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60,规模经济

    随着上海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一些新经济政策,又一个事关未来经济发展的问题摆在了李旭和义勇军高层的面前---国内市场的不断放开意味着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也意味着国内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保护国内企业的正常发展并不断壮大呢?就这个令人挠头的问题李旭也在会议上征询了相关人员的意见。

    对于这个问题,那些留学欧美的专家们给出了一个方案。他们引经据典结合欧美数百年的经济发展事实和前车之签,认为要想保持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不断发展的势头,可以采用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壮大企业实力的途径,简而言之就是仿效西方的那些大型企业组织建立江南的大型企业组织。

    专家们还列举了美国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杜邦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发展事例,强调目前东南五省已经出现了由金融资本为龙头的企业集团雏形,政务院应该对此加以扶持以帮助企业顺利发展从而形成大清国的企业集团,以对抗欧美洋人的企业集团,增强国内企业在一个开放的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进而提高国内企业争夺海外市场的水平。

    方世平、卢长富、龙致用、郑金邦等人自然对专家们的建议大感兴趣,而且他们现在都是手握巨资,旗下企业众多的大亨,当然希望企业能够整合企业资源形成那种巨无霸企业!想想自己的企业能够威风凛凛地扬帆出海,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这就是一支企业大军啊!

    这些资本家们无不热血沸腾,巴不得赶紧成立巨大的企业集团,打出自己的旗号,四处拼杀。于是纷纷表态支持专家们的意见,认为若想保持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繁荣,只有进行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规模。

    李旭听了众人的意见,心里当然明白企业集团意味着什么,不就是后世一度狠批臭骂的财团嘛!这些充满了资本主义原罪的财团最终将走向帝国主义经济的顶峰形成金融寡头---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势必将带给广大人民更深的灾难和痛苦!

    当然,李旭也知道大型企业集团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行业垄断,因为集团经济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形成垄断经济!这也是李旭在咸丰年间控制了一批地盘后千方百计防止垄断出现的原因---过早的垄断只会便宜了极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是现在是不是就可以允许垄断经济的出现呢?李旭有点犹豫,他毕竟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资深的历史学家,更不是天才的哲学家!他要考虑一个庞大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能仅仅顾及一小撮资本家的利益!

    李旭将自己的顾虑坦诚地告诉了与会人

    员,希望大家能够仔细斟酌着里面的利弊。他说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要明白我们今天所做的决策对未来的影响,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来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对子孙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个问题!更不能只顾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不顾将来的历史影响!

    义勇侯的担心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先前激昂的情绪一扫而空,人们从狂热中清醒过来,开始深思企业集团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议决定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交由专家们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再进行方案讨论。方世平等资本家们也意识到了义勇侯对企业集团的担心并非心血来潮,的确有无法估量的后果。

    李旭一行离开了上海返回江宁。在开往江宁的专列上,匡济民等一帮政务院的高级官员在豪华的火车包厢内和李旭展开了关于企业集团的座谈。匡济民认为虽然企业集团的出现势必影响将来的行业发展,但不能否认企业集团化已经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为了确保东南五省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的经济竞争力,虽然企业集团化会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但相比之下还是利大于弊,仍然值得支持。

    匡济民说这些天政务院也多次召开相关探讨,认为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来确保中小型企业面对大型企业竞争时的不利。另外,可以将部分关系到经济实力的基础性行业作为企业集团化的优先行业。而那些关系民生、直接涉及老百姓自主就业的服务性行业暂时不进行企业集团化试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垄断经营的出现而影响广大群众的生计!

    对于匡济民代表政务院提出的这个方案,李旭在反复思考后觉得有可行的价值,遂同意先在钢铁、采矿、农业、机械、电力等行业试点企业集团化,并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李旭指示政务院要密切关注这些集团公司对行业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千万不能让问题影响到整个社会!

    李旭十分严肃地对政务院的官员们表示---企业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企业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将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我们是政府,必须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否则政府就是失职!

    企业集团公司的出现是义勇军控制下的区域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标志着大清国开始出现大型企业集团,为日后的跨国集团的涌现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的世界性企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当义勇军发布了企业集团化试点政策后,三年内先后出现了若干家大型集团公司。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方世平控制的四海集团,旗下涉足行业有房地产、贸易、金融、矿产、建材、制药、纺织等;卢长富的长江集团,涉足钢铁、

    机械、纺织、电力、采矿、食品等行业;龙致用的西晋集团,涉足矿产、建材、农业、贸易、药材、林牧、交通等行业;郑金邦的闽海集团,涉足船运、交通、船舶、机械、冶金、贸易等行业;任大聪的南华集团,涉足金融、交通、冶金、机械、贸易、钢铁、电子等行业。另外还有江南、西南、西北、中原和北方等地的商人合组的集团公司,涉及诸多工农业领域。

    就在民间企业整合重组的大潮方兴未艾之际,属于义勇军的官办企业也在政务院的统一安排下,开始有计划的整合重组。义勇军的官办企业大多集中在军工领域,作为官方控制的骨干性企业。先后组建了负责舰船制造的江南船舶集团;负责陆军轻武器制造的南方工业集团;负责全军火炮等重武器制造的北方工业集团。

    虽然有不少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了军工领域,开始向义勇军提供军用装备,但大多是后勤类装备的生产商。为此李旭也十分鼓励民营企业从事武器装备的生产,象卢长富、郑金邦、任大聪等人的公司都开始涉足火药、弹药、军械等装备的生产,卢长富的企业甚至开始设计制造火炮、舰船等重武器重装备了。

    也是在这一年,产自兰州毛纺织厂的毛料开始在全国流行开来,首先就是义勇军为扶持企业而率先订购了大批毛呢作为部队秋冬季的制式服装原料。李旭一直不喜欢那种笨重的大棉袍,现在有了毛呢材料,他就画了一张草图交给总后相关部门去设计生产羊毛衫、羊绒衫等后世流行的御寒衣物。

    很快第一批军用制式羊毛衫就生产出来了,总后也给李旭送来了几件,请大帅过目看看是否可行。于是李旭在家里兴致勃勃地试穿大清国第一批羊毛衫。贺红玉、柳氏姐妹也很好奇这种羊毛衫的轻薄柔软,见丈夫穿上十分贴身合适,还很保暖,都看得眼红,纷纷要求做一批漂亮的羊毛衫专门给女人穿用。柳小双撒娇道再也不想穿那种棉袍,看着象药房里的乌龟壳,又厚又重!

    李旭听了笑道:“药房里哪来的乌龟壳?那玩意儿能当药吗?”

    柳小双娇笑道:“有啊,前两天还陪大格格在夫子庙的胡庆余堂药店看到了,大格格还说乌龟壳上怎么还有符号啊!”

    李旭呵呵一笑,不经意地回道乌龟壳怎么会有符号…猛然间他顿住了,一个念头如同霹雳一般在他的心底炸响!

    (本章完)