888年十二月中旬是晚清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特别是对近代海军而言,这一天别具意义。在威海刘公岛军港码头,北洋海军正式授旗成立。

    李鸿章选择了黄龙旗作为北洋海军的军旗,并以海军衙门的名义正式颁布了《北洋海军章程》,命原淮军将领丁汝昌为水师提督,林泰曾、刘步蟾分别为左右总兵出任镇远号、定远号管带,旗下官兵四千余人,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其规模在舰船数量、总吨位等方面已经超过了目前的南洋水师,舰队实力乃当时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国、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尽管如此,刚成军的北洋舰队依然存在短板,虽然总体规模超过了南洋海军,但主力战舰除定镇两舰是七千吨级的巨舰外,其余均为三千吨以下的中小型战舰。与之相较,南洋水师主力是清一色的五千吨级装甲巡洋舰,大口径火炮一次性火力投送量远超北洋舰队。

    更重要的是北洋舰队所有战舰均为外购,维护保养方面极为麻烦。而南洋海军舰船都是自造,后勤维护稳妥可靠!其实李旭决定南洋水师的建设之初,瞄准的就是甲午海战时日本联合舰队,他清楚地知道日本舰队战胜北洋海军的法宝就是快速运动、速射火力和坚定决心---和这样的敌人作战,必须针锋相对甚至超过敌人的优势!

    作为海军衙门帮办大臣,义勇公也在北洋成军之日会同醇亲王奕譞、李鸿章等朝廷重臣前来刘公岛观摩。陪同义勇公一起前来观礼的还有孙三官和周怀安,三人都是乘坐福州舰抵达刘公岛军港。朝廷重臣们校阅北洋舰队完毕,便在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林泰曾等北洋舰队高级官员陪同下,登上了定镇两舰视察。

    李旭登上定远号这艘历史名舰,抚摸着前主炮305毫米的巨大炮筒,心潮起伏---第一次双脚站立在历史的舞台上触摸这些令无数后人黯然神伤的现实,北洋的历史会有所改变吗?这艘曾经承载了无数国人强国希望的巨舰能改变自沉海底的命运吗?

    他的目光忽然在瞬间茫然起来,失神地眺望着刘公岛外远处平静的海面。围在他身边的官员们没有人知道义勇公在想什么,也无人敢出声询问这位威严的大人物,反而都小心翼翼地屏住了呼吸,生怕打扰了义勇公的沉思。

    良久,李旭回过神来,温和地问了丁汝昌一些海军问题---对于这位骑兵出身却率领海军的北洋提督,李旭明白他不过是李鸿章的“看门狗”,替李鸿章牢牢掌握北洋海军而已!自然对丁汝昌的答非所问并不在意,只是暗叹大清国巨资打造的北洋海军交与一个完全

    不懂海军的笨蛋统辖,岂能不败!

    李旭没有兴趣再看镇远号铁甲舰,慢慢在栈桥上走着,忽然看见停靠在码头上的致远号穹甲巡洋舰,猛然站住了脚步,回头问道邓世昌何在?一名英武的中年男子闻声而出,利索地向义勇公行了军礼。李旭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男子,年纪不过四十左右,身量不高,浓眉大眼,果如后世相片中的形象。脑海中不由得闪过后世电影里那句经典台词“撞沉吉野!”…

    他温言问道:“可曾回家探视父母?”

    邓世昌一愣,不明白义勇公怎么会突然如此发问,忙拱手道:“回大人,末将年中探亲一次…家父已去逝多年了!”

    李旭默然无语,目光滑过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等人的面容,感慨万千。这些人都曾是福州水师学堂的学生,出国留学期间被朝廷一纸诏令而悉数划归北洋---他们的命运就此注定和义勇军无缘了,但能不能改变他们悲壮的命运呢?

    李旭的心情再次恶劣起来,以致有点冲动地想干脆跟李鸿章要回这批军官---以他现在的威权,朝廷不敢不给面子,李鸿章也不敢不给面子!

    可是,北洋海军怎么办?没有了这批熟练的骨干,这些大炮巨舰就是摆设---还谈什么打仗!唉,民脂民膏岂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沦为摆设呢!

    李旭无奈地叹口气,为了转移心情便用流利的英语问北洋舰队总教习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定镇两舰目前的防护水平如何?当前的舰炮口径对两舰的威胁大不大?

    琅威理虽然久闻义勇公大名,却没想到公爵大人竟然会流利的英语,大吃一惊。连忙回答---定远号铁甲舰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365毫米,水线下装甲厚305毫米,305炮座装甲厚304毫米,炮盾厚15毫米,司令塔装甲厚203毫米---镇远号亦基本相同。如此厚甲乃当今世界一流,目前300毫米以下级别炮弹装药量尚难以击破!

    “琅威理先生,随着铁甲舰大行其道,未来的海战该如何应对呢?莫非中小口径的舰炮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吗?”李旭微笑问道。

    “公爵大人,要想击破铁甲舰的厚重装甲,除了增大火炮口径以发挥炮弹威力外,也可以通过改善火药性质提高爆炸威力来加强攻击效果。而且穿甲方式的改善也可以有效增加破甲威力比如英法等国都在积极研发穿甲弹。”

    “哦,琅威理先生,也许改进火药比研发穿甲弹效果更好吧?你是军人,比本帅更有发言权!”

    “公爵大人,欧洲已经出现了无烟火药,而且还有一种威力更大的黄色火药听说也出现了,只是目前还没有投入使用。”琅威理耸耸肩,说道:“也许还不够安全吧就象苦味酸一

    样,那玩意虽然威力惊人,但安全性也同样令人心惊胆战!”

    听到黄色火药这个名词,李旭心里一动,目光望向周怀安。周怀安也是眼睛一亮,见义勇公望来,连忙颌首会意。自从铁甲舰问世以来,义勇军海军高层也在关注如何更加有效地攻击铁甲舰---当年和法国人海战的情景历历在目,并且一直是海军反复研讨的话题。那时法国人的战舰装甲还只是早期的熟铁皮包在木壳外面,对南洋水师的尖头弹毫无防御能力!

    但现在的铁甲舰往往都是数百毫米厚重的钢面复合装甲,防御能力远非早期铁甲舰可比。如何击破铁甲舰就成了各国海军的当务之急,南洋海军也不例外---海军院校、研究所、船厂和兵工厂都在日以继夜地研究各种方法,其中就象琅威理所言和欧陆一样从提高火药爆炸威力和研究新的穿甲弹着手。

    实际上,义勇军对无烟火药并不陌生---马克沁机枪的引进也带来了无烟火药的技术并令义勇军的弹药水平始终紧跟世界先进潮流!而且义勇军也知道黄火药的原理。然而由于条件所限和化工水平相对西方落后,目前义勇军还未能突破黄火药的研发瓶颈。

    现在得知欧洲已经发明了威力更加巨大的黄火药,怎不令深知火药的进步意味着战斗规则可能改变的周怀安欣喜若狂呢!他决定回去后立刻要让海军军工部门着手从欧洲引进相关技术,积极发展新的克敌制胜的武器。

    李旭登上了福州舰离开了刘公岛返回江宁。他站在宽大的舰桥上,冷眼望着渐渐远去的一排排停泊的北洋海军的舰船,特别是定镇两舰巨大的身躯在夕阳下威风凛凛的静默,巨大的黄龙旗在海风中飘荡,显示出一派骄傲的张牙舞爪!

    但是李旭知道,这些都只是昙花一现,在五年后的那场海战中,一切都将暴露出北洋海军的外强中干!他为此感到惋惜,更感到无奈---就在刚刚的送别茶会上,他听见奕譞笑呵呵地对李鸿章说北洋海军已然成立,舰船有了,人员也有了,可谓兵强马壮!朝廷每年的四百万两银子算是派上了用场啊---不过少荃啊,户部尚书翁同龢已经跟皇上说了,朝廷入不敷出,这以后北洋添置舰船也就暂停吧,先用好现在的舰船就不错了!

    李旭看见了李鸿章的苦笑,自己也是无奈地陪着苦笑。他当然清楚海军是需要不断投入的军种,一旦中断投入势必要影响海军的持续性建设和发展。而中断发展也就意味着海军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落伍---在这个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落后一步也就会导致步步落后,也就意味着战斗力落后于人!

    李旭管不了北洋海军的事情,他也不想管一支注定要消失的舰队的事情---虽然他会心痛那些战舰,更会心痛那些勇敢的将士!但是岁月已经将他打磨成了铁石心肠的政治家而不再会因为激情而不顾一切!

    残阳如血,北洋海军注定在成立伊始就开始走向了灭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