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36,农业革命

    光绪十四年秋末,李旭在办公室详细审阅民政部送交的人口普查报告。自李旭出任南洋镇抚大臣统管南方十省后,他就想在南方各省摸一次底以便掌握较详细的人口数据---要搞经济发展,不知道家底情况就是瞎搞!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于光绪十二年开始民政部组织了十几万受过人口普查基本知识教育的普查员在铁血会各级部门的协助下,深入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走家串户进行南方各地大范围的人口普查登记,并随即开始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

    经过将近二年紧锣密鼓的辛勤工作,南方十省的人口普查基本结束并由民政部汇编在案,将其中的重要数据报告呈递义勇公和政务院。李旭看了报告,吓了一跳。没想到南方的总人口数量截止到光绪十三年底已经有一亿八千多万了,其中富庶的江南就几乎占据了南方总人口的一半!这令李旭又喜又忧---喜的是如此众多的人口意味着一个广阔的市场和雄厚的人力资源;忧的是他得负责保证为这么多张嘴巴吃饭提供足够的粮食!

    李旭心里叹了口气,笑眯眯的表扬了民政部长陈思齐,认为民政部出色地完成了天朝有史以来第一次科学的人口普查,为发展南方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人口数据作为规划依据!嗯,民政部值得表扬,工作认真值得肯定,陈部长领导有方立了大功!

    年过半百的陈思齐得到了义勇公的亲口表扬,胖胖的圆脸笑得眼睛都没了,连连谦虚表示还要再接再厉,不辜负义勇公的期望,为义勇军的大业添砖加瓦再立新功!

    和颜悦色地打发走了喜笑颜开浑身干劲倍增的民政部长,李旭立马愁眉苦脸起来---眼下南方人山人海,先别说发展经济的事了,首要之事是怎么解决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在他的记忆中,晚清的庚子赔款据说是按照每个国人出一两白银计算,也就是说二十世纪初大清国的总人口约为四亿五千万!

    可现在南方十省就已经一亿八千多万了,离二十世纪还有十来年,恐怕届时南方总人口就更多了而且大清国的总人口也不止四亿五千万了吧!

    李旭头大了,他忽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问题---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卫生医疗、稳定的社会环境往往带来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粮食需求的压力!

    李旭立刻打电话给匡济民,问他看了民政部的人口普查报告吗?匡济民说看了,问题大了---显然他也意识到了粮食问题!李旭嘿嘿一笑,说这个问题没法回避啊,还得想办法解决啊!

    很快,李旭召集政务院领导、农业部、科学院、金陵大学农学院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官员专家开会,专题讨论粮食问题。众人汇集在义勇公办公室的小会议室里,人人面色严肃而隐含忧

    虑不安。显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也都明白现在及未来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所带来的巨大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义勇军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就可能毁于一旦!

    李旭严肃地对大家说道:“各位,本帅不想再强调粮食的重要性了,事关大家的切身利益和义勇军的大业,想必诸君心里都清楚!在此,本帅只想请大家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共同,面对解决这个问题!”他目光转向农业部长张德芬,沉声问道:“张部长,你是负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老同志了,请你先概要介绍一下目前南方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吧。”

    张德芬一直就是义勇军负责农业方面的领导官员,也是最早加入义勇军的那批读书人之一。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简要说明当前南方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情况。介绍完情况后,他说道:“大帅,各位领导、专家,由于多年来南方大力发展工商业,城市化步伐很快,各地城市对农田的占有非常巨大!而同时各地的农田开垦却远远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而且不少农业公司为牟取商业利益而大面积种植利润更高的经济作物等---这些因素都导致现在南方的粮食缺口高达数百万斤!再加上每年必须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粮食库存以应对突然的天灾人祸之事,现在每年义勇军必须从海外越南、暹罗、缅甸等地进口大批粮食。”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前我们的粮食亩产水平还很低,上好良田也不过亩产三四百斤---如此产量要想供养过亿人口的确堪忧!”

    众人一时沉默,匡济民问道:“老张,你们农业部有没有想过解决办法?问题都知道,现在是要解决问题!”

    张德芬拱手道:“回大人,南方水稻多为一年两熟。部里组织专家测算过,只要亩产翻一番即可解决现有人口吃饭问题!”众人一听,顿时窃窃私语。

    李旭点点头,向农学院的专家问道:“如何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回大帅,有二种方法提高粮食产量。一是栽种高产粮食品种,比如加大推广土豆、番薯、玉米等农作物,这些都适合山地、丘陵和北方缺水苦寒之地种植;二是增加土地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以提高粮食单产。近年来国外已经开始推广磷肥、钾肥等化学肥料,对提高粮食产量很有好处。农学院也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暂时还未能获得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成果!”

    李旭点点头,问史国良道:“科学院在农业发展这块有什么考虑?”

    史国良说道:“回大帅,院里和农业部曾经会商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事情,主要是针对人推牛拉的耕种方式考虑能否加以机械化生产。

    我们曾经研究过洋人的一些农业机械,效果不是很理想,实用性不强。也和几家机械厂合作研发了几个农业机械产品但基本上只是针对小型工具的改进,远没有达到机械取代人力的地步!”

    匡济民问道:“化肥一时解决不了可以理解,那么大力推广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如何?”

    张德芬苦笑一下,说道:“回大人,玉米、土豆等农作物都是外来品种,虽然早在明末就已经引进。但一来外来农作物国人还不熟悉,种植也生疏而且老百姓的怀疑情绪也影响了种植热情。其次,眼下南北方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都被各大农业公司垄断了,这些农业公司都对推广这些口味不如稻米的农作物兴趣不大,也嫌麻烦。更主要是担心老百姓不买这些农作物的食品而影响了利润,故而推广难度较大!”

    李旭点点头表示理解。后世土豆、玉米等都是当做粗粮对待,南方人还是习惯稻米等细粮。他点上烟,起身慢慢踱步。转了几圈,停下脚步对众人说道:“各位,眼下的问题不仅仅是要吃好,更要吃饱!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温饱,其次才是改善饮食结构!本帅也理解那些资本家们为了赚钱多卖利润高的产品,多搞一些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产品,这倒不是坏事---比如现在南方的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的比例就大有提高嘛,这是好事!国人吃了一辈子的粗茶淡饭,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吃点好东西应该嘛!呵呵,至于玉米、土豆当然没有大米好吃有口感,也难怪大家不愿意种植---没人要谁愿意种啊!”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粮食供应充足的问题。”李旭坐回座位,接着说道:“各位,身为领导看问题就要全面周密,不能只看见好吃的一面而忽视了没吃的一面!粮食问题不能放松,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重点---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本帅以为,当前的粮食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各位,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来想办法解决---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李旭掸了掸烟灰,看了看匡济民,说道:“济民,政务院可以两条腿走路嘛。一方面大力推广玉米、土豆、番薯等耐旱高产农作物,适当吃点粗粮对人有好处!而且可以大力发展这些农作物的深加工嘛,比如当饲料、当油料甚至当小吃等等!同时要加大对这些农作物优点的宣传力度,要让老百姓明白这些农作物的好处和价值以及带来的实惠---农业部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推广新的农作物!”

    “另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离不开科技力量。要尽快发展我们的化肥工业,可以引进,可以合作,可以让农业公司优先建厂生产!同时,科研院校要大力加强科研工作,要想方设法培育优良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要研究新的化肥产品。老史,科学院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要尽快研发适合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诸君,我们需要一场真正的农业革命来彻底解决粮食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