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38,日本间谍

    北洋海军正式成立的那天,刘公岛上除了朝廷要员和北洋官兵外,也有许多当地老百姓在远远近近地看热闹。面对如此众多的舰船汇聚在港口码头,特别是定镇两舰声势惊人的大炮巨舰,老百姓的眼里无不流露出震惊、好奇和高兴,嘴里啧啧有声。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感到兴奋,在离码头不远的一处小山包上,树木掩映下凉亭里站着两个人,都是一身普通的灰布棉袍如行脚商人一般毫不起眼的打扮。其中那个年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材不高,长脸细眼但目光敏锐。他注视着远处那两艘庞然大物一般的铁甲舰,眼里跳动着忧虑和惊叹---这是未来日本帝国海军最大的威胁啊,真是伤脑筋!

    这个年轻人叫宗方小太郎,以学生的名义来到大清国留学。但他实际上是受命日本海军的一名间谍,早在光绪十年便潜入上海以学习中文的名义开始收集大清国的情报。听说北洋海军成立,他便赶到威海混上刘公岛实地察看。

    宗方小太郎望着军港内林林总总的舰船,对身旁的那个年近六旬的须发皆白的老头儿说道:“张桑,这支新成立的舰队不容小觑啊,日后必是我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劲敌!”

    这个老头儿背已微有佝偻,满面风尘,显然饱经沧桑。不过透过他苍老的面容依稀可以看出其年轻时因为仇恨而愤世的面貌!

    张德培自从逃离了捻军便一直混迹直隶、张家口、察哈尔等地,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在包头他碰到了正在游历北方的宗方小太郎,张德培因其阅历丰富,经验老道而且对大清国深恶痛绝而被宗方小太郎认为非常适合作为奸细刺探大清国社会各方面的情报,因而刻意交纳而臭味相投。很快,张德培就成了宗方小太郎手下的奸细,跟着日本人深入大清国的方方面面刺探情报。

    这会儿听到顶头上司夸赞北洋舰队,张德培不以为然地冷笑道:“宗方先生,你看看刘公岛上有多少酒楼妓院---一支被美酒女人包围的军队能有多大本事呢?”他吁了口气,恶狠狠地说道:“对帝国真正的威胁不是在这里,而是在江南---义勇军才是真正可怕的敌人!”

    他的眼里陡然射出了凶狠而恐惧的目光,他远远地看见了码头上那个改变了他一生的“奸贼”的身影---义勇公在大群官员簇拥下登上了铁甲舰!

    宗方小太郎微微一笑,说道:“张桑言之有理!所以,你要回到南方去盯紧南洋海军的舰队动向!我明白你害怕回到南方被人认出来---那么就换个身份吧,我想在基隆应该没人认识你的,而且帝国的胜利就是你期盼已久的复仇---张桑,你必须去监视你的敌人!”

    当宗方小太郎和张德培的身影从小山包上消失的时候,不大的威海码

    头上也有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儿正提着磨刀工具沙哑着声音吆喝“磨剪子嘞锵菜刀…”。他的右腿跛了,走路一瘸一拐,戴着破旧的毡帽,花白的胡须在寒风中飘动。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码头和刘公岛的方向,眼神里有一丝和年龄不相符的锐利。

    当他看见张德培的身影出现在码头上,一只手不由自主地摸向腰间锋利的剪刀。但是他随即就看见了那个在张德培身边的年轻人,这令他有点失望!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只要盯紧了就有机会---数十年来他象条狗一样追着张德培的影子跟遍了长城内外,似乎冥冥之中两人心有灵犀一般,不论张德培躲到哪里,他都能嗅到张德培的味道如同猎狗追踪猎物一般死死地咬住对方的踪迹!

    他远远地看着张德培和那个年轻人登上了一条南去的轮船,不慌不忙地离开了码头,沙哑的声音在海风中飘荡---磨剪子嘞锵菜刀…

    1889年正月,上海英租界河南路一处临街的店面,招牌上写着端端正正的“乐善堂”三个大字。这是一家前店后院的商行,老板是在沪上颇有名气的日本商人岸田吟香。这个日本商人可不是等闲之辈,不仅开店销售眼药水和自家印刷的各种书籍,而且时常大做善事向老百姓免费发放药品等,赢得了大善人的称号。

