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59,证券市场

    上海经济工作会议开了数日,方方面面的意见都汇总了不少,并且从中归纳出了几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李旭在仔细看了会议纪要和听取了匡济民等人的建议后,指示政务院抓紧时间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和相关法律规范,并且交专家们审议和修改。

    随后几天,李旭又在会议研讨相关政策时抽空接见了欧美几个国家在上海的外资代表---洋人们也听说了这次上海经济工作会议将涉及外资企业的问题,因此也非常关心江南官方会对外资做出什么样的政策,这直接关系到洋人们的在华经商环境和利益!

    福斯特是常年活跃在大清国的洋人代表之一,和义勇军关系密切。此次他带领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旗昌洋行等欧美洋商代表拜会李旭,关心的问题就是想了解义勇侯这位江南的土皇帝对未来外资企业的政策是否有新的变化。作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表,同时也是江南总商会的洋人顾问,福斯特深谙中外商场的情况,也十分清楚欧美各国对华利益之所在。他和李旭也非常熟悉,众人寒暄后就直接进入话题,先后提出了十几个洋商们关心的问题,希望义勇侯能给予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

    对于这些洋商们的问题和担心,李旭毫不犹豫地表态---东南五省的对外开放只要自己在位一天绝无更改之虞!他告诉洋商们大可不必担心洋商们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前提是他们依法经营!因为开放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义勇军既定政策,已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士绅支持,也为更多的老百姓接受---开放带来的好处让江南的民间越来越明白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人民的生活要想越来越好就必须加强中外交流和贸易,放眼看世界已经是有识之士共同的看法!

    事实证明开放不仅带来了洋人们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也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大批的民间企业正是依靠对外输出产品而大发横财!所以,李旭和义勇军高层毫不犹豫地将对外开放明确为东南五省的基本政策!

    他还告诉洋商代表们,对外开放只会逐步加强力度和加大深度,要逐步强化开放广度。不仅东南五省要继续保持开放态势,将来时机成熟还要将大清国内地也对外开放,眼下义勇军领导层就在考虑开放大西北,允许外资进入大西北,向海外开放更多的国内市场!

    李旭的一番话令在场的洋商们都放下心来,人人脸上喜形于色,纷纷大拍义勇侯的马屁!福斯特见义勇侯心情不错,遂又提出一个问题希望李旭帮助解决。他说洋商们虽然在华经营享受不少优惠条件但现在也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很容易受到人们下意识的抵制!这情况令洋商们颇为头痛,毕

    竟这种抵制现象是一种民间的自发性行为,在民族意识较强的地方都会出现例如法国人就对英国的产品很不买账!所以福斯特趁着李旭心情好,试探性地提出这个问题,看看义勇侯能否帮忙化解。

    李旭听了福斯特的问题,面对洋商们期待的目光,微一沉吟,遂不慌不忙地说道:“福斯特先生的问题是一种现象!开放不仅是开放市场,也是开放人们的思想!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没有一种包容的心态,我们的民族要想重新走向世界并在环球民族之林立足肯定是痴心妄想!然而这种国人的开放心态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我们长期的艰苦努力教化!”

    上海经济会议的最后一天,经过与会代表们的讨论和修改,李旭签署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这些新出台的经济政策比较全面的涉及了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批准中外大型合资企业的建立;允许外资进入西北地区建立合资企业;加快各地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加快各地工业园的推出;调整国内企业的部分优惠政策,鼓励市场竞争和培养竞争机制;放开一批外资、合资企业进入的行业,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等;批准今年内建立上海证券市场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开拓新的投融资渠道,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并参照国外经验实行市场化管理体制;批准民间成立保险公司,由商业部核准颁发保险营业执照等。

    上海经济工作会议的成果为东南五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加快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大型合资企业和金融市场的放开,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等地的经济发展。仅在光绪七年一年间,江南和西北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洋商们早就明白了合资企业的好处,有中国人合作,很多麻烦事都可以迎刃而解。

    虽然义勇军规定合资企业必须中国人控股,但聪明的洋商们明白只要能赚钱,谁控股真的很重要吗?而且义勇侯的条件也很不错,只要有技术就可以入股---这吸引了不少有技术但没钱的洋人纷纷跑到大清国来办厂!

    更重要的是上海证券市场的出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大批急需资金的企业带来了福音同时也有效地缓和了企业股权引发的一些矛盾。在经过紧张的筹备后,该年秋季,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开张,标志着大清国的金融市场开始步入新的时期!

    这家完全市场化运营的证券交易所在酝酿时也有人提出是否纳入政府管治系统,李旭犹豫再三,反复考虑后还是决定由市场来决定证券交易---后世的天朝证券市场带给了李旭太多的无奈和惨痛的教训,这使他坚决摒弃

    官方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他再三告诫政务院的官老爷们,既然决心走市场化道路就必须尊重市场的选择,绝不能过多干预市场行为,更不能人为强行干预市场活动!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伊始就精心审核了申请入市交易的公司企业,在官方、民间相关人士组成的证监会监督下严格按照上市规则筛选入市企业,最终确定了第一批三十家上市公司。其中就有工行、建行、中行等银行业翘楚;也有萍煤公司、南方制药、旭长隆缫丝厂等老牌企业;还有南方邮电、北方邮电和西南邮电、四海置业、江南农贸等民间企业。连福斯特的联邦邮电、福州船用设备厂等外企也成为上市公司---李旭的态度就是只要你敢玩就来玩,不论中外,一律平等!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的同时,大清国第一批保险公司---由商业部核准颁发保险营业执照的三家保险公司也正式挂牌营业了,分别是由江南、西南和西北商人组建的平安保险;由任大聪、福斯特等中外资本合作的太平保险;由盛宣怀和北方商人成立的人寿保险。

    其中盛宣怀的人寿保险实际上是李鸿章的淮系参与江南经济的一个招牌,盛宣怀认为江南经济已成气候,淮系必须积极介入---不论是获得经济利益还是保持经济影响都非常重要!对此李鸿章深以为然,遂让盛宣怀为其经济方面的代表,以招商局为大本营,活跃在东南五省。

    对于淮系的经济活动,义勇军内部也多有看法,一些人认为应该限制淮系的经济活动以防养虎为患。旭报甚至在一篇文章中含蓄地指出了淮系在东南五省的经济活动不仅帮助了义勇侯的政治对手在经济上壮大实力,也恐怕会在日后带来隐患!

    这些来自义勇军内部的反对声音也不可避免地传到了盛宣怀的耳中,也颇令盛宣怀忧虑---他很清楚义勇侯的能量,要真想限制淮系在江南的活动还是可以做得到的---谁会愿意自己的对头发展壮大呢?起码盛宣怀就知道在李鸿章的地盘上,除了北方商人,其他各省商人是很难获得经商便利的!

    然而出乎盛宣怀的意料,义勇侯并没有限制他的经济活动。相反还亲自召见了盛宣怀,鼓励他大胆办实业搞经商,只要符合义勇军的相关政策,任何人都可以在东南五省放心经商!

    李旭坦荡地告诉盛宣怀---发展经济于国有力,于民有益。不论老李小李都是大清臣子,就有责任和义务发展经济---政见不和,何碍经济哉!

    李旭的一番话刨心见肺,令盛宣怀感慨不已。他离开总督衙门的时候,心里忍不住暗暗比较了一下李鸿章和李旭,觉得有些地方李鸿章的气量就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