    同时岸田吟香还积极介入中国的文化界,与当时的上海文人过从甚密,是《申报》乐于报道的上海滩"明星"。"东瀛岸田吟香先生风雅士也。兹以寓楼对面玉兰大放瑶芷,娟娟相对,不禁诗兴勃发……招致海内名流,开筵小饮,拟设诗社,日凡两举,沪江为文人才士所萃,能诗者辈出,惟创设诗社者,未之闻也。吟香先生风雅好事,实能开其先声矣!"就这样,他成立了一个"玉兰吟社",吸纳了不少沪上文化名流,《申报》公开报道过的就有著名的思想家王韬,以及前后担任过《申报》主笔的何桂笙、黄式权、蔡尔康、钱昕伯等文化名流。

    然而这时没有人知道岸田吟香同时也是一名有着狂热“兴亚思想”的社会活动家,其在日本的名声几与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并驾齐驱。当福泽谕吉大力鼓吹脱亚入欧时,岸田吟香却坚定地认为日本应当领导大清、朝鲜等亚洲各地共同抵御西方的侵略,日本要肩负起带领黄种人崛起的重担---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将腐朽的大清国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为此,岸田吟香积极支持日本对大清国的间谍活动,大力赞助日本军方在华设立谍报机关甚至出谋划策在武汉开设乐善堂分店作为日本间谍们在大清国腹地活动的机关总部!

    此刻,年逾五旬的岸田吟香正在和从北方刚回来的宗方小太郎谈话。岸田

    吟香捋着下巴上飘飘洒洒的长须,颇有仙风道骨之态。他听了宗方小太郎对北洋水师的报告,皱眉说道:“如此犀利的大炮巨舰势必是我帝国海军的致命威胁啊!眼下联合舰队尚无堪与匹敌的战舰,看来未来一战的局面不容乐观啊!”

    “先生多虑了!以在下看来,北洋海军虽然堪虑尚不至于不能应对!”宗方小太郎微笑道。“倒是义勇军才是帝国的劲敌!在下游历清国南北,恍如置身两国---北方凋敝,官吏腐败,庸官俗吏献媚当道。北方民众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腐败遍及全民而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反观南方,社会秩序井然,民心振作而汇聚义勇军旗下!南方不仅繁荣昌盛,更有容纳天下之心,开明之风更甚于日本,其势蒸蒸日上也!”

    “诚如斯言!”岸田吟香点点头,深思道:“我在上海多年,眼见江南一日一变,几乎难以找到当年初到时的景象!你看现在江南剪辫留发者越来越多,欧风之盛遍及乡野…唉,义勇公确是不同凡响,观其举措犹在明治三杰之上矣!”

    “那么欲振兴东亚实现帝国带领黄种人崛起之大业,可否联合义勇公一起举事呢?先生以为如何?”

    “哎呀,很难说啊!日前和王韬先生谈及江南的变化,其对义勇公的文韬武略赞不绝口,以为天降此人乃清国之幸甚!小太郎,你觉得这样一位豪杰会服从帝国的指挥吗?恐怕不容易说服吧!”

    “那么能不能说服义勇公不介入日清之争呢?满人入主中原二百余年,汉人多有怨言!义勇公既是汉人,岂会不知厉害吗?倘若晓以大义,陈说利弊,许以厚报,在下以为未必不能说服义勇公按兵不动啊!”

    “嗯,按照义勇军护国安民之宗旨,假以苏张之舌倒是可以一试---老夫愿意请王韬牵线试探一下义勇公,摸摸底。不过,帝国还是要有两手准备。军部对朝鲜念念不忘,一旦决心用兵武力夺取朝鲜,就要准备好和义勇军作战!”

    “先生之言极是!如果义勇军按兵不动,自然帝国胜算极大;如果义勇军参战,那么军部也要有万全之策,否则战必败矣!”宗方小太郎想了想起身告辞,说道:“在下这就赶往武汉向荒尾君禀报已经派人监视南洋海军的动向了,而且还要加强对义勇军的谍报工作!”

    宗方小太郎走出了乐善堂的大门,信步来到熙熙攘攘的街上。风和日暖,街上人来人往。他看见一对新人正在拍摄结婚照,背景就是街上漂亮的欧式建筑。不禁微笑着停下了脚步,免得影响那对幸福的男女拍照。

    他想江南的清国人真是幸福啊,可以享受东西方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相比之下,日本的老百姓依然可怜,为了帝国的大业而不得不节衣缩食,咬紧牙关贡献微薄的力量---嗯,听说天皇陛下为了省钱给海军买军舰也每天只吃两餐,真是不容易啊!

    沉浸在思绪中的宗方小太郎没有注意到拍结婚照的照相机也对自己悄悄地拍了几张照